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人话,对于幼儿是天然的事,对于大人,却越来越难。
现在很多领导讲话,不说“人话”,喜欢说对仗句、排比句和绕口令,完全不符合“人”的记忆规律,讲得面面俱到,听者万念俱灰,其实等于没讲!在这里,我仅举一个官油子的万能讲话稿,供大家批判:刚才,XX同志作了精彩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生动翔实、贴近实际,既有政治高度,又有理论深度,既有知识广度,又有情感温度,既有实践厚度,又有能力强度,听后深受启发、深受教育、深受鼓舞,对于掌握核心要义,领会精神实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让我们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明确了目标,振奋了精神。(完全在拍马屁!)同志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真抓实干,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切实把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完全在说正确的废话!)
要迅速把全体人员的思想统一到本次会议精神上来,把行动凝聚到本次会议精神上来········自觉增强做好XX工作的紧迫感;自觉增强做好XX工作的使命感;自觉增强做好XX工作的责任感。(需要反复强调吗?开门见山行吗!)
要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各项措施,要做到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确保任务目标的全面实现......(都是小孩子?要手把手教?一针见血不行吗?)要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反复抓、抓反复;经常抓、抓经常;具体抓,抓具体;重点抓、抓重点;深入抓、抓深入;勤于紧抓,善于抢抓,勇于狠抓,把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头,抓紧、抓细、抓实...... (这是说绕口令吗?完全在卖弄口才,九阴白骨抓!)最后,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XX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散会。
听了这样的讲话你有什么感受?是不是虚无一物?是不是坐不住?是不是想吐?(同意的请转发)
某位厅级领导到企业做动员讲话,下面乌压压站了一大群员工,领导很有范地说:各单位要切实做到“四学”、“五做”、“三确保”,严格履行“五重三大”工作程序,做到“四个不变”······
为了保证战役能够顺利进行,秦基伟向前线部队打去了电话:“转告坑道里的同志们,军党委和军首长都很惦记同志们.....”
然而,在秦基伟话都还没说完的时候,前方接线的小兵便直接打断,急匆匆地说道:“首长,你就别啰嗦了,拣要紧的说,先下命令吧,耽搁下去是要死人的!”
秦基伟立即接受意见,调整话语,直接下达了作战命令了事。
“那个电话兵批评得对,那时很多电话兵就是因为接我们这些啰嗦的电话,耽误时间,导致战士牺牲的。”
“引黄工程,质量非常重要,不能透水,透水胡富国带头投河而死,我说到做到。这么大的工程,你不注意质量,无法向父老乡亲交代。”
“引黄工程,标准高、工期紧、要求严,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精品工程,抓好引黄工程是对历史负责的需要,是对组织负责的需要,是对人民负责的需要,是践行新思想的需要。在座的各位都是这项重大工程的组织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务必思想上重视,制度上健全,措施上完备,责任上落实,工作中督促,以铁的纪律,做到‘四个严格’、‘五项保障’、‘六大措施’,确保工程进度、工程效益和工程质量,给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山西大有希望,把水引进来,把路修出去,把电,煤卖出去,煤这摇钱树摇起来了,山西人民就会高兴起来,就会蹦起来。”
“要创新思路、扎实举措,提升产业链规模能级,保持供应链稳定安全,深化创新链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着力推动产业链集群发展,既做强存量,围绕现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配套水平,又做大增量,招引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带动形成块状经济,做到引育结合;既围绕大产业大项目打造产业集群,也聚焦新技术、新业态培育产业链条,做到大小结合。
“同志们,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大家,到死也忘不了大家。”
“XX是我的第二故乡,是魂牵梦绕的地方,能在水韵秀美的XX工作,是一生之光荣;能与同志们结下深厚情谊,是一生之幸运;能为“富饶美丽”新XX建设作出一些贡献,是一生之自豪。道别之际,内心充满着眷念、充满着感谢、充满着感激。变化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情怀,从今天开始,我对XX的爱,将转化为默默的祝福,衷心祝愿xx明天更美好。”
现在的笔杆子们,你们可能觉得胡富国怪怪的、没水平,殊不知“真佛只说家常话,妖怪常说对仗句”!(参考:新青年8341)
2
空话、套话,说起来一本正经,却让听者云里雾里、左进右出、一无所获,难道这是演讲者想要的结果?显然不是。那他们为何仍以这种方式遣词造句?讲者就没想与听者在同一个地平线上交流,他是用屁股底下的官位和摆出来的官威,来指令、命令人们服从其口中吐出的“五大任务”、“八项重点”、“几个牢记”、“几个坚持”……
这样说话,好像他们也没想说服人,或者也说服不了人,因为他们讲的那些有的也经不起推敲、经不起辩论和质疑。3
1988年4月,他在上海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竞选报告”是这样开头的——根据大会的安排,现在我向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也许要超过大会规定的时间,因为如果我不讲的话,也许过不了这个关,一会儿还得提问题,还不如我主动“交代”为好。欲学朱镕基说话,此乃绝好教材(指《朱镕基答记者问》——编者注)。那日购得一册,认真推敲,仔细研读。愚以为,朱镕基的魅力,体现在说话之中,有以下3个特点。(防失联请复制加微信:ffzw2022ffzw注明读者)人之交谈,贵在交心。说话一有诚意,魅力油然而生。朱镕基回答记者提问或接受采访,很少说套话,打官腔,总是以坦诚之心,与对方交流。所谓无技巧之技巧,乃大技巧也。 ——2001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在回答“退休之后做什么”时,朱镕基说:我在1998年的时候就讲了,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现在还是这样,只要活着,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00年11月23日,在新加坡谈中国证券市场等问题,在回答“厦门远华走私案查处有没有困难”时,朱镕基说:没有困难。