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津:创新药投资,正在重新出发

曼话 医药魔方Pro 2022-11-13





《创投眼》栏目主要分享生物医药创业者的行业理解和创业理念,传递投资人的投资逻辑和产业思考,促进创业者与投资人的需求匹配,助力前沿技术成果转化。

01期

嘉宾:源津创投 创始合伙人 万津女士


2022年,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在前几年火热的势头下踩下刹车。过去几年红红火火的创业和投资热潮,并没有给到大家期望的回馈。“寒冬”之下,初创公司融资困难,为解决生存难题,或裁员、或转型、或考虑卖管线、卖厂,甚至“卖身”;投资机构同样不好过,从前的投资逻辑似乎行不通了,现在能投什么,该投什么,怎么投,自身如何再募资,这些问题都亟需找到答案。

如何穿越这次资本寒冬?如何避免前几年扎堆、内卷的投资困局?如何建立中国创新药投资的新逻辑?这些话题成了今年行业最热门的议题。在不久前举办的新药创始人俱乐部第七届年会上,医药魔方Pro也有幸就这些问题采访到了源津创投创始合伙人万津女士。

源津创投创始合伙人 万津女士

源津创投是一家刚刚成立3个月、专注于医疗健康产业风险投资的“新兵”。在2022年这样一个时间来成立一家新投资机构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作为一家新投资机构,在行业寒冬的启示下,未来会遵循怎样特别的投资逻辑,会有怎样的策略来应对创新药领域的投资局势变化?在未来的投资中,源津创投将如何确保更高的投资成功率?此次访谈中,万津女士详细解答了这些问题。

她说:“2022年是生物医药产业重新出发的一年。资本寒冬引发的行业变动以及产业反思使得整个产业,不管是投资端,还是产业端,都真正回到了‘做创新’这条路上。行业也正迈向支持能够承受更长期的付出才能得到回报的研究者、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好时代。”


2022年是生物医药产业重新出发的时间点




医药魔方Pro:源津创投于今年7月27日宣布正式成立。首先,能否介绍一下源津创投?

万津:源津创投今年7月在上海宝山区北郊未来产业园成立,是注册在宝山区的第一支生物医药基金。我们专注于医疗健康产业的早期风险投资,使命是在产业的发展和变革中,发现高成长机会,通过投资或孵化将资本、科技和人才聚拢,用我们的认知、资源赋能创业者,与创业者一同参与价值创造,为投资者实现持续优秀的回报。

医药魔方Pro:选择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创办源津创投,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万津:我在时间点上其实是被动选择,是先起步创业了,然后遇到上海封控、资本市场持续下行等一系列挑战,不过我仍然坚持了创业的决定。

生物医药产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过去都经历了产业发展波澜壮阔的十年。我认为,2022年是生物医药产业重新出发的一个时间点,整个产业正在往源头创新转型升级。当前的一个产业现状是,具有源头创新的优质资产短缺,同时也缺少途径能够让资本、科技、人才更有效的组合在一起来创造优质的资产。源津创投的创立正是顺应行业发展所需,我们希望能够参与生物医药行业优质资产的发掘和创建的过程。

医药魔方Pro:源津创投总体的投资逻辑或理念是怎样的?

万津:总结来说,源津创投的投资理念是“做具有产业思维的投资”。当生物医药产业朝源头创新重新出发,如何化解源头创新的高风险是创业者和投资人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我们通过真正理解产业,一方面,找到产业链上下游的痛点,与上下游形成共赢共生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扩展产业中的横向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化解做源头创新投资的风险。除此以外,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十多年里积累了一些具有源头创新能力的技术平台,也锻造出了一批具有创业精神的科技从业者,我们通过跟产业紧密合作,将资本,技术和人才聚拢在一起,参与价值创造,为投资实现确定性的增值。

医药魔方Pro:作为源津创投的掌舵者,您希望将其打造成为怎样的一家投资机构?带到怎么样的行业地位?

万津:尽管源津创投是一家刚刚成立的机构,我们也有一个大的梦想来支持我们往前进。我们希望能够成为生物医药科技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和成长过程中值得尊重和信赖的最优选的投资伙伴。我们相信人是科技成果转化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生物医药产业链复杂、周期长,创业公司各个阶段对创始人的要求不尽相同,需要创始人始终保持进化。作为一号位的创始人的认知和能力的边界就是创业公司的边界,创始人自身的成长带给创业公司的正面效应是会被放大的。我理解的风险投资本质还是服务行业,我们希望自己是一家“走心”的机构,帮助创业者更成功。创业者成功了,我们的投资也会成功。


用抗失败能力预判项目的确定性



医药魔方Pro:您做投资人的这十多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有哪些变化?

