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船专访丨国画大师李苦禅之子李燕:观众和时间是检验艺术的最高权威

红船融媒 红船融媒 2023-11-10


李燕教授,字壮北,1943年出生在北京。他的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画家李苦禅,曾为我党隐蔽战线做出过重要贡献。



李燕性情开朗,熟悉他的人都称其燕先生。最擅长写意动物、人物画。其作品大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寓意。他十分健谈,熟悉多个地区的方言。会讲故事且言语幽默,与他交流总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受教。尤其是他模仿伟人和名人的讲话,更是形神俱备、惟妙惟肖,满满的正能量。是一位深得师生们爱戴的教授,德艺双馨的书画名家。近期,红船编辑部对他进行了专访,讲述了他在写意画教学、研究方面的感受。


▲李燕接受红船编辑部专访


1

红船专访

把艺术的另一半留给群众和时间


当红船编辑部问“如何介绍您的社会身份”时,燕先生笑着说:“比较重要的有三个,苦禅老人的儿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后来,他的助理告诉我们,燕先生还是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全国政协第九届、十届委员......


83岁的李苦禅先生为国家义务作画巨幅《盛夏图》,李燕在老人身边帮忙,天天听父亲讲课。

据了解,燕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广泛涉猎和深入研究,在中国画研究与教学方面有突出贡献。执教数十年来,先后出版过《李苦禅全集》《李燕画集》《李燕画猴技法》《李燕漫画》《周易中的哲理》《易经画传》等多部书籍。由他绘制的《易经画传》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多次再版,深受国内外读者的热爱。


采访当日,燕先生画了一幅三星堆出土的鹰,他向我们介绍说:最近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我非常喜欢,从来没见过这么有阳刚气造型的鹰。我连着画了两张,一大一小,虽然它们都不是成品,但艺术工作者必须多方面试验才能进步,不能满足现状而止步不前。

▲三星堆 鹰头


2022年李燕作 《拜览三星堆之鹰》
 
谈起自己对艺术的感受,燕先生认真地说道:真正的艺术并不是我们获了什么奖,参加什么大展就认为是最高的艺术了。艺术也不是由学历决定的,白石老人没有什么学历,黄胄也没有什么学历,我的父亲李苦禅虽然有很高的学历,但他们主要是靠自己不断努力奋斗,才有了后来的艺术成就。

检验艺术的最高权威,离不开观众和时间。不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戏曲、曲艺,文学、艺术,最终都要接受群众和时间的检验。有的艺术曲高和寡,如“阳春白雪”一般,这些艺术经历过群众长时间的考验和理解,才形成一番兴旺的景象。

▲1923年  李苦禅与恩师齐白石

司马迁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花、李花是从来不会说话的,但由于它们的资质很美,来欣赏的人多了,下面自然形成了一条蹊径。我认为这句话适用于艺术的各个领域,事实证明,只有经受了群众和时间考验的艺术,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艺术。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的艺术创作完成的只是一半,要把另一半留给群众和时间来检验完成!



2

红船专访

要画就画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


在写意动物画方面,燕先生更喜欢画猴,向他订画的人都喜欢他笔下的猴子。燕先生创作的《百猴长卷》形神俱佳,备受业内外人士欢迎。该长卷内容丰富多样,有表现母子情深的,有表现益寿延年的,也有蹿山越涧,行走于山林的......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燕先生幽默地说:“来向我订画的十个人有九个都订猴子,那一个订人物的,旁边还得配一只猴子呢。”当然,这是玩笑之言。我常画的还有小虎、鹿、猫、牛、羊、兔、松鼠和家禽鹅、鸡等等,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

1

2



3

4

▲1、2011年《兔》李燕作  68cmx48cm

   2、《猴子》李燕作  69cmx45.2cm

   3、2020年《牛》李燕作  69.3cm×69.5cm

   4、2022年《小虎》李燕作  49.7cm×53.3cm


写意画最讲究“以形传神”和“以神取形”,燕先生回忆说:我小的时候,父亲不让我画写意画,他就抓我的速写。他说写意画是高度的东西,你一开始就画写意纯粹是浪费宣纸。要我先把造型功夫拿下来,只有画什么像什么了,才能做到以形传神。再到画什么又不像什么了,那就说明你画得那个比真的还像了,这就是以神取形。


1

2


3

4


5

6

▲1、《行走虎》1986年 李燕作
   2、《群小猫》1976年 李燕作
   3、《猴》1985年 李燕作
   4、《群猴》1993年 李燕作
   5、《两只鹿》1975年 李燕作
   6、《鹫》1985年 李燕作


父亲让我选择画人物或者画四条腿儿的动物,不让我再画他画过的那些个题材了,要先从题材上跟别人区分开。他说我们画画是给大家看的,你要画就画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河马、犀牛、食蚁兽这些画出来中国老百姓不爱看。你画小老虎、小鹿、小猫、小狗这些,老百姓就非常喜欢。尤其是画猴子,似人非人千姿百态,看上去很有人情味。你到动物园猴山去看吧,观众一个个都笑逐颜开的,他们家里都没有一点别扭事吗?

