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漫画一生》:国漫有了第一部纪录片

艺东西 艺东西 2022-07-15

 

国漫崛起常被讨论的当下,有着“中国首部当代漫画家生态纪录片”之称的《漫画一生》于上周完结。

 

纪录片总导演范俭,曾拍摄《反思非典》、《摇摇晃晃的人间》等纪录片。在拍摄开始前,范俭对漫画家群体并不了解,触动范俭投入创作的是因为这是又一次关注“作者”群体。

 

这些年,范俭将镜头对准了诗人余秀华等创作者,创作者一直是他感兴趣的命题。

 

而作为漫画的代表性平台,快看世界出品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是,漫画经过这几年发展已经被更多人知道,但还是比较小众,希望通过纪录片这种更真实的拍摄手法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行业在做的事情和发生的变化,给漫画家群体带来更多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纪录片的调研从2021年2月底启动,在两个月左右的调研之后,于2021年5月正式开拍,历时三个月完成,拍摄团队辗转全国十地,追踪了中青新三代漫画家,深入拍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最终呈现出这部共四集的《漫画一生》。

 

纪录片最终将镜头对准四类人群:扎根行业多年、老而弥坚的职业漫画家,满怀热爱与希望的漫画新人,有才华却仍坚守非商业漫画的创作者,以及在漫画家身后默默支持的编辑和平台方,每集纪录片都浓缩了2-3个漫画从业者的生活,展示着形形色色的“漫画一生”。

 

  


《漫画一生》:初心不改

 

范俭将篇幅的四分之三留给了漫画家,第四集则将镜头对准编辑、平台经营者等,行业背后的运营人员。

 

导演范俭,余润泽摄影

 

在他的镜头下,漫画家不再仅是漫画扉页的一个名字,而是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

 

被誉为“中国伊藤润二”的祝耕夫,以恐怖漫画著称。但生活中,祝耕夫和妻子兼助理元元,共同经营着一个温暖的小家,养育的孩子让范俭感慨“像个天使宝宝”。

 

漫画家肖新宇,两度斩获日本集英社新人期待奖。范俭看了他的作品《绝顶》,觉得如此幽默的作品,背后一定是个“搞笑男”。实际却出乎他的意料,肖新宇头发挺多,不搞笑但很呆萌很善良,且经常陷入缺乏喜剧梗的焦虑。

 

漫画家丁冰自黑白页漫时期便开始创作,作品以少女漫画为主。曾得到过日本多家知名漫画杂志的连载邀约,也是第一部中日同步连载漫画的创作者。她习惯独自生活和创作,却自认为是个“挺无聊的人”。

 

收到拍摄邀请时,丁冰的第一反应是犹豫:“怕自己状态不好,让范老师、读者和刚入行的新人失望,让大家觉得‘啊,画漫画好糟糕’。”

 

漫画家丁冰

 

也有截然不同境遇的新生代漫画家,青青边兼职打工边画画,用时四年终于结束首部漫画《晚木》的网络连载;中产家庭出身的果果,漫画是他艺术追求的一环,他在其中探求自我价值与生活意义。

 

拍摄筹备中范俭最常遇见的情况,是许多很有才华的漫画家,在创作中处于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精神状态,比较社恐,难以立刻敞开心扉接受跟拍。

 

每当这时,范俭只好耐心做思想工作,必要时还会分享自己拍摄时遇到的困难、适当“卖惨”,引起同为创作者的漫画家们的共鸣以打动他们。

 

不过,整体上,最终的出镜漫画家达到了范俭的预期。

 

拍摄过程中,范俭也发现,漫画从业者们,和纪录片从业者有相似的地方。许多有画插画、原画能力的画家坚持漫画连载,两者都是付出的辛苦与汗水和物质回报不一定成正比、由一定的理想主义支撑着的行业。

 

拍摄前范俭对这个群体的认知还停留在“实际上我知道的是电影行业有关的曾经画过漫画的人,比方说宫崎骏,今敏。”拍摄后,范俭对漫画家群体的印象是“理想一生,初心不变”。

 

