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R-CO分析的浙江省长乐森林公园自然教育发展规划
基于LR-CO分析的浙江省长乐森林公园自然教育发展规划
候浩琦,王小德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杭州311300)
摘要:基于LR-CO条件分析法,从浙江省长乐森林公园区位优势(L)、资源优势(R)、竞争能力(C)和机遇(O)4个方面对长乐森林公园自然教育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长乐森林公园自然教育研究地建设情况。发现,长乐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自然教育发展潜力,并提出加强自然教育设施建设,拓展多元化的自然教育途径,面向不同群体设计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加强自然教育的人才队伍建设,联合周边资源,使其加强交流合作,加速智慧森林公园建设等措施,以提升长乐森林公园的自然教育景观,实现基地高质量、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然教育;发展规划;LR-CO分析;浙江省长乐森林公园
中图分类号:G521;S75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083(2024)02-0240-05
自然教育是以大自然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通过运用系统的教育手段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在与人类和大自然联系的过程中确立彼此关联,从而了解大自然的本质属性,目的是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大自然,进而建立敬畏自然、维护自然的教育思想[1]。2019年,浙江省积极推动自然教育,并在省内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学校等地展示自然教育的重要性,积极筹备并建立了自然教育专委会和省自然教育总校,认定第一批10所自然教育学校(基地),积极推进自然科学教学、森林科普教育以及其他各类自然科学教育项目,为全省人民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自然科学教育服务,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做出贡献。浙江省积极推进青少年森林研学,拥有95个自然教育基地。2018年浙江省长乐森林公园依托优良的森林生态资源、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秀的自然教育工作者等自然教育资源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2]。2021年浙江省长乐森林公园被列入“第五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及“2021年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名单。
本研究从浙江省长乐森林公园自然教育建设概况入手,通过对长乐森林公园的区位优势、自然教育资源、发展竞争力和机遇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对其自然教育设施建设、途径提升、活动设计、人才队伍培养、对外交流合作及智慧森林公园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实现基地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
1研究地概况
长乐森林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距杭州市区40 km。公园于2001年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设立,建立在余杭区长乐林场基础上,总面积640.33 hm2,由梅岭、中甘和长山3个独立景区组成,森林覆盖率91.2%。园内空气负离子平均含量在6 100个/cm3以上,是个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思想,公园致力于推进绿色生态可持续开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森林文化之乡和林下中草药种植区,并积极推进森林自然科普活动,获“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长乐森林体验国家重点建设基地”称号。
2研究地自然教育建设概况
2.1自然教育服务设施
长乐森林公园内自然教育设施类型丰富,包括沐心谷森林露营地、池林奇观、徽杭古道、森林运动游乐园、阿波罗越野空间站、珍稀植物繁育基地及科普亭台等。在满足自然观察和户外活动需求的基础上,还可提供科普知识,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
2.2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
长乐森林公园致力于提供全面的自然教育,公园内不仅建立了多个室内科普场馆,如生态馆、植物馆,还聘请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科普培训团队,并且积极推出森林生态特色课程,为中小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社会实践、素质教育和亲子假期活动,以提升其自然知识水平。
长乐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充分挖掘杭州市周边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结合公园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出“竹篇、木篇、花草篇、金石篇”等系列课程。这些课程既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强调了实际应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自然的魅力,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培养其工匠精神。
