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十二”,他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点击蓝字关注 滟滟书屋 2022-08-23
【奇人奇事】今年的12月12日,西安事变85周年。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民国元首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真乃一代奇人:富二代,官二代,军二代,16岁入伍,18岁军校炮兵科第一名毕业,21岁任主力旅长,23岁在大战中力克老将一战成名,27岁继承父业雄霸一方,诛权臣,伏悍将,同年东北易帜促成祖国统一,与元首义结金兰,官拜全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登上人生巅峰。天生情种,风流倜傥,11个情妇,3段婚姻,然又与爱侣不离不弃,缔造现代爱情传奇。寿至101岁,无疾而终,死后极尽哀荣。


深度接触过少帅的历史学家唐德刚曾评论:把个花花公子和政治家、军事家分开来做,则民国史上实是车载斗量,没啥稀奇;可是把这三种不同的行业,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体,如鱼得水,则学良之外,也就真的别无分店了。


然历史波谲云诡,张学良身披诸多谜团,功过是非,毁誉参半,赞之者称其为“千古功臣”,贬之者称其为“民族罪人”。

民国马君武那首著名的讽刺诗,让他永远抱愧家乡父老: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嗣后的西安事变,少帅又一次令举国震惊,世界哗然。“双十二”,堪称时代的拐点,他以一人之力扭转了历史的进程!长征结束,红军从三十万锐减到两万五;事变之前,红军濒临被消灭边缘,千钧一发,已经随时准备转进西域,在中苏边境建立政权。天不绝人,惊天逆袭的转折点就是“双十二”。一个西安事变,停止内战,合作抗日,八年抗战之后,红军浴火重生,拥兵百万,加上民兵预备队实际动员力量近300万,八年滚雪球一般增值100倍以上。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中打着抗日旗帜也不是真想打,要抗日在东北时不抗,跑西北时抗?最开始他的图谋是联合苏俄在西安成立抗日联合政府,另立中央,割据一方,还是想走军阀那个套路。

结果事件发生后,斯大林不支持,闻讯大怒,因为中国局面失控势将严重威胁到苏联安全。严厉责问扣蒋是日本阴谋,割据计划遂流产。因为老蒋一死中国必将四分五裂,被日本各个击破,无法构成有效牵制,苏联的东线将完全暴露于法西斯阵营之下,整个二战的命运就要被改写。

要知道,二战转折点的莫斯科保卫战之所以能获惨胜,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斯大林获悉日本南下方针后,果断把驻屯东线的预备队一举调往莫斯科参战,才有西线的绝地反击。要不是斯大林老谋深算,高瞻远瞩,张学良差点改变世界历史!

问题是当时少帅还是国民党员,副司令,蒋中正的拜把子兄弟。少帅的行为,无论公德还是私德,无论现在还是当时,依法论法,以下犯上,另立中央,叛国、分裂、通敌、绑架,哪条都是必死之罪啊。

要是搁苏联那种体制之下,这种“叛徒”,肃反不定被枪决多少次了。但毕竟是民国,张学良是官二代,朋友圈牛逼,宋美龄的男闺蜜,老蒋耳根子软,上军事法庭只是走过场,最后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褫夺公权5年。而且当天下午蒋即提交了赦免张学良的申请,政府委员会同意后要求对其“严加管束”。

这一“严加管束”,就是几十年,老蒋对这个曾经“背叛”他的结义兄弟还是讲仁义的,好吃好喝,形同软禁,直到1990年蒋家父子去世后,才得以恢复自由。国民党当局甚至允许他晚年出国,自由出版回忆录,1995年侨居美国夏威夷,直到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可见当时国民政府法纪之废驰,注定了日后江山易手的败局。

张学良晚年,与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唐德刚口述历史,澄清了很多迷雾,例如“九一八不抵抗之谜”、“西安事变之谜”,当事人亲历,现身说法,史料价值极为宝贵。


日本侵华初期,国民党还不能对日宣战。

为什么?日本在东亚的侵略目标,未必说就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相反的,正因为中国古老落后,可以掠夺的现成物资太少,急功近利的日本,虎视眈眈,他们还可北进苏联,南进东南亚。而此时的中国,已经弱得不能再弱了。

所以,中国搞个“合纵”“连横”,扳回局势,也未可知。然而,张学良来了!!!

