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东西

其他

导演吴世爀:为什么会有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

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的尾声,一改原版一家人全部往右退场的处理,阿辽沙选择独自向左边离开。这一幕是韩国导演吴世爀执导这部作品5年以来在上海做出的首次改变。他对艺东西说,“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可能不足一秒的片段,但是会给观众们带来非常大的冲击。”。类似这样的微调整,发生在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创排的过程中。目前,由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携手韩国原班主创制作出品的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正在上演中。为了中文版的创排导演吴世爀已经在上海驻扎一个多月。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改编自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作品。吴世爀说,近年来他的创作兴趣转为将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制作成一部剧作。在这其中,他看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本小说,被原著中对人性的不断提问所深深吸引,最终在2018年2月将音乐剧搬上舞台。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围绕着父亲费尧多尔的葬礼来展开,由于费尧多尔的死亡,儿子们逐渐揭露出内心的恐惧和矛盾,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舞台能量。吴世爀认为,执导中文版最大的难点正是引导演员们的多面性,让他们突破自己的极限在舞台上展现出不一样的角色感觉。“这是我执导的生涯中,无论是剧本本身还是演员表现上,爆发出最大的能量和热情的作品。”他毫不掩饰对于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偏爱。基于五年前和华语原创音乐剧《马不停蹄的忧伤》的合作,吴世赫对于中方团队并不陌生。此次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的中方导演李松楠本身是一名已经在《妈妈咪呀》《堂吉诃德》等音乐剧舞台上有过10多年表演经验的演员兼导演,在《马不停蹄的忧伤》中李松楠曾担任演员。近年来,吴世赫还参与到了《伪装者》等更多中国音乐剧项目中,他表示,希望未来中韩双方能像纽约和伦敦一样,互相协力制作共同的IP,使用中方和韩方的演员共同去表现
2022年11月9日
其他

“被召唤”的《美好年华研习社》 | 对话张一蓓

“95后、00后是天生自带文化自信的群体,自然会对本身血液带出来的文化密码和美学符号感兴趣。文化类综艺的创新节点,早在两年前就到了。”谈及回归芒果后的首档上线综艺,《美好年华研习社》总导演张一蓓向艺东西表示。这档围绕中华古典美学,定位为青春文养综艺秀的节目,张一蓓团队在两年前就敲定了相关方案,最终在回归芒果后率先落地。张一蓓坦言,“有一种冥冥之中使命召唤的感觉”。在今年5月的“湖南卫视&芒果TV新生态赏鉴会”上,作为张一蓓的回归之作,《美好年华研习社》便备受瞩目。此前在湖南卫视期间,张一蓓曾打造过国民级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也是《天天向上》《少年进化论》的制片人。今年8月,《美好年华研习社》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双平台播出。节目由《越策越开心》后阔别已久的汪涵、马可首度合体担任节目发起人,包括INTO1林墨、演员马启越、歌手张婉清等在内的12位年轻社员分成两组,围绕自历史上的多位宝藏女性人物角色进行研习,并进行风格鲜明的大秀展示及答辩。目前豆瓣评分8.8。在节目收官之际,制片人兼总导演张一蓓接受了东西文娱|艺东西的访谈,讲述了从策划到落地的过程,也借助节目本身,谈论了关于文化传播的思考。青春和文养,是张一蓓给到节目的核心定位,从萌新视角出发,不说教强互动,共同成长;也是她对养成概念的再思考,文化滋养下的年轻艺人,将具备极高素养。为了保证节目的专业度,在最初策划阶段,《美好年华研习社》搭建了一个包括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古典服饰、古典妆造等领域专家的顾问团。张一蓓将节目核心模式类比为“艺术大学”,每一个秀的背后都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作为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兼顾专业度与创新表达的平衡,是《美好年华研习社》面对的最大挑战。节目以一场场融合舞蹈、音乐剧、脱口秀、器乐表演、说唱等众多艺术方式的大秀予以呈现。甚至节目组更是与游戏《原神》达成了合作,将游戏中的音乐化用在节目当中。在张一蓓看来,综艺的本质就是综合多种艺术形态,平衡的重点在如何把握好混搭的度,“到底怎样妥协,共同妥协到什么程度。这个过程很有难度,也很有趣。”对她而言,能在其中探索边界是幸福的。自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等节目播出以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文化类综艺走热。多个聚焦垂类文化的节目涌现。同时,各大视频平台也争相发力,助推文化类综艺的内容主题及形式实现多元化。但在整体发展过程中,文化类综艺同样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多方扎堆后的赛道,同质化成为一大硬伤,创新成为核心;另一方面,如何实现此类节目在文化传播与综艺娱乐两个方面的平衡,使得节目能够在年轻群体当中实现破圈,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张一蓓看来,传统文化综艺的趋势是“一定要让年轻人参与进来,也别局限一群专业的人做。其实每种艺术类型在各自的圈层稳固之后,下一个诉求一定是如何破圈。”而文化破圈的最好方法是让人去做,人本身就是喜欢互为媒介的动物,没必要设置门槛和限制。《美好年华研习社》,一档青春文养综艺秀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从麦当娜演唱会到城市元宇宙,Sequin AR的新内容体验 | 艺TECH

AR的技术推广到日本市场,为日本国内的内容创作者提供全新的视觉效果解决方案。除了虚拟制作服务之外,还将关注元宇宙产品的开发,创造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空间,为客户提供更具互动性的体验。
2022年10月28日
其他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内容,就是力量本身

日前,由爱奇艺出品、米未联合出品并制作的原创喜剧竞演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正式回归。播出前,第二季就收获了高期待值。毕竟作为去年的黑马,《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曾出现了多部出圈的作品,《互联网体检》《偶像服务生》《三毛保卫战》等;去年参赛一些演员都有了更好的机会,蒋龙、张弛、王皓、史策纷纷参演影视剧,其中“皓史成双”双双加盟《二十不惑2》已经播出,大锁、宋木子、合文俊等也都有了线下巡演。从节目开播的表现来看,第二季开局首播在爱奇艺站内热播榜、猫眼热度榜等多个综艺榜单位居第一名,豆瓣开分8.8,一些作品存在感也很强。目前的四期,第一季的一些打法在第二季中得到了延续,比如坚持好笑的核心要求、将喜剧人推新放在重要的位置、用“共创”模式激发喜剧表现力。调整主要是在环节的设定和议题、表演形式上:除了常驻的组委会会长马东、黄渤、李诞于和伟,还分赛制邀请神秘飞行队长,目前已经出现的有那英、舒淇;第一季的“没心没肺,快乐加倍”到第二季的“大笑有力量”,slogan的变化,更符合“有温度的喜剧”的追求;赛事的pk也更加激烈,激烈也带来一定的争议,产生了一些连带效应,但这些争议基本都未脱离节目本身的大框架。从国产喜剧综艺的阶段性发展来看,热度之下,国产喜剧综艺呈现出深挖圈层和泛用户发展并行的特点,但面临的基础问题都是一样的,比如人才、持续扩圈等。站在第二季的效果来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前路和后路,从第一季开始就力推“共创”模式、将将“喜剧”的定义进行扩展,或许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重要的看点。sketch、漫才等以往并不被熟知的喜剧形式得到了推广,黑场剧、独角戏、偶剧等全新喜剧形式在第二季则被大胆引入,大众能实在的感知到喜剧的多样性。喜剧这一概念是否会被长期重塑,尚不可知,但米未的尝试,对于这一品类后续的长期价值是无法否认的。基础立意之上,更广义层面对年轻文化的覆盖第一季提出“没心没肺,快乐加倍”,喊话早已看惯了各种喜剧内容的受众,不用带着那么多负担和任务看这些新喜剧;进入第二季,主题换成了“大笑有力量”,依旧强调好笑,但也更进一步强调喜剧是有温度的。节目典型的表达取向在这一季被贯彻得更明显,即打破“喜头悲尾”的常见创作套路,而是从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里挖掘出引发大众内心共鸣的素材,激发观众共情心理。第二季前四期的议题,演绎的都是日常职场、情感、家庭关系,是大众很熟悉的生活场景。比如第二赛段提供的“出行、告白、分手、学习”等九大“生活小事儿”选题。当然,具体落实到议题上,并不是所谓的泛大众,还有对年轻人偏好的挖掘和聚焦。马东时常强调一个内容创作者对于时代暗流的把握,具体到做喜剧大赛,他曾表示,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独特的幽默感和生活方式。排位赛中,获得全场最高票的,是以“云办公”为故事切口的《排练疯云》,夸张的表演演绎出信号卡顿、电脑回声、网络延时造成种种线上办公的窘境,最后结尾处,一段Rap将现场气氛拉到最高潮。在此之上,形式上对年轻人的靠近,更直接的体现,或是在第二季引入了黑场剧、独角戏、偶剧等全新的喜剧形式,这些形式与其是拓宽了边界,倒不如说是对年轻圈层各类小众偏好的吸纳。带来了新鲜感,也让受众对节目本身的质感拉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有质感才会让年轻群体愿意将节目成为自己的社交标签。比如“飞扯不可”三位成员表演的黑场剧(Black
2022年10月26日
其他

K-pop偶像变身虚拟角色,虚拟版“101”来了?| 艺TECH

Page和YouTube上播出,此外,观众可以参与享受的各种附加内容届时将通过KakaoTV发布。Kakao娱乐计划通过多平台发布“少女RE:VERSE”的各种内容,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内容体验。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首演:诗意气质、中文译配、群像演绎

以火车场景作为开头,朋克风的钢架及火车头前,一曲颇具哥特风的火车站群舞、极具创造性的冰上华尔兹,以及在宫廷风之下,一曲优雅的俄罗斯上游舞会玛祖卡……俄式美学风暴扑面袭来。这是日前在上海大剧院首演的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文版的开场。作为首部从俄罗斯原版引进的中文版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将于上海开启全国巡演。俄版《安娜·卡列尼娜》由拥有92年历史的莫斯科轻歌剧院打造,这部由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创作于19世纪后半夜沙皇俄国时期的小说,一经改编,上演后即刻重写了俄罗斯音乐剧票房历史。在俄版制作人的独家授权下,俄方主创团队全程参与制作,与中方团队通力合作。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文版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原版当中浓厚的俄罗斯美学特质。于上海进行启幕之际,青年戏剧导演雷悦、制作人张念先、制作人王璐、资深声乐指导李偌祎,以及担任主演的徐丽东、张会芳,洪之光、贾凡等音乐剧演员分享了幕后故事。项目引进俄式美学呈现出品人张念先表示,2019年,受俄方制作人邀请观看俄版《安娜·卡列尼娜》,备受震撼。此后,张念先持续策划原版引进中国的巡演。但在疫情影响下,迟迟未能如愿。面对俄方制作人“有没有想过制作中文版”的建议,基于对原版的高度认可,张念先欣然接受,并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国文旅总经理王璐共同开启制作。这是中文版诞生的起点。在两个小时时长及有限的空间当中,俄版团队尽可能还原了19世纪俄罗斯上层社会在法国宫廷影响之下的奢华及俄罗斯乡间的广袤与野性。涵盖古典、流行、民族、摇滚等40余首不同风格的乐曲,以及宫廷舞、现代舞、芭蕾、花滑、俄罗斯民族舞等艺术手段,映衬着人物各自的内心变化、命运起伏,乃至整片土地的动荡变化。中方团队保留了俄版特质,并且进行了放大。团队邀请俄罗斯文学翻译家、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俄联邦友谊勋章获得者刘文飞担任文学顾问及中文译配。刘文飞表示,《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俄罗斯“十九世纪生活百科全书”式文学巨著,中文版音乐剧十分忠于原著,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作的诗意。在刘文飞看来,俄版的点睛之笔在于列车长一角的首创。这一类似古希腊歌队队长的形象,在剧情上扮演列车长,也同时拥有多重身份。戏剧表现力层面,他是类似死神的存在。中文版保留了这一人物。而中方导演雷悦则表示,俄罗斯的舞台上,从戏剧、音乐剧到歌剧,只要是舞台艺术,都非常讲究细节和群像。“这个剧的精髓就是群像的细节,我们抓到了。”当前,中文版演员多达近50位,18位芭蕾舞团成员,8位合唱,角色演员有十余位。雷悦表示,这些演员在舞台上有着各自的故事,共同构建了一副鲜活的画面。“如果每个演员都在舞台上活在那个时代中,观众势必能够感受到这个能量场。”与群像适配的是由舞美、灯光、布景等打造出的场景,以及多元化服饰。团队共准备了300余套服饰,以匹配不同的场景。从译配到排练中文版的风格呈现俄版音乐剧由被称作俄罗斯四大吟游诗人的尤里·金(Yuliy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唐朝诡事录》:诡亦有道 | 对话总导演柏杉

