查看原文
其他

盐田千春:来处与去处,皆可见

艺东西 艺东西 2022-07-15



“我们总是与某些东西相连,可能是数万光年外的一颗新星的爆炸,也可能是与构成世界有限意识之外的网络的细胞的秘密对话,巨大或微小,可见或不可见。我们都被纠缠在一个网状世界中,被拖向死亡,愿望和希望捆绑在生命的最边缘。”

-来自日媒评论

3月6日,盐田千春的个人展览于上海龙美术馆闭幕这是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个展。因为她的健康问题,这场个展被视为是对她创作生涯的回顾。

“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当被问及何为灵魂时,盐田千春答:“谈论一个人的灵魂需要看这个人的整体;或者说,把灵魂看成一个整体。我在寻找灵魂的真相,寻找灵魂中真正存在的东西。”
 
不过,“灵魂”一开始在她的创作中并没有那么显性。

 从平面的画布,转移至以身体呈现的行为艺术,再到标志性的,以红、黑、白三色细线的装置艺术。盐田千春的创作经历了由向内寻求个体的存在和因果,转而反思更为广阔的人群、世界,乃至生死的过程。
 
她是不难理解的盐田千春,她的过程,是一个“来处与去处”的过程。
 
 

画布到满身泥土,憧憬与发问
 
盐田千春197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父母都是工厂工人,日复一日地制作木箱。
 
虽然是有血有肉的人,却与机器无异。她看在眼里,心想,人应该活得更有人的样子,应该追求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5岁时,盐田千春描绘了一只停留于向日葵上的橙色蝴蝶,并在温暖明媚的画面上,签下自己名字的“春”。
 
最初,她立志成为一名画家。但当20岁、正式进入京都精华大学美术部学习油画后,盐田千春的想法变了。
 
“随着绘画技能的提高,我的画似乎变成了对前人的单纯模仿,其中找不到‘我’的存在。”
 
1992年,创作出最后一副抽象油画作品《无题》后,盐田千春放弃绘画。
 
次年,她前往澳大利亚进行了一年的学习。她开始尝试行为艺术,绘画无法满足的创作热情从平面的画布中解脱出来,转而用现实物品、乃至用自己,进行更为外放且热烈地宣泄。
 
她收集校园中掉落的豆荚,将豆荚一排排贴在纸上,完成了装置作品《一条线》,以此收获“不带任何绘画技巧画一条线的快乐”。
 
她将鲜红色釉料倾倒全身、将自己变为釉料所绘制的“作品”本身,完成了行为艺术作品《成为绘画》。釉料腐蚀她的皮肤、让她的头发无法清洗只能剪断,但也让她完全成为了画的一部分。肉体从机械的技巧重复中释放,生命与艺术交融,盐田千春再次感受到了创作的自由。
 
从左至右:5岁作画,大学时期作画,行为艺术作品《成为绘画》
图源日媒casa brutus

 
1996年,盐田千春前往德国继续深造,并先后师从“行为艺术之母”马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和以装置艺术闻名的视觉艺术家瑞贝卡·霍恩。
 
这一时期,盐田千春在不断向内探求以寻找灵感的过程中,十分偏爱来自自然的泥土。
 
泥土孕育生命,亦容纳死亡。1997年的行为艺术作品《TRY AND GO HOME》,盐田千春事先绝食数日,在泥泞中赤身裸体,向窄长的地洞不断攀爬、滚落,在往复中思考生命的起源与归宿,以及对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
 
泥土是记忆。1999年,装置作品《after that》在德国展出。盐田千春缝制的七米连衣裙沾满泥土、高高挂起,上方有水流不断冲刷裙摆。空荡荡的连衣裙意味着身体的不在场,但来自皮肤的记忆和感情,却长久地停留在接触过皮肤的布料上,无法被抹去。
 
 《after that》,1999
图源盐田千春官网
 
如此,突破画具与技巧限制的盐田千春,在对生命、记忆和意识的不断反思叩问中,结束了学生时代,并从此长居德国柏林。
 
 
丝线与窗,精神与记忆
 
1994年,盐田千春创作的《从DNA到DNA》中最早出现红丝线。盐田千春躺在地上,将灵感和思想从身体中抽离、化作红线,思考着“DNA的传承是否对创作者的大脑产生影响”。
 