“西安事变”一爆发,伺机而动的契机一纵即逝。接着“卢沟桥事变”随之而来,我们回避不了,只好单枪匹马,赤膊上阵了。

在捉蒋前夕的东北干部会议里,几位比较成熟的将领问张学良:“抓住蒋介石以后,下一步怎么办?”

张少帅说:“捉了以后再说!”

事隔两周,弄得地球倒转,举世哗然,少帅又主动把蒋送回南京去。杨虎城、周恩来等闻言大惊,群问放掉蒋介石以后,下一步怎么办?

少帅答:“放掉以后再说!”

两个“再说”,不但改写了中国近代史,也改写了世界近代史。

▲“西安事变”时群众游行

以上选自唐德刚先生《从甲午到抗战》。这本书夹叙夹议的讲述是甲午年的第一次中日战争和14年的抗日战争。唐德刚深入“西安事变”、“汪精卫投敌始末”、“日本侵华罪行”等历史实情,带读者反思两次中日战争里中国之得失。

“西安事变”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拐点,若无西安事变发生,中国近代史极可能改写,整个亚洲情势,乃至当今世界的情势,也将大大不同。看清历史的逻辑,方能看清当下的世界,然而西安事变的真相究竟如何,始终难有定论。

张学良是西安事变的主角。蒋介石在世时,那是禁忌;等到蒋殁世,好不容易张学良结束软禁,也动念想写一本口述历史,并因缘际会主动找到唐德刚口述历史。

▲右:张学良,左:唐德刚

唐德刚写的历史多是像这样,根据历史亲历者的口述编写而成。口述史,不是录音机一录,整理出文字这么简单,十分考验人的功力。他对“西安事变”,对张学良,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人物都有极其深刻的见解。
 
他写自己的老师胡适,如张鸣老师所言,“好看的是注释。有解释,更有点评,恣肆汪洋,好看煞人”。史学界甚至风行“先看德刚,后看胡适”之说。
 
他写李宗仁,“李有时信口乱讲,直接这样写出去要被别人笑死的”。所以李敖说,“幸亏李宗仁身边有一位高明之士指引与协助,才能完成《李宗仁回忆录》这种名著”。这本书也是可以藏之名山、传之不朽的。
 
在史学界,唐德刚的文风独一无二,文笔数一数二。半文半白,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中国文学史的权威夏志清教授评价他是“当代中国别树一帜的散文家”。
 
好看的历史叙述背后,还必须是力透纸背的历史哲思,才能成为不朽的史作。他的“历史三峡”,以及全书随处可见的夹叙夹议之史论,正如梁文道所说,起到了一种“照明的作用”,“为暗雾笼罩的前方照出依稀可辨的轮廓”。
 
正因此,唐德刚先生的民国史著一度脱销,一度被盗版,还一度出版艰难。
 
余英时悼念其师钱穆,称其“一生为故国招魂”。唐德刚对故国的情感,也许不比钱穆激切,但也可为“历史”招一招魂。
 
唐德刚先生的这些妙论横生的历史著作,打碎了多少读者被长久禁锢的头脑,唤醒了他们对历史以及对未来的兴趣。唐先生驱散了极权主义的幽灵,招来了自由主义的新魂。

为此,我们诚荐“唐德刚作品集”: 对于专业人士,唐先生的作品是专门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对于普通读者,也能从唐德刚先生的历史中,看到不一样的中国近代全貌。
 
当下唐先生书写的历史今天很多内容仍处于“禁区”,出版不易,而且很多作品一度绝版,一次性集齐不易。

张鸣教授说:在读唐德刚之前,从没想到历史还能这样写,如此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却又不乏生活场景,实在是叹为观止。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唐德刚老师作品集。

延伸阅读:

杨奎松:你一国,我一国
杨奎松:西安事变不只是逼蒋抗日
唐德刚辣评袁世凯、张学良等15位民国人物
荐书 | 《伪满洲国》:绝版多年,一部重述东北苦难的扛鼎之作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是按时间顺序排序,而是根据每位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如果您还希望经常能看到我们的文章,请点亮文末右下角的小星星,同时建议给“吃果读书”添加一个“星标”哦。

▼更多好书,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