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孩子快乐地冒险,为什么是营地教育?

璞生活 璞生活微度假
2024-09-01


一到上学放学时间,接送孩子的家长们都会把学校大门口围得水泄不通,无数家长瞪大着眼睛在队伍里寻找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中国式”接送孩子,每天都在全国上演。

“我小时候,从来没有家长接送的经历,每天吃完早饭背起书包就自己往学校跑,放学就和小伙伴一起回家。”一位靠着车门等着接四年级儿子放学的男士表示,他和家人每天准时接送孩子,其他家长也这样。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通常是几个大人围着小孩转动,什么都帮小孩做好,有的甚至有了过度保护的现象。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安全长大,但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孩子没有冒险的经验,会失去独立探索的自豪感,也会失去克服恐惧和管理风险的学习机会。

很多家长知道一味溺爱、过度保护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只是,家长们不知如何对孩子进行“冒险教育”:既能将孩子周围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又能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探索未知世界。



01
为什么是营地教育?

在关于“儿童地理”的专题研究BBC纪录片中,在同一个英国小镇,纪录片展示了70年代的孩子和千禧年代的孩子不同的童年生活,追踪了86名当地小学生的日常活动轨迹,记录这些孩子每天玩耍的地点、行为、时间和距离。

70年代的孩子热衷于花大量的时间去发现和创造自己理想中的世界,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小虫和果子似乎都变成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玩具,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发现树洞、用小石头和树叶造个河边小屋等。

2004年再来到这里,BBC发现已无法再进行同样方法的研究。这里的孩子不再拥有父母曾经体验过的自由玩耍,他们的活动空间大都在自家后院,不能超出父母身边200米的距离。在这样严密保护下的孩子,自身已经渐渐失去了冒险和探索的欲望。

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往往成为能学习主体,更容易展现不凡的素养和力量。只有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长。

懂得放手的父母,大都知道户外营地教育的定义:

“一种在户外以团队生活为形式,并能够达到创造性、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持续体验。通过领导力培训以及自然环境的熏陶帮助每一位营员达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灵方面的成长。”



02
合理冒险,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总会有这样的假设,认为孩子没有能力来应付管理身体或情绪上面临的危险,除非在家长保护下,其实这不符合自然规律。


根据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孩子在出生时已具备在玩耍中冒险的本能,能够迅速察觉、识别危险,接着正确地应对危险,或者选择放弃、躲避、逃跑等。这些是生存本能,已在漫长的进化中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中。

孩子成长过程也是学习如何管理面临危险的“恐惧”的过程。通过参与有危险的游戏,孩子们能够主动得到危险的脱敏治疗——强迫自己做害怕的事情,以克服他们的害怕,从而战胜对危险的“恐惧”。

通过营地体验式学习及富有创造性的营会活动,既能让孩子体会到冒险的乐趣,又能让孩子有目的的玩耍和深度探索自身潜能,培养孩子坚毅的意志、友善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充满自信,并掌握一项可持续终身的户外运动爱好。



03
孩子在体验中塑造独立人格

很多人会觉得把孩子送到营地就是去玩耍和度假,这是一种误解。

事实上,营地教育是一种很严肃的教育。国际营地协会主席约翰·乔根森指出,营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快乐,更重要为了培养孩子的情商,提高孩子的承受能力、合作能力、演讲能力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同理心、公民意识等。


如今的孩子都是全家的宝贝,他们的生活环境总有溺爱孩子的长辈时刻保驾护航,孩子需要一个不一样的环境锻炼自我。营地教育则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在这里,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掌声与鼓励;在这里,孩子们通过互帮互助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孩子在每次收获新知识和新体验的同时,也会对其内心产生冲击,这种对生命的感知,是真实且生动的一次学习体验,能让知识内化成自己终生的养分。
 
现在的孩子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缺少自由玩耍的时间,传统教学模式所强调的题海战术与死记硬背。营地不是学校,营地导师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所有问题的背后,由老师一步步引导孩子自己建立面对世界的认知价值体系。

营地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通过体验式教育,帮助孩子在感知中探索,在社交学习中塑造品格,在多元化的体验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成为独立自主、积极活泼、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GO ON VACATION 

自然/质朴/本真/理想/归真
创造理想生活方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璞生活微度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