“当初拿到剧本的时候,《唐朝诡事录》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题材”。收官之际,回顾《唐朝诡事录》的项目起始,总导演柏杉告诉东西文娱|艺东西。悬疑、诡异、志怪等元素的融入,让导演柏杉看到了其中极大的创作空间。彼时,面对观众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曾执导《大侠霍元甲》《大秧歌》《勇敢的心》《我的娜塔莎》等众多年代传奇剧集的柏杉正在寻求自我创作的突破。“《唐朝诡事录》拍摄的时候,我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勇敢地改变了好多,想着探索另一种新模式”,柏杉说道。《唐朝诡事录》由爱奇艺、长信传媒团队联合出品,郭靖宇监制,魏风华编剧,柏杉担任总导演,杨旭文、杨志刚领衔主演。其中郭靖宇带领的长信团队曾制作《灵魂摆渡》系列网剧,对于诡异、志怪等元素的融和已有一定的操刀经验。从创作初衷把8个不同的故事拍成8个气质完全不同的电影,再到主创团队往极致风格、“电影级”质感探索,历经200多天的拍摄,古装悬疑探案剧集《唐朝诡事录》最终于今年9月上线视频平台。自10月12日会员收官以来,《唐朝诡事录》爱奇艺热度近9000,豆瓣7.6分,播出热度与讨论度逐步攀升。作为一部久违的古装探案剧,《唐朝诡事录》可以说是今年剧集市场的一匹黑马,而它背后对于古装悬疑题材的挖掘也正成为当下类型市场的一个新方向。从官方释出的信息来看,以剧为起点,”唐诡宇宙“已经开始酝酿。由长信传媒创作的,以”首部国潮原创古装悬疑音乐剧“为标签的《唐朝诡事录之曼陀罗》将于近期首演。收官之际,《唐朝诡事录》总导演柏杉接受东西文娱|艺东西访谈,讲述了《唐朝诡事录》的幕后创作历程,也谈到了古装悬疑探案题材的更多可能性。《唐朝诡事录》总导演柏杉跟随受众年轻化,“有的放矢地创新”在拍摄《唐朝诡事录》之前,导演柏杉曾执导过《大秧歌》《勇敢的心》《我的娜塔莎》《红娘子》等一系列年代传奇大剧,风格标签常常与“年代传奇”挂钩。柏杉表示,年代传奇剧集作为一种类型,往往有强情节快节奏的讲故事特点,也确实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但年代传奇剧做到现在,很大的一个变化是观众群体已经发生变化。以往的年代传奇剧大都向电视台输出,主要面向中老年收视群体,而随着视频平台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接受,剧集的受众已经趋于年轻化,这导致年代传奇剧当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恰恰这个时候,《唐朝诡事录》出现了。作为一部网剧,《唐朝诡事录》让主创团队可以根据年轻受众的喜好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去进行大胆的改变和创新。《唐朝诡事录》改编自魏风华创作的同名原著,小说以古代志怪经典《酉阳杂俎》为线索衍生创作,主要讲述了繁华的大唐盛世之下发生的一系列奇闻异事,长安金吾卫中郎将卢凌风将与狄公亲传弟子苏无名携手共破诡案的故事。剧集延续了原著小说的奇幻诡异风格,融合了宫廷轶事、仙魔怪谈、幻术道法和异域传说等多元要素。执导《唐朝诡事录》,柏杉坦承很大程度是就被古装悬疑探案这个题材所吸引。悬疑、探案、志怪,这些元素的加入,能给到创作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能够天马行空地进行艺术创作。在具体落地中,柏杉的初衷想把这其中的8个不同的故事拍成8个气质完全不同的电影。虽然后来《唐朝诡事录》并未定位成电影,但是柏杉要求团队是往极致风格去做,按电影级标准来执行。复盘《唐朝诡事录》,柏杉认为,相比以往的年代传奇剧集,这次主要在三方面进行创新。首先,从摄影风格,光效的应用上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从结果来看,柏杉觉得特别欣慰,除了光影效果,摄影风格产生了一个特别大的变化。《唐朝诡事录》以极具格调的斑斓色彩与明暗光影体现角色属性,渲染戏剧张力。其次,运用了一些新的技术设备,8个单元中,每个故事调性都是不同的,每个单元的镜头都有着不同的设计。最后,造型做的也很极致,甚至有时候一些特殊人物的设计元素,注入了一些游戏的一些元素在里面,从而让它有时代感,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例如长着红血丝、下巴巨尖的阴十一郎,脸色铁青、嘴唇煞白,流着血色眼泪的刘十九。拿柏杉自己的话说,大胆创新的过程,也是长信团队对于新模式的一次探索。《唐朝诡事录》此次启用《大侠霍元甲》的原班人马,这也是导演柏杉和郭靖宇继《勇敢的心》《大秧歌》《红娘子》等作品后的再度合作。此前郭靖宇导演的《灵魂摆渡》《铁梨花》系列靠高质量的剧情圈粉,《灵魂摆渡》更是凭借诡奇、魔幻、大胆、颠覆的风格成为奇幻经典。柏杉回忆,“和靖宇的合作都特别默契,我们都是互相配合,许多事情基本上都不用提前沟通,但是最终的结果反而是能达到那种不谋而合。拍摄《唐朝诡事录》,他不会去干涉我的创作,只要我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他都双手支持,无论是时间还是资金上的。”“诡事为主、诡异为辅”,“唐诡”的平衡之道作为一部古代探案悬疑剧,《唐朝诡事录》糅合了诡异、志怪等新奇元素,营造“波云诡谲”的气氛,制造画面冲击力,是这部剧的重中之重。对于故事背景发生在“盛世大唐”的《唐朝诡事录》来说,氛围感也包括对于大唐风范的呈现。从整体视觉上来说,柏杉认为,“虽然剧中有很多诡异悬疑的元素,但是历史背景定位想尽量的真实一些,这样观众不至于跳戏。在相对真实的背景之下,观众能跟着剧情,探案的节奏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正是基于此,无论是大唐的建筑风格,颜色搭配,还是一些民间风俗,官场礼仪等细节,无不精良考究。甚至小的一个头饰,包括剧中主演喜君的其中一幅画,均严格把关。《唐朝诡事录》最终呈现的盛世大唐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柏杉谈到,细节呈现最重要的唐朝的建筑风格。剧组采用“实景+特效”结合的方式去呈现,比如剧中高耸入云、华丽壮观的“参天楼”,就是低层搭建实景,高层与暗夜中闪烁的舞美交给特技,从而达到”幻术大会”的壮观场面。此外,团队主要从夜戏、镜头、烟雾等层面制造视觉感官,营造诡异氛围。想要营造悬疑诡异的氛围,柏杉提到夜戏是必不可少的。从开拍到杀青历时213天,拍摄夜戏的时间占据三分之一。“最长的时候,我们连续作战11宿,剧组工作完全是黑白颠倒。但夜戏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越多越有感觉。”其次镜头的处理很重要。此次剧组借助一些新技术设备,包括移轴镜头和三轴镜头的使用。例如《黄梅杀》《甘棠驿怪谈》单元里旋转360度的画面,从视觉呈现上给观众节奏感和代入感。烟、雨也是视觉感官刺激的重要道具,《黄梅杀》发生在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为呈现全景的雨季,剧组用三个吊车支起架子来往上供水。”《甘棠驿怪谈》展现了一座破败荒废的官驿,“我们在室外放烟,如果是大晴天干干净净,是无法营造出氛围的。”从视觉感官上,主创尝试了众多能达到与众不同效果的方案。但全剧八个故事,涉及的主场景的风格大不相同,实施起来也遇到诸多难点。但主创团队力求“做到一丝不苟、细致入微,不达目的不罢休”。而在整体诡异氛围拉满之下,如何把握古装悬疑奇幻题材的表达边界,导演总结的创作原则是
2022年10月15日
其他

东京地标剧院常设AR剧场,拟建虚拟偶像全球实时表演舞台 | 艺TECH

TOKYO”的合作开始,VAPOLLO计划在洛杉矶、纽约、巴黎、首尔、曼谷等地扩大合作剧院的数量,建立一个能够在全世界多个城市同时进行现场表演的系统。
2022年9月30日
其他

当音乐创作开始“开源” | 艺TECH

Labs将会逐步建立起体系化的艺术家版税计划,保证艺术家们能通过素材的贡献而获得一定的报酬,以激励艺术家们持续为创作提供灵感。
2022年9月23日
其他

从兴趣播客到NFT社区PROOF |艺TECH

基于个人兴趣开设的播客,聚焦于NFT赛道和Web3技术的分享。在2021年,PROOF正式升级成为一个1000人规模的NFT私人社区,用户可以通过购买限量的PROOF
2022年9月16日
其他

《还是觉得你最好》:一场家宴,饮食男女 |对话导演陈咏燊

中秋档,港式爱情喜剧电影《还是觉得你最好》正式上映。由江志强监制,陈咏燊自编自导,黄子华主演,这部汇聚众多香港影人的作品在前期点映中拿到了8.1分的豆瓣评分,成为2022年度评分最高的爱情喜剧。有饮食男女的餐桌修罗场,有家族的手足兄弟情,与张学友经典粤语歌同名,作为近期十分纯正港风的爱情喜剧,《还是觉得你最好》导演、编剧陈咏燊向艺东西|东西文娱表示,创作的初衷就是想给自己在剧作上“玩一个小游戏”,想想如何在相对限制的空间中做出好的喜剧、戏剧效果。此前,编剧出身的陈咏燊曾创作《河东狮吼》《地下铁》《捉妖记2》等作品。2019年,他的导演处女作《逆流大叔》曾入围金像奖,并斩获11项金像提名,是名副其实的年度黑马。《还是觉得你最好》是陈咏燊第二部自编自导的长片,陈咏燊表示剧本打磨超一年,拍摄时是第九稿。关于《还是觉得你最好》的故事,电影的英文名“Table
2022年9月12日
其他