2.3自然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截至2022年底,长乐森林公园已经培养出100余名优秀自然教育师,他们中有公园内部的专职辅导员,也有当地的村民。这些人不仅精通农林业生产技术,而且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既致力于为长乐森林公园的生态教育提供支持,也积极参与当地的乡村旅游活动。
3研究地建设LR-CO条件分析
通过对长乐森林公园的区位优势、自然教育资源、发展竞争力和机遇发展的全面分析,实现基地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3]。
3.1区位优势(L)
长乐森林公园坐落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西接临安区,北靠德清县,离杭州市区仅40 km的路程。公园周边景点众多,包括径山寺、白水涧、双溪漂流以及杭州西湖、良渚文化遗址、西天目、莫干山等景区,且交通便利,可乘坐公共汽车前往各景点。
3.2资源优势(R)
3.2.1生物资源
长乐森林公园现有森林面积约1 500 hm2,林木蓄积量约13.6万m3,森林覆盖率在95.11%以上,人工乔木林占80%左右,天然林占10%以上,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松、杉、木兰科、樟科、山茶科、壳斗科等植物285种,其中水杉受国家一级保护,银杏、鹅掌楸、杜仲、夏腊梅、金钱松等受国家二级保护,并且还发现了“植物界大熊猫”中华水韭;有鸟类70余种,哺乳类40余种。同时园内建有全省面积最大、培育资源最多的国家级林木育种基地,收集保存林木种质资源4 500余份,被誉为“色彩的森林”“上帝打翻的调色盘”[4]。
3.2.2水文资源
长乐森林公园拥有丰富的水文资源,苕溪贯穿其中,有甘岭水库和梅岭水库等10余座面积各异的水库。甘岭水库边湖水清澈,沿湖林木茂盛,春有樱花,夏有仙草,秋有红杉,冬有瑞竹,是贴近自然、沉浸自然的好地方。
3.2.3地文资源
长乐森林公园位于浙西天目山系余脉,拥有众多壮观的山峰,如娘娘山、长山、甘岭等山势险峻,最高峰王位山海拔406.6 m。娘娘山上有娘娘殿、观光塔、仙人洞、龙泉等景观节点,为公园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地质科普资源。
3.2.4基础设施资源
长乐森林公园内道路以游步道和登山道为主,是天然的自然教育场所。2021年12月,园区完成了12.8 km径山南骨干林道项目建设,建成骑行车道约9 km,登山道约3.8 km,观光(亲水)平台1 200 m2、公共厕所3座等能较好满足林业作用及森林旅游配套需求的公共设施。同时,公园已完成越野运动基地、森林摄影基地、森林萌宠乐园、露营基地、森林咖啡等项目的合作,其中越野运动“阿波罗越野空间站”已正式运营。公园除在入口处设有专门的停车场外,还分别在团建活动区、沐心谷、和尚湾设有3处区间停靠站,方便游客下车观赏与活动;园内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可为游客提供临时餐饮服务;周边有观岚森林、不是居·林、1977森林3处酒店,酒店可提供餐饮及住宿服务。其基础设施较完善,能容纳游客参与各种自然教育课程及活动。
3.3竞争能力(C)
3.3.1资源丰富,基础深厚
长乐森林公园内生物、水文和地文资源丰富多样,可开展以动植物、山、水、地形等多角度为主题的课程与活动。同时,园内基础设施包括教育服务设施和基础服务设施,在进行自然教育的同时还可以运动健身[5]。公园集旅游观光、休憩娱乐、养生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将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结合在一起,在增加科普乐趣的同时,有利于提升自然教育效果。
3.3.2在自然教育方面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浙江省长乐森林公园于1998年开始开展自然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制,成立了长乐教育基地,24年来,已为上千所中小学及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了生态、生存、生活、生命、生长“五生”教育思想以及生态与自然、生活与劳动、生存与拓展、生命与安全“四生”课程体系,成为一所以生态为主体,以法治科学为核心的生态与科普、生活与实践、生命与成长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长乐森林公园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自然教育学校(基地)”“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等荣誉称号。
3.3.3村企合作,文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长乐森林公园已开辟出一条村企合作新模式“营地+”,将长乐森林公园与当地的乡镇、社区、学校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结合,打造出以特色的“农家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社会”三大板块为主题的乡土文化体验课程,让游客深入参与到当地的乡土文化中。通过与农民的协同配合,取得了跨越室内和室外的重大飞跃,丰富的活动和课题得以扩大,同时使本土的自然教育专家和当地的农户进行有效交流,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打造绿色生态服务平台。
3.4机遇(O)
3.4.1自然教育是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培育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离不开自然教育的开展。区别于教科书里的理论知识,自然教育多以绿色空间为载体,从地形、动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要素以及建筑、景观设施、铺装等具有科普教育意义的人工景观要素出发,通过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的形式让游客直接参与其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落实和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途径[6]。