无论涉及谁,我们都要一查到底,都要把他追查出来。没有任何困难,不会碰到任何阻力。如果有阻力,我们要打破阻力,一定要把这个案子查清楚! ——2000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在回答“你希望中国人民在你离任之后最记得你的到底是哪个方面”时,朱镕基说: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答问者,沟通也。你的心敞开有多大,对方的心,也就打开多大。越是直率的人,越容易与人迅速沟通,越能在最快时间赢得对方好感。坦诚不等于别人问些什么,你就回答什么,什么问题,都要按提问者的要求作答,那就难免有时钻进某些人的圈套,陷于被动。当然,问题既然提出来了,总得有个呼应吧,切不可装聋作哑,避而不谈,这就考验答问者有没有政治家的智慧了。 ——1999年4月13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伍德拉夫采访时,伍问道:有个问题是关于你自己的经历的。你曾两次被下放,我知道你在养猪场干了很多年,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你的经历是否告诉你,中国不怕不同政见? 朱镕基回答:我不认为我个人经历的细节值得在这里讨论,但我认为,如果你注意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领导人都有类似的个人经历。我们年轻时都为民主而斗争,为我们国家的自由、独立和解放而斗争。不可想象,我们这些毕生为改善中国人民的人权状况而斗争的人会去侵犯中国人民的人权。 ——2000年10月14日,接受东京广播公司(TBS)采访时,主持人筑紫哲也问:总理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被人威胁。据说,你有过4次险遭暗杀的经历,祖先的坟墓也被炸了。你自己也说过走在“地雷阵”上,听说还准备了棺材,是吗? 朱镕基回答:关于我有种种传闻,或者说传奇。我知道目前为止,至少有11本关于我的书,我没有时间去看。它们究竟说了一些什么,我不知道,我也不想去看这些东西。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值得一谈。该详则详,宜简则简,这是朱镕基答问又一特点。细心的读者或许注意到,在不止一次两次回答关于个人遭遇问题时,朱从不详述,总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幽默,乃人类谈话处事之最佳境界,一个人能随时随地不知不觉而又非常自然地表现出幽默感,必然大受各方人士欢迎。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说到幽默,朱极擅长,其幽默感几乎如影随形,看似信手拈来,却又处处精彩。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在谈到西方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攻击时,朱说: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最近访问中国时,我告诉她一句话。我说,“我参加争取和保障人权运动的历史比你早得多。”她说,“是吗?”表示她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说“不是吗?我比你大10岁,当我冒着生命危险同国民党政权作斗争,参加争取中国的民主、自由、人权运动的时候,你还在上中学呢。” ——2000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在谈中国加入WTO组织时,朱说:克林顿总统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现在不批准,恐怕要后悔20年。我可以加一句,不只是后悔20年,恐怕千百年以后,当美国人民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也会后悔为什么当初犯这个错误,掩卷而长叹。 ——1999年4月9日,在与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思考克罗夫特谈中美关系时,朱说:中国是不是美国的威胁?我说,我们能威胁什么呢?克林顿总统不是讲了,中国只有20多件核武器,美国有6000多件,那你们怕什么呢?我必须声明,中国是不是有20多件核武器,我确确实实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克林顿总统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 ——1999年4月14日,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演讲和答问时,朱是如此开头的:校长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我衷心地感谢校长先生邀请我到MIT(麻省理工学院)来,使我能够有机会会见这么多有学问的教授和学者,包括来自我的母校清华大学的校友。昨天在纽约,我的好朋友达克特克森杰告诉我:“你是第二个有勇气到MIT去作演讲的国家领导人。”我确实没有这个勇气,特别是要作学术演讲。我1947年在清华大学学习的时候,清华被称为“中国的MIT”,我所学习的教科书大部分都是从MIT来的,我当时就憧憬有一天能够到MIT来学习,而且拿一个学位。但是,如果我要得到一个学位的话,一定要经过学习、考试、答辩。但是我70岁了,已经做不到了,看样子我这一辈子也拿不到你们的学位了。
(防失联请复制加微信:ffzw2022ffzw注明读者)
——2000年10月14日,接受东京广播公司(TBS)采访时,朱自我介绍:不久前,日本执政三党的干事长访问中国。自民党干事长野中广务向我提出忠告:“届时你无论如何要保持满脸笑容,越是对你提尖锐的问题,你越是要笑。”这对我来说有点难度。我平常讲话的时候,表情都是比较严肃的。今天我要努力去做,尽量保持笑容。希望朋友们不要觉得我笑得太勉强,更不要觉得我笑得太可怕。请多多关照。
类似例子,俯拾皆是。最后,摘录朱接受同一采访中几个即兴问答,以飨读者。 筑紫哲也(主持人):听说朱总理只怕劳安,她什么地方可怕? 筑紫哲也:假如劳安不在演播厅,你是否会做同样的回答? 一位女大学生:我正在学中文,听说中国人都喜欢唱歌。总理最喜欢什么歌?能不能唱一段? 朱镕基:我最喜欢的是中国的国歌。如果我现在要唱的话,你们都得起立,我想我还是不唱了。幽默,常常能化干戈为玉帛,融僵持为沟通,变沉重为轻松。在巧妙的自嘲和搞笑中,大大缓解气氛,拉近人的距离。所以,在西方,倘若某人演讲中缺少甚至没有幽默感的话,人们就会说,这家伙完了,他失败了。朱镕基说话的魅力,还可概括若干,但择其大要,在坦诚,在睿智,在幽默也。其实,任何人说话,若能大体做到以上3点,虽不能说一定非常精彩,但招人喜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确定无疑的。当然,朱的魅力是其特殊经历和天赋秉性使然,一般人想学,是学不来的。(参考:人民网)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右下的"在看"吧~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防失联请添加:ffzw2022ff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