万津:回望过去这10多年,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技术维度方面,经历了靶向小分子、生物药、细胞治疗、核酸药物、基因治疗等大的浪潮,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技术来源方面,从license-in到能够license-out;创新度方面,从fast-follow或me-better往高风险的自主创新转变;人才方面,过往以海归科学家为主流创始人,现在本土的工业界科学家、科研院所的教授、投资人等成为不可忽视的创始人类型;政策方面,已经从红利期进入了考验期;投资阶段方面,投资人被倒逼躬身入局早期甚至孵化阶段。此外,整个行业的从业者对行业的理解较十年前有了质的变化。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行业里也已经积淀了一批懂研发、懂管理、懂资本和懂政策的企业家以及潜在的创始人;同时,也积累了一些能够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源头技术或产品。这些人才将成为支持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带领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步入新的发展轨道。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尽管目前行业处于寒冬期,尽管未来在生物医药领域创业和投资的风险都会更高,我仍然认为在中国做生物医药投资还是一片好的土壤。

医药魔方Pro:都说创新药投资风险很高,那什么样的早期项目才是确定性比较高的?

万津:判断早期项目的确定性,其实可以从反面去思考,就是评估这家公司抗失败的能力有多强,抗失败能力越强的公司,其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确定性就更高。再往下挖掘,就是哪些因素可以体现一个公司的抗失败能力,比如快速的执行力、良好的融资能力、良好的业务拓展能力等等。融资能力通常是创始人“认知传递”的能力,也是创始人变现承诺以及应对复杂利益局面等能力的综合体现。

医药魔方Pro:做投资这么多年,有没有“一见钟情”的项目?为什么“一见钟情”?


万津:确实有。比较近期的一个案例是,2020年2月第一次跟艾博生物的英博博士线上见面时,就有非常强烈的感受,这会是一家非常值得投资的公司,后续也领投了艾博生物的A轮融资。

基于生物医药项目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初期判断项目是否值得投资,我主要关注创始人的融资能力、管理团队的执行力或者说快速推进产品的能力、以及公司估值水平等方面。当然,有些特点能帮助很快判断项目不值得投资,比如产品竞争力不足、股权结构不合理等。

医药魔方Pro:除了“一见钟情”的项目,这么多年有投资失败的案例吗?这些失败的案例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反思?

万津:有。反思失败的投资案例,原因最后都在判断“人”上。生物医药行业本身产业链复杂,需要多方协作,周期长,创业公司很容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失败的案例通常是在投资决策时没有能够正确预判创始人在未来某个他没有经历过的场景下能否成功应对。


如何避免扎推投资是逆人性的课题



医药魔方Pro:有观点称,国内创新药投资的一些陷阱一部分是投资者自己导致的。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您觉得,如何才能避免同类的投资困局?

万津:从人性来分析,其实投资者也会有害怕错过,尤其是面对市场中一个确定性比较高的潜力赛道时。所以说,我更倾向于理解这个现象是人性本身造成的。对于如何避免同类的投资困局,这其实是一项“逆人性”的课题,如果投资者能够在行业产生群体效应时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盲从,能够坚守自己的投资纪律,以更长远的思维来看待当下的决策,我认为这些投资者一定更有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

医药魔方Pro:除了扎堆投资,也有人指出,国内创新药投资也存在少数“把创新药投资变成资本游戏”的现象。从您的角度,您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出更加健康、更加有竞争力的国内创新药投资生态?

万津:我想不管是投资人、创业者、监管机构、还是参与生态建设的每一方,如果都能够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和更加长远的心态,来做当下的决定,我相信,这个生态会有市场去调控,会自然而然地以最好的方式发展。


“我们比较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



医药魔方Pro:最近两年,“投资机构”联合“科学家”创业的案例越来越多。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会是源津创投未来的主要投资路径之一吗?

万津:这种现象出现是非常合理的。回到前面提到的三要素“资本、技术和人才”,科学家们往往是原创技术的发现者和拥有者,而这也是投资机构去构建公司参与价值创造的起点。

从源津创投来看,我们定位自己是有产业思维的投资机构,我们比较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因此在投资中,我们会更看中创始团队工业界的能力,所以会与真正在新药研发实战中经过锤炼和打造的一批能够承担科技成果转化重任的从业者,更深入的合作,降低创业公司在长周期中的风险。

医药魔方Pro:您对中国创新药产业有信心吗?能否预测一下,未来3-5年,中国创新药的投资趋势?

万津:有信心,且有坚定的信心。我认为目前的创新药产业是迈向了支持能够承受更长期的付出才能得到回报的研究者、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好时代。所以,现在的寒冬并不可怕,反而是播种的好起点。我也相信,经过这一次的大浪淘沙,未来生物医药行业会涌现出更多优质的资产。

投资趋势方面,总体来看,行业在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整个创新药生态的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对这个行业的认知,都比过去几年要深刻很多。未来生物医药的投资,供需仍然存在,资本需要找到好的项目才有出路,公司也需要资金才能发展壮大,中国也还是存在巨大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病人消费需求,这些构成商业的基本要素都没有改变。因此,我相信,尽管现在寒冬仍在继续,但未来3-5年,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会逐步向好。

医药魔方Pro:如果请您给国内正在发展中的Biotech一些建议,您想说什么?

万津:资本寒冬的好处是减少了行业中的噪音或躁动,是创始人回归初心、企业增加内功的好时机。我们共同以开放的心态接纳行业的变化,以长远的心态对待当下的事情。

医药魔方Pro:如果请您给国内创新药投资者们一些建议,您想说什么?

万津:共同迎难而上,提升自己,等待春天。

想要加入《创投眼》栏目,分享创业理念、投资逻辑的创业者、投资人,欢迎添加微信:chenmoyi1988120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