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烽火恋情丨爸爸妈妈的战地浪漫曲

杨兆蓉 红船融媒 2023-11-10

编者按:

《烽火恋情》一书,由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红船编辑部、北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烽火恋情》专刊编辑部共同出品。本书18万字左右,共收录了三十多位开国将军子女撰写的文章,生动详细地描绘了父辈在战争年代的婚姻故事,讲述了那一代人的不平凡的经历。红船编辑部于每周三、每周六连载《烽火恋情》。

1949年爸爸妈妈在四川万县

爸爸妈妈是我党我军中普通一兵,但在儿女们眼中,他们身上处处都是闪光点,这些闪光点都被儿女们珍藏着。

说起爸爸妈妈的战地浪漫曲,那得先说说我的二姥爷。

“中国将军政要网”有一篇文章《姚继鸣——未能授衔的传奇将军》曾提到:“姚继鸣是原中野六纵参谋长。原中野六纵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不消说了,连麾下的几个旅长李德生、肖永银、尤太忠个个赫赫有名,独有参谋长名不见经传岂不是怪事?姚是北京人,知识分子,抗战时期还在北平搞了一段情报工作,暴露后转入二野工作。”

今年是二姥爷诞辰120年,对于这位二姥爷我一直怀着深深的敬意,不仅是他短短的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更因为他是我母亲的革命引路人,又是我父母的红色牵线人。二姥爷是我姥爷唯一的弟弟,两兄弟一个思想开阔满怀抱负,一个封建遗老墨守成规。但在二姥爷心里,老哥哥是他最可靠的同盟军。在他隐密的地下工作的几年里,老哥哥北平的家就是他最好的联络站,留着长头发,穿着长袍马褂的老哥哥就是他最好的“掌柜”。从这个联络站里二姥爷送出了无数的情报(重要的日本兵营团),也送出了一批批的知识青年。我的母亲和二姥爷唯一的女儿姚明就是从这里被输送到根据地的。

1944年母亲脱下蓝士林,穿上打补丁的家织布,胳膊腕里挎上包袱,头上盖块布,扮成送货的,在有经验的联络员的带领下穿越了一道道封锁线。白天不敢走城镇大路,绕道走山路钻林子。夜里经常遇到铁丝网,就用钳子剪出豁口爬出去。还要躲着探照灯,巡逻队。风餐露宿,夜夜不寐,实在困了就靠着树干打会盹。好在一路都有联络站接应,有时还有骡马骑骑。走了二十多天终于走到太行根据地。

据母亲记述:1944年冬,由老北京站出发平汉路到马头镇,叔叔姚继鸣,大弟姚强送行,到马头镇天已黑入店。叔叔找来了一个20多岁的黄协军(地下党交通员),称“表哥”,嘱随其行,叔弟回。第二天“表哥”拉着煤车带我行,晚进一年轻人家,像个特务,是又一“表哥”。早饭后,新“表哥”备骡子送我上路进山。看到一家农户老头叫“舅舅”,午饭后“表哥”返回,“舅舅”背我包袱步行,送我过封锁沟。西头见一村,在一青年两口子家留宿,“舅舅”返回。第二天,青年备一小驴子同我上路,“青年表哥”带我到两叉口一泰记商店梁经理处。至此天已黑,这“舅舅”看了我的信,就安排我在一中年妇女家与她的孩子住在一起。“梁舅舅”不让我说话,只好当哑巴。早饭后由另一位“副经理舅舅”备一匹棕色的马送我上路。天晚住店,店里做菜的油就像一块黄蜡,小米子煮白萝卜。只有一个空床,“舅舅”叫我睡在床上,他蓄了一些干草就睡在地上。天明一路上山,没有路走,只有马蹄放得下。至此爬上爬下,看到有烟的前面,知道近中午了。见有灯光就近傍晚了,走走停停。路过涉县城是个晚上,这城就在我们行进方向的右边。“舅舅”说涉县还在鬼子手中。可我记得叔叔说落脚是涉县城啊。到了目的地军寨天已夜。见到了参议长申伯纯同志谈起了姚继明,把我安排在二科城工部。

