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唯一!南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级产业园创建名单
珠三角唯一!
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公示公告》,其中,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南海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淡水鱼为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包括加州鲈、生鱼、黄颡鱼等优质淡水鱼,园区创建范围包括九江镇、西樵镇和丹灶镇。接下来,园区将加快建设成为全国优质淡水鱼集散流通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精品淡水鱼预制菜样板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样板区。
入选国家级产业园创建名单
拥有全国最大淡水鱼养殖区
综合产值达84.5亿元
一直以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工业化,农业对于GDP贡献非常有限。但以强大工业生产能力闻名天下的南海,其实是一个农业发达地区。
数据显示,2021年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淡水鱼养殖面积10.67万亩,产量16.62万吨,综合产值84.5亿元,年鱼苗孵化量1898亿尾,产值达7.1亿元,获认定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作为桑基鱼塘生产模式的发源地,南海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桑园围,是全国著名的淡水鱼苗之乡、加州鲈之乡、广东省水产养殖的优势区和集聚区。南海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九江、西樵和丹灶镇为创建范围,交通区位突出,水资源优质丰富。
为提高研发创新能力,近年来,园内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紧密科研合作关系,成功研发了大口黑鲈“优鲈1号”、长珠杂交鳜等经农业农村部审定新品种,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80项,形成了粤字号农产品14个,水产品牌10多个,注册商标150多个。
另一方面,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还具有大湾区淡水鱼加工流通集散地优势。目前,园区集聚了8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覆盖全国一百多个大中城市的成熟市场销售网络,优质鱼日均北运量超80吨,占全省30%以上。加工方面,保鲜鱼片、酸菜鱼等预制菜加工产业成熟,“生产+加工+科技”全链融合发展基础好。
此外,园区建立了多形式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共同体紧密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优质鱼苗+配套技术+订单模式”等模式带动全区9000多户农民发展水产产品。园内企业还组建专门联农带农团队,辐射带动省内外上游合作农户超1.8万户,带动水产养殖超30万亩。
产业园的高质高效创建离不开政策支持与运行管理机制完善。为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抓手,南海区根据《佛山市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6年)》要求,明确至2026年底,完成南海区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与此同时,建立科技与人才、农业金融服务、土地政策和财政投入支持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南海区以淡水鱼为主导产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顺应农业发展新趋势、培育发展农村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为了加快将园区建设成为全国优质淡水鱼集散流通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精品淡水鱼预制菜样板区、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样板区,接下来,园区规划将围绕“一心一带三区”发展格局进行创建,重点推进乡村产业兴旺样板工程、现代技术和装备集成示范工程、优质淡水鱼三产融合发展工程、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工程、优质淡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等五大领域17个项目建设。
一是创建乡村产业兴旺样板。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红利,推动鱼塘连片集约发展,加快推进全域池塘改造及尾水治理、美丽渔场及设施化养殖基地等项目,打造全国优质淡水鱼转型升级引领区。
二是建设智慧淡水养殖技术与装备集成区。重点建设南海区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水产研究中心,促进园内基地转型为现代化、工厂化、数字化淡水鱼产业高地。
三是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推进国家级的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拓展优质淡水鱼精深加工及产销衔接渠道。依托桑园围水脉,发扬舞狮龙舟文化,再现桑基鱼塘美景,结合预制菜产业打造以淡水鱼为主的观光消费体验场景,将桑园围片区打造成国家级文化公园、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四是建设主体活跃的双创孵化区。通过开展主体体系培育工程,建设国家级优质淡水鱼产业融合发展双创孵化器,打造国家级淡水鱼创业创新孵化的发展核心。
五是建设全国淡水养殖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强化品牌及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打造知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立产业联盟,形成辐射国内外的品牌体系和追溯体系。
南海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全力支持创建工作,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全国优质淡水水产品保供稳供的重要基地。
来源:南海区农业农村局
图片:梁平、陈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