吉本兴业推出Metaverse“月面剧场” | 艺Tech

”中的一环。吉本兴业株式会社创业于1912年,是日本最大的艺人经纪公司,也是日本最古老的艺能事务所。“FANY
2022年9月7日
其他

幕后工作量翻了几倍,《新神榜:杨戬》的创作经历了什么?|对谈导演赵霁

空降暑期档,作为《新神榜:哪吒重生》(下称《哪吒重生》)之后“新神榜”系列的第二部作品,目前《新神榜:杨戬》已拿下3.46亿票房,居于2022年国产动画票房榜第二位。“新传说”系列之后,追光动画开始着眼于东方神话人物的新编。导演赵霁此前也是《哪吒重生》和《白蛇:缘起》的导演。赵霁表示,追光会同时开三个项目,虽然《白蛇:缘起》《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的节点不同,但项目都处在平行开发状态,所以,实际上2019年年初《新神榜:杨戬》就已进入前期准备。《新神榜:杨戬》的整体制作量是过往作品的两倍多。灵感来自于月牙泉的瀛洲仙乐坊、《洛神赋》飞天舞以及各种细节精巧的魏晋建筑风貌。“自己给自己加难度”,赵霁自认是“贪心”,花了很多时间去实地采风,希望更多朝代风格元素的建筑杂糅在仙境中,还希望更大程度的将敦煌的色彩运用到视觉中。在神话题材的处理上,追光动画一直有“攻”有“守”。传统的精神与神话主题一直没有变:比如哪吒不认命的坚毅与赤子之心,杨戬、沉香两代人劈山救母的亲情与大义。但角色设定上,追光选择了更为大胆、年轻化的表达:在前作,哪吒投胎转世到了普通的少年李云祥身上,在《新神榜:杨戬》,追光选择在开端关掉了杨戬的天眼,曾经战无不胜的天神成了不得志的赏银捕手。随着《新神榜:杨戬》上映,追光的“新传说”系列和“新神榜”系列均已进展至第二部。谈到后续的新片规划,赵霁表示漫威宇宙也经历了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成长时间,好的IP系列本身对于生产力和创作团队规模都有很高的要求,国产动画也需要更多的耐心推动系列作品一步步走下去。从IP系列开发的角度,元神觉醒已经贯通于新神榜体系中,且不同神力角色元神的细节有差别。以此次战神杨戬为例,相比于刚觉醒的李云祥、沉香,他的元神可以脱离本体独立行走。赵霁也透露,在未来的“新神榜”系列中,李云祥的元神可能会进一步觉醒。"不同角色可能实现多神聚首。"追光的整体考量一些重塑,一些延续在《新神榜:杨戬》中,观众不难看到魏晋风貌、《山海经》中的鸟兽。除了杨戬、沉香、哮天犬等关键角色,流转千年亦正亦邪的申公豹也是片中的一个亮点。用中国文化的方式讲中国故事,是追光的标签之一,但扎根传统文化的同时,《新神榜:杨戬》在角色塑造上,也延续了追光动画一贯的“颠覆”追求。与赵霁进一步聊及“颠覆”的背后的动机,或可以意识到新设定背后追光对于内容整体的考量。不同于大众熟知的神话故事中威风凛凛的战神,《新神榜:杨戬》里,失了天眼的杨戬一身素衣白袍,靠着赏银捕手的生计穿梭于市井之间。赵霁说,人设做重塑的出发点,是希望去做“更有人情味的尝试”。经典传说中的杨戬或许因为过于“神”化,对观众会有一定的距离感,而从拉近和年轻观众的角度,电影中那个脱离了仙界编制,经历过误解、落魄,表面潇洒不羁,内心却心怀大义的杨戬,或许反而会更贴近当下年轻人的状态,引起观众的共鸣。主角人设变化之外,整个故事《新神榜:杨戬》在延续“劈山救母”的主线基础上,还调整了传统神话中杨戬与沉香的对立关系。“如果按传统神话的情节走向来看,杨戬的人设其实是割裂”,的劈山救母的杨戬本不应狠心将妹妹镇压在华山之下,赵霁透露这样的调整,是为了让人物关系与角色的动机更为自洽,拉长人物弧线,而且杨戬需要揭露仙界的层层阴谋不断成长,也让故事中融入了探案悬疑的元素。此外,哮天犬也化身成了人形。对于哮天犬人形化,赵霁认为思路上其实和“白蛇”的双重形态无异。"比起宠物,哮天犬和杨戬更偏向于伙伴的关系。"当然,无论如何调整与改动,人物关系转换的背后,一些经典价值观的延续与新说在精神内核上还是不会缺位。从杨戬到沉香,两代母亲的牺牲和两代人的劈山救母背后一面可以看到的是为大义牺牲的女性精神,一面也是对传统糟粕权制的反叛与自我打破。“也是基于人物内核,守护天下太平、探讨亲情都是我们不倾斜的创作原点”,赵霁表示。主创有点“贪心”架空神界,学习敦煌做一个架空的神界,是赵霁创作的一个兴奋点。为了创作属于《新神榜:杨戬》的蓬莱仙岛,赵霁团队做了很多的案头工作与城市调研。在蓬莱仙岛,场景的搭建依旧需要先遵从功能性,比如这到底是一个“商业中心”、“旅游中心”还是“旅游城市”。有了功能性,赵霁笑说神仙本身就可以活得很久很久,所以一个“商业中心”必然有很繁华的城市规模,它有各朝各代的神仙,也会有各朝各代的建筑元素,视觉元素杂糅在同一个城市当中碰撞出新的化学反应。除了案头,2019年开始,赵霁团队也先后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华山、敦煌等地采风。去华山是因为要看劈山救母的场景,走到敦煌月牙泉,赵霁觉得沙漠中的绿洲就该是神仙住的地方,所以在影片中,瀛洲仙岛可以看到月牙泉的影子。眼下,关于《新神榜:杨戬》中的名场面,其中之一就是婉罗的飞天舞。为了尽可能呈现出更自然的表演,《新神榜:杨戬》邀请了专业的飞天舞蹈演员,在真人表演的基础上进行后期制作。但赵霁强调,除了最为经典的飞天舞,影片的整体风格都受到了敦煌的影响。在敦煌,跟随敦煌研究院的老师,赵霁和团队看到了莫高窟中公开与半公开的各类壁画。回来后,《新神榜:杨戬》不仅在美术体系上大量的学习了敦煌的色卡,也在服饰上运用了相关的色系,并且在做整体角色、场景搭建的时候都会参照敦煌的色彩去创作,保证美术层面的一致性。“敦煌壁画中有很多渐变的蓝色调主体,蓝的层次非常好看,它其实来自于矿物质、植物两种颜料的混合。本身也非常适配杨戬的性格特征。”虽然在片中仍然无法完全还原莫高窟真实色彩的震慑感,但从《白蛇:缘起》到《新神榜:杨戬》,赵霁说每一部作品创作本身,也是在加深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至于面临的挑战,赵霁说主要来自于团队创作过程中对于场景、风格设计的“贪心”。“什么都想放进去,他们漂亮且复杂,直接提升了整体工作量”,这也导致了此次《新神榜:杨戬》的整体制作量是《白蛇:缘起》的几倍。同时,在技术层面,包括飞天、水墨等动画效果的实现,在行业动画技术层面,都可算不小的挑战。“技术层面,我们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新神榜”系列,三巨头合体需要更多耐心以3-4年为一部电影的项目周期,追光动画会尝试三部项目同时创作。所以,虽然《白蛇:缘起》《哪吒重生》以及《新神榜:杨戬》分处在不同的开发阶段,但在《哪吒重生》上映时,《新神榜:杨戬》的进度也已过半。《新神榜:杨戬》项目开始于19年年初,前期包括剧本、采风在内的准备阶段就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整个后期持续了18个月的时间,直到上映前才刚刚完成。作为新神榜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元神体系一直贯穿在“高阶”的角色当中。设定不变,此次《新神榜:杨戬》也让元神进一步“开大”。对于杨戬这一角色,在前期神话故事的考究来看,杨戬也几乎是没有输过。所以如果观众仔细对比,杨戬的元神可以脱离本体独立行动,相比于沉香劈山救母时一致的元神动作,杨戬显然属于更高阶一类的神仙。“我们会根据人物属性去设计元神,杨戬的元神你可以看到浑厚、以柔克刚的设计,包括在声音设计上,元神出现时会有浑厚的钟皿声。”不同武力值的神仙在元神体系中各有占位,也在逐渐勾连更庞大的世界观。赵霁说回“新神榜”系列,早在《哪吒重生》中,李云祥的元神刚刚觉醒,在与敖丙对战的过程中,他的元神是跟随本体一起行动的,而且他的元神没有脚,“其实是一个半神。”三神同框名场面之后,网上关于想看孙悟空、哪吒、杨戬元神聚头的呼声也越来越多,何时可以走到“复仇者联盟”这一步,赵霁表示漫威宇宙也经历了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成长时间,本身对于生产力和创作团队规模都有很高的要求,大家需要更多的耐心推动系列作品一步步走下去。“可能单个故事很难一次性把我们的元神体系说清楚,但无论是级别还是体系的细化,一直都在一个推进的过程当中。”有了更为丰满的元神体系,无论是单个角色的续集开发还是“新神榜”系列下的合体电影都是可期待的。“这次出路演的过程中看到伴随我们一部部作品培养出来的不同代际的新观众,我们也很感动。中国的市场环境也需要观众更大的内心与宽容心。”面对疫情带来的持续波动,赵霁表示对于国产动画行业而言,的确还处在一个雪上加霜的艰难阶段。作为青年导演,系列化开发的过程本身也是持续积累的过程。而归根结底,角色、故事才是关键。赵霁也强调,只有每个角色立住了,有性格、有生命力的活在“新神榜”的世界观中,才可能以更开放的内容迎接各种可能的变化。
2022年9月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喜剧也可以VR | 艺Tech

Render已经拥有了包括世界各地的一线喜剧演员在内的主创阵容,演出场次突破400场,吸引了超过25万名观众进入虚拟空间观看。此次与Kenan的开创性合作更是让Failed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旁观一场“有迹可循”,一台好戏《大象之歌》

法国“莫里哀奖“作品《大象之歌》中文版,最近在一台好戏完成了首演。演出后,主创与观众互动,大家主动聊到了关于这部话剧的票房问题,担忧因为题材的单调和压抑失去市场。的确,相比隔壁热闹的小酒馆,新改造的三面盒子舞台,还有这部《大象之歌》,所呈现出来的意向,更像是要“袒露现实”。《大象之歌》剧情网络公开可查,此前已有了多个版本,中文版是首次,但大体上,《大象之歌》整体的结构,就是用“大象”这象征童年时期关键的情感寄托载体,在三人对话间来回穿插躲闪,逐步勾勒出一个人本真渴望的故事。当然,也可以说就是反映了一个缺爱的人,与父亲、母亲关系的悲剧,但如果以这样的主题来看:一,类似这样的主题,市场题材也不少见。二,因为整体是通过三个人的对话来完成,这样的表现形式,不管是不是一台好戏来做,质疑都是难免的。不过,如果从观看后可以回味的层面,《大象之歌》的看点可能并不在反映的主题本身,而是在对话的过程中,对一个精神错乱或者说精神病患者在经过童年创伤后思维形态反映。这让观众有机会经历从理性冷漠的旁观者到理解的转变。不同于小酒馆,盒子一样的空间,并不以主动点燃观众情绪为目的,观众会保持很长时间的冷静,甚至淡漠,会和主角之一的医生一样,在一大半的时间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陷入到他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的反复横跳里。大象一开始毫无逻辑的出现,也会加重混乱感。有意思地是,在前半段高密度且看起来很扯对话中,观众的烦躁也是接近真实地反映:在对话仍然十分密集的中段,观众似乎也和医生一样,面对近在眼前,胡言乱语又上蹿下跳的麦克,也会逐渐滋生出疲惫的情绪,觉得不知所以。好烦啊,大象。好烦啊,到底在说什么。不过,在烦躁到最高点后,父亲和母亲的具体形象出来了。烦躁得到疏解,理解成为新主题。观众和医生一样,终于可以理解,麦克混乱表达的来源,以及大象的存在,甚至可以理解他对另外一名医生道德伦理的构陷。原来,大象在对话间出现的节点以及频次,看似混乱,其实是有内在合理性的。观众和医生一起,完整地亲历了一个精神错乱的人,他由表及里的悲剧和渴望,并且在现场代表记忆中母亲这一形象所演绎的咏叹调的渲染下,经历了一次释放。在当下,理解童年创伤带来的悲剧仍然是有必要的,但相比活在当下,或许理解眼前的混乱,看到里面的逻辑关联,也是非常重要的命题,因为悲剧的发生无法再逆转。理解眼前的混乱,用接纳去替代追求结果的质疑,或许也是一种方法。这或许是《大象之歌》适合更广的人去观看的原因。不用刻意去思考原生家庭这些主题,像接纳自己的混乱一样,坐进去,去旁观麦克的混乱,去接纳麦克的混乱。说不定会有一些自我洞察的收获,因为所有的混乱,都有内在的逻辑。一切早就有迹可循。撰文
2022年8月26日
其他

《不眠之夜》复演直播:另一种“浸入感”

本周《不眠之夜》正式复演之前,SMGLIVE进行了首次浸入式戏剧直播。受疫情影响,自3月9日起,《不眠之夜》已停演近半年。随着《不眠之夜》复演首场定档8月19日,沉浸式剧场将再次回归魔都。正式演出之前,官方释出的几个相关信息,包括《不眠之夜》特展“MORE
2022年8月19日
其他

VR版《鱿鱼游戏》来了 | 艺TECH

Gamebox重构了Netflix最受欢迎的剧集《鱿鱼游戏》,为玩家带来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
2022年8月17日
其他

导演张吃鱼:《独行月球》,喜剧与科幻之间

上映半个多月,《独行月球》票房已突破22亿。还是开心麻花有笑有泪的风格,《独行月球》迎来了时隔七年“沈马组合”的再合体。对于当下的电影市场来说,《独行月球》给暑期档带来了一次强势的票房回归。区别于开心麻花既往典型的喜剧作品,《独行月球》进行了科幻题材的探索。2019-2020年,受疫情影响,开心麻花的线下演出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在这一背景下筹拍大成本的科幻作品,《独行月球》对于开心麻花以及导演/编剧张吃鱼而言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多增加了一味硬核的科幻元素,如何做到两种类型的平衡,张吃鱼表示《独行月球》既需要稳定的喜剧效果输出,也需要更多硬核科幻知识与特效、虚拟制作的支撑。回到内容本身,喜剧中的煽情应该是怎样的,张吃鱼也强调不同情绪之间的分寸感。对此,他给出的解法是,“非常热血、感动的部分,我会拿一个喜感的东西去消解它。我也不希望过分的渲染结局。”在导演风格的探索上,张吃鱼表示,点亮地球亦或是金刚鼠拉车,是他自己心中的浪漫。导演张吃鱼从戏剧编剧转型向电影编剧/导演的双重身份,张吃鱼已在开心麻花成长了十年,但作为新人导演,张吃鱼认为自己还处在积累和摸索风格的阶段。对于下一部作品,张吃鱼并不想把限定在喜剧或者科幻题材。相比之下,打开更大的想象力,以及用好在《独行月球》积累的虚拟拍摄经验进行更自由的创作,才是关键。苦中作乐的独孤月,笑中带泪的月球
2022年8月13日
其他

