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汪飏:唱越剧的垂髫, 写小说的音乐剧科班生
很多人注意到演员汪飏,并不是从《柳浪闻莺》开始的,而是一部反映北京四合院生活的《平凡岁月》。
在一堆熟面孔中,眉眼淡然的汪飏饰演的李大雅异常出彩,浑身透着一股又拧又飒的劲儿。市井味儿满且妥帖,是个每天就活在身边的人。
所以,当她以垂髫的模样出现时,惊喜是自然,好奇也随之产生。
《不怕贼惦记》中单纯善良的双胞胎姐妹,《偏偏喜欢你》中严谨板正的军校主任,《平凡岁月》中泼辣火爆的李大雅,《柳浪闻莺》中隐忍内敛的垂髫。低调的汪飏,是如何从这些差异巨大的角色中一一走过的?
近日,东西文娱-艺东西对谈了汪飏。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演员汪飏
入行十年的汪飏,自认不算“圈内人”,对于演艺事业,她也并未设特定的目标,扎实完成每一部作品,其余顺势而为。
谈到正在上映中的《柳浪闻莺》,她说拍完一年至今,垂髫还在她的脑海里、身体里。拍摄期间所作出的投入,让自己与《柳浪闻莺》、与垂髫,已生出了羁绊。
羁绊在对谈的过程中,偶尔会外露,尤其当她描述进入垂髫的世界后,颇为艰难的时刻:她的肩膀几乎在回忆的一瞬间微耸起来,舒展的眉眼随之紧促,声音也低了一个度,她近乎卑微地把自己让位于垂髫。
已经不在江南水乡的汪飏,似乎仍保留了对垂髫那个世界的敬畏感。
但回到现实世界,汪飏本人实际上热情外向,她说自己是身边亲友的开心果。比起在圈内沉浮,她更爱在日常中与自己充分共处,不拍戏,她就健身、写作、旅游。
当下,她的第二部小说已经写完了,等待出版中。写小说这件事,和演戏一样,都是汪飏人生必然会去做的事。
她一直在努力地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多往外走,多看一看,给思想和精神充分的储备。”
等到《柳浪闻莺》
在嵊州学戏的两个月,晚上休息时间,汪飏会在饭后到剧团附近的小广场散步,那里有当地的中年人们唱越剧。听着听着,汪飏把自己听成了其中一份子——她忍不住加入其中,上台唱了一出《十八相送》,“我人生中第一次当众表演越剧,腿都是抖的。”
一出《十八相送》让汪飏成功打入叔叔阿姨们的越剧爱好者群聊。她感受到嵊州人对越剧的感情,也找到了和垂髫一般热爱越剧的状态。
生长于浙江的汪飏,已记不清最早听越剧是什么时候。
在她的记忆中,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打开家乡的电台频道,就一定会传出越剧婉转的唱腔。家中姑姑也是当地越剧团的一名花旦,汪飏就在如此耳濡目染中长大。
这也是她被《柳浪闻莺》吸引的原因之一。初读剧本,汪飏被其中描绘的、熟悉的江南人文气息和水乡风景吸引,亲切感引导着她往下细读。随后,她遇见了垂髫,并逐渐深入垂髫、银心、工欲善三人的爱恨纠葛。
连夜读完剧本后,汪飏哭了。花了很长时间平复心情后,她联系了《柳浪闻莺》的导演戴玮。二人见面,汪飏率先开口:“导演你好,我就是垂髫。我等这个角色等了10年。”
这是汪飏与垂髫缘分的开始。
“她是一个非常压抑和孤傲的人,就连命运对她的不公平,也能不卑不亢地坦然接受。我很心疼她。”汪飏在垂髫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垂髫为戏台而生,我为艺术而生。我们都是向着热爱的事业,纯粹而专一的。”
然而,生活中的汪飏是一个热情积极的人,在亲友面前甚至有些“人来疯”,她开始思考如何演绎和自己反差过大的垂髫。
让自己沉溺于垂髫
五月初,汪飏跟随主创团队进入嵊州越剧团学戏。虽然从小听戏,但毕竟没有过实战,毫无越剧基本功的汪飏,从表情管理到形体都出了问题。封闭式训练刚开始第三天,老师便开始担心无法完成教学计划。
一边是难演的人,一边是难学的剧,“当时还有几个备选‘垂髫’,我心理压力非常大。”
她开始反复研究原著小说和剧本改编的情节,想象垂髫在不同情景中会以何种表情和语言应对。最后融入所有人物关系、为垂髫写了数页的人物小传。
在越剧团的两个月,她在身边每一个越剧演员身上寻找垂髫的影子,并进行模仿。早晨的学习结束后,她把自己关在排练厅里,穿戴好越剧行头,从下午练到傍晚。这种时候她总会支开旁人:“有时会偷偷哭。垂髫不会轻易当着别人的面哭,我也不会。”
正式开拍后,汪飏遇到了饰演工欲善的郑云龙,和饰演银心的阚昕。
第一次见到郑云龙时,汪飏仍处在陌生中。郑云龙于是先开了个玩笑:“你长得很像我弟弟。”汪飏立刻破功:“完了没法演了,垂髫和工欲善的爱情破裂了。”一个冷笑话,两人的距离感立刻少了许多。
汪飏对郑云龙的印象是“幽默且谦逊”。同为音乐剧演员出身的她,和郑云龙找到了许多共鸣,“做音乐剧演员很不容易,我们曾遇到过同样的困难和困惑,聊完之后心情是相通的。”两人时常一起梳理剧情、分析人物,在交流中培养默契。
汪飏对阚昕的第一印象就是,娇小玲珑,完全就是剧本里银心的样子。剧组特意安排了两人住隔壁,二人几乎天天在一起。汪飏解释,“垂髫和银心生活中是闺蜜,舞台上是最适合彼此的搭档。她们之间除了姐妹情,还升华成了家人,就像左右手不能割舍。我们也需要尽快磨合。”
