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康养政策背景下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家康养政策背景下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陈令君1 , 徐施为2
(1.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贵阳550003;2.贵州林草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贵州森林康养资源丰富多彩,在各地积极推动森林康养发展的当下,如何在国家康养政策背景下依托贵州优越的森林康养资源,发展多元化森林康养产品业态,提出贵州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使其更好地助推贵州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团队在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围绕贵州省产业空间布局、人才体系建设、多业态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贵州省森林康养未来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未来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识码:A
1国内森林康养政策背景
1.1全国政策背景
1.1.1首次提出
2013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原林业厅厅长邓三龙以代表建议案的形式向全国人大提出《关于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推动绿色供给的建议》,在全国两会上向全国呼吁发展森林康养。他既是森林康养核心理念的发起者,也是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领路人。
1.1.2探索、尝试阶段
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及国家林业局(2018年后更名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委对发展森林康养工作高度重视,陆续发布了诸多支持激励发展森林康养的政策文件,中国进入森林康养的探索和实践阶段。例如:森林康养在2016年列入国家林业“十三五”总体规划,最终目标是每年森林康养旅游人数力争突破25亿人次。2017年写进中央一号文件,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部委联合发文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并开展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作。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推出一系列措施推进森林康养发展。
1.1.3蓬勃发展阶段
从2013年全国两会首次公开提出到2019年国家四个部委联合发文,森林康养迈入快速发展阶段[1]。在这期间我国共开展了7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4批“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的评选工作,截至2021年底,在全国评选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9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958家,遍布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贵州省评选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78家,覆盖全省60多个县。
1.2贵州省政策背景
2018年贵州省林业局、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中医药管理局4家主管部门联合下发《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2],《意见》指出:一是强化森林康养用地保障。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下,允许利用1%~3%治理面积从事康养等产业开发;二是拓宽森林康养投融资渠道。地方各级财政应结合自身实际,统筹有关财政资金和相关基金加大对森林康养产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强森林康养研发及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科研部门要将森林资源环境对人体身心健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纳入科研范畴,为进一步阐释森林康养理论基础和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教育部门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申报设置森林康养相关专业,加强森林康养人才的培养。2020年,贵州省林业局联合省卫健委、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等15家省直主管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3],《方案》鼓励利用现有房舍和建设用地,建设森林康复中心、森林疗养场所、森林浴场、森林氧吧等服务设施,着力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休闲游憩等森林康养服务。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苗医药疗养、侗医药疗养、中医疗养、食品疗养、温泉疗养、芳香疗养和音乐疗养。鼓励经过上级医院诊治转入康复治疗的老年人自愿到医养结合机构、康养中心、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康复治疗,合规性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2020年7月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森林康养国际之道”主题论坛上发布了“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森林康养小镇建设标准和森林康养人家建设标准”。成立贵州省森林康养研究院、贵州省森林康养医学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创新联盟,上线启动“建行善融商务平台贵州森林康养专区”等一系列举措,更进一步加强了贵州森林康养的品牌宣传力度。
2贵州省森林康养主要成绩与做法
2.1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贵州省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健康贵州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森林康养的发展思路、基础条件、资源特色、政策引导等做了充分的研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森林康养的指导意见、专项规划、行业规范和管理办法等。例如:贵州省委省政府连续6年将森林康养写入《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2016)[4]等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文件中,将森林康养写入《贵州省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2022年,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