“权游”前传用AR造势,让“虚拟龙”飞入现实 | 艺TECH

表示:“在《龙族:龙焰》中,我们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个性化、最灵敏的虚拟生物,用户可以在手机上拥有自己的宠物龙,并通过前沿的AR技术赋予其生命,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让粉丝们与
2022年8月10日
其他

沈严:关于《天才基本法》,改编是我创作的一部分

近期,由雷佳音、张子枫、张新成主演的《天才基本法》正在央视八套和爱奇艺热播。该作品改编自长洱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数学天才林兆生、女儿林朝夕与高智商少年裴之在双时空传说中寻找自我的故事。在《天才基本法》中,观众或读者可以看到数学的迷人之处,以及天才与普通人追求理想的赤子之心。一如长洱在小说最后所写,“一以贯之的努力,不得懈怠的人生。每天的微小积累,会决定最终结果,这就是答案。”在漫长、美好的一生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在任何时候拥有坚定往前的勇气,透过《天才基本法》,很多读者找到了力量感。也正因如此,在改编之初《天才基本法》注定是备受关注的。从目前的播出情况来看,外界的声音既有惊喜也有失望。前者多数在于老中青演员精湛的演技,尤其是包括王圣迪在内小演员灵性的表演。后者的争议更多聚焦在改编的分寸之上。关于人设的重塑与故事的情感内核,导演沈严与编剧聂成帅做了一些取舍与选择。比如更为情绪化的林朝夕、不再完美的裴之以及将亲情作为故事的主基调,数学次之。而无论是裴之性情的变化,还是主人公在平行世界的逗留,剧本的《天才基本法》都做了不小的改动。沈严坦言,一些争议的部分是基于故事动力需要的取舍。作为长期操刀都市情感类作品的导演,近两年沈严凭借两部亦舒作品的改编(《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持续获得市场的关注。对比过往《辣妈正传》《中国式关系》等作品,《天才基本法》算得上沈严更为年轻化的一次创作尝试。跳出舒适圈,在创作《天才基本法》的过程中,沈严坦言遇到了不少难点。他表示,如何将一个讲数学的故事做的好看以及如何处理平行时空的出场顺序是《天才基本法》给到的挑战。既有亲情的温情也有数学的热忱,对于最终的呈现效果,沈严表示,基于父亲、导演的双重身份,自己是颇为动容的。而对于网络上的褒贬,他表示照单全收。但同样作为原著读者,沈严强调,剧中所有的细节,都是他作为一个诚意的书粉表达与散发出来的。这也是他所理解的《天才基本法》的核心。“改编是我创作的一部分,而非对原著的不敬。”《天才基本法》,中国版的《当幸福来敲门》
2022年8月5日
其他

让NFT角色进入游戏,皮克斯艺术家团队以故事驱动叙事扩容体验 |艺TECH

系列共包含七个不同的派系,各个派系之间的互动不仅包含PVP模式的地盘争夺和竞赛,也包含PVE模式的部落和探险任务。MPH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出一个超越游戏的社交平台。此外,AMGI将在My
2022年8月3日
其他

科幻短片《诞辰》幕后:一次本土虚拟制作的验证 | 对话李炼

自6月上线B站以来,科幻短片《诞辰》就引发了广泛关注。仅用三件道具、四天时间就完成全部拍摄,《诞辰》也是首部全片虚拟制作的作品。该片的导演——博采传媒CEO李炼本身是广告导演和动画导演出身。此前李炼作为导演、编剧创作的动画大电影《昆塔:盒子总动员》和《昆塔:反转星球》分别于2013年和2017年在全国上映。此外,作为行业内资深的UE专家,李炼也在虚幻引擎技术开放日上分享虚拟制片的影视全流程应用。近日,李炼在接受东西文娱|艺东西
2022年7月29日
其他

一座非典型“博物馆”,让失窃藏品实现数字永生 | 艺TECH

Gallery的目标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数字画廊,他们更希望能打造一个沉浸式互动社交的空间。用户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在艺术品周围互动,讨论他们的观感,绘制草图,并分享有关艺术家和作品的更多细节。
2022年7月27日
其他

暑期档,古偶抖落的包袱们

相比动辄四海八荒的古偶混战,当下的作品开始流行抖包袱了。赵盼儿挽袖穿梭于茶铺间,不通诗书的程少商在城中大修土木。直球、反套路、女汉子、喜感开始成为当下古偶更讨巧的路子。《星汉灿烂》出自关心则乱的作品《星汉灿烂,幸甚至哉》。《星汉灿烂》讲述的是将军凌不疑与将军幺女程少商的爱情故事,一个是背负血海深仇的遗孤,一个是自小孤苦无依的留守少女,凌不疑与程少商一路相互治愈,相伴成长,最终携手化解家国危机。作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同作者作品,《星汉灿烂》依旧带着明显的作者气质,比如宅斗、子女教育、家国情怀以及男女主并非初恋的日久生情戏码。在改编的过程中,《星汉灿烂》选择适度的弱化了女主成长的痛点,也将原本看着“憋闷”的宅斗做出了逗趣感。有声音认为这种“杂糅”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作品的风格,但从产品角度来看,“喜剧人”“抖包袱”也让作品有机会捕获更为全年龄的观众。比如在《星汉灿烂》中,程少商的父亲程始由郭涛饰演,贪财蛮横的大母是《我的前半生》中的“薛珍珠”(许娣饰),二叔母的父亲是《还珠格格》的“福伦”(温海波饰)。具有国民度的群像戏一定程度上正在补足中年观众对作品的路人缘。而结合暑期档既有古装剧的表现来看,如何调剂好古偶在轻喜效果上的新风格,既不喧宾夺主,又不过分严肃,是当下古偶的新课题。让仙女下凡很长一段时间,美强惨的逆袭女主是古偶剧的标配,包括宫斗冠军甄嬛,特工皇妃楚乔以及跳了诛仙台的白浅,编剧对于大女主的塑造其实一直存在着严肃感。削籍、流放、家破人亡,逼到绝境依旧勇敢的女性形象固然值得欣赏,但“沉重感”也不可避免。客观而言,一个板正的、坚韧的角色长久下来也会带来疲劳感。对于“大女主”,把重场戏做足的同时适度缩短苦难的篇幅,给到观众落落大方、拥有反差感的角色,是当下剧集中一种较为普遍的微调。但本质来看,她们依旧是自立自强,生于困顿却刚毅的大女主。观众的口味看似变了,实则未变。近两年,很明显公众对于剧集的消费情绪正在随着社会环境快速变化。除去现实题材,对于非正剧的古装题材,出挑洒脱甚至“脱线”的角色正在更加受观众喜爱。对于主角,原生家庭与痛点是人物小传的一部分,但并不会阻碍到人物性格中更为明媚、舒展的一面。基于更新后的人设逻辑,一个明显的改变是古偶剧的注水感有所下降。在《星汉灿烂》程少商为救姐姐与几位官家小姐大打出手,为了逃避责任不惜将自己弄伤,本来偏腹黑的戏码在《星汉灿烂》中,角色选择了更为喜剧的表演形式。不论是即使落魄也在乡下庄子吃饭打着饱嗝的程少商,还是满头金钗看似花蝴蝶的大小姐万萋萋,可爱的人设可以让小情节饱满起来,人物性格的反差感和多面性也可以让原本的过场戏更有看点。全员喜剧人
2022年7月22日
其他

在AR歌剧眼镜里,沉浸式体验“百老汇” | 艺TECH

René在右镜头前配备了一个放大镜,用户可以通过物理旋转轻松放大场景细节。该款眼镜通过两个光环境传感器、头部跟踪摄像头和双镜头可以达到AR
2022年7月20日
其他

将经典IP带入元宇宙,Web3重塑90年代童年记忆 | 艺TECH

Arnold》这两档节目的主题曲中汲取灵感,将原始角色的特征和名字进行结合,用复古的彩色画面引领大家再一次看到全新的Mashup角色。RECUR
2022年7月15日
其他

“虚实”冯唐: 姑娘、毛笔字、元立方、冯糖糖

在《诗经》的年代,你不知道那个姑娘有多漂亮,我也无法把那个姑娘带到你身边,但是我可以写一首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其实你想一想,如果没有这首诗,如果没有我这种手舞足蹈,有可能听众就没法在灵魂、意识中有这么一位在水一方的姑娘。对我来讲,这就是那个时候的元宇宙,之后的小说、诗歌、散文,包括音乐、电影,从某种程度上都是拓展我们人类灵魂的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广义的空间,可能是多维度的空间。所以,当下的元宇宙其实也是把自古以来有的元宇宙形式化、正式化。此外,现在的技术,以及未来的技术又能将这种体验加速,加倍地把它扩大化。——冯唐日前,冯唐首个个人数字艺术藏品“春风十里不如你”在百度希壤发布。过去二十多年里,从麦肯锡到华润,再到中信;从咨询顾问到CEO,再到投资人,冯唐身上的标签是多维。冯唐说,艺术是他45岁之后才开始沾一点,当他知道有新工具,工具也就成为了创作的一部分。和百度的合作缘起于两三年前,作为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当时百度希壤的版本是-7.0,迄今已经进化到-5.5,陆续上线了数字藏品、开发者共创空间、活动系统等功能,数十家覆盖汽车、营销、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品牌在希壤中创建举办了自己的数字展厅和活动。冯唐很喜欢这种变化,“喜欢这种从无到有,从很质朴、功能很少到慢慢非常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8月,希壤联手冯唐打造“色空”虚拟艺术展,戴上VR头盔,调整步伐,即可漫步一个由书画构成的“色空世界”。同年,冯唐受邀参加百度Create开发者大会。隔着时差,他梦见了一个多维的立方体,上下六面,各书一字。最终,冯唐在希壤发布了自己的首件元宇宙艺术作品——《元立方》。冯唐说,元立方的初衷来自他一个简单朴素的愿望,如何将毛笔字立体化。“春风十里不如你”出自冯唐2011年出版的诗集《冯唐诗百首》中的《春》,而相比于诗句,冯唐的书法来得更晚些,除去儿时学过三年颜真卿,让冯唐重新拾起笔墨的《观花止》是在2017年。从百度Create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O、一、无、元、宇、宙”再到“春风十里不如你”数字藏品,冯唐表示,他会在接下来的一两年时间内不断完善自己的艺术作品,未来还可能在三维之外看到时间维度,甚至进化至六维、十四维。与此同时,今年年初,“元立方”艺术装置就已在北京国贸商城展出。冯唐表示,如非疫情搁置,以数字藏品设计的“野有茶”艺术展也已落地,大家可以在其中体验茶道、空间、自然之感。此外,元立方也在计划艺术与实体产品形态的结合,从音箱、投影仪再到茶展览、儿童乐园,冯唐希望看到更多元宇宙与真实宇宙的交互。由元立方衍生出“眼耳鼻舌身意”,冯唐认为元宇宙艺术还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关于元宇宙的未来状态,冯唐说他希望看到的是线上线下,宇宙与元宇宙,真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无缝进入与连接。“在元宇宙,大家可以以方便的形式做最合适的事情,连接与进出是在一个无缝的理想状态。假设我能够飞到你身边,大家一块去街角喝一杯,天涯共此时。”如何毛笔字立体化,“春风十里不如你”与元立方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基于插画艺术的热门藏品Doodles,开始做IP了 | 艺TECH

Toast是国际知名艺术家和自由商业插画家,他的设计曾在全球众多出版物和活动中亮相,其合作名单包括Google、Facebook、Dropbox和Red
2022年7月7日
其他

《妻子的选择》,唐人影视的“选择” | 对话蔡艺侬

集均播放破亿,连续18天电视剧播放日冠。周二,芒果季风剧场《妻子的选择》迎来会员收官。这是唐人影视在半年之内,第二部播出的女性家庭题材剧集。不同于传统的女性家庭题材创作,唐人影视此次力邀曾担任《对手》《面具》等多部谍战剧的编剧王小枪加盟,为这部作品注入婚姻悬疑色彩。并首度尝试短剧集的创作,在12集的篇幅中呈现一个“女性成长”故事。如果说唐人年初上线的《完美伴侣》思考的是婚姻关系中的一种平衡,《妻子的选择》则更多关照于女性本身,主要讲述回归家庭的女人面对婚姻选择题,可以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们不想强调仇恨、报复,女性真正的成长是我可以选择去过什么样的生活。”剧集播出期间,唐人影视CEO蔡艺侬在接受东西文娱|艺东西访谈时表示。从古装到女性题材,唐人影视自2020年开始转型探索更多题材创新的可能,开启唐人影视2.0阶段。一年时间开发20余个项目,题材覆盖包括女性、软科幻、人文、谍战等多个领域。而基于公司成熟的女性创作团队等原因,蔡艺侬将转型的第一步放在了女性题材。多元题材探索之余,唐人影视也在积极进入网络电影、微短剧等新内容品类赛道。近期,由唐人影视出品的第一部网络电影《烈探》,将于7月8日在优酷“超级首映”独家上线。面对降本增效的影视行业大环境,蔡艺侬表示,唐人影视的定位始终是一家内容为主的影视公司。去年,唐人影视将经纪业务成立独立子公司引入合伙人运作,蔡艺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剧本和制作的决策上。在蔡艺侬看来,唐人二十余年的发展,核心在于尽可能不受外部环境干扰。”不论市场今年可以播500部作品还是100部作品,唐人都要争取在这个队伍当中。只要拥有播出效果的好内容,观众会给到你印证。”唐人影视CEO
2022年7月5日
其他