在接受“一条”专访时,盐田千春回忆,迁居柏林的前三年,她曾数次搬家、过得并不平静,早上睁眼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在失去归属感的不安定中,她拿起丝线,将自己的床编了起来:“想确定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地方。”
 
随着创作和生活变迁,她逐渐停止了以肉体呈现的强烈、外放的艺术表达,转而以丝线编制装置,将对生命与艺术的思考更为柔和地释放,视觉冲击力却丝毫不减。
 
她慢慢喜欢上了用丝线在空中作画的感觉。

“在层叠的线深处,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一直想表达的东西。”
 
红线如同鲜血,象征鲜活的生命力、记忆和羁绊;黑线如同深黑的宇宙,象征不安与恐惧;最晚出现的白线,静默纯洁的颜色,象征事物的起始与终末。
 
她往丝线中添加意象。这些意象总承载着一段回忆,或来自艺术家本人,或来自世界各地、素昧平生的人。丝线成为媒介,在密密匝匝的缠绕中,物品残存的感情沿着丝线四下发散。
 
儿时的夏天,盐田千春经常独自乘坐夜船前往祖父母家。彼时独自远行的孤独、对轮船倾覆的不安,深刻留在她的脑海中。

由此,船成为了盐田千春作品中的重要意象。让她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名声大噪的《手中的钥匙》、“颤动的灵魂”入场的第一件展品《未知的旅程》,都由红线和船组成。
 
《未知的旅程》,2016/2021
图源龙美术馆
 
孤舟载着无数纠缠的红线。船与船相隔甚远,延伸出的红线却以复杂的方式相交相连,最终充满空间。
 
正如中村佑子所评,“我们总是与某些东西相连,可能是数万光年外的一颗新星的爆炸,也可能是与构成世界有限意识之外的网络的细胞的秘密对话,巨大或微小,可见或不可见。我们都被纠缠在一个网状世界中,被拖向死亡,愿望和希望捆绑在生命的最边缘。”
 
被黑线包裹的《沉默中》,则源于盐田千春九岁的回忆:邻居家着火、烧焦了钢琴。无法再弹奏的钢琴被仍在屋外的草坪上,盐田千春凝视着它,却感到它发出了更振聋发聩、难以忽视的声音。
 
《沉默中》还原了一场焚烧后的无人音乐会,演奏的是盐田千春的质疑:声音与听众真的消失了吗?现实无法反映的声音和情感,能当作不存在吗?
 
 
《在沉默中》,2019
图源盐田千春官网
 
对“不存在中的存在”的探讨,也是盐田千春作品的重要主题。生命存在过,留下经验、感情与记忆的痕迹是必然,“这些痕迹,比他们的存在本身,更能揭示这个人的状况。”
 
除丝线外,窗也是盐田千春作品的重要元素。
 
她告诉日本窗研究所,初到柏林时,柏林墙已倒塌九年。但过去留下的阴影犹在,城中四处都在进行建筑工程,情况混乱。盐田千春漫步在一幢幢空房中,看见许多旧窗户被拆下来一字排开,忽然意识到:人们总把窗户当做建筑的一部分,而很少看到窗户本身。但透过旧窗,似乎仍能看见房中人的记忆和生活:“窗户里充满了人们的历史和情感,每扇窗户都有一个故事要讲。”
 
盐田千春于是开始持续收集窗户。
 
最初的收集是无目的的,她并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但在收集和尝试中,她发觉窗户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个窗户都很重。即便用钢结构将它们连接,也很容易变形。但我希望物品本身能够独立存在,尽管它是不稳定的。”
 
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创作体验,旅居德国多年、对自身归属感到迷茫的盐田千春产生了极大共鸣。在焦虑中,怀着“不属于任何地方,独立走出去”的强烈愿望,盐田千春用窗户创作了一系列不依赖强大结构的作品。
 
2005年,装置作品《他的椅子》在丹麦出展。这一庆祝安徒生200年诞辰的作品,以七百余个窗户组装成圆柱形,围绕中心一把木椅:“透过窗户,观察着人们的生活、家庭和历史。”
 
