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军95周年·讲家风丨每当我取得一些学术成就,就会想起父母的这封信
.★
编
者
按
★
2021年,《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为共和国的创立鞠躬尽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同样在于他们及其后人精心培育的良好家风。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
为纪念建军95周年,红船编辑部推出“家风故事栏目”。“家风故事栏目”,邀请老一辈革命家及革命烈士的后人们,娓娓讲述那些令人动容、心生敬仰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以飨读者。
看到红船编辑部关于《一张照片背后的家风故事》征文,我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对我一生有重要影响的,父亲周肃清写给我的最后一封亲笔信。因为年事已久,又经海内外多次迁移,我心中一直惦记的这封信却找不到了。近日再次回想往事,突然想起父亲生前一直要求我写日记,我在写日记时曾把一些重要的东西随手夹在日记本中。于是我翻出了有关那段时间的十几本日记,终于惊喜地找到了这封珍贵的父亲亲笔信:
多年没有提笔了!因为很希望你们受到高等教育,特建议你们考上大学,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将来能够更多的为祖国,为世界人民多作点有益的事情。
父母九月十九1977年”
1977年9月19日父亲亲笔给周太和写的书信
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的时候,由于文革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改革开放以来,恢复高考这一对于中国的年轻一代具有转折意义的举措,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让年轻一代的心中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
当父亲在北京听说全国将恢复高考,虽然年事已高并且因为病重已经多年没有动笔,但是依然坚持用颤抖的手特地写了这封亲笔信给我,其良苦用心可想而知。一个多星期以后,身在西安地质学校(院)任教的我收到了父亲的这封亲笔信。
周肃清(1905-1978)
由于教学任务很重,本来我没有计划参加当年高考,但是收到这封信,我和在铜川保密信箱工作的二哥周冰洋相约,决心同时参加高考。但我们兄弟二人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招生委员会有规定,没有政审材料的人不能参加高考。文革中虽然审查并没有证据,无法开除党籍,但是原“中央专案组”为了“整”坚持原则,抵制四人帮和康生等人污蔑的父亲,把他“挂”起来,停止他的组织生活。四人帮被粉碎初期,由于拨乱反正还没有完全到位,在给周肃清恢复党籍和名誉时保留了原“中央专案组”材料的一个“尾巴”,父亲坚决不同意,拒绝在所谓结论上签字。但是当父亲听到高考需要政审后十分震怒,为了孩子们,他通知中组部,同意签署结论,马上结案。
要知道,父亲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刚正不阿,从头到尾没有半点虚伪和懦弱,无论当年在米夫-王明集团利用克格勃的高压,还是在康生-四人帮的威胁利诱,从不低头。这是他第一次做出违心的举动。1977年10月26日,父亲签署了结论。1977年10月27日,中组部就发文批准恢复了他的组织生活。这样我和二哥周冰洋才能顺利参加高考。想来父亲当时为了我们兄弟二人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
1977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为周肃清恢复党的组织生活的决定
当年高考的时间是1977年12月11日到13日举行,我收到这封信时距离高考仅有七十天左右。我本没准备参加当年高考,因为我当时在西安地质学校(院)担任岩石和矿床学的主讲之一,讲课任务繁重,并且西安地质学校也正处于向西安地质学院转变的过程,学校的工作十分紧张。
我收到这封信后,想起母亲曾经告诉我父亲因为我们兄弟三人没能上大学痛心疾首的话,心潮澎湃。文化大革命时,因为父亲受到的打击,我们兄弟三人,包括北京八中66级高材生的凭栏,都没机会上大学。父亲对我们兄弟三人要求一直非常严格,认为年轻人一定要掌握一门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国家,乃至为世界做出有益的事情。
文革期间,他对康生及四人帮的迫害一直持坚决抵制的态度,所以他受到了残酷的打击和迫害。我有时候和父亲抱怨他能不能不要硬顶,父亲很严厉地对我说,他就是个农民的孩子,他参加革命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他把我们带进了北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剩下的路要靠我们自己走,不能指望依赖他……
周太和(左)和其父亲周肃清 (右)
事后,母亲曲德秀悄悄对我说,其实父亲一想起大学二字就身上肉都疼,他曾多次痛心疾首地对母亲说:嗨,我一个人上了三个大学,可惜三个儿子在学校都成绩优良,却竟然没有一个人能上大学!尤其太和只受到七年的正规教育。他这里说的三个大学是指参加革命前入北大,后投笔从戎,参加北伐;1929年由中央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后转到国际列宁学校);以及1936年由共产国际推荐,他作为第一个东方人,考上了苏联著名的莫斯科鲍曼科技大学。
北伐十七军政治部代理主任周肃清
想起母亲说过的这些话,当时离高考只有七十来天了,我还是毅然决定参加高考。虽然我是毕业于中专的工农兵学员,但我们基础课学得很少,除了化学课学得稍微多点,数学和物理几乎就没有正规学过什么。所以对我来说,不是考试前需要复习,而是考试前需要自学十几本中学课本,光是基本公式就要弄懂和背下几十个,基本都来不及做习题。
其实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当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几乎没有准备学习的时间。我只好正式向领导提出,能否找老师代一段时间我的课。系里的领导私下找我谈话,说因为我授课非常受学生欢迎,甚至一些很有经验的老教师都对为我代课有顾虑。不过领导还是很支持我,经过反复动员,在离高考还有十几天时间的时候,终于有人代了我的课。当时时间很紧张了,我每天学习到深夜,每当感到十分困难时,我就拿起父母的信,仿佛看到他们殷切的眼光,我就鼓起了勇气……
作为革命后代,我们没有使父母失望,我和二哥冰洋不仅受到了高等教育,而且都获得了博士学位,大哥凭栏则成为中科院一名优秀的高级干部。令人很遗憾的是,在我们取得这些成绩前,父亲就于1978年2月2日不幸在北京病逝,胡耀邦同志为父亲去世做了专门批示,中组部的悼词和新华社人民日报对父亲的革命一生做出了高度评价。
周太和在过去那个年代里的一些日记本,父亲给周太和的最后一封亲笔记就夹在日记本中
后来每当我取得了一些学术成就时,就想起父母的这封信,想起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和孜孜不倦的教诲……【作者:周太和】
统筹:张喜斌
程序编辑:朱向锋
★推荐阅读★
红船专访丨开国少将陈熙之子陈塞北:西征时为了活着,他们不得不煮皮带吃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