在元宇宙音乐平台,“定制”虚拟艺术家的表演?| 艺TECH

Artists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基于深度学习、游戏引擎及区块链技术,为受众提供来自元宇宙原生虚拟艺术家及人类艺术家原创的音乐内容、NFT及音乐互动体验。当前,Authentic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知竹自述 | 在“长短”之间,摸索“恰到好处”的节奏感

近期,由新片场影业出品,知竹执导,漆培鑫、高凯主演的网络电影《男狐聊斋3》正式上映。这是知竹的第一部长篇影视作品。在此之前,从古风摄影师到短剧制作人,知竹可以说是短视频时代下的一名典型创作者。自2015年凭借一组《夜樱图》出圈以来,知竹一步步组建了自己的「知竹工作室」,团队业务涉及短视频制作、摄影课程、汉服约拍等业务。以拍摄剧情向、颜值向古风短视频为主,知竹的短视频、自媒体账号也已积累700万+粉丝。2021年12月,知竹开始着手创作《长公主在上》。兼具编剧、导演、灯光、后期等多个身份,由知竹操盘的《长公主在上》最终在快手春节档达3.4亿播放量。《男狐聊斋3》事实上拍摄于两年前。自2016年首部《男狐聊斋》上映以来,这部由新片场影业打造的原创IP已走到了第三部。此次,由知竹操刀聊斋题材,《男狐聊斋3》在创作层面也在有意识的强化古风创作的风格调性。谈及作为长片创作的处女作,知竹也坦言,创作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在短视频快节奏的创作逻辑与传统长片的娓娓道来之间做平衡。不同于前两部作品,《男狐聊斋3》在故事层面更加强化了双男主的设定,而基于过往古风创作的经验,知竹也对主角间的人物关系与对手戏做了更为细腻的处理。在短视频与长片之间,知竹也在摸索创作上“恰到好处”的节奏感。知竹知竹认为,即使是短视频的创作也不可仅局限于节奏上的走剧情。对于观众而言,故事的亮点永远在于人物的情感,而情感需要必然的铺垫与渲染。“平台的用户基数已经很大了,用户对于好的内容都会有耐心与包容度。”于知竹而言,故事永远需要观众,而作为创作者,受众分析之外,还是应当做好坚守,坚持创作喜欢的东西。需要留住观众,但也不可囿于完播率。此次东西文娱|艺东西就网络电影、短剧、短视频创作对话了导演/制作人知竹,以下是知竹的自述。首度操刀长篇,《男狐聊斋3》在两年前,新片场影业的制片人神煜婧找到了我,她此前看过我的一些古风作品,我们一起沟通了这个项目。这是我做的第一部长篇作品,影视创作逻辑与既往的短视频很不一样。在相对传统的影视作品中,起承转合的铺垫非常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经典老片会花费10分钟乃至半个小时的时间去铺垫,渐渐展开。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作品,但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我也会有一个焦虑的思考,我们到底是应该依据经典的好片逻辑去创作,还是依据短视频逻辑、适应网络环境去做长篇。关于《男狐聊斋3》的定位,它还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女频作品。《男狐聊斋》是新片场影业原创孵化的网大IP,早在2016年首部上线的时候就有所反响,当时“双男主”是比较创新的小众题材,这是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前两部作品的人物结构是经典的两男一女的情感纠葛,《男狐聊斋3》相比前两部作品,是一部更加纯粹的双男主作品,女性角色相对被弱化了。初次看到剧本时,我最受触动的是白辰对云月的付出。这个故事是围绕男狐报恩展开,在最早的版本中,云月对白辰之间存在着更多人妖殊途的对立关系,他也曾几次想方设法去戳穿白辰的身份。在剧本修改的过程中,我们希望处理的更讨喜一些,所以我们更多的去提高云月这个角色的主动性,在呈现上看起来会更加“双向奔赴”。《男狐聊斋3》的角色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搭配。高冷VS话痨,互补的人设在所有题材中都是非常经典的。在北京选角的时候高凯先试的戏,漆培鑫来了之后他们两人也一起对了一下,感觉很对。拍摄期内漆培鑫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有灵气,整个人可以快速进入状态。我们的拍摄周期很紧,演员有大量的情感戏,他临场调整很快。在和高凯拍对手戏的过程中即使不是他的镜头,他也会情绪饱满地给搭档搭戏。演员之间可以互相成就对方,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整体来说这是我第一次拍摄长篇作品,相比于过往短片自己操盘的流程,在网大的剧组我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于长视频而言,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更加重要,我也希望自己未来的作品中会有更加鲜明的风格化表达。短视频也需要慢节奏从初中开始,我就是网文爱好者。我的接受范围很大。我不会去限制题材类型,好的网文都存在很多的亮点,它需要精巧的设计、角色设定与人物张力。同样地,在做短视频制作的时候,我首先也会寻找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人设搭配,然后为他们找点。短视频重视短平快,在抖音、快手上观众通常只会给你3-5秒的时间,如果你没有办法在这个时间内留住他们,就会影响到作品的完播率,进而影响到你的视频是否能够进入到下一个流量池。所以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依靠标题文案,第一场戏的设计能不能吸引观众,让他们继续看下去就很重要。比如说我在去年曾经发不过去一个双女主的作品,标题是《我抢了师兄喜欢的姑娘》,这个标题并不文艺,但非常的直观,再加上第一场戏就是师兄叮嘱师妹自己要出一趟远门,大家就很想知道接下来的剧情走向。从文案标题到第一场戏的设计我们需要考虑清楚这些,反而到了剧情中段的位置我认为心理节奏稍微慢一点是可接受的,因为通常观看超过一分钟的观众留存率就已经很高了。我之前看过峰终定律的解释,如果一个体验的高潮与结尾是愉快的,那么整个体验过程就是愉快的。其实无论是做任何内容,在保证高潮点的同时,如果有个不错的结尾,评价就会很高,所以我通常会在视频的结尾去设计一个小的反转。《男狐聊斋3》让我更加了解了一个工业化影视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也为我积累了很多的实战经验。在这之后我开始独立操盘自己的短剧作品《长公主在上》,我自己操盘了整个项目,包括摄影风格也由我把控。这部作品由我工作室的人掌机,多数情况下我也会选择自己掌机。在这个基础上,灯光与后期也是我自己处理,所以个人风格会更加鲜明。短剧在剧情中段可以会有我所提到的“娓娓道来”与慢慢磨练,但其实整体的风格上还是会更偏短视频一些。因为在短视频平台播出,如果想要数据表现更好的话,观众的留存率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在开头会设计更多的噱头想要留住大家。我对自己的创作要求是,前几集节奏需要很快,但到了中间部分节奏需要有意识的放慢一点。所有的情感是需要渲染与铺垫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走剧情、求反转或者打脸,观众其实很难走进角色的内心。过度追求快节奏,必然会缺失掉观众最关心的部分——人物之间的情感。平台给我的建议是单集控制在1分30秒,但有时候我的时长会超过这个范围,从数据上来看的确会影响完播率。但这本质上是一个取舍,我更希望高质量的观众可以留下,并且与我的作品、角色共情。下半年我还会继续作为编剧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把它们拍成短剧。“创作者就该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我的工作室规模是十余人,通常自己的短视频视体量来定,多的时候是十几人的团队,少的时候几个人也有。过去我认为不同平台的内容需求会有很大差异。例如B站会更倾向于中视频,抖音、快手则更短一些。但根据我们自己的数据来看,其实好的内容在几个平台的数据反馈都会很好,反响一般的内容可能是因为内容本身的亮点不突出,在各个平台都会反映平平。作为创作者,有时候你会觉得会不会短视频观众看不进中视频,发布的时候预期一般,但实际上数据反馈很好。其实观众都喜欢有趣的事物与好看的故事,或许大环境会让大家认为抖音、快手更适合十几秒的作品。但其实平台的技术用户只要够大,包容性就会很强,好的内容都会有它的受众。我自己也会在抖音上看到一些科普、历史类的视频,其实能够看完的关键还是在于你对于这个东西是否感兴趣。所以我后来意识到,其实不应该试图去分析观众喜欢什么,作为创作者,应该问自己喜欢什么。因为分析市场更多是一个理性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迸发火花的概率并没有那么高,所以更重要的是将自己擅长的拍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就我个人而言,过去的喜好也比较冷门。从16年开始拍摄短视频以来,我很早就尝试过一些相对而言十分小众冷门的题材,但发布之后发现其实也有很多的爱好者。所以我和很多创作者都坚持这个理念。大家都是厨子,只要做自己最擅长的才都会有人来吃。观众的口味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单一的,但你只要做好,就会有人愿意消费。访谈/撰文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福尔摩斯探案:血色生日》:线上观演也能“沉浸式”

上周,由LET魔童戏剧授权,上海大剧院、泓洋戏剧和咪咕视讯联合制作并运营的国内首部线上沉浸式互动戏剧《福尔摩斯探案:血色生日》迎来首演。区别于各类线下沉浸式戏剧,《福尔摩斯探案:血色生日》在腾讯会议客户端上演。在近90分钟的线上演出中,虚拟空间、原版戏剧表演配合线上MC的实时在线指引,玩家们可在线上实现线索收集,探案推理与解密。这是上海大剧院探索云演艺可能性的最新举措。疫情打乱了线下演出的节奏,也让上海大剧院云端演艺品牌“巡演零号站”提前回归。“巡演零号站”是上海大剧院于2020年疫情期间推出的表演艺术综合性线上流媒体平台。在今年3月上海疫情反复之际,上海大剧院重启“巡演零号站”,从第一季过往篇目中精选十余部国际级舞台作品“限时返场”,并于5月23日发布第二季片单。除了较为常规性的线上流媒体点播,《福尔摩斯探案:血色生日》以“实时表演+付费”的形式呈现,让观众首度通过云端的技术手段“变身”剧中人,得到多样化的线上沉浸式体验。不过,相比第一季的从零开始策划,第二季的推出本就是上海大剧院长线计划的一部分。上海大剧院方面相关负责人对东西文娱|艺东西表示,“巡演零号站”在构思之初即作为大剧院的一个线上平台进行规划,第二季早在2021年上半年就已进入筹备期,原定于今年暑期档上线,疫情让这一计划提前了。其实云演艺的品牌化在海外已有所实践,以最为典型的百老汇点播网(Broadway
2022年6月23日
其他

