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双城,尚法“相拥”
深港双城,一衣带水。
同处粤港澳大湾区,一河相隔的两地,法律交流合作日趋紧密。
南岸,蜚声海外的东方之珠,乘势“向北”。
10月27日,在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法治建设论坛上,香港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表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必须促进跨境法律服务软连通。”
北岸,镌刻法治基因的创新之城,加速“南迎”。
11月9日,在香港法律周2023主题活动上,深圳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蒋小文同样期待深港两地法律交流合作迈向更深层次,通过创造良好环境和便利条件,推动香港法律执业者融入内地发展。
当法治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最大公约数”,文脉相通、血脉相连的深港两地,法律交流合作的浪潮,再次在深圳河两畔涌动。
深港双城,尚法“相拥”。
一国两制三法域
法律规则衔接加速
深港间的法律合作由来已久。
早在2011年,深圳就已和香港签署《深圳市人民政府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法律合作安排》(下称《深港法律合作安排》)。
2023年4月,香港律政司再次与深圳续签《深港法律合作安排》,推动深港两地在政府重大法律事务、立法协同、法律服务合作、法律规则衔接、人员交流学习等领域开展高水平交流合作。
“‘一国两制三法域’是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基本制度环境。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必将面对跨越不同法律制度、切换不同生活与商业环境的鸿沟。”蒋小文表示。
香港是英美法系,内地是大陆法系,不同法系规则间,存在差异。
深圳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法律规则衔接,确保各项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运作。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河套正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继横琴、前海、南沙之后的第四个重大合作平台。
深圳聚焦其中的法治需求,探索建立双方在园区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科研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相衔接的制度规则。
先行示范探索
法律平台搭建加码
如今,涉外涉港澳的法律服务平台,已在深圳遍地开花。
盐田区成立深港合作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涉外法律查明、商事调解、法律智库、合规审查、涉港公证及深港青年创客法律服务等六大类创新法律服务。
龙华区成立深圳涉外涉港澳台家事审判中心,在全国率先实行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家事案件集中管辖。
福田河套成立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福田区矛盾纠纷专业调解分拨中心,共同为涉外涉港澳商事纠纷主体提供全流程法律服务。
前海成立“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联合会成为首家以华语律师为主要成员的国际性法律平台,联合港澳律师及法律界人士,整合全球华语律师资源,联合仲裁、公证等法律服务机构,为“一带一路”沿线中国企业保驾护航,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法律支持。
而在商事调解这一新兴领域,深圳设立了前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福田区河套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蓝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调解中心3家国际商事调解组织,聘请港澳台籍调解员186名,侧重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领域的跨境及国际商事争议。
2022年5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国内同领域首部涉及全类型矛盾纠纷、囊括全种类化解方式、覆盖全链条非诉流程的地方性法规。
前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温贵和认为,在全国尚未制定商事调解法的背景之下,深圳利用特区立法权对商事调解作出明确规定,为商事调解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
粤港澳大湾区有大舞台
法律实务融合升级
在深港法律实务融合方面,深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2014年,深圳率先开展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改革试点工作。同年,中国第一家香港与内地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落户深圳。
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架起了通往世界的法律桥梁,为中国律师走出国门、推介中国法治、服务“一带一路”提供了机会。
目前,深圳已有9家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和2家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分所,共计215名律师。全市已吸引201名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港方律师195名,澳方律师6名)在深执业,数量位居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第一。
为何深圳频频获得港澳律所、港澳律师的青睐?这与深圳提供的服务密不可分。
今年8月,深圳出台律师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层面对港澳居民、港澳律师来深执业作出规划和安排,提供人才住房、个税、保险等便利服务,进一步支持和引导港澳法律界人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
与此同时,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港澳法律从业者,获得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以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为例,从设立之初的7位合伙人,扩张至今的上百人规模,港澳律师、涉港澳业务已成为该律所的独特名片。律所提供的涉港澳诉讼、并购、IPO、破产重整等法律服务,服务了一批走进前海的港资港企,以及走向香港的内地企业。
“香港国际都市的背景,链接了不同国家的资源。”该律所执行主任王寿群认为,随着深港跨法域融合探索的步伐加快,定会吸引更多的香港法律人才来到深圳。
碰撞思想火花
法律人才交流进阶
人才是第一资源。深港双城地理相连,在人才交流距离上存在天然优势。
深港该如何通过法律人才交流的小切口,写好双城合作交流的大文章?
6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在访问深圳接受采访时表示,香港要更积极、更主动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港两地法律界人士需要多元化的沟通渠道。”
深港法律人才的交流沟通,正在不断扩展广度与深度。
深圳实施法律服务人才招引计划,为香港青年法律人才开展法律服务提供便利;搭建港澳律师湾区执业研习服务平台,举行港澳律师湾区执业推进会活动,每月举办《湾区律师大讲堂》,加强与内地律师的交流合作,大力培育跨法域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策划“普通法裁判思维研修班”系列课程,促进深港两地互相学习与借鉴、共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深港法律合作安排》,深圳市司法局与香港律政司共同策划了《深度思维·大湾区法智汇客厅》特别直播节目。节目邀请深港律师、法律专家、政府官员参与,从法治实践、法条差异、法理依据、法律思维等方面展开对话。目前节目已播出两期,深港两地嘉宾先后围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共建国际商事仲裁高地”主题进行交流对话,碰撞思想火花。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在南粤大地落地布局,为满怀梦想的香港青年创业者施展抱负提供了广阔舞台。
香港“向北”,深圳“南迎”。在粤港澳大湾区“相拥”的深港双城,携手加强法律交流合作,定会释放出更为澎湃的发展动能。
法治·盘点|法治建设亮点纷呈,
10月深圳法治大盘点来了
“面对面”解难题,深圳大鹏新区
公共法律服务宣讲团走进工业园
调解故事丨豪掷200万元购买原始股,
公司老板肠子悔青:没钱发工资了
来源:南方日报
欢迎投稿到邮箱szsfnews@sf.sz.gov.cn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