3.4.2自然教育在浙江省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宣教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浙江省利用其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古迹以及丰富的人文底蕴建设研学项目,设置相关机构,出版书籍,组织人员培训,打造出“大自然嘉年华”“林学科普大本营”等知名自然教育品牌,并加强对自然教育的宣传,不断深化自然教育理念。浙江省正在积极响应中共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号召,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利用省内的资源加强自然教育,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自然教育事业,不断探索、改革、完善自然教育体系,以期使浙江省的自然教育取得良好成效,为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3.4.3疫情后人们对自然的渴望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后,在长期居家隔离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单调、机械,缺乏与自然环境接触与互动的机会。自然的缺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如性格孤僻、社交能力衰退、创造力低、抑郁症、自闭症等。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与自然接触的重要性,对自然的渴望程度与日俱增[7]。同时国际自然和森林疗养联盟(INFTA)的专家们指出,疫情使人们面临各种压力,而接触自然可为其提供解决方案,因此,建议人们多走进绿色空间和自然环境[8]。
3.4.4大数据背景下自然教育思想
四川省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李子柒的视频以及湖南卫视播出的自然体验类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在诗意的田园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些视频和节目呈现出中国人传统且本真的生活方式,给予现代都市人心灵上的洗涤,找到对自然的归属感,吸引更多人回归到自然,感受到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国独特的生活气息,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从生活的角度理解中国文化。
4对研究地建设的建议
4.1加强自然教育设施建设
4.1.1森林自然教育步道建设
依托长乐森林公园丰富的森林资源,结合周边山、水、石、林等景观资源,建设生态宜人的林下教育步道。此步道可沿甘岭水库开辟,穿越森林,游客将沐浴在风光秀丽的环境中,从而获得全方位、立体式、全时空的自然旅游体验。
4.1.2科普教育场所建设
长乐森林公园内建设有珍稀植物繁育基地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等室外科普教育场所,但缺乏进行自然教育活动的科普馆、展览馆等室内场所。可在园内老旧护林房的基础上,改造或新建自然教育宣教馆,并配备专业科普解说人员,也可通过多媒体、互联网、AR或VR等技术,打造一个全新的自然教育体验馆,让游客在室内就能深入了解自然之美。通过建立多样化的科普路径、长廊、广场、特色植物种植区,让游客在室内和室外都能获得自然科普知识[9]。
4.2拓展多元化的自然教育途径
4.2.1打造丰富的森林课堂
长乐森林公园内植物种类丰富,野趣浓厚,引人入胜。甘岭水库周围青山上植被茂密,从山底到山顶,满眼都是风景。秋季,长势高大的松、樟、榧、枫、杉层层叠叠,到了秋天,被游客誉为“色彩的森林”。利用园内丰富的植物资源,可开展一系列以“植物色彩”为主题的自然教育课程,使参与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色彩变化,如植物换“新衣”的秘密、哪些植物会变色、植物变色与季节的关系等。
4.2.2配置特色鲜明的解说标牌
园内解说标牌已年代久远,应安排专人及时更新。新的解说标牌应将园内自然教育资源作为重点,同时应风格统一,特色鲜明,具有科普性[10]。例如,为了便于参与者直观了解园内科普内容,可设置通俗易懂的解说标牌;为了提高参与者的参与度,可设置一些互动形式的解说标牌,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与融入性,同时要扩大自然教育的宽度、广度与深度,满足不同年龄及不同文化层次的参与人群,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教育资源。
4.2.3自然教育云平台建设
可开设长乐森林公园官方网站,通过官方网站有计划地开设科普云课堂,推出一系列在线或离线的科学知识讲座,同时充分利用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教育平台,更好地向公众传播和推广自然科普知识[11]。
4.3面向不同群体设计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
园内现有的自然教育活动以研学旅行、森林露营形式为主,针对中小学生(青少年)展开,使其通过观察自然,在休憩娱乐中学习自然知识,但这些形式下的自然教育活动青少年缺乏与大自然的互动;中老年群体多以野餐、散步等游憩娱乐或欣赏风景的形式感受自然,所以自然教育活动的受众群体具有局限性。应针对不同群体特征开展不同的自然教育活动[12]。
4.3.1青少年
青少年好奇心大,愿意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强,且具有冒险精神。可在自然教育知识和理念教授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丛林游戏或探险类的自然教育活动。如设计“寻宝——看谁先找到杜鹃花”自然教育活动,自然教育师在公园内划定游戏区域,使青少年在了解杜鹃花特征后,计时看谁先找到杜鹃花,并设置一定奖励措施。
4.3.2中年人
中年人通常有着繁重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他们的空余时间相对较少。然而,这一群体与儿童和青少年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经常会在公园里陪伴孩子。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可以开展针对这一群体的自然教育活动,并将其与青少年活动相结合,提供亲子自然教育服务。如以家庭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在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的同时,也促进与孩子的交流,有利于建立和睦的家庭环境。
4.3.3老年人