赫槟自述:我,一个微短剧编剧

“长剧有时间让观众去沉浸,但是短剧要不断去变化,去打破心理预期。在整体的大结构上,还要抓好受众要的主线,在主线上不断打破预期。”谈及网剧和微短剧创作的差异,编剧赫槟表示。近期,由赫槟担任编剧的原创微短剧《瓦舍之素舞遥》在腾讯视频十分剧场收官。这是赫槟自2019年起涉足微短剧赛道以来,对于原创系列化IP的一次尝试。从一分钟竖屏短剧再到十分钟横屏短剧,赫槟与她的“中短剧小分队”产出了包括《锦鲤少女在线转运》《重生只为追影帝》《奶茶将军很忙的》《暮色学院》《瓦舍三部曲》等在内的五十余部短剧作品。近年,与天澄影视合作,赫槟打造了中短剧厂牌“大脚怪”。目前以原创短剧《瓦舍三部曲》孵化的小说《瓦舍之素舞遥》已在咪咕阅读上线。赫槟本人兼具剧综创作背景,于2016年创立从心文化传媒,主营网剧编剧业务,主笔作品有《强风吹拂》《我曾记得那男孩》《春家小姐是讼师》等,同时团队成员也参与创作《与晨同光》等多部影视作品,曾参与综艺《我就是演员》《演员请就位》的剧本创作。作为较早一批入局微短剧的创作者,三年之间,赫槟见证着微短剧形态的改变与创作方法论的更新。日前,在东西文娱举行的微短剧系列第四期“从一分钟倒十分钟,短剧的创作流程、筛选机制、系列IP养成、看点打造”中,编剧赫槟提到了微短剧剧作的方法论迭代。下为赫槟自述。三年短剧创作形态渐变,主流类型仍然较为固定我们在主流的内容题材上目前为止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主要就是甜宠和老娘们这点事儿这两座金山。当然也有尝试其他题材,比如悬疑、山野志怪,社会话题等,针对不同题材采用不同的戏剧结构和模式。但是最主流、最赚钱、最能分账的依旧是那两座金山。在形态上,变数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时长和平台会得非常多样,受众不同,搭配组合也会不同。短剧在最早的时候是有一套方法论的,2019年,平台做了大量的作品,他们基于自身平台的用户和用户画像,研究出了一套方法论。2020年的下半年,很多人和我们交流了这套方法论,其中包括在剧作层面整体逻辑设定较为简单,开头要炸,中间信息点不断反转,单集的事要当集解决,要有名场面、要有氛围感,每一节最后要加一个小钩子。那个平台是竖屏模式,是连续推送的分发方法,与当前的短视频平台分发不同,而且当时短剧的受众还没有养成,所以这套方法论非常适用。包括达人和小剧场在内的三分钟以内的短剧都基于这套方法论,因为平台的推荐算法不一定是从第一集开始的,观众可能被一些元素或者名场面吸引过去了,剧情不用特别连贯。但是现在,时长和网站的受众方式,都是有变化的。以传统的长视频平台为例,这种平台的受众类型多样,可能包括网大和网剧的受众。他们对于自己要看的东西可能有一些预期,偏向于看一些自己习惯性观察的东西,不符合预期他们就退出去了。因为人群和平台还是有一些微小的变化的,所以这些方法论是要有所推进的。现在的一些爆款,承接了一部分受众收视,比方说《进击的皇后》《念念无明》《致命主妇》《大唐小吃货》《别跟姐姐撒野》这种。他们这些短剧基本都是在10分钟左右,会有一个主线,讲一个或甜或逆袭的故事。抛开剧作的技术手段,这一类作品内核还是长剧的,因为它有时间跟主角去共鸣,剧情相对来说比较连贯,也有一个大的逻辑线让观众代入,与一些短剧的方法论是背离的。举例来说,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合作。对方可能拿了一个连贯的5分钟以内的短剧以及一个10分钟单集的短剧,把这两种作品放在一块说想要做一个这种短剧。但这两个剧本在技术上来说,其实不是一个类型。短剧肯定不是去水的长剧,但稍微长一点的短剧也不是原来的三分钟短剧乘以2这么简单,这之间是有区别的。从编剧视角理解短剧的话,我们需要要根据不同的题材、受众、平台去细分内容。题材打破叙事预期,创新男频题材短剧出圈第一枪就是男频作品《歪嘴龙王》。我也一直有在关注这个赛道。中国男频网文的优势题材就是保安逆袭、兵王归来、赘婿乡村这类内容。把神仙志怪这些大特效去掉,它的内核也是这些东西,成本也比较低。这类作品可以承接网站上原有,比如网大、主播、游戏的男频受众,市场空间很大。还有一点,男女频作品在创作时要和编剧明确受众性别定位,比如《赘婿》原文是一个纯男频的作品,但是改编成剧之后会有偏女频的调整。因为它的主角是一个现代人,本身就更有代入感,他在赘婿环境下地位相对低一点,,认识世界的角度,让女性观众很容易跟他去产生共鸣,他跟女所以他有点偏女频,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女生基本上没办法跟跟张无忌共鸣,所以男女频的区分在编剧的层面上来说会和市场上的普遍区分有一些小小的区别。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就是看观众更能够代入谁,和什么角色更有共鸣感。原创或IP都需要更为清晰的结构化定位目前的行以制片人中心制为主,整体的规范流程已经很固定了,制片人是总负责,编剧是一个特别上游的职业,它是整个生产环节中的一环。绝大多数的工作流程是制片人根据自己所有的资源和想法找编剧,也有情况是编剧有想法去找熟悉的制片人,制片人根据她的想法去判断现在的市场,分析想法的可行性。这个也是定制和原创的区别,定制需要十分重视明晰需求。比如说定制一个女频作品,女频的分类有很多,包括大女主、甜宠、种田等等;如果确定是甜宠题材,那具体设定也有很多,比如霸道总裁、两强相遇、年上年下等等。这在实操的过程当中,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沟通。很多人都会去买IP,客观来说,在沟通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IP能抓出一些定制的时候想要的东西,或者是合作方看中的一个点,这更方便我们去抓轮廓做设计图。其实如果制作方很明确要做什么,知道自己的受众到底是谁,就另当别论。这个时候即使没有IP,因为策划的定位较为精准,表述也会更容易。当然,原创肯定是有风险的,短剧还好一点,原创长剧等于是自己要去摸市场的整个情况,再去创作。但是文无定论,原创也需要时间。我觉得短剧是在试类型的一个阶段,尚且没有广阔的样本,原创存在很多变数。现在短剧的市场上有很多东西需要尝试,因为如果大家都在传统的安全区的话,这个品类很快就可能会被做“死”了,但是研究是需要数据来支撑的。我们也在做一些积极的尝试,比方说在短剧里能不能尝试做热血的大女主、竞技体育题材。因为短剧市场上会有一些泛知识类的用户,所以我们也在尝试加入泛知识元素,把传统文化放大。从这个角度,我们也的确感谢平台的支持与保障,因为想要在内容上打破安全区,需要大家共同去探索去尝试。短剧的系列化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就短剧衍生的平台来看,短剧都是利好创作者本人、利好账户的,它能以一个很短平快的形式尝试各种各样的东西,其中的人物或者世界观一旦被大家认知,它就有发展成系列化的可能。我觉得它有点像网文,网文蓬勃发展的原因也是它有一个世界观,大家可以一起来参与,它也有不同的类型,大家接受度会更广,让大家觉得这就是一个浩瀚海洋,在这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就会有更多的形式去做,去做这个东西系列化的话,肯定也会有更多的变现商业,所以它肯定是有未来的。如何培养一个短剧编剧团队其实好剧本的标准各不一样,我来说这个的话可能底气也不是那么足。但是根据过往的一些经验教训,目前能总结出来的大概有两个要点,第一,内容需要做细分,第二,思想需要统一,以一个人为主。总结来说,在快节奏的大前提下,具体的工作要细分,而且一定是整个团队去做到的,编剧一定是配合导演、制片人去实现效果。编剧的短剧合作模式,其实还挺多的,包括定制、改编、成本卖,也有可能在成本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编剧可能会投点资,编剧和导演是一体的,还有可能导演和制片是一体的,他们有很相熟的编剧。大家有非常多的合作方式,风格很不一样。创作周期不能一概而论。在前期,团队会有很多沟通,大家一起明确想法、确认受众。此后还需要与平台、投资人多轮磨合。修改次数是无法估量的。除此之外,编剧的抗压性、心理状态以及制片的抗压性、题材选择的专业度都是重要因素。以及这个作品到底是改编还是原创,改编要改编到什么程度,原创是什么水平的原创?是去做市面上常见的类型还是做新的尝试,也会决定编剧的安全区域在哪里。在同等题材创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去规避类似桥段,这些也需要更多的时间给到编剧团队。我们有自己的储备制度,通常项目储备会更加前置。首先我们会有值周制度,大家会进行开机项目搜集与好片拉片,总结作品结构,再进行必要的市场类分析。我们也会找一些业内的朋友来做一些制作、策划、数据上的分享。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会重新复盘既往的作品进行经验总结。对于具体项目来说,我下场并不多。更多的角色还是在于剧作方法论上的一些研究,例如人物设置、人物目的以及短剧氛围感的打造等。我主张编剧如果习惯了写长剧就尽量多研究、少下场。对于短剧创作,团队通常采取以老带新的搭档模式。我们还是推荐,短剧创作可以由一个长剧经验丰富一点的编剧跟一个相对来说经验少一点的编剧组合去做。因为长剧编剧每天练的其实是多线叙事、大逻辑,不同类型的故事有不同的脉络,怎么设置能让这个故事发展,又让体量很丰富,还能让各条线互相勾连,怎么能让人产生共鸣感,习惯了这一套之后,在设定上剧本是特别丰富和延展的,而且多线并行。短剧的创作需求与长剧不同,它需要主线明确,主线上面信息量多、节奏快,这些东西都要确定。在长剧集的日常训练中,我们经常会要求大家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头三个想到的答案直接丢掉,从第四个开始,但是到短剧,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方案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最好用的。目前行业的痛点在于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会挤压行业发展空间,一旦行业空间被挤压,人才没有上升空间,就不利于人才招聘和留存。但如果不保守,也可能遭遇一些新的问题,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很矛盾的。所以在编剧这个方面,除了正常的生产工作之外,我们自己应该有一份研究的职责。在我们保证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为大家服务的前提下自主地跟大家去学习,尽可能去做一点技术上的研究和革新,慢慢地去尝试。最好的发展趋势是,大家都在慢慢尝试的同时用小杠杆去撬动大生态,一起把它变成有更多可能性的、更灵活的产品。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在Web3创作者社区,找到下一个漫威角色?|艺TECH

Room。通过申请的参与者可以参与创意工作坊,在知名作家的指导下,以合作或独立的形式完成故事、人物及整个叙事世界的构思和创作。此外,会议结束后,Creator
2022年6月17日
其他