见》[5]中将“完成10个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提升建设”纳入到指导意见中。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十件民生实事”中规定了“实施森林康养步道提升工程100公里”的重要内容。短短几年时间里,贵州省从顶层设计上为全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森林康养实践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展开。
2.2森林康养基地系列标准陆续出台
贵州省在标准建设和规范管理上,先后发布了《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6]《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7]《森林康养小镇标准》[8]《森林康养人家标准》[9]等地方和团体标准,同时制定了《贵州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办法》《贵州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管理办法》,为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体系建设试点基地建设管理、康养产品开发、健康管理中心建立等提供政策依据。
2.3森林康养产业资金投入逐年增加
2017年,原贵州省林业厅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十四五”时期投入600亿元人民币的政策性贷款,用于支持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保护、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自然教育等项目,双方的深入合作为贵州绿色产业腾飞奠定基础。2018年以来,贵州省级财政对于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每年每家一次性补助试点经费100万元,并多方面整合生态建设、医疗健康、农林产业、林业改革发展等项目资金,倾斜投向森林康养产业。2021年,贵州省林业局投入森林康养资金2700余万元扶持11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建设。2022年贵州省省级财政资金投入2000万元补助“十件民生实事”之“实施森林康养步道提升工程100公里”建设,并确立了“到2025年,创建森林康养示范县(市、区)10个,提升建设森林康养(试点)基地70个、建成森林康养步道300公里;森林康养年服务150万人次”的发展目标[10]。社会资本也纷纷抢滩森林康养产业,遵义汇川区和凤冈县专门成立了政府为主导的森林康养投资公司。
2.4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成效显著
2017年,贵州省启动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建设工作以来,分别发布了4批62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2021年,凤冈县和黄果树旅游管理区入围全国全域森林康养示范县,70多家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遍布贵州66个县(市、区),2021年,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接待人数932.9万人次,森林旅游康养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965.72亿元,为基地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8747个,通过发展森林家庭旅馆、民宿、农家餐馆、特色林特产品经营等康养服务,带动附近林农每月增收26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绿色产业也能促进山区农户脱贫致富,不砍树也能致富。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资源整合度不高
相关品牌特色打造不充分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富集,但已开发森林康养产品仍以传统度假型产品为主,属于短暂性观光类养生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同质现象较为严重。究其原因是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类型分类与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对森林康养资源独特性、优势和定位认识不足,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很难与传统旅游度假区分,康养产品特色不突出,造成了森林康养基地发展后劲不足,品牌效益发挥不充分。
3.2企业认知不够
产业服务配套功能有待挖掘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虽统筹推进“健康贵州”建设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但市场主体仍以“小而散”为主。虽然多数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开发了简单的森林康养体验产品,但对森林康养文化和体验养生类产品挖掘不够,森林康养产品设置和产品种类开发较少,产品整合度不高,缺少医学实证的健康养生、亚健康调理、民族中医药养生和森系膳食养生类特色产业链研发力度,地域性康养文化挖掘不够,产业服务配套功能不全,多元化联动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有待形成,尚未形成“一业带多业”的融合发展格局。
3.3人才力量资源整合不够,多层次复合型人才亟须培养
目前,贵州省康养产业研发和专业人才缺乏,对康养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尤其是对贵州省民俗文化、养生文化、森林文化与森林康养深度融合探索不足,致使森林康养产品策划、建设、运营等较为滞后。森林康养不仅涉及森林旅游,还涉及医药、养老、体育等多个行业,对从业人员背景及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目前,贵州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康养基地面向客户和市场的协同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完善。在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体验、丰富产业业态、延伸森林康养产业链和森林康养产品创新、运营机制创新等新兴领域还不健全,森林康养师、健康管理师等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
4未来规划对策及建议
4.1科学布局康养产业空间结构
从贵州省森林康养资源分布特点情况及区域交通条件,可以将贵州省森林康养产业布局划分为“一核四区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支持以贵阳市,安顺市黄果树、西秀区、贵安新区、黔南州惠水、龙里及长顺为中心的黔中避暑养生森林康养区重点建设,带动“黔北红城绿韵森林康养区、黔西北凉都休闲森林康养区、黔东南原生态民俗森林康养区及黔西南阳光森林康养区”四个主题森林康养区及6个重要节点。根据资源要素配置条件及产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科学部署,特色化、差别化发展。
4.2合理优化森林康养资源环境