所幸两人性格非常合拍,汪飏说到这里露出笑容:“她(阚昕)开心的时候特别喜欢搂着我,我就会像垂髫一样,内心很开心,但嘴上很高冷地说‘你干嘛,把手放开’,很像戏里的两个角色。”
拍摄过程持续了三个月。这三个月中,她几乎与世隔绝,除了定期与家人联系外,她将听的音乐换成越剧、看的信息也只与越剧相关,几乎完全进入了垂髫的生活状态,对其余一切不闻不问。
拍摄结束,汪飏近两个月没能出戏:“很难走出‘垂髫’的影子。而且拍完回家一周后我就病倒了,可能是太累了。”
《柳浪闻莺》成片上映后,汪飏以满分十分的标准,给自己的表现打了八分,两分的遗憾仍在越剧上:“如果学习时间更长,应该可以做得更好,但我真的已经竭尽所能了。”
演戏,我有我热爱的方式
大学毕业前,汪飏一直走在音乐道路上。自小梦想成为歌唱家而学习歌剧,大学阴差阳错考上音乐剧系,却也在学习中渐渐爱上了音乐剧。
然而临近毕业,和许多毕业生一样,汪飏同样遇到了理想和现实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当年,中国音乐剧市场尚未被开发,坚持喜爱的音乐剧可能无以为继;学校与日本四季剧团有合作,可以提供作为音乐剧演员登台的机会,但需要就此远走他乡。
提及此,汪飏露出遗憾的神情:“当时的我很像银心,不得不去考虑很多现实问题,最后生活所迫,只能打消了坚持音乐剧的念头。”
在对未来的迷茫中,汪飏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先抓住在大众面前“露脸”的机会,开始尝试影视剧。
第一次参与拍摄的电视剧,是《钢的琴》。
当时,初出茅庐的汪飏,连个人资料都没有准备好,手边只有一部自己写的私小说作品集。她把作品集交给剧组:“我没有资料,让导演看我的小说吧,看了他就懂我了。”
两天后,汪飏接到剧组来电:“张猛导演想见你。”
她成功争取到了剧版《钢的琴》的女一号淑娴,一个精明善言、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女性角色。
与音乐剧不同,她在舞台上练就的,情绪外放、表现力夸大的表演模式,无法带到影视剧镜头前。这也是为何她感慨自己很幸运:“是张猛导演教会了我怎么在镜头前演戏。李乃文老师和田雨老师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剧组的大家给了我很多耐心。”
之后,她尝试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角色。文艺片《我来过》中寡言神秘的客栈女主人,悬疑剧《唐人街探案》中看似无辜实则深藏不露的查雅,年代剧《平凡岁月》中泼辣火爆、嘴硬心软的李大雅等等,其间跨度巨大。
这是她有意选择的结果。她不愿把自己放进特定框架,而更倾向于自由生长,“跟自己反差大的角色,我都想挑战。”
图:演员汪飏微博
不仅戏路规划如此,汪飏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没有明确设限,稳扎稳打、做好当下,就是对她而言最圆满的状态。
“和别的演员比我的作品可能不算多,但每一个作品都挺精良,就够了,我也不贪。”说到这,她又笑着补充,“一定要说的话,那我最后的目标是成为艺术家,不过这只是一个大方向。”
如今进入演艺圈已有十余年,演戏也已成为汪飏热爱的事业,但汪飏却仍觉得,自己仍有“一只脚跨出圈外”。她对社交活动兴致寥寥,拍完一部戏后总是“全身而退”,并不太参与圈内活动。
一年中留给自己的私人时间要多于演戏的时间,是她给自己的要求。在休息时间中,她选择去采集能够丰富精神的事物,比如写作,学习。
2011年时,汪飏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旅游随笔《28.7°C之下 青春之上》。她告诉艺东西,其实自己的第二部小说已经写好了,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发生在巴塞罗那的情感故事。
为了这部小说,她学了一些西班牙语,独自旅居西班牙近三年。一年一度的布尼奥尔镇西红柿节,她每年都参加,半生不熟的西红柿砸在身上很疼,但她无比享受热烈而疯狂地释放的感觉。最后成稿,西班牙的人文风情都有着现实对应,跃然纸上。
“我的文笔不一定好,我也没有成为作家这么大的抱负。不过,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不能表述的,我都能够在小说里完成,写作以另一种形式圆满了我的梦想。”
除写作外,汪飏还对语言学习充满热情。她告诉艺东西,她对法国新浪潮风格的电影很感兴趣,且自己自2019年起学习法语至今:“希望我的知识储备,能帮我抓住想尝试的机会。”
访谈:EW | 杨晶(北京)
撰文:EW | 莫菁蔚(上海)
视觉:EW | 金亮 橙子(上海)
视频:EW | 王雪薇 秦晶晶(上海)
审核:EW | 颜巍 (上海)
支持:东西文娱影视组
EAST WEST ART艺东西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