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共识是,新冠肺炎成了二次大战后最大全球性灾难。不仅是大灾难,而且是一个集成的斯芬克斯:从来没有一场灾难在它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给世界留下了那么多的疑问。
笔者归纳了新冠危机将留给世界的十大疑问,
我们先来看一下2019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出的世界国内生产总值Top 10的情况和当时对2020年的预测吧:
从这个图表里可以看到:2019年底,中国的GDP占美国的66%。中国的GDP接近排在第3到第6位的日本丶德国丶英国和印度的总和。这就说明,现在说的有美中两个“超级大国”并不是空穴来风。从过去的30年看,中国GDP从1989年的世界第11位连超9国。2005到2007年,中国接连超过法国丶英国和德国,2010年再超日本,之后不断接近美国,不断拉大了与被超过了的那几名的距离。按国际组织2019年的预测,按当时的发展速度,到2024年,美国GDP将达25.79万亿美元,而中国将达20.98万亿美元。如果从2020年开始,美国以2.5%的平均增速发展,中国则以6%的平均增速发展,中国的GDP到2032年以30.22万亿美元超越美国(29.61亿)。但是,现在新冠来了,中国早发早结束,取得了至少三个月的时间差,而美国成了世界最重灾区。据称,中国的GDP今年二季度就将暂时超越美国。当然这只是暂时现象。如果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中国2020年GDP增长1.2%,达15.02万亿美元,2021年增长9.2%,达15.92万亿。美国2020年负增长5.9%,达22.02万亿美元,2021年增长4.7%,达22.57万亿。之后如果按中国年均增长6%,美国年均增长2%计,中国将于2029(24.96万亿)到2030年(26.46万亿)间追上美国(分别为25.06万亿和26.07万亿)。也就是说,由于疫情,中国的GDP可能提前二到三年追上美国。当然,如果有二次疫情浪潮发生,如果中国能象本次一样处理好,甚至处理得更好(不再全面停摆),中国经济总量追赶美国的时间还会大大缩短。需要有个清醒认识的是,中国要在人均GDP方面追上美国和西方其它国家,要花的时间会长得多。中国要想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的是一种不骄不躁不狂不傲的大国心态。要知道,什么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中国的增速可能会降低,美国的增速也可能会加快。要按之前中国GDP两位数的增长,或许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了。毫无疑问,我们当前正在经历的是一场全球性的空前的经济危机,几乎所有国家经济都衰退,大多数国家在短期内难以复元。但奇怪的是,国际金融却相对稳定。说穿了也不奇怪。这次经济危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就象马克思说的生产过剩造成的那种,而是一种被迫停顿的具有临时性和过渡性的危机。世界股市在欧洲和美国疫情大爆发之初一度连续出现了几个黑色的日子。但短短两个月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近日来,德国达克斯指数连续数日上行,TecDax情况更好,已经完全填平了新冠爆发初期的下滑洼地。这其实并不奇怪,专家说:股市投资投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现在,许多国家开始放宽新冠限制,中国还恢复生产了一段时间。投资者看好经济的上行潜力。似乎更奇怪的是,在美国疫情开始大爆发时,美元反而变得更坚挺。专家们说,这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在这种时候,人们更相信把现金抓在手里的硬道理,同时对一些生活必需品的购买甚至囤积性购买导致现金更有用。专家说,在危机时,人们更信任交易量使用量最多的那些传统大货币,美元,欧元,日元。由于日本疫情控制得比欧美好得多,日元变得尤其坚挺,3月中就达到了2016年11月以来的最高兑换率。按理说,日元能够由于日本抗疫较好而升值,中国最早基本终结疫情,更应该如此。但至今为止并未如此。人民币对欧元甚至有段时间贬值了不少。德国动态可持续性研究所(Institut für transformative Nachhaltigkeitsforschung (IASS))5月12日发表了一个研究报告。引言中说:新冠肺炎引发了一场全球财政危机,迫使各国采取前所未有的拯救措施。不仅如此。这场危机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可能会重新定义全球货币体系。“这个研究所认为,疫后的世界货币体系有四种可能的发展方向:01
第1种可能性的依据是:在当前危机中,需要大量支付的货币疲累不堪,但美联储在三丶四月份稳定住了局面。而美元一时没有对手:欧元区改革受阻,中国还没有能力建设一个对抗货币。
02
第2种可能性是:欧元和中国人民币共同构成与美元抗衡的另一个货币集团。美国已经失去了稳固世界货币的力量。如果欧元区能止负,中国能把人民币更大程度地国际化,这种可能性就会存在。
03
第3种可能性的前提是,美联储顶不住危机了,国际美元体系内爆,大量款额无法支付,众多金融机构倒闭。这时,G20“挺身而出”,以世界最强20个经济体的集体力量来构成国际货币联盟以挽救危局,并从此形成一个总的替代。
04
第4种可能性的前提是,如果在第3种情况下,G20不能合力创造出一个国际货币联盟,国际货币体系便分崩离析,形成乱局。
从以上几种模型看,无论何种,中国人民币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单独取代美元,而必须或跟欧元区联手,或在G20范围内合作。取何种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人民币国际化是从2009年开始的,至今已11年。应该说,人民币国际化在稳扎稳打的战术指导下,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截至2019年6月,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把人民币纳入储备。其中包括欧洲央行。欧洲央行在它的网页里说,该行的外汇储备有美元丶日元和人民币三种(不知为何没有提到英镑丶瑞朗等。是不纳入储备呢还是因为这些被视为欧洲的“内币”?)。在人民币仍然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能被欧洲央行和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纳入储备是非常让人惊讶和很了不起的。