老年人日常生活重心多在照顾子孙、锻炼身体、休憩旅游等方面,并且此类人群非常注重养生。针对此类人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可从养生的题材切入,可利用园内各种养生食物进行自然教育,同时,还应加强对老年人的生命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生命,并且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年龄段的人保持联系。为了更好地传播自然知识,还可将这些知识刻画在公共场所的棋牌台上,或通过公园内广播等音频的形式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4.4加强自然教育的人才队伍建设
对长乐森林公园的自然教育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利用课堂讲授、录像资料教学、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现场操作、传帮带和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以更新其知识技能,提高其工作水平。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仪态仪表、体能素质、野生动植物识别、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相关法律法规、救火消防知识及实战演练等,力争提高自身的科普宣教能力。
4.5联合周边资源,加强交流合作
为了更好地发挥长乐森林公园的优势,可采用村企合作的新模式,建立一支长期的交流和对接团队,从高校、科研院所获取有益的建议,并结合当地的资源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发展方案。此外,公园还要与当地的景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交流合作,以实现双赢的局面。
4.6加速智慧森林公园建设
为了更好地提升长乐森林公园的智慧化水平,可大力推动“智慧化+X”的实施,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公园官方网站以及微博、小红书、微信公众号、旅游电子商务和自然教育云平台,以更好地服务游客。通过应用5G、二维码、VR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提高公园未来自然教育科普馆、体验馆、解说标牌以及其他相关自然教育活动的科技含量,从而提升其吸引力。通过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及加强旅行的安全管理,迅速响应紧急情况,提升旅行的体验性、安全性与方便性。
5小结
长乐森林公园自然教育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自然教育发展潜力。因此,应充分发挥优势,突出资源特色,通过加强自然教育设施建设,拓展多元自然教育途径,面向不同群体设计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活动,加强自然教育的人才队伍建设,联合周边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加速智慧森林公园建设等措施,为不同教育目标群体提供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自然教育活动,促进生态文明更好地发展。在项目的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当前的社会环境,合理安排其功能和布局,并且不断优化公园环境,从而实现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琼,黄燕,曹盼,等.中国自然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4):158-162.
[2]胡国伟,章恒,艾前进.创新自强百年长乐探新路——浙江物产长乐实业有限公司高质量创建现代国有林场闻思录[J].中国林业产业,2021(Z1):57-66.
[3]钟奇锋,朱文辉,钟文超.基于LR-CO分析的自然教育基地建设研究——以广东龙门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22,54(3):175-178.
[4]钱佳怡,吴晓华.自然教育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现研究——以浙江长乐国家林木种质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8,16(2):43-47.
[5]魏晖.基于LR-CO分析福州植物园自然教育发展规划建议[J].林业勘察设计,2020,40(2):13-17.
[6]唐霞,崔杰,袁富坚,等.自然教育在森林公园经营中的应用研究——以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林业与环境科学,2021,37(1):122-125.
[7]刘婷,钱莠苇.园林人的思考——写在新冠疫情后[J].园林,2020(3):88-90.
[8]陈洁.森林疗养有助于疫情后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改善[J].中国林业产业,2021(Z1):152.
[9]赵迎春,刘萍,王如平,等.满足自然教育功能的景观设计初探[J].现代园艺,2020,43(3):170-171.
[10]夏磊,孙正海.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国家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牌优化设计[J].工业设计,2019(3):56-57.
[11]李明霞,李亚丽,徐晓霞,等.国内自然保护区发展新途径之自然教育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23,21(2):17-21,34.
[12]罗连,李远航,何卓彦,等.基于终身教育的社区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及实施策略[J].现代园艺,2022,45(14):175-177.
期刊: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 2月 第45卷 第2期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相关文章,仅用于传播森林与健康信息,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
基于SWOT分析法的河南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