3

红船专访

要想画好猴子就要练习稳准狠


燕先生说:画猴子是要下苦功夫的,要想画好它们可不容易。你看那些猴子上蹿下跳,没有一分钟老实的。想画好它们就必须要练“稳、准、狠”三个字,最终还要经过群众的考验,这个过程是很严酷的。

▲《四只猴》2007年 李燕作
有的人画猴子像“丑老头”,这是因为他没有造型的功夫,没有仔细观察过猴子的一举一动,所以他画出来的画不传神,群众不喜欢。大家只知道我在画猴方面有点名气,但大家不知道我曾经在这方面下的功夫有多深。徐悲鸿先生提倡造型要有“三感”量感、质感、空间感,达不到这些要求,没有基本造型能力,就随便玩“变形”,追求什么“当代派”,其实,你蒙不了群众的。

▲《得果图》96cm×59cm 李燕作

我自己摸索出了一套画“绒毛猴”的技法,很受群众的欢迎,猴子的形体、结构、动态、质感都很真实。在一次展览的时候,服务员站在画旁边盯着我的画老不走,他说这画法产生一种真实的错觉,有观众老想伸手去摸一摸猴子的绒毛,所以我特意在这里守着,不让摸它。观众喜不喜欢你的画,只要看他在你的画前面停留多长时间就知道了。

4

红船专访

明师云集的教师天团


燕先生说:画画离不开明师指点,我是在上世纪60年代,进入到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那个时候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还有史论系,应当说我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

当时的师资力量特别充沛,这些人都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叶浅予、蒋兆和、田世光、俞致贞、李斛、宗其香、李可染、刘继卣等等。

▲二十世纪50年代初  李苦禅和徐悲鸿院长的合影

叶浅予先生是我们的系主任,他的速写是很厉害的,我在速写方面受他的影响较大。李可染先生是徐州人,他对山水艺术有独特的见解。蒋兆和先生是把水墨技巧和西方素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我们上课实打实的对着模特,全过程演示技巧,简练极了。尤其是他的《流民图》人们都能看得懂,不但看懂了还掉眼泪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人能超越他的。刘继卣先生和他的父亲刘奎龄都是画动物的名家,刘先生的成就最终超越了他的父亲。就工笔画来讲已经有田世光先生了,但是我们还把中央工艺美院的俞致贞先生聘请来给我们上课,在当时来讲,有这两位工笔画的大师级的画家,来给我们这些学生上课多荣幸啊!

山水画家李可染先生血压高,偶尔来一次给大家讲一些他的体会。李可染先生说话,只要有第三方在现场就有点口吃,但我们在一起时他说话很流利。他给我说过这么一段话,要成为大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得有天分;第二得有明师指点;第三要勤奋;第四要长寿。学艺术没天分不成,有了天分遇不到明师指点也不行。明师不一定是有名的老师,是让你能明白的老师。我老师就没有名气,不如我的名气大,但没有他的指导我走不上这条路。学习艺术要勤奋,不勤奋再有天才也没用。搞艺术的人需要寿命长,才更有机会不断改进,不断变法。齐白石老师具备这四个条件,当然成为了大师。”

▲白石老人在画画

我父亲也曾经跟我们说过:“徐悲鸿先生讲,白石如六十而殁,湮没无闻。”意思是齐白石如果六十岁去世了,美术史上就没有他了。屈原有句话:“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白石老人不是光70岁变法,他从开始追求艺术就在不断地变,直到老年了还在不断地变,尤其是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旁边很多人赞扬他了,仍然自己要求自己变,自己督促自己变。

中国画不是只有花鸟鱼虫,还有飞禽走兽啊。当时我父亲说,现在全国看来看去,在画走兽画方面最有成就的画家只有一位天津的刘继卣先生。他是刘奎龄的儿子,两代人都擅长画动物,但刘先生在动物画上超越了他的父亲。


▲刘继卣先生画鸡 速写


▲刘继卣先生画小狮子 速写

刘先生不是中央美院的人,他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人,在我父亲的建议下,中国画系借调来给我们上一个单元的课。所以我的动物画受他影响很大。刘先生人和气极了,但课上要求极严。他不是只讲不动笔,也是讲到哪里,笔就画到哪里。我现在还留着他一边讲一边用铅笔画的狮子,随便撕一小块儿纸,几厘米大的一块纸,结构却能面面俱到,我后来都把它裱在板子上了,成为我和我上课的教材。当年他随手画的一些东西,都经受住了时间和观众的检验!

5

红船专访

尾声


采访即将结束时,燕先生说:我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画了画之后让外行先看,保姆在我们家待时间长了她也能看也敢说;外行看到的都是真的,他们对我说的话不是内行话,但说的话都是真心的话。他们能指出我的不足之处。我有时候画完画也让内行的夫人看,她是讲真话的内行,千万别总找内行看,内行看了或者给你留面子,或者夸赞你,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但心虚者不会虚心。”


我出画册文集的序言从来不请人写,请辈分低的写他捧你,请辈分高的人写又有拉大旗作虎皮的感觉。我看白石老人出版的画册都自己作序,我出版画册,包括中央文史研究馆出“文丛”里我的文集,我也都是自己写序言。
撰文:王向明
视觉:王学民
统筹:张喜斌

程序编辑:朱向锋

★推荐阅读★

红船专访丨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剑凡:毁家办学,创办中国第一所女校

烽火恋情丨爸爸妈妈的战地浪漫曲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吧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