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军95周年·讲家风丨王近山之女王媛媛:爸爸命令战士用为首长准备的药品
★
编
者
按
★
2021年,《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
为纪念建军95周年,红船编辑部与雪松控股集团旗下雪松公益基金会共同推出“家风故事栏目”。雪松控股集团作为优秀民族企业代表,秉承“坚守实业兴中国,创造价值报社会”的初心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投身于公益事业。
“家风故事栏目”,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烈士的后人们,娓娓讲述那些令人动容、心生敬仰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以飨读者。
王近山15岁参军,16岁勇敢杀敌,被誉为“王疯子”。19岁当团长时创造了红军一个团消灭敌军一个旅的奇迹;20岁就成为红军的师长。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他还不到30岁,所打的战斗、战役无数,其中最经典的几仗被人称为“抗战三部曲”,包括七亘村战斗、韩略村战斗和爷台山战役。到了解放战争时期,31岁的王近山指挥六纵参战定陶战役、血战大杨湖;32岁攻打襄樊之战、活捉国民党中将司令康泽;33岁在淮海战役中采取“牵牛”战术、活捉中将司令黄维。36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直接指挥了上甘岭战役,更是打得“美国佬”不得不服输!他的战争生涯虽然只有短暂的23年,却立下了屡屡战功!到了1955年40岁的时候,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三个一级勋章。
在王近山女儿王媛媛心中,王近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非常懂得心疼战士;家庭中他又是一位特别孝顺的好父亲。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被人称为“王疯子”的猛将,其实更有谋略过人的一面。每逢临战之前(如果来不及就在之后)召开班组长、党小组长以上的动员会议,以此来鼓动军心、调动党员的积极性。由此看来,党的领导高于一切、党指挥枪的思想观念早已根深蒂固。
爸爸总是战前给战士们吃肉、战后看望那些在战斗中负伤的战士们。当时部队缺医少药,他要求一视同仁,把那些特意给首长备用的药品用在最需要的战士们身上。他说:“谁的孩子都是肉长的,子弹没有打在你的身上,你就这样漠不关心吗!我看见这样多的伤员,心里很不好受。”“我的命是命,你的命不也是命吗?我干的是革命工作,你干的不也是革命工作吗?我们这个革命队伍里,还能有高低贵贱之分吗?打 (针),我命令你打(针)!”
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是老前辈们生命的初衷。爸爸经常教育我们,永远不要背叛自己的祖国!还要求我们不要忘了自己的母亲!我的奶奶去世很早,连老家的人都说不清楚奶奶是什么时候就没有了。我只听说奶奶给爸爸做过两双布鞋,爸爸当兵后一直带着身边舍不得穿。当时他和他的部队曾经被人称为赛过国民党汽车轮子的“赤脚大仙”和“飞毛腿”,光着脚急行军,一走就是一二百里地。鞋子虽然没有穿过,他的那份遗憾和惦念却永远铭刻在心。
爸爸跟妈妈结婚后,他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孝敬我的姥姥姥爷,把自己的房子让给他们住,即便是离婚后还要求孩子们经常去看望他们。后来听说她们去世了,还特意让孩子们请假去送送老人……
孝敬父亲,我没能有机会实现,他走得太早。但孝敬母亲,我是记住爸爸的话,一直陪伴在妈妈的身边,经常听妈妈讲那些过去的故事,尤其是讲爸爸妈妈的爱情故事,我慢慢地知道了许多,他们在战争年代的浪漫情怀、那种生死相依的感情,直至后来的爱恨交加,实在是令我们做子女的为他们既骄傲又惋惜啊……
程序编辑:朱向锋
★推荐阅读★
红船专访丨杨至成上将之子杨子江:对腐败官员的处理应该再重一些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