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3月28日·「未来记忆」特别专场(一):人文与社科的轻与重:如何用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打开历史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Author IAHS
「未来记忆」
国际青年学者系列·特别专场
全球学术前沿:
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范式突破与再理论化(一)
策划、召集人:陈丹丹
Host
主办单位
Topic I
人文与社科的轻与重:
如何用政治学、经济学、哲学打开历史
北京时间:2023年3月28日(星期二)09:00-12:00
美东时间:2023年3月27日(星期一)21:00-00:00
VooV Meeting
网络平台
腾讯会议
929-619-080
Moderator
主持人
Program
议程
09:00-09:10 主办单位代表致辞
09:10-10:25 主讲人报告(按姓氏字母顺序)
刘光临:数字,制度和价值:元朝统治模式的影响
王海骁:定量社科能为历史学带来什么?以中古士族研究为例
王裕华:政治学如何打开历史
于文:精英文化、意识形态与历史变迁:从比较思想史看大分流
张泰苏:学科范式的思维弊端10:25-11:05 与谈人回应(按姓氏字母顺序)
11:05-11:30 主讲人回应
11:30-12:00 自由讨论与问答
Scholars
学者介绍
(按议程发言顺序)
陈丹丹
纽约州立大学法明代尔分校历史政治地理系副教授
哈佛大学博士
研究与教学领域包括中国文学、文化与思想史,全球史与世界文学视域下的亚洲与中国。具体研究包括现代中国的政治与伦理、现代新儒家、城市文学与文化等。专著《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的文化世界:转折时代的文人与世变》即出。
刘光临
香港岭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哈佛大学博士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新儒家思想与传统中国政治经济学、中国军事历史、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等。先后在Economic History Review、《台大历史学报》、《中国经济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国际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专著包括《中国市场经济,1000-1500 AD》(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王海骁
纽约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23年9月起),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助理教授
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圣母大学学士
曾任法国图卢兹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其作品刊登于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Journal of Politic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Research and Politics等期刊。目前正在撰写与剑桥大学出版社签约的著作《科举制度的政治经济学》。
王裕华
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
密歇根大学博士
著作包括《中国法治的兴起》(剑桥大学出版社2015年)和《帝制中国的兴衰》(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22年)。北京大学本科,密歇根大学博士。
于文
波士顿学院历史系客座助理教授
哈佛大学博士
从事十七世纪以来的中国思想史以及中西比较思想史研究。2019-2021年在密歇根大学李侃如-罗睿驰中国研究中心任博士后研究员。她的长时段博士论文研究 “The Search for a Chinese Way in the Modern World: From the Rise of Evidential Learning to the Birth of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在现代性中寻找中国之路:从清初考证学的兴起到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认同的诞生》)获得了哈佛大学的Harold K. Gross历史学博士论文奖。目前她正在完成以该博士论文为基础的同名英文专著。
张泰苏
耶鲁大学法学院暨历史系教授
北京大学法学院全球教席成员
耶鲁大学学士(历史、数学双学位)、法律博士、历史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法律史与经济史、私法理论以及当代中国法律与政治。著作包括《清代财政的意识形态基础:信仰体系、政治和制度》(剑桥大学出版社,2023)《儒家的法律与经济学:前工业化时代中国和英国的宗族关系和财产制度》(剑桥大学出版社,2017),后者曾于2018 年获得美国社会科学历史学会颁发的主席奖以及耶鲁大学麦克米伦国际与地区研究中心颁发的盖迪斯·史密斯图书奖,作为其前身的博士论文此前曾获耶鲁大学亚瑟和玛丽·莱特博士论文奖以及美国法律史协会凯瑟琳·普莱尔奖。
初金一
耶鲁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
斯坦福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士、硕士
曾访学于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2015-2017)和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2021)。正在完成专著Fin-de-siècle Geopoetics: Russia, China, and Translated Modernism。译有《陀思妥耶夫斯基传》《〈日瓦戈医生〉出版记》等。另发表有关于俄国诗歌、俄国文论、中俄文学关系、科幻文学等论文。
李汉松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思想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哈佛大学政府系博士
政治理论与思想史学者,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译有Tangut Language and Manuscripts、The Economy of Western Xia,著有《政治思想史对话录》,研究发表于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Modern Intellectual History、History of European Ideas等学术刊物。
彭春凌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是近代中国思想史、全球思想史。近年来尤其关注近代儒教与国学、进化思潮、东亚地区及中英日三种语言圈之思想文化交流,以及章太炎、康有为、赫伯特·斯宾塞与其周边思想人物等。撰有《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心(1898-1927)》(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研究、重译及校注》(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等著。
王建宝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研究员
长江商学院研究学者
北京大学哲学博士
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商的哲学研究、人文与商业伦理。近年来,在《人民日报》《船山学刊》《环球时报》《财经》《鹅湖月刊》等刊物媒体发表文章十余篇。
王璞
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副教授和比较文学项目主任
诗人、译者
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纽约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曾游学巴黎,并参与翻译本雅明《拱廊街计划》手稿。曾任法国南特高等研究院研究员(2020)。出版有诗集《宝塔及其他》《新诗·王璞专辑:序章和杂咏》及学术专著The Translatability of Revolution: Guo Moruo and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Culture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18)。翻译有《本雅明传》(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另发表有关于现代诗歌、国际左翼、批评理论和“全球六十年代”等一系列文章。
王钦
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综合文化研究科准教授
纽约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等。著有『魯迅を読もう』(春秋社2022年)、Configurations of the Individual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Palgrave Macmillan, 2019)等。译有柄谷行人《探究(一)(二)》、德里达《野兽与主权者(第一卷)》、《赠予死亡》等。
席位有限,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活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