 
《他的椅子》,2007/2005
图源盐田千春官网
 
 
来处与去处,焦虑与沉思
 
2017年,盐田千春接到日本森美术馆的个人展览邀约。最初,她将展览的主题定为“活着多好”。然而次日,她便被告知,12年前患上的的卵巢癌再次复发。
 
盐田千春说,如果不是病痛复发,她或许不会将灵魂、感情在死后何去何从这一问题,看得这么深。此时,她所着眼已不在生死之间、人生的过程,而是灵与肉的关联,是死亡之后,一切抽象存在的归宿。
 
2019年,“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在森美术馆开展。开幕式演讲上,盐田千春说:“焦虑感是我创作的触发点。”
 
展馆入口的扶梯上方,白纱垂坠而成的小船错落有致地吊在半空。

入场观众随扶梯缓缓上升,走进盐田千春织造的精神世界;离场观众随扶梯缓缓下降,小白船在视野中渐退,如同无数人生碎片匆匆滑过,可回望却不可停留。纵使留恋、遗憾、辛酸,也只能被不可抗拒地推向终结。
 
 

《我们将去往何方》,2017/2019
图源森美术馆
 
为了治疗癌症,盐田千春摘除器官,再将化疗药物注射进身体:“我觉得身体在一点点碎掉。”她想,当身体不复存在,人的意识和情感会如何存在?它们原本如何连结,又如何消散?
 
这样的感悟中,她在筹备个展中途创作了装置《外在化的身体》,又首次尝试玻璃作品,创作了《繁殖与灭绝》。
 
《繁殖与灭绝》用绕成大大小小的圆的金属线,缠绕在团簇状玻璃容器表面和内部,像一团活跃的细胞,不断分裂、死去。《外在化的身体》中,青铜雕刻的坚硬肢体散落一地,上方柔软的红色皮革丝丝缕缕,景象如同灵魂从肉体剥离,却又藕断丝连。
 
 
《繁殖与灭绝》,2019
图源盐田千春官网
 
在筹备个展的过程中,她又似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也许死亡不是‘变成什么’。从生到死,不是为了消失,而是为了融入宇宙之类更广阔的东西。生和死,应当是存在于同一维度的。”
 
如此想着,盐田千春说,已经不需要再对死亡产生恐惧。
 
2021年,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盐田千春在疫情下创作了新作“I HOPE...”,以数万跟红色丝线,串联近万封世界各地人们寄来的、写着愿望的信件。
 
 
《I HOPE...》,2021
图源盐田千春官网
 
“I HOPE...”原定于柏林KÖNIG GALERI画廊展出,最终也因疫情无法开幕。
 
但盐田千春并未因此气馁,而是认为此刻处境和抗癌治疗一样,是命运给予的试炼:“不去想‘因为疫情而无法做什么’,多考虑‘因为有疫情所以能做什么’。”
 
画廊特别增设VR观展和3D导览,让观众得以线上参观这一装置作品。此外,盐田千春联系了舞蹈家萨沙·华尔兹等,因疫情原因无法工作的多位音乐家、小说家,每周邀请一位到装置空间进行表演,并进行线上直播。与其他表演者的合作,给作品创造了新的意义。
 
天命之年的盐田千春仍在坚持创作。她记得年幼的自己曾说的:“除了艺术家,什么都不想做。”
 
 
『参考资料』

中文资料
2019.07 一条-她捆绑自己的身体,感悟生死:人,应该活得更有人的样子
2019.09 艺术与设计-癌症复发之际,你会办一场怎样的展览?
2021.12 艺术新闻-盐田千春首个中国个展落地上海:以无尽的线编织“颤动的灵魂”
2021.12 雅昌艺术网-雅昌专稿|盐田千春:红与黑之间 缺席中的存在 
 
日文资料
2019.06 Casa Brutus-塩田千春の圧倒的なインスタレーション空間へ。
2019.07 美術手帖-身体をめぐる切実な希求がかたちになるとき。中村佑子評「塩田千春展:魂がふるえる」
2019.10 窓研究所-塩田千春 窓に滲む生活感や匂いが作品に力を与える
2021.05 美術手帖-塩田千春インタビュー。「美術を通して心は救われる」
 
 
撰文:EW | 莫菁蔚(上海)
审核:EW | 岳鸿(上海)
支持:东西文娱影视组

#近期关注#《新世界》

   近期艺东西相关内容







EAST WEST
               A
RT
艺东西的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