2019年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接近20万亿元,是2009年的5000多倍。在2019年的调查中,约有 82%受访境外工商企业表示,当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流动性较为紧张时,将考虑使用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这一比例创下 2016 年以来新高,表明人民币作为国际融资货币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显现。尽管如此,人民币的国际接受度仍然偏低。国际支付方面,目前虽有28个国家可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但仅占全球195个国家的14.4%,85.6%的国家未使用人民币结算;人民币虽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但所占国际支付市场份额不到2%,远低于美元的40%和欧元的33%。外汇储备货币方面,虽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但仅占全球国家的25.8%;在超过11.7万亿美元的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人民币占比仅为1.9%,美元占比高达57.9%。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力量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以更快速度追赶美国,甩开其它国家,世界必然会越来越信任人民币。人民币的比重自然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甚至可能会出现第一只非可自由兑换货币参与世界领导货币集团的可能性。当然,变成可自由兑换是有风险的。但是,如果中国哪天把人民币变成可自由兑换,总体上的好处也是巨大的。到那时候再来谈人民币替代美元,也就不会再是伪命题了。
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后,许多人说:全球化结束了。有些人已在讨论“后全球化”时代怎么办。哈佛大学女教授丶世界银行新任总经济师Carmen Reinhart最近甚至说:“新冠是全球化的最后一颗棺材钉”。
德国媒体《焦点》在线发表了德国著名记者Gabor Steingart的文章,标题则是“全球化睡着了”。Steingart认为,全球化从2010年后实际上已经疲惫了,进入了一个休息期。而当前的新冠疫情更是给了全球化一个痛击,让它进入昏迷状态。Steingart归纳了全球化最近几十年给世界带来的三方面巨大动力:
1
它大大刺激了世界经济,从2009年至今,全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43%。尤其是新兴工业国增长迅速。
2
它增加了无数工作岗位,改善了民众生活水平。光是欧盟国家,就有3600万个工作岗位跟出口行业相关。
3
它大大增加了企业利润。2010年来,30个大企业的DAX指数增加了三分之一,从而使股市繁荣起来。
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和民众生活水平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而且全球化已经发展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把它关到棺材里去既不合适,恐怕也关不进去了。毕竟它已经在全世界每个角落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了。
Steingart提出,世界的首脑们要面对以下五个问题:
01
全球价值链的胜利挺进得益于股市资本主义及其对更大利益的追求。后退(即使是局部的后退)则是想要挽救失去的统治地盘的世界政治中坚做的事。“靠这个是赢不了任何选举的”。他只举了一个例子来说这事: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说:“未来不属于全球主义者,而是属于爱国主义者。”
02
民众作为雇员和消费者能感受到全球化的限制。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药品(解释一下:中国疫情高峰时,由于药品中间体的产地多为中国,很多还恰恰在湖北,导致德国药企告急)即使在出口国德国也在民众心里留下了阴影。人们意识到,今日的中国不再仅仅是我们产品的购买者,而已经成为我们的对手。
03
西方国家关于全球化会改变体制的希望没有能够实现。“中国利用深入世界价值链的机会,扩展它在亚洲和其它地方的经济丶军事和文化霸权。全球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了幼稚的代名词”。
04
全世界商品和服务的交流能够推动世界消除贫富差距的美好理想没有能够实现。虽然中国和印度这些国家在很大程度上由此而走出了贫困,但经济难民有增无减。据联合国数据,现在世界上有2.72亿难民。
05
全球化也是一种文化上的要求过分。多民族混居的大城市和农村(包括美国和德国的农村)更加异化。比如农民更喜欢本土传统食品,而不是异国风味。
美国在大嚷退出全球化。而中国还是表示要全球化的。习近平5月23日在两会期间说:“现在,国际上保护主义思潮上升,但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然而在两会前报道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却说:由于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门类的最大工业国,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因此,中国将有条件实现经济独立的内循环,不依靠国外市场,全力加强自产自销,以充分保障内需,维持正常生活与生产之需,从而使中国经济得以相对正常地运行。应该这么看:在疫情期间和之后的几年内,全球化不会被全世界大力推动;但是,全球化也不会被关到棺材里去,因为世界已经紧密地链接在了一起,形成了大体上的分工;分工局部调整将会展开,比如部分药品中间体会拿回到德国和欧洲来生产,但打断整个链则是无法办到的,或者说是谁也承受不了的。即使是美国,把所有的工厂生产搬回去也是不可能和承受不了的。今后几年不会是全球化的高潮时期。换句话说,全球化将仍然存在,但将在中长期内保持一种平稳的发展态势。或者说:我们即将进入或已经进入的是一个局部追求全球化(比如中国通过其一带一路战略,习近平在两会期间也在说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全球化),局部追求非全球化(以美国为代表。但也不可能真正退出全球化)的稳中有变的新时期。德国日本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国家仍然会是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