母亲性情像姥爷,委婉娴静,组织就派她去托儿所照顾生在太行的孩子们。太行山环境艰苦,整天在山沟里与敌人打迂回战。青年学生都跑延安去了,太行几乎见不到几个女同志,以爱开玩笑的父亲的话说:看太行山的母猪,眼睛都是双眼皮。托儿所仅有的几个学生就成了大宝贝,单身的干部们抽空就会去托儿所转一转,其中当然也有我的父亲。

父亲当时是刘邓大军的军政处长,是够结婚条件的。虽然是工农出身,但因为勤奋好学,被师长誉为二野四个工农干部知识化的典型之一(这么高的评价,还是爸爸去世后,杨白冰叔叔告诉我们的)。爸爸曾对我说:“那时我很狂傲,选对象要会两国外语”。但是在与北大毕业的翻译W女士谈恋爱时,为了帮其处理一本英汉词典,竟几次三番送出去后悔又拿回来,陪她回驻地来来回回要七八次。以爸爸雷厉风行的作风很难与优柔寡断的人相处,爸爸日记里写道:“我得照照镜子,慢慢离开这朵名花。”待见到我母亲,就不管会不会外语了,爸爸日记有记“杨恬夫妇工余时,总是叫我同他们一道去托儿所看看周罗所长有什么困难,关心关心下一代,我心里明白,那里有我早已认识的姚女士,她从北平来也已一年多了,纯朴,举止娴雅,虽是京城人,并不妖冶。”在母亲眼里这个二野有名的杨大人并不怎么样,个子矮矮的,走路连蹦带跳,嘴里还唱着。时为六纵参谋长的二姥爷姚继鸣却一口咬定:“就是他了!他可不简单!刘邓专为他设置了一个全军编制都没有的军政处,守在二首长鼻子底下,干什么呢?刘师长说了:‘没人管的事,你都给我管起来!’他权力可大了,那叫钦差大臣!到哪都揣着尚方宝剑,上管坦克大炮,下管吃喝拉撒,你嫁他没错。”当然妈妈就听二姥爷的话,乖乖地接受了这个“不管部部长”。爸爸管他的军政处叫“不管部”。

1946年趁着刘邓首长定下来三个月的练兵期,妈妈嫁给了“不管部部长”。爸爸日记“吾三十二而立家,军政处在日本兵营里为我举行婚礼。花生米一盘,瓜子一盘,茶水管够。我只一条旧被,姚继鸣送来一条俄国毛毯,老丈人从北平邮来一块手表,算是最高礼品。姚新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W女士和叔叔参加,姚继鸣在六纵到不了,W到了,大家说说笑笑就算结婚了。”妈妈好有风度,W女士从此成了爸爸妈妈的好朋友,这友情持续到他们离开人世。虽然是富裕家庭出身,但勤俭的母亲在我结婚时就说:“结婚越简单越好,我和你爸爸结婚时我只拎一个小竹箱子就进门了,两个木箱一拼就是桌子,铺点稻草加一条旧被就是床。”一直到妈妈都成了将军夫人了,还被部队评为“勤俭节约模范家庭”。

新婚那天晚上,爸爸哭了,那是喜极而泣,幸福之时他对他的妻子倾述了他的心中块垒。原来,爸爸在参加红军之前,家里有一个童养媳,也就是妈妈多次讲给我们听的爸爸家的功臣,我们称她“汪伯娘”。

爸爸是家里的老大,天资聪慧,穷苦的爹娘砸锅卖铁也要送他上学堂,全家人辛苦劳作供他一人上学。为了多个劳动力,十四岁爹娘就给他讨了个“童养媳”,就是大他七岁的汪伯娘。汪进了家门就成了这家的顶梁柱:种地、养畜、做饭、打草。爸爸年轻,只知读书不理家事。听二叔说:汪伯娘把爸爸当小弟弟照顾着,爹娘叫他打草,他却跑到学校去了,汪伯娘怕他挨骂,每次都偷偷地打回草、蓄满筐说是爸爸打的草,而他根本不理会她,爸爸的心全在学堂和山外边。后来爸爸在学校接受了新思想,半夜偷偷地投奔红军去了,临行连个招呼都没打,这一去就没了音讯。