导演丁黑:“反常规”《警察荣誉》

在《警察荣誉》项目早期,导演丁黑在与爱奇艺交流的过程中,平台就频频提到偏合家欢的方向性定位。“我们的故事需要涉及到各个阶层与各种职业,老中青都有覆盖,这是我们开拍之前就已经确定的产品定位。”在《警察荣誉》收官之际再度回顾这个项目的创作,丁黑说道。《警察荣誉》由知名编剧赵冬苓执笔。2020年4月,爱奇艺影视文学研发中心与赵冬苓就达成了合作;2020年8月,爱奇艺拿到剧本后,第一时间找到了导演丁黑。这促成他继《玉观音》播出19年后,再度执导警察题材的剧集。不过,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刑侦剧、破案剧,《警察荣誉》是一部聚焦于基层民警的生活化作品。对于不同的案件,在剧集中多数并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更多是在看似鸡毛蒜皮的纠纷中,引人思考。丁黑将《警察荣誉》的平实归结于赵冬苓编剧扎实的创作。“剧中既有对基层民警矛盾冲突、是非黑白敏锐的洞察力,也有民警对于维护生活和平安最大的善意表达。”赵冬苓在谈到这个项目时曾表示,《警察荣誉》最早的灵感来自于小众美剧《南城警事》,之后2018年颇具口碑的韩剧《live》、《守护解放西》接连引发观众热议,都让赵冬苓想做类似题材的信心逐步建立起来。与善恶到头终有报不同,在八里河派出所的案情中,人心总是落在了一些折中与圆融里。和解、妥协、调停,《警察荣誉》在类型片中是相对反常规的,而剧集层面的反常规之外,新的视角与群像又让新类型表达平稳落地。截至13日会员收官,《警察荣誉》爱奇艺站内热度值突破9000,豆瓣评分已达8.5分。丁黑表示,从普通人的视角来讲述基层民警的故事,这既是爱奇艺项目的方向性要求,也成为他这次创作的出发点。而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如何在群像塑造上不散而集中,如何在各类案件呈现中把握共鸣的分寸感,则是最大的挑战之处。让职业落地——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派出所故事落在城乡结合部,满是年代感的派出所老楼就在其中的一条背街,开场《警察荣誉》就用一条一镜到底将环境交代干净。在丁黑看来,结合城乡结合部的构成,从一个主体向外辐射,就可以看到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特质。“既有刚刚改造的新区,也有没有完全城市化的农村,既有繁华的发达的商业区,也有相对落后的部分。在这个辖区中,透过案件,人物的活动也会自然而然被带出来。”在《警察荣誉》中,追捕通缉犯的车是开往市郊的村子,藏匿了犯人的母亲一路追车,不明就里的乡里乡亲也一哄而上。在开头李大为误抓人贩子的剧情中,一辆塞满人的早高峰公交车又是满满的新城匆忙之感。除了一个整体的风貌搭建,《警察荣誉》在派出所的室内戏拍摄上也十分细致,作为一个群像戏,并不会有单个重细分压在一个演员身上,保持警队的一致性、团结感需要所有主演共同的努力。派出所内,张若昀、白鹿、徐开骋等演员都会充当人肉背景板活跃在场景中。即使不是自己的戏份,镜头不一定会带到,几个主演也会尽可能呈现出一个新人民警的状态。丁黑在片场也常开玩笑主演们非常擅长给自己找填景的状态,都是尽可能将角色的戏带在身上。除了老道的长镜头运用,此次执法记录仪的运用也是《警察荣誉》的新意所在,在第二集的出警抓捕戏中,不同角度的执法记录仪来回切换,也更好的平衡了戏剧性与真实感。从警察破门,环境勘察到最后抓住藏匿在家中的杀人犯,没有过分强调搏斗此类的动作戏,出警、抓捕的紧张感就已十分到位。关于这个设计,丁黑表示,也是由后期导演、剪辑指导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发现的一个可能性。“后来我们的执行现场就会要求所有的警员带上执法记录仪,将这些视频资料也作为素材。一方面,我们多了一个人物视角,另一方面也会更好的增加真实感与临场感。”关于众生相的描写,在《警察荣誉》中的多数故事都源自于编剧赵冬苓的采访收集,“编剧的案例都是真实的,是想要表达现实当下的基层,基层干警对于职业的热忱与人的尊重。所有的案件也都是以此为起点。”比如在李大为入职的当日,就在公交车上误将抱着孩子的老人当成人贩子带到了局里,面对老人儿子的责难,王所长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带着新人向家属道歉,孩子的母亲突然站出来表示,可以理解警察抓人贩子的心情,如果真的有人贩子也会希望警察及时出手。一场箭在弦上的矛盾在沉默的谅解中收场。群像刻画——一种真实的责任感一路吊车尾的搭头李大为,北大硕士毕业基层实践的杨树,烈士之女夏洁以及警校优秀毕业生赵继伟,不同底色、性格各异的年轻民警进入派出所本就带着青春的亮色与热血感。在角色的塑造上,丁黑表示团队从始至终就有一个共识的艺术观,范围界限清晰。“我们重点是去考虑角色,而非主角配角的范围。”比如在缉拿逃窜犯人的过程中,知道看位置、给队友留侧窗后门的李大为是出彩的,而调头回去安抚犯人家属的杨树在紧凑的节奏里,一个善良的有着书生气的新人形象也顿时饱满起来。以事带人,群像的性格都自然而然的展开。真实感也体现在夏洁的身上,作为烈士遗孤,从进入派出所的第一天起,她就是被照顾着的,父亲的战友会不自觉地回忆过往的种种,母亲会时时刻刻关心自己的安全。夏洁的身上既有一种悲伤,也有渴望却无法施展的纠结。人物性格中的拧巴与倔强并没有过多的依靠台词本身,眼见着同期的新人一次次出外勤,夏洁尴尬的处境也不再需要更多的笔墨。“群像戏,又涉及了很多案子,每个案子背后有它的性质特点和生活感受,怎么能够把它处理的不散而集中?”丁黑坦言,这是创作中的一大难点。正如丁黑所说的,还原到创作本身,还是需要重点讲好每个人物、每组关系的变化发展,以人物所处的关系打通故事。同样的群像也体现在上一代人身上,王景春饰演的王守一作为即将退休的老派出所所长,八面玲珑心,既是带着喜感的所内笑面虎,也是对外“老油子”处理群众问题的一把好手。豆瓣热评中的一条便是,不认识王景春的话,还真以为他是哪个派出所的所长来客串了。而对于宁理此次饰演的陈新城,作为一个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中年民警,作为李大为的师傅,他们在一次出警中同新人一起救下了寻死的女孩,也弥补了曾经无法挽救轻生者的心结。“我们想要给观众看到的是具体的警察,这里面有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每一个案情中想要表达的其实是正义感、爱憎感、是非感。”作为丁黑近十年为数不多的都市生活剧、职业剧,丁黑将基层民警放在了普通人的视角。“其实也是一个打工人的角度,去进行现实主义的创作,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当下。”丁黑说。访谈
2022年6月14日
其他

《人生第二次》:不重复,命运重启 |主创访谈

由央视网、SMG、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人生第二次》日前高分回归。作为纪录片“人生三部曲”系列的中篇,《人生第一次》豆瓣9.1高分在前,众多观众对《人生第二次》不仅有期待,亦有预设。按照传统思路,第二季的核心无外乎两种,一是继续“第一次”的逻辑,再拍一轮;二是以包含再婚、二胎、复读等常规意义上的“第二次”作为主题。《人生第二次》的团队,选择了第三条路。《人生第二次》总制片人张昊表示,“我们想要的不是重复,而是跟过去的自己告别,在原有的废墟上重建,将自己的人生轨迹换道。”2020年初,在《人生第一次》最后几集播出前,总导演秦博及其团队接到任务前往武汉,当时正值疫情严重时,“那种人生无常给我们的整体感受很强烈,也影响到了《人生第二次》的策划。情感浓度足够高的故事,可能更契合疫情当下人们的心情。”“命运重启”随之成为《人生第二次》的切口。在秦博看来,“中国人面对命运很矛盾,有时觉得要努力改变,有时又讲究接纳命运。”第二次本质上想展示的是“中国人对于命运的抗争与和解”。张昊表示,团队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来对“第二次”进行解构。最终《圆》与《缺》、《纳》与《拒》、《是》与《非》、《破》与《立》四组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选题构成《人生第二次》的全部。在这样的立意下,《人生第二次》较之《人生第一次》,虽然同以观察记录普通人作为出发点,却也有着较大变化。在《人生第二次》还没有完全上线的时候,张昊说内部认为第二次区别于第一次的三个关键词,就是深刻、复杂、犀利。这意味着整体拍摄难度的提升。如果说“第一次”的重点在于抓住关键节点,那么“第二次”想要呈现的,则是过程。“面对命运转折完成蜕变,绝不是一蹴而就。这要求我们付出大量的成本,包括跟拍时长、后期打磨等。《缺》跟拍了近两年,《圆》的后期剪辑多达十几版。”张昊说。目前看来,这种冒险值得。回归之际,《人生第二次》豆瓣开分9.5。《人生第二次》,命运重启在总制片人张昊看来,《人生第二次》的诞生,带着些许水到渠成的意味。《人生第一次》打磨了将近三年,直到2020春节上线前,整个团队开始审片。“当时对片子的品相已经有了很大的信心。加上正值年底,一边审片,一边要对上汇报第二年的规划,我们对于继续做这件事都很坚定。”张昊如此表述“第二次”启动的契机。摆在团队面前的两个选择是,《人生第一次》2,或者打破原有的框架重新开始。张昊很清楚两个选项的利弊。如果按照前者较为常规的方式来做第二季,自然能够将这一IP持续深入地打穿,但无形之中也对创作思路形成了限制。后者或许拔高了制作难度,但主创们的选择很一致。“人生这个话题太丰富了,我们比较‘贪婪’,不想陷在一个特定的框架里”,张昊说。秦博也认为,《人生第一次》已经基本将不同人生阶段都呈现到了,但“之前没有人用人生所接受的不同挑战、命运变化,以及最后的离场等,来作为不同季的划分”,这显然是更具新意和挑战的方式。多方一拍即合之下,“人生三部曲”的设定正式落地。而从《人生第一次》到《人生第二次》,延续存在,改变亦有。张昊认为,不变的是,“坚持关注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坚持人文性,简单说就是有人情味。《人生第二次》的镜头保持着对于普通中国人的平视。”而直观可见,《人生第二次》选题及表现手法更透着沉重,连带着时长和后期创作也有了变化。张昊坦言,“人生第二次”的选题筛选层面是最难的,虽然立项的时候就对难度有所预估,但等真正开始筹备才发现比设想还要困难得多,“因为第二次不太好界定。”基于此,主创团队第一步做的是将所有常规意义上的“第二次”全都剔除,再对母题进行解构。不断打磨中,《人生第二次》的母题得以确立,即“中国人如何向命运进行抗争与和解”。“中国人面对命运很矛盾,有时觉得命运不公,要努力改变,有时又讲究安之若命,接纳命运。”秦博觉得,“第二次”本质上是东方式的对于命运的不同态度选择。在故事筛选层面,张昊认为选择标准有两个,首先必须是普通人,同时有一些相对来说的代表性,另外一个标准,就是故事具有延续性。“我们可能更多的是想把过程展现给大家,而不只是一个节点。”针对《人生第二次》的拍摄,秦博认为,作为一部观察型纪录片,与其他影视内容的最大区别在于需要“用时间换取日常生活中的戏剧冲突、故事浓度、紧凑的人物对白等”。因此,秦博筛选的故事时必须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有命运转折的重大时刻,且允许团队在场;主人公对团队的接纳程度足够高;最好有一个可以观察的场域。随后,出狱重生、长跑少年、轮椅进藏等选题逐渐进入团队的视野。在母题确定,选题库在团队长时间的积累中逐渐丰盈之下,《人生第二次》踏上重启之路。抗争与和解,圆缺非对立正式上线的《人生第二次》一共分为八集,分别为《圆》《缺》《纳》《拒》《是》《非》《破》《立》。在张昊看来,“这样两两相对的逻辑,实际上与中国人一直以来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相照应。以《圆》《缺》为例,圆中有裂痕,缺失在弥合。彼此之间的位置甚至可以调换。”“圆中有裂痕”,也是很多观众在看第一集《圆》时的最大感受。画面刚开始,阴雨连绵,亲生母亲占续莲的声音响起,“卫卓,你应该记得家里是开餐馆的……你叫人家拐走的时候刚满4岁零三个月”。接下来,一段独白,一声叹息,一帧“团圆餐馆”的特写,两个失去孩子18年的父母的背影,似乎已经足够让人想象到这一集的内容,无非是如何寻找,是否找到。但团队并没有止步于此。在《圆》当中,直到卫卓被公安机关寻回,这一集的主题才逐渐开始显露。在被当作钟家独子养育18年后,卫卓迎来了人生当中的一场巨变。看似一场大团圆,却将两个原本毫无联系的家庭捆在了一起。一边是血浓于水,一边是养育之恩,卫卓开始试图在双方之间寻找平衡。这个前期看上去迅速适应的青年,在养父喊出“这是一桩大丑闻”后,还是躲在了摄制组所在的房间开始哭泣。片子最后,卫卓对着故土的山水大声喊着“我回来了”,回家之路已到终点,回家之路又好像尚前路漫漫。这是团圆,亦是缺憾。《缺》的镜头对准了一群原生家庭有残缺的少年,在体育老师柏剑的助养下,踏上了长跑之路。早上四点四十分,孩子们睡眼朦胧。在昏黄的路灯下,少年开始奔跑。“梦想之家”的长跑少年们心中似乎都有所缺失。当小金子面对柏剑老师“恨你妈妈吗?”这样的问题开始沉默着掉眼泪,只挤出一句“不知道”;在老师说出“恨是双刃剑”后,靠在老师肩头。观众都能看到,孩子们心中的缺口,就明晃晃挂在眼睛里。但当一个多小时的片子放到最后,可心和小金子念着自己写给2035年的信,一个谈论梦想,说自己已经是一名警察了;一个说,“我是黑暗里的孩子,感谢你拉了我一把。你说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我信,我会一直跑下去的。”一切又好像圆满了。在秦博看来,《人生第二次》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故事反复讲述“爱”和“怕”两种情感。“我觉得这是人性的底色。这两种底色会激发出各种不同的情绪,恐惧滋生猜忌,爱孵化勇气和信任。”在各自的命运中,如何选择并下定决心,最终怎样向前行进,这是《人生第二次》贯穿内容始终的主题。镜头内外的“真实”在谈到《人生第二次》的制作过程中,秦博将“意外”作为关键词,用“数次焦虑”作为心态写照。原因无他,观察性纪录片所带有的“侵犯性”,贯穿始终。想要故事呈现出足够的浓度,就必然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一定的“侵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并理解在重大时刻来临时纪录的意义。“我们这次的八个选题都很难,每一集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拍摄意外,终止、中断、反复。”秦博仍然记得,在《圆》的拍摄过程中,还有一个案例。那个没能从养父母身上得到爱的孩子,面对警察的询问选择拒绝与父母见面。“孩子从小与亲生父母分开,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在‘爱与被爱’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和无能。因为不知如何应对,所以选择躲避。”但由于当事人最终明确表示拒绝拍摄,这个故事没能呈现在观众面前。在张昊的回忆中,因各种原因中断的选题还有不少,老年相亲直播间,传统曲艺,秦腔等等,或是因为主人公身体问题,或是没能找到合适的人与故事,只能选择放弃。在被问到此次拍摄过程中感到比较遗憾的事,张昊和秦博不约而同地提到了长跑少年因疫情而不得不中止的马拉松比赛。跟拍一年多,看着孩子们坚持训练,一天天成长,秦博感慨,“纪录片只活在那些影像里,但即使拍摄结束,镜头关闭,影片放映,摄影机外主人公们依然在长大,在生活。”镜头内外的真实,正是秦博认为的现实题材纪录片的最大价值所在。秦博回忆起至今难以忘却的一幕:那是一个北方城市,几层红砖瓦楼,外面是铁楼梯。一家人坚持住在这样的待拆迁房里,哪怕推土机就在门口,只因害怕走丢的孩子再回来时找不到家。所幸,孩子回来了。“我跟摄影师爬上铁楼梯,站在楼顶看着一家人在一片废墟中慢慢铺着红地毯,放挂鞭庆祝重逢。孩子像明星一样踏着两边铺了气球的红地毯走入家门。”另一个让秦博印象深刻的是《人生第二次》的片头创意制作。几位主人公生命当中的重要瞬间被定格,在8段命运达到极致之时,多米诺骨牌在翻转,最终推出片名。这是由实拍加后期特效合成的。在秦博看来,片头构思成功时的兴奋,抵不过几位主人公全力配合带来的感动,大家真的在团队的沟通下来到了上海,共同完成了片头的拍摄。秦博觉得,“这已经超越我们日常做纪录片的边界了。大家认可我们这种纪录的方式,他们觉得这项工作是有意义的。回想起来这是一个很魔幻的时刻,就像一个电影的片场。但这些人物和故事都在真实的生活中。”纪录片创作的一次回归与迭代《人生第一次》诞生于短视频元年之后,张昊所在的央视网视频中心纪实团队在思考和尝试后,基于央视长纪录和社会观察的基因,推出了这一纪录片。与《人生第一次》同步于B站、腾讯视频、优酷等多个网络端口播出有所不同,《人生第二次》在出品方层面更加集中。“《人生第一次》在B站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所以在完播之际,B站就已经确定了继续联合出品的意向。经过长时间跟进,B站将这一项目锁定,与央视网达成联合独播合作。”B站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表示。在张昊看来,新媒体带给了纪录片创作者更为多元的支持路径。比如相比第一季较为整齐的旁白讲述,《人生第二次》几乎涵盖了当前所有的解说类型。在《圆》这一集中,为了坚持将作者性让位于客观真实,同时采用三种视角来最大程度还原故事全貌,这在以往纪录片当中是并不常见的手法,而新媒体给了创作者多元化表达的选择和环境。近年来新媒体纪录片已是可见的趋势。在这次台网合作中,朱贤亮表示,传统纪录片和新媒体纪录片基于各自不同的诉求,在一些创作手法跟风格上,互相照应,充分发挥传播方法上各自的优势,取得了共赢的效果。作为新媒体播出平台之一,B站也强化弹幕的表达和互动,取得了年轻观众的共鸣。例如,当《圆》的主人公卫卓情绪奔溃,在摄制组所在酒店哽咽着问:“你说我这样做是不是真的伤害到他(养父)了?”时,弹幕上面几乎所有人都在说“你没有错”,这样正面的反馈对于卫卓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安慰。在整个项目上线阶段,B站也邀请创作团队现身评论区来和用户互动。早在《人生第一次》播出之时,众多受众对于主人公现状的关注就催生了第十三集番外篇的制作和播出。基于第一季的番外获得良好反馈,央视网联合B站针对《人生第二次》增加了“关于人生命题”的访谈。当前的第一轮是主题预告,采访对象涵盖了《人生第一次》和《人生第二次》的主人公、各行业的佼佼者、B站UP主等,大家一起来阐述各自认知的“人生第二次”。朱贤亮说,“我们希望通过采访来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在张昊看来,《人生第二次》的最大特点是回归和致敬。“从选题的社会性,到表达的克制,《人生第二次》都带有传统纪录片的味道。在一个短视频速食消费的时代,《人生第二次》最大的挑战或者说最大的创新是找回一些以前宝贵的东西,在当前环境下努力尝试重新呈现给观众。”待第二季完播,张昊表示,团队会将前两季的东西复盘,再去开启《人生最后一次》,“既有人文的传承,保持对普通人的关注和平视,也努力带给大家一些更创新的东西。”访谈/撰文
2022年6月9日
其他