森林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保健功能,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持氧碳平衡、净化空气、消减噪声、产生负氧离子、散发芳香物等,是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发展森林康养应遵循森林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理念,营造健康、稳定和丰富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康养要结合森林康养活动需求,以医疗型、保健型和改善环境型树种为抓手,因地制宜新建、补植补造和抚育各功能类型的康养林。通过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森林结构等手段,提高森林环境质量,营造健康的森林康养环境,打造主题化森林浴场、森林多功能平台,开展森林瑜伽、森林冥想等森林康养活动,满足不同森林康养活动的需求。
4.3完善森林康养基础设施
未来5年,重点依托“一核四区多节点”的产业布局,以标准化建设和规范性管理空间为准则,对试点建设单位进行设施提升与改造,引导现有试点建设单位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同时,开发特色化森林康养产品。以基地原有道路设施为基础,依托“十件民生实事”中“森林康养步道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专用森林康养步道建设。以不破坏自然景观为前提,遵循自然风格,利用当地的木材、石料等材料,对路面进行修整和提质改造。抓好沿途景观营造,以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色,提升体验需求为目标,完养道路沿线驿站、生态营地、休息设施、服务配套、交通指引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按照行业标准和管理办法,完善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设施和医养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森林健康管理中心、森林膳食养生中心、森林康养住宿中心等医养服务设施,健全完善休闲平台、休息座椅、停车场、森林步道、标识标牌、生态环境质量检测系统等康养休闲设施建设。
4.4推进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贵州省优良的生态资源,以温泉康养、森林康养、中医药养生和辅助医疗养生为突破点,着力推进森林康养与养老、医疗、体育、教育和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森林与健康养生多业态产品。发挥森林康养疗休养功能,融合健康管理和智慧医疗等手段,在森林环境良好、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配套医疗检测设备和专业康养服务团队,制定包括运动处方、膳食处方和辅助医疗处方三大体系的森林康养套餐服务,开发品种多样、特色鲜明康养服务产品,打造适合康养体验全龄段人类健康养生、慢性病康复、术后康养类产品。形成多元化森林康养服务品牌,实现森林康养与大健康衍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4.5丰富森林康养产品
以市场细分需要,开发省内试点单位全年龄段森林康养产品体系,将体验者的健康需求融入到康养产品服务体系中。提升改造基地内文娱设施、科教设施、医养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把握市场主体培育维度,开发森林康养旅游、森林环境体验、森林运动康复、休闲健身旅游、森林文化感知、药食同源保健、森林温泉疗养等康养产品,形成以森林环境和森林文化体验类核心森林康养产品为基础,休闲养生、运动康复、文化养生等多元化森林康养辅助产品体系。不断优化森林康养产品结构,加强区域内差异化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力争将康养基地打造成为业态丰富、产品特色突出的森林康养示范基地。
4.6培养森林康养人才
培养多层次的从业人员是推广森林康养的重要基础。吸收规划、建设、交通、环保、旅游、文化、林业、园艺、营销、管理等专业人才组成森林康养骨干队伍,整合多学科领域技术资源,联合国内外及贵州省内外医疗机构、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森林康养环境和适宜人群基础性研究。充分依托贵州省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搭建和强化森林康养人才队伍,与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合作,建立森林康养科技创新联盟,开展森林康养环境对人体保健、预防、康复关键技术研究,为诠释森林康养提供理论支撑。引导贵州省生态职业技术学院与森林康养企业合作,开展森林康养专业教学指导和校外实训指导,实现人才培养双赢机制,为教学、科研、生产、人才培养以及技术支撑服务等奠定基础。
4.7完善森林康养政策支撑体系
建议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地方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保障森林康养发展用地需要。对依托自然风景资源进行森林康养项目开发的土地,实行点状布局和多个地块组合开发。做到森林康养设施建设依法依规使用林地。探索将森林康养与中医药养生及健康管理融合发展项目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畴,康养项目产生的费用按规定用医保支付报销。同时,将贵州省直机关职工疗休养与森林康养、健康管理有机结合,依托贵州省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开展森林康养疗休养活动并尝试纳入职工休假体系,每年定期享受森林康养疗休养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心仪.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43):50-52.
[2]关于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htp://lyj.guizhou.gov.cn/gzlq/slky/201912/t20191220-33815547.html.
[3]贵州多部门发力支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EB/OL(2020.03.03).htp://lyj.guizhou.gov.cn/gzlq/slky/202003/t20200303_52982261.html.
[4]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EB/OL(2016.12.06).htps://www.sac.gov.cn/daj/c100258/201612/2e9e4eb66a424be8883bb59edda43a6e.shtml.
[5]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EB/OL(2022.04.11).htp://nynct.guizhou.gov.cn/zwgk/xxgkml/zcjd/202204/t20220411_73280737.html.
[6]DB/52T 1197—2017,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规划技术规程[s].
[7]DB/52T 1198—2017,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s].
[8]T/LYCY1025-2021,贵州康养小镇标准[s].
[9)T/LYCY1026—2021,森林康养人家标准[s].
[10]贵州省森林康养“十四五”发展规划[EB/OL(2022.01.10).htp://www.leishan.gov.cn/zfbm/lyj/zcwj_5704658/202201/t20220110_72276562.html.
期刊:贵州林业科技 第 51卷 第 2期 2023年 6 月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相关文章,仅用于传播森林与健康信息,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