经由《漫画一生》,范俭希望去传达对于创作的坚守和坚持的信念,“优秀创作者,他是有信念,无论是以电影的还是漫画的,这是我特别想去传达的”。

 

 


新人漫画家的“补充”

 

透过这些漫画家的讲述,也反映出“国漫”这些年的创作环境变迁。

 

漫画家青青的漫画启蒙,是上学时同学们传阅的《知音漫客》。她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绘画培训,仅凭热爱拿起画笔,坚持了数年。

 

无粉丝基础、无代表作、无背景的新人入行,四处碰壁。青青接连向数十家平台投稿《晚木》,全部石沉大海。同时,家人对漫画行业并不认可,认为这属于不务正业。起步的前三年,青青几乎没接收到正面反馈。

 

漫画家青青

 

这是众多漫画家群像的一个缩影。

 

据快看漫画的数据,目前国漫创作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阶梯化的结构。以漫画为职业有能力获得稳定收入的专业创作者,规模达上千人;曾参与尝试漫画创作、但尚未步入系统化、职业化道路的新人创作者,已有数十万之多;而将漫画只是作为爱好还没有步入到这个行业的潜在新人创作者,则有百万规模。

 

在《漫画一生》总监制,快看漫画联合创始人叶名香看来,这些年漫画创作者层面的关键词并非“变化”,而是“补充”。随着00后甚至更年轻的一代人成长,漫画行业正大量注入新鲜血液。伴随科技时代成长的年轻人们,对未来充满乐观,思维方式和老一代漫画家们有着很大差异,创作也更有时代感。

 

但初入行时漫画创作工作强度、收入回报低,外界对漫画家职业存有偏见等系列问题,也注定会成为新生代漫画家面临的困惑与彷徨。

 

经济最拮据时,青青不得不找了份兼职,白天早起画画,下午在海底捞工作直至夜晚。漫画更新赶不上时,她只能向店里请假赶稿。

 

年轻漫画家菠萝油,同样曾经陷入创作困境。她选择搬进有数十名青年漫画家同住的青年旅舍,彼此相互陪伴支撑。而青青选择独自面对,崩溃时便大哭一场,平复后咬牙继续。

 

显然,如何搭建一套惠及不同阶段创作者,使之职业生涯能够平稳过渡的内容生态非常重要。

 

对此,类似快看这样的平台方正在运营良好的投稿生态和社区环境,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外,并通过漫画有奖大赛、 职业化培训等举措,为新人漫画家的成长营造好的环境。

 

叶名香提到,为适应多样性发展趋势,平台为不同类型读者运营和维护社区的同时,会有意识将资源向小众主题漫画倾斜,以保护内容多样性。漫画也以主题和剧情节奏被分为短线赛道和长线赛道,平台对其会采取不同量化标准和漫画家管理措施。

 

并且顺应短视频平台对于漫画消费的影响,快看还于去年推出“漫剧”,以更为动感的形式展示静态的漫画,反响热烈。叶名香介绍,视频和短视频用户被吸引、成为新读者群,漫剧目前已成功达到一定的漫画扩圈效果。

 



网生时代的变迁

 

技术对于创作生态的影响在纪录片的第三集得到了特别的呈现。

 

这种呈现带有范俭一定的偏好。在深入对创作者群体的一些了解之后,范俭发现漫画这个行业除了商业化的连载作者以外,其实还有一群不那么商业的,相对独立的创作者。所以在这集中,范俭借由一个老作者和一个年轻作者的对应来思考时代和创作的关系。

 

 

国内的漫画行业几年前就开始了一个互联网化的进程。从纸质到互联网时代,媒介变迁,读者更迭,又让漫画行业的生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刚从日本回国时就听朋友说,现在网漫直面读者,流量特别大,各大平台也是‘腥风血雨’。”数年前参与角川书店计划从而获得日本连载机会的丁冰,刚好遇到了这个介质转变的过程。

 

向网络条漫转型的过程中,丁冰最大的感触是:快。

 