《对决》:戏内戏外,兼有坚持 | 出品人复星东仑影业乔柏华

由爱奇艺出品,留白影视、复星东仑影业、中国长安出版传媒联合出品的刑侦剧《对决》,本周迎来会员收官。作为这一项目的发起方,回溯《对决》的创作,复星东仑影业创始人乔柏华告诉艺东西
2022年6月2日
其他

《爱、死亡与机器人》:9个二维码、NFT与2.7万人|艺术TECH

robbery》当中失窃的13幅名画,创作出NFT艺术作品,在奈飞的活动官网上进行展出。日前,奈飞已上线科幻恐怖剧集《怪奇物语》第四季,也计划推出相关的NFT。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说英雄谁是英雄》:“江湖”已近?

改编自新武侠宗师温瑞安同名作品,由《东宫》《司藤》导演的李木戈执导,本周《说英雄谁是英雄》登陆腾讯视频。在《说英雄谁是英雄》开播之初,集合了经典武侠迷与“导演粉”这一新群体的观众就已拉满了该剧的期待值。但同时,近几年新武侠经典改编、翻拍频频翻车也让市场对于新武侠题材带着一定的怀疑与保留。从目前播出的10集效果来看,《说英雄谁是英雄》的影视化可以算得上一抹亮色,在李木戈的手下,除却武侠,江湖气被提到了一个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视觉上,延续导演实景拍摄的个人风格,《说英雄谁是英雄》既有天涯的苍茫之感,也多了一些更为大胆的国漫风。齐名于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笔下的武侠也有自有的浪漫、潇洒与撕裂感。早年间,谈及何为武侠,他表示,武是止戈,侠是明知不可为。这一意念在《说英雄谁是英雄》的相思刀挽留剑中,也得以见微知著。而温瑞安对于小说诗词化的表达,在剧中也得到了延续。温瑞安曾经说过“诗可以与武侠合一。把诗小说化、形象化,再把小说诗化、甚至意象化,这是武侠小说的出路,也是一种成就。”同样,在李木戈的作品中,从新昌重阳宫、穿岩十九峰到坝上,武侠的诗意既在真实的山水间,也在角色或慈悲或潇洒的性情与风骨中。虽然从整体呈现效果上来看,关于打戏部分的风格性与流畅度仍有欠缺,但整体而言瑕不掩瑜,在《说英雄谁是英雄》中,可以看到温瑞安笔下的“千种流云梦,一朝入江湖”。新武侠、新江湖温瑞安的影视化改编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请叫我总监》,代入感达成|制片人黄澜访谈

本周,林更新、谭松韵主演的职场爱情剧《请叫我总监》正式收官。这也是时隔四年继《如懿传》之后,作为制片人的黄澜推出的首部作品,背后的“新有灵犀工作室”,则是黄澜2018年主动卸任新丽传媒副总裁后成立的内容新厂牌。四年里,黄澜感受到了剧集市场的变化与调整:一方面巨型投资长篇幅的剧作,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面临很大的挑战;其次,观众的观剧情绪驱动与需求、体验习惯等也不同于以往。也因此,启动《请叫我总监》时,黄澜很明确,就是想做一个“角度比较新,体量比较小,比较欢快”的剧,希望观众看到作品时,觉得欢喜有力量。从最终的播出表现来看,作为一部聚焦金融行业的轻喜作品,《请叫我总监》在五月头部剧集扎堆的市场,最终实现了突破,观众的观剧反馈也符合主创团队的设定。在最为体现职场剧悬浮与否的关键衡量标准-专业上,《请叫我总监》获得了认可。就以其所反映的身在投行圈的男女主角聚焦的投资热点为例,这一热点历经了从影视再到电商最后再到快消品的调整,与现实的投资风向呼应。而在情感上的呈现,《请叫我总监》没有采用桥段式的发糖,而是将男女主关系的演变融合到了职场的互动中,以个体自身较为丰富的情感成长,而不是两者“注定在一起”先入为主的创作思路,让观众与主角一起经历。此外,轻喜剧的元素,也在演员的演绎中得到了放大,男女主互动密集的笑点与一地鸡毛,让观众看到了组合的新鲜感。跟随剧情的推进,观众对林更新与谭松韵的组合,经历了从初开始的“劝退”到大完结呼唤“二搭”的转变。对角色情感与职场经历的共情,对角色本身的基于现实遭遇投射的认同,成为了剧集的关键词。回顾《请叫我总监》的创作过程,黄澜觉得,虽然这些年电视剧的渠道在变,市场主打的类型在变,观众主流的审美在变,但人性特点、情感需求是不变的。黄澜表示,新有灵犀工作室将会追求在创作上对人本位的回归。“对人的洞察是剧集作品通往观众的关键。”
2022年5月21日
其他

短剧《念念无明》“出圈”记 | 制片人杜浩自述

艺东西目前联合举行的微短剧系列第三期“‘出圈’短剧《念念无明》,如何做到‘高投产比’”上,《念念无明》背后制作公司上海无糖文化传媒创始人/总制片人杜浩全面复盘了《念念无明》的创作过程。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救了一万次的你》:一次对“时间循环”题材的“脑洞”改造|总制片人袁玉梅

又一部“时间循环”题材剧《救了一万次的你》日前上线。由白客、张雅钦担任主演的奇幻爱情轻喜剧《救了一万次的你》五一期间于爱奇艺、腾讯视频开播。剧集改编自韩国漫画《我的老板每天死一次》,男女主本是关系紧张的上下级,却被共同卷入时间循环。在一次次拯救上司男主、探索循环规律的过程中,两人情愫渐生。这部作品是原优酷资深制片人袁玉梅2019年创立的青梅影业的首秀。作为影视圈的老人,袁玉梅曾参与《寒武纪》《白夜追凶》等多部作品的制作,被称为“网剧活历史”。她制作的《万万没想到》,是许多观众的网剧启蒙。作为《救了一万次的你》总制片人,以及编剧之一,袁玉梅被原著漫画“你死我循环”的双人循环设定吸引。她认为“比起单人循环,双人游戏下两人相互牵制、相互影响才能产生的化学反应,更加好做、好玩。”与此同时,袁玉梅认为《救了一万次的你》的第一顺位标签其实是喜剧和脑洞,“欢笑是比时间循环更棒的超能力。”
2022年5月12日
其他

《风起陇西》:风格,立体了“小人物”的风骨

“这两个人物不是那么从容和游刃有余,而是有的时候很窘迫,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支持,很孤独、恐惧、痛苦,让这些英雄看起来更像我们,但是他们在困境里面依然可以做出英雄的选择,迸发出光彩,这个很吸引我。”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珠峰队长》:一次对“极限”题材纪录电影的“攀登”

为了保证全片完整性,拍摄团队又进行了几次补拍。吴曦说,“所有素材都是队员们克服极大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带回来的。我就想着,不能辜负他们的付出,一定要让这部电影上院线,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付出。”
2022年5月7日
其他

《新游记》:众生皆主角

原著存在感最高、能力最强的孙悟空,却因在天庭编制中仅是弼马温,对应最少的五枚心愿币;猪八戒凭借“天蓬元帅头衔,对应十五枚心愿币;御弟唐僧和西海三太子白龙马因出身尊贵,分别能领到二十五和二十枚。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导演徐纪周:《特战荣耀》是向游戏风格的一次靠拢

“我和冯骥看了小说后重新搭建了人物关系与人物图谱,角色每个阶段会遇见什么事,重建人物关系,重新设置人物。大家一起把小说‘全部切碎’,去掉难以影视化的部分,思考哪些桥段应该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副线出圈,古偶套路松动

从《楚乔传》中黑化的元淳,到《与君初相识》狂悖阴狠的顺德仙姬,观众越来越爱看搞事情的“疯批美人”。这种极致的人物性格有赖于跌宕起伏的人物遭遇,例如前期单纯不问世事的元淳,在经历种种事件之后走向疯魔。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漫画一生》:国漫有了第一部纪录片

并且顺应短视频平台对于漫画消费的影响,快看还于去年推出“漫剧”,以更为动感的形式展示静态的漫画,反响热烈。叶名香介绍,视频和短视频用户被吸引、成为新读者群,漫剧目前已成功达到一定的漫画扩圈效果。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柳夜熙”短剧编剧:我们内部这么定题材

项羽曾做过一段时间独立编剧,擅长悬疑、科幻等诸多热门题材的创作。现在他是创壹科技编剧中心负责人,策划并创作了非非宇《算命先生》系列、柳夜熙《地支迷阵》系列。不管是非非宇,还是柳夜熙,都是创壹科技旗下代表性IP。在项羽看来,微短剧在今天看来也有类比于当年短视频的一个趋势。短剧发展的三个关键词是,专业化、商业化,以及IP化。日前在艺东西
2022年4月15日
其他

滨口龙介:日本电影国际化的,另一种可能性

5小时17分钟的长片《欢乐时光》的作品具有强烈实验性质。影片的四位女主角,都是毫无演艺经验的素人,在经过八个月反复朗读剧本和排演后,在众多知名女演员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斩获洛迦诺电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2022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