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大众】畅想中国式现代化,预见中国航天成长——纪念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付昌义 江苏科幻 2024-01-12

畅想中国式现代化,预见中国航天成长

纪念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2023 年 6 月 19 日,纪念郑文光先生逝世 20 周年论坛暨《飞向人马座》影视文化开发系列工程启动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陈玲,科幻作家宝树、江波,郑文光先生亲属陈正道等参加了活动。在活动中,我作为江苏科幻界代表作了发言,畅谈了郑文光先生作为“中国科幻之父”“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畅想者”的辉煌一生。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畅想者

早在清末民初,中国就有自己的科幻。梁启超就曾创作过《新中国未来记》,畅想未来的中国在黄浦江两岸举办世博会;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畅想了中国人乘坐气球登上了月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的科幻作家又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畅想。

1958 年 10 月,郑文光先生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共产主义畅想曲》,描绘了未来的气象学家已经掌握了控制气候的能力,还实现了载人登月工程和第一次载人火星探险计划,并且在月球上建立长期的研究基地。而且,琼州海峡大堤也竣工了,从北京开出的火车,只要 48 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海南的莺歌海。海洋工厂里可以将海水转化为布匹、粮食、建筑材料和工业原料,就连沙漠也在人们的努力下即将消亡。

这真是一篇充满想象力和激情的作品,是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美好的畅想。现在距郑文光先生发表小说已经过去了 65年,高铁早已将北京到海南的时间缩短为20 个小时,而我们的嫦娥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计划也早已为载人登月和探火进行了最好的铺垫。我们离科幻里的畅想越来越近,科幻也早已从幻想慢慢变成现实。

中国航天事业的畅想者

郑文光先生的第一篇科幻小说是《从地球到火星》,创作于 1954 年 10 月,发表于 1955 年 2 月的《中国少年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篇小说都被认为是新中国第一篇标注为“科学幻想”的小说。在这篇小说里,他畅想了 3 个渴望进行宇航探险的少年偷偷开飞船前往火星的故事。这篇作品一经发表,就引发了北京地区的火星观测热潮,人们在建国门的古观象台上排起长龙看火星。

1957 年,郑文光先生创作了《火星建设者》,畅想了中国与其他 50 个国家共同在火星进行开发建设的故事。后来,这篇科幻小说还被选送参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会,获得了大会颁发的科幻小说奖。这也是新中国科幻作品最早获得的世界级奖励。

1978 年,根据《从地球到火星》的故事大纲,郑文光先生再次创作出了长篇科幻《飞向人马座》。小说中,他将飞行的目的地由火星变成了人马座,飞船上的 3个孩子也由小学生变成了中学生,性别从“两女一男”转变成“两男一女”,亲属关系也由“姐弟”转变成“兄妹”,飞船由误操作发射转变为某大国的阴谋。这些转变都是符合时代演变和需求的,也是具有传承的。因此,《飞向人马座》一出版就大受欢迎,获得了当年的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1983 年,郑文光先生又根据短篇《火星建设者》创作了长篇科幻《战神的后裔》。在小说中,他畅想了 2078 年中国人在火星上进行艰辛建设的故事,这些火星建设者们凭借着革命的意志,克服了尘暴、射线病、瘟疫、实验室爆炸等种种磨难,终于成功建成了火星基地,体现了典型的革命理想主义。

我第一次读《飞向人马座》是在 1992年,那时候的我不过 11 岁,当时的我深深地被小说所打动,也曾经想过:“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船可以飞向太空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力的增长,我们正在一步步见证着郑文光先生畅想的中国变成全球瞩目的航天大国。也就

在 1992 年,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在郑文光先生去世的 4 个月后,即 2003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而这时已经离加加林第一次进入太空过去了 42 年。所幸,我国的航天活动起步虽晚,但步伐更快,《飞向人马座》《战神的后裔》里描绘的场景已近在咫尺。伴随着郑文光先生的科幻作品,我们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茁壮发展。

中国科幻的传承者

郑文光先生之所以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科幻之父”,还因为他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早在青年时期,作为华侨的他就为了追求进步而回国参加建设。虽然曾遭受了一些不公正待遇,但是他不改初衷,始终坚持爱国的信念,终身从事社会主义科普科幻创作。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郑文光先生写得早、写得多并且写得好。写得早,前面已经说过;写得多,可以去看看他于 1993年由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 4 卷本小说全集,他一生共进行了 450 万字的创作;而写得好,是因为他的科幻小说兼具科学的理性和文学的感性,甚至连《海豚之神》这部描写动物的科幻,也把动物的情感描绘得惟妙惟肖。他是中国最早获得世界级奖励的科幻作家,他还获得过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中国作家协会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银奖(当年金奖空缺), 还因在科幻小说界的杰出贡献,在 1999 年接受了《科幻世界》

颁发的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从这些创作和获奖经历来看,虽然他在 1983 年就因为身体原因不再进行具体创作,但是他的影响还是非常深远的,特别是在他去世后,很多媒体也是以“中国科幻小说之父”为名来报道的。

此外,郑文光先生在科幻圈和社会上还影响了很多人,如科幻作家韩松、星河、杨平,甚至还有神舟飞船控制专家。科幻作家、新华社高级记者韩松说:“我现在仍然经常重读《飞向人马座》。书中青春男女的躁动、几代人的激情、瑰丽深远的太空、高科技战争的不宣而至,命运、人性和科学的艰涩难题,把我带回少年时代初读这本书时的环境;周围的气味,甚至色彩都还在啊。这样让人激动的故事,是不可能被重复的了。”科幻作家星河说:“我们的太空航行,逃不脱《飞向人马座》的模式,却缺乏那种宏大的气魄。”科幻作家杨平说:“《飞向人马座》能让人忘却

世间的痛苦恩仇,穿过无边的星云,看到浩瀚的宇宙。在灯下掩卷出神,在梦中神游太虚。”神舟飞船控制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幻协会原会长饶俊说:“我以为,迄今为止,描写中国人自己的航天活动的小说中,比较到位的便是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它确实是一部真正在描写中国人自己的航天活动的小说。”

而受影响最深的,我认为还应该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吴岩教授。吴岩在学生期间就曾多次到郑文光先生家中求教科幻问题,并帮助郑文光先生整理过回忆录。他还受嘱将郑文光先生的科幻藏书转赠给钓鱼城科幻学院,以便让更多的科幻爱好者来阅读。1991 年,吴岩在北京师范大学首次开

设科幻文学通识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科幻作家和科幻学者。2020 年,吴岩还推出了一部关于中国航天的科幻小说《中国轨道号》,主人公也是少年,并一举获得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这是一种传承和发展,郑文光先生作品中探索太空的精神在新一代的科幻作品中得到了传承发展和延续。

如今,郑文光先生已经去世 20 周年。斯人已逝,风范犹存,郑文光先生的作品和精神将永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学大众】畅想中国式现代化,预见中国航天成长——纪念中国科幻之父郑文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付昌义 江苏科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