爸爸一走,给全家带来了灾难。还乡团来了,疯狂地报复红军家属。打死了爷爷,封了家门,一家人流离失所。汪伯娘搀着奶奶、拉扯着弟妹、躲到破庙里。活不下去了,奶奶只好把十岁小姑送人当了童养媳,是死是活无人知晓,七岁的小叔要饭时被地主的三条狗狂咬,伤冻而死。奶奶熬不过这苦难病死在逃难的路上。汪伯娘掩埋了老人,拉扯着两个叔叔继续逃难。后来二叔被地主家收去做长工、三叔被抓了壮丁。孤苦伶仃的汪伯娘实在无法活下去,只好嫁人了……

南征北战的爸爸十几年后作为太行山129师的代表赴延安参加七大时才收到同乡的来信,得知家中的惨变。爸爸几乎崩溃了,在他懂得了人情冷暖时,身边的亲人已生死两地。爹娘的养育之恩未报,未婚妻子的糟糠之情未续,义无反顾地去解放全人类的人,却解救不了自己的亲人!爸爸把一腔的爱和恨都吞进肚里,更坚定地奔向抗日战场。刘邓大军里很多人都知道129师有个拼命三郎“杨大人”,却不知他心中的深仇大恨。

妈妈深深地爱上这个满怀家仇国恨的四川汉子,摈弃了一切北平遗风,彻底革命,大军南下时,都舍得把刚出生的我托给太行老乡一走了之,为了打老蒋,义无反顾地挥师南下,一直打到重庆,还是后续部队把我接出来,才没有在兵荒马乱中丢失,这是后话。

妈妈视爸爸的苦难家世为教科书,一遍遍仔细地讲给我听,那是我参军前。我初到部队,就将这段家史编成诗塑剧,一遍遍痛心地演给人们听。爸爸的血泪家史就是旧中国的缩写,它让我们后辈子孙知道,旧中国的悲剧就发生在我的父辈你的祖辈,是父辈祖辈们前仆后继才有今天的富裕中国,忘本了吗?那悲剧就会重演!

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妈妈总是默默地站在爸爸的身后,为他处理所有他不管的事,成了爸爸的“不管部部长”,就连帮助困难的W女士,照顾汪伯娘的家人,供养两个叔叔的所有后代们上学读书以及生活用度都是妈妈在操持。不是妈妈胸怀有多大,而是爸爸和妈妈在战争年代建立起来的血与火的情谊,他们非同与一般老百姓,因为他们不但是夫妻,他们更是战友!

【作者:杨兆蓉】

杨国宇

杨国宇 (1914-2000),四川省仪陇县大仪镇人。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海军青岛基地参谋长,海军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海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


杨国宇曾任《当代中国海军》主编,有《刘伯承用兵要旨》《刘邓麾下十三年》《梦萦魂系》等著作,曾任长城学会副会长、中国干部学会副会长和巨片《大决战》军事顾问等职。


1961年,杨国宇晋升海军少将军衔。他是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0年4月27日,杨国宇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姚新

姚新,1922年7月1日出生与北平南郊姚家坟。祖父曾是满清正黄汉军旗人,读书至初中。1944年通过北平地下党到太行山。1945年在太行总部情报室一科实习太行随军学校学习。1945年晋冀鲁豫军区托儿所教员。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家属纺织厂副厂长。1947年入党,1948年转正。1948年中原运输司令部一科见习参谋。1949年中原中央局社会部二科科员。1949年十一军留守处一支部书记。1950年川东万县市总工会女工部副部长。1950年十一军托儿所副所长。1951年海军青岛基地政治部党委科干事。1953年青岛海军基地保育院保教股副股长。1954年转业青岛市工业管理局秘书科科员。







目录










统筹:张喜斌
程序编辑:朱向锋

★推荐阅读★

红船专访丨开国少将裴周玉之子裴静京:父亲始终牵挂牺牲战士的后人们

红船快讯|“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董必武手迹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开幕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