问题十:世界格局是否会剧变及新的两大阵营是否在形成中?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内森·哈斯4月8日在美国权威杂志《外交》发表的文章里用这样的三个概念归纳疫后的世界:“美国的领导力减弱、全球合作动摇、大国不和。”《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说,美国已经辞去全球领导者的角色。现任美国政府向世界清晰表明美国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利益。即使美国最终试图充当领导者,鉴于公众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已削弱到这般境地,估计没有几个国家会追随它的领导。世界上许多专家认为,疫后的世界将形成美中两极化。《新苏黎世报》专栏作家Ulrich Speck分析道,如今一个新的两极世界格局正在逐渐显出雏形,而这个两极则是美国和中国。或者说将形成美中两大阵营。中国学者管清友则提出一个“半球化”概念,他说:二战以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两大阵营对峙、全球化两大阶段,目前正在从全球化走向半球化:1945—1991(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时期。1991—2016(苏联解体到特朗普当选总统),全球化形成、演进、深化、繁荣、落寞时期。2016之后(特朗普当选总统后的也许几十年),半球化逐渐形成,美国和中国分别代表两大国家集团逐渐形成平行世界。其实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原来只是经济上的事。用专栏作家Speck的话说:"数十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低调,扮演着西方的好学生角色。”中国今天抵达世界政治中心,被视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两年来,特朗普把很多力气用来跟中国较量,又是关税,又是华为,把美中经济关系推到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地位。新冠在美国大爆发后,特朗普和他的大臣们更是言必攻中国。记者问他们美国的疫情,他们就说你去问中国。从中国病毒论,到武汉实验室泄漏论,到中国延误论,再到中国盗窃美国疫苗论,不断有新的招式使将出来。效果如何呢?有那么几天,特朗普的战术似乎真的奏效了,世界上几乎一面倒地怀疑中国,质问中国。但接下来,美国的盟友们首先纷纷倒戈了。特朗普宣布暂停支付世卫组织的经费,法国丶德国首脑立即表示反对,英国甚至声明要赞助世卫组织20亿英镑。出现了一份关于中国隐瞒疫情的所谓情报后,美国最亲密的五眼伙伴那些情报机构纷纷出来否认。被称为“美国最紧密的军事盟友”的澳大利亚也一改对中国的攻击态度(据说跟中国暂停进口其牛肉有关),对中国发表了一系列的友好语言。特朗普在7国首脑会议上拉盟友们共同抗中,结果意大利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近日,在世卫组织年会期间,西方的媒体开始反思了。德国新闻电视台ntv网站5月18日发表了题为“特朗普送给了中国一个大礼包”的文章。文章说:“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想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指责来攻击中国。结果却适得其反。他把美国推到了一边去,把一个大舞台让给了习主席,而习主席享受地利用了这个舞台。”德国《时代》在线的文章标题是“唐纳德.特朗普为中国铺平了走向世界大国的道路”。文章说,世卫组织同时询问了特朗普和习近平是否愿意在世卫年会上发言。特朗普推辞了。而习近平发言了。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宣扬了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对120多个国家提出的以调查病毒来源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决议表示支持,并表示要给联合国20亿美元的抗疫赞助金,还说,如果中国先研发成功疫苗,将与世界分享。美国则不加入这个决议。作者指出,美国反对把这个调查组织权交给世卫组织,其实是担心世卫组织也可以在美国展开任意的调查。文章最后说:“中国跻身于对本来由美国单独掌管的国际秩序管理权的争夺。这是中国走向大国的道路。”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简单归纳一下:确实,美国的领导力减弱了。而且随着疫情的发展,随着特朗普们对中国的攻击不断推陈出新而不断减弱。
尽管在疫情中形势不时对中国不利,在这场疫情里,中国反而正式地登堂入室,成了世界的两极之一,正式成了超级大国俱乐部成员。
大西洋联盟和五眼联盟在疫情中的表现表明,铁定跟着美国走的联盟实际上已经松散化离心化了。澳大利亚的表现也说明,各国的经济利益还是最重要的。
但是,据此还是不能简单地说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首先,两个阵营里各有哪些国家呢?追随美国的是谁,追随中国的又是哪些呢?恐怕谁也说不上来,至少不可能说得那么铁板钉钉理直气壮,至少美国那一边已经出现了离心离德的现象。世界各国的对外关系关键还是看自身利益。而自身利益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
虽然笔者认为不能说两大阵营,但可以确定的是,疫情造成或至少加速了世界格局的变化。这个格局或许可以归纳成:更强调各国自身利益,更随机应变的国际挂靠机制。
十大疑问说完了。回过头来看,可以看到两点:第一,绝大多数问题都围绕着美中两国;第二,总体上看,各方面都对中国更有利,对美国不那么有利。
—END—
注:本文版权属于德国《华商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需与本公众号联系,并注明来源:微信公众号“德欧华商”。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