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望2022》| 蔡家强:寒冬之下,ADC药物“逆流而上”

蔡家强 医药魔方Pro 2023-02-09




转眼2022年已划上句号。尽管过去一年,资本寒冬席卷创新药领域,但是新技术、新疗法的发展并未停下脚步。辞旧迎新之际,医药魔方Pro策划了《回望2022》系列专栏,邀请了国内不同细分技术赛道的标杆性企业,以领域最前线的视角,回顾所在赛道2022年的里程碑进展,并展望2023年相关赛道可能取得的突破,期望能够为行业发展提振信心。

04期

嘉宾:宜联生物 联合创始人、CSO 蔡家强博士

赛道:抗体偶联药物(ADC)


蔡家强,博士,苏州宜联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SO,超过30年创新药行业经验,发表专利论文近200件。曾任职默沙东、四川科伦和江苏豪森从事新药研发工作。30多个化合物处于临床和临床前的不同阶段,近期领导参与研发的多个ADC项目实现了和MNC药企以及海外Biotech的大金额国际转让合作。

01、回望2022


刚刚过去的2022年,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生物医药行业都经历了一个难忘的低谷。但是在这个低谷中,抗体偶联药物(ADC)赛道可以说是独善其身,逆流而上。2022年ADC的突出表现可以用下面几个里程碑事件来说明:


  • 在2022年的ASCO会议上,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公布了DS-8201(T-DXd )对HER2低表达不可切除和/或转移性乳腺癌(mBC)(DESTINY-Breast04)的有效性,以及DS-8201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2线和T-DM1头对头的研究优效结果(DESTINY-Breast04)。随后进一步公布了HER2阳性乳腺癌2线DS-8201取得了28.8个月的PFS,对比T-MD1的中位PFS 6.8个月。DS-8201正在改变多种HER2阳性肿瘤的治疗手段。


  • 2022年5月,科伦药业公布了和默沙东的项目A(后来公布为TROP2 ADC)的授权许可;2个月后科伦药业再次公布了和默沙东的项目B(后来公布为Claudin18.2 ADC)的授权许可;2022年12月,科伦药业年内第三次公布了和默沙东在7个ADC项目上的全面合作。3项不同合作的潜在交易总额达到前所未有的118亿美元。这无疑是对2022年创新药“me too”和“内卷”两个贬义词的最好的否定,给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实在在地打了一剂强心针。


  • 2022年12月23日,韩国LegoChem Biosciences宣布了与安进(Amgen)5个靶点,潜在总交易额12.5亿美元的授权许可。

  • Mersana在2022年分别宣布了和杨森(3个ADC,预付款4000万美元、里程金超10亿美元)、GSK(XMT-2056,HER2 STING ADC,合作潜在总额14.6亿美元)以及德国默克(2个STING ADC,预付款3000万美元、里程金8亿美元) 的授权许可,累计潜在交易总额超33亿美元。


  • 双里程碑


借助全球ADC的东风,宜联生物2022年也取代了非常优秀的阶段性成果。在融资方面,2022年,在寒冬之下,宜联生物完成了7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完成1.2亿美元的股权融资。


在研发方面,针对提高抗原低表达靶点ADC的药效和解决传统ADC胞内机制容易产生耐药的问题,宜联实现了“胞外”和“胞内”双重裂解机制的TMALINTM linker-payload平台技术设计。利用上述平台技术,两个ADC项目(YL201,4月获得FDA临床试验默示许可;YL202,9月获得FDA临床试验默示许可,11月获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分别在中国和美国获得临床许可,目前正在有序的开展针对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研究。



02、挑战与应对策略


  • 关键挑战


尽管DS-8201在临床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ADC领域在技术上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抗体和靶抗原方面,很多靶点抗原表达低,传统ADC对这些靶点难以起到好的治疗效果。此外,传统ADC要求抗体能够被细胞内吞并进入溶酶体,因此能够用于ADC药物的抗体选择也受到内吞能力限制。ADC分子量大,肿瘤富集速度慢,向实体瘤渗透率低,因此在实体瘤治疗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障碍。


连接子和连接技术方面,传统马来酰亚胺ADC linker-payload容易和血液中白蛋白反应发生脱落,易产生血液毒性或肝毒性。传统连接子在血液中稳定性往往相对较差,容易裂解引起毒素脱落,而产生系统毒性反应。传统ADC需要通过肿瘤细胞内吞,溶酶体裂解等过程,很多的环节可以造成ADC耐药或完全没有治疗效果。


小分子毒素方面目前ADC领域可用的毒素类型太少,ADC研发缺乏更多不同机理的小分子毒素选择。


  • 应对策略


针对ADC领域诸多技术问题,随着全球医药行业对ADC的看好,研发投入不断加强,新技术也不断出现。为了克服抗原低表达而可能引起的疗效问题,宜联生物率先提出了“胞外”和“胞内”双重裂解机制的TMALINTM ADC linker-payload技术。同时像双抗ADC,纳米抗体ADC等也有多款已经在临床开发中。


在解决传统传统马来酰亚胺ADC linker-payload容易和血液中白蛋白反应发生脱落问题上,科伦药业率先使用了一种不可逆的嘧啶连接头,并且在临床上被验证可行。


在新型毒素开发上,多家企业在进行免疫激动剂的试探,TLR7,TLR8,TLR9的激动剂已经有报道用于ADC,并且在进行临床研究。Mersana和GSK、德国默克的合作也是基于STING激动剂的ADC。如果企业已经有小分子STING激动剂或者TLR激动剂,并且愿意承担一些创新失败的风险,可尝试探索基于STING激动剂的ADC的研发。如果像Mersana和科伦一样能够实现和MNC之间的合作,也可以进一步分担风险。



03、未来展望



2023年,我们期待可以看到双抗ADC领域的进展,希望双抗ADC能在临床上实现突破。和双抗ADC对应的是双毒素ADC,目前也有多家企业在进行研发,对此也有很多的期待。但理性的(rational)多靶点药物研发在过去还缺少成功的先例,希望在ADC上能够突破。同时,对宜联生物的TMALINTM技术,我们也有巨大的期盼。


全球ADC研发在DS-8201的推动之下,目前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坚信5年后ADC不但在技术方面,在抗体抗原靶点和小分子靶点选择方面一定会取得大的突破,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同时,在非肿瘤领域也同样有所期待。


宜联生物将继续坚持走一条稳健的发展道路,以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第一目标,不断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开发新的更多、更好的linker-payload技术。

推荐阅读


Copyright © 2023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