日本纸媒连载前筹备的时间经常以年计算,漫画大多一月一更新,漫画家有充足的时间创作,剧情安排需要紧凑、追求爆点。而网漫的新连载,从确定项目到海报宣发只需数天,大多要求周更甚至日更,作者没有精力每周画爆点剧情,读者也容易疲劳。

 

在适应条漫分镜的同时,丁冰放缓了剧情节奏,“最初担心读者会觉得无聊,但得到的反馈都还算正面。”她认为,不同作品应掌握不同节奏差异,把握作者与读者间精力的平衡。

 

也有漫画家,面对时代巨变,选择急流勇退。

 

寂地可谓年少成名,《我的路》系列绘本海外发行后收获相当的人气,是唯一一位全球实体书印刷超八百万册的中国漫画家。

 

漫画家寂地

 

与丁冰相反,寂地如今隐居于大理,以相对独立的姿态持续创作,刻意保持着与主流漫画行业的距离。她告诉范俭,这是为了保持自我的创作节奏。

 

对于寂地的落泪,同为创作者的范俭是非常感同身受的,“纪录片行业也有相应的一些现象。对我而言,这两个行业有一些惺惺相惜的感觉。”

 



国漫出海

 

在国漫崛起的呼声中,有一些声音时常将之与海外日漫、美漫的崛起路径相对比。尤其现在漫画行业正处于新一轮的全球化进程中。

 

老牌漫画大国日本将ACG产业作为国家文化名片全球推广,同时,韩国漫画异军突起、攻势迅猛。内容方面以彩色条漫为主,更适配移动端阅读,加速IP和全球化扩张。

 

国漫出海也已屡次成为话题。《快把我哥带走》《诛心之罪》等作品分别在东南亚各地区取得良好成绩,《我被爱豆不可描述了》长期处于北美地区WebComics人气榜前位。

 

 

据公开信息,快看漫画2020年累计向海外输出漫画作品101部,流水近1亿元。2021年,快看漫画推出“哥伦布计划”,成立海外事业部。叶名香透露,未来快看计划推出海外版APP。

 

叶名香认为中国漫画市场的优势和短板都很明显中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庞大的市场和创作者数量,用户付费意识在不断增强,对于平台是绝佳的机会。但相较于发达国家市场,漫画作者收入上确实还有差距

 

而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对日本漫画行业了解加深的丁冰,在转而回到国内寻找创作的方向的过程中,则有另一番思考。

 

在日本连载漫画,对漫画家有极为严格且精细的流程要求,大到剧情思路,小到对话框放置位置。依照这一专业流程,漫画家能够快速上手、工业化地创造作品。

 

“将所谓’统一标准‘抛开,回归漫画本身,有没有读者?读者喜不喜欢看?这样来看,其实国漫在海外已经做得很好了。”丁冰说。

 

据丁冰观察,中国漫画在海外关注度正在上升,部分在国内不温不火的作品,在国外却颇受欢迎,甚至相较日韩等国的本土网络漫画市场都有竞争力。

 

同时,她注意到,新生代漫画家们开始摆脱传统日漫的套路,剧情和人物越来越多地展现出自身的思维,让人眼前一亮。她期待,未来出海的国漫能打破舶来的规则和套路,实现文化输出。

 

在叶名香看来,国漫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崛起有赖于更好的创作者生态和IP开发生态。这也是快看这些年持续在内容上投入的原因所在。而在IP开发层面,快看一直致力于跟一些游戏行业从业者一起打造更好的杠杆项目,另外今年在短剧层面,《亲爱的锦鲤女孩》,《这个杀手不改需求》已经在各个平台上线。

 

而通过这几个月的纪录,范俭认为,国漫继续崛起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多数漫画采用碎片化叙事,结构化叙事还有待提升;而纵观国漫整体,主力读者群体为青少年,受市场影响,青春热血类型作品占主流,类型还有待丰富。

 

如何进一步平衡创作者生态、开发内容深度和多样性,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访谈/撰文 | 莫菁蔚 岳鸿(上海)
审核|岳鸿(上海)
支持|艺东西组

 

 


   近期艺东西相关内容










EAST WEST  ART艺东西的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