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岭南祠堂文化极简史,道出多少广东人的百年骄傲!
陈家祠 BY 青松
- 文化祠堂 -
我们要是都不保留自己的文化
要等谁来替我们保留?
——林玉裳(世界首个获联合国大奖的潮汕祠堂修缮者)
“太公喊你分猪肉啦~”,每当这个声音一响起,多半是整个村子到祠堂聚会的时间又到了。
通常春秋二祭(或冬祭)后,在广府一带的祠堂前,会由族长或村内德高望重之人将猪肉分给各家各户,表示福荫及庇护已由祖先带到各家。
分猪肉是村中的大事,即使已搬离围村的男丁,也会尽可能回村参与。
太公分猪肉 BY 网络
宗族里的大多数人已经说不清,这件约定俗成的「分猪肉」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就好像问起他们为什么对宗族祠堂里的事情如此重视时,他们都会有类似的回答:「没有为什么,这是我们的根」。
仿佛祠堂文化已深入进每一个岭南宗族人的骨髓,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
岭南祠堂发展史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在它诞生之初便是身份阶层的象征,只有帝王与官僚们才有资格进行宗族上的祭祀。
虽然在宋初,为了新政权的巩固与稳定,朱熹、张载等人提出重建宗族制度的设想。然而,对于岭南地区来说,祠堂真正意义上的被大规模建立,是在明代以后。
明洪武年间,中原政权逐渐放宽了民间建立祠堂的身份和建制。于是,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学而优则仕”的岭南人开始对政治地位有所涉猎。
到明中晚期,随着嘉靖年间“大礼议”的推恩令为契机,以繁荣的商贸经济为充裕基础,以宗族制度建设不断推动为内在动因,从而引发了岭南祠堂建造的第一次高峰期:
然而,这样的热潮并没有持续多久。明清政权交替之际,政权更迭、民不聊生,清初的“迁海令”更是让背山向海而生的岭南经济受到重创,祠堂兴建陷入低谷。
只是,历史总相似。在康熙中叶时局稳定之后,对于重整宗族的需求又开始被提到台面上。清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怀柔政策来安抚百姓,整合地方社会,因此,宗祠或大宗祠的兴建成为清早期数量不多的祠堂中的主要形式:
顺德北滘杨氏大宗祠 BY 辉ge的春天
到清中期,清政府实行广州一口通商政策在全国范围内阻碍了社会发展进程,但广东却因此而获利,经济迅速繁荣,积累了大量的宗族财产,迎来修建祠堂的第二个高峰期:
花都炭步镇塱头村祠堂 BY 女影
社会越是动荡,就越制约着岭南祠堂的兴建。在民国年代、抗战时期,新的祠堂鲜有被建,而过去建造的祠堂往往成了特定的抗战和救济场所,肩负着国家独立的每一个小部分。
到了如今,祠堂已经逐渐褪去以祭祀先祖为主要活动的外衣,它变成了宗族活动中心,民俗节日、婚丧嫁娶、村内议事等,但凡对于宗族来说别有意义的活动,都会在祠堂里举行:
而由于“明孝道、敦教化”依然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坚守,因此宗族祠堂也会被演化为文教娱乐中心,特别是祠堂中被当做重要的农家书屋和族谱修缮场所:
//////////
岭南三大民系下的祠堂建制
众所周知,岭南地区有三大民系文化:广府、客家以及潮汕。他们都是随着北方移民而来,最后与古越族人相融而居。
北人南迁给岭南地区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有早在汉时就被“独尊”的儒学思想。而岭南祠堂建制背后所蕴涵的“明孝道,敦教化”,正是儒家文化的产物。
在对于祠堂的主要功能和寓意上,岭南地区的三大民系不谋而合。它们都以祭祀先祖为祠堂的主要功能,并在建筑工艺的审美上,雕刻有寓意美好、幸福与吉祥的元素。
也在祠堂选址上,共同倾向于“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左右对称”这些绝佳风水的要求:
位于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的水东村是典型岭南祠堂的建制。水东村全村村民都以“程”为姓,始祖是开辟了“洛学”和“程朱理学”的北宋理学家“二程夫子”之一的程颢。
村中有多座祠堂,其中保存较完好的程氏大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水东村乃至云浮市最大的祖祠,占地1200平方米。整个宗祠为二进结构,高梁大柱,恢弘气势,石柱梁撑均有精雕细琢的花鸟神兽。
然而,在历史的演变中,三大民系的祠堂们又“争先恐后”地展示出不一样的风格。
并且曾一度面临生产资料的不足,客家祠堂的装饰大多朴实无华,庄严肃穆。堂中匾额多以追溯先祖祖籍地而命名:
祠堂坐西北向东南,青砖砌二面坡悬山式,覆灰瓦,3进2井1后院,前厅4柱,寓意“四季平安”;中厅顶筑八卦形藻井;后厅竖22根柱,分显“天干”,寓意天地人和。
韶关东湖坪村 BY 都市发现
对比起客家祠堂,广府祠堂和潮汕祠堂虽也处在村落的中心,却独立民宅之外,大多数是位于民宅靠近水塘的第一排。
然而,广府祠堂的外观要来得更为活泼轻松,用色浓重,装饰丰富多彩,部分雕饰深受佛山陶瓷工艺的影响:
现今位于广州中山七路的陈家祠,便是其中典型。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
而潮汕祠堂的分布之广,则远非广府祠堂可比。潮汕地区地少近海,受到海洋文化的熏陶更重,远达四方,敢于闯荡的潮汕人也在不同的地区建立起自己的特有的宗族祠堂:
在马来西亚槟城建起的韩江家庙,便妥帖的回答了“潮汕祠堂分布之广”这一命题:
//////////
祠堂是什么?
若真要对着现代岭南人问起「祠堂是什么」,大多数人的反应依然是一个本族人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祠堂早已融入了其他的象征意义。
对于本族人而言,现在的岭南祠堂更像是一个纽带,它会把本族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带着他们一起去追忆家族的兴衰,传承往日的文化沉淀,更让他们共同的展望未来。
云浮水东村 BY 寻找古村落
对于整个岭南地区而言,它却变成了一种名片。你可以在岭南祠堂面前大声地呼喊出「这就是岭南!」,你也可以把它当作「人必归族,族必有村,村必有祠」的岭南美丽乡村的村落符号。
近年来,岭南祠堂的保护利用得到重视。一些保存较好的祠堂建筑被纳入文物、历史建筑或历史街区、古村落保护范围内,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在祠堂利用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将传统祠堂改建为名人纪念馆,或者作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作为多种功能的复合体等。
在祠堂建设方面也有新进展。如广东省文明办规划到2020年全省建成1500个文化祠堂;广东省文化厅出版了《广东文化遗产·祠堂卷》等。
然而,现今仍存在一些短板。如规划相对滞后,对祠堂建筑的原真性保护较弱,对祠堂的活化利用方式仍较单一,对岭南祠堂历史文化研究有待深化等。
目前,秉持着“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一理念,优晟文化将作为文化祠堂专业委员会的合作伙伴,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发挥祠堂的文化功能,提升祠堂的教育与旅游功能,着力在文化祠堂的建设风格,展示内容,活动样式,模式机制等方面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力争做到一村一特色,一堂一品牌,对祠堂进行活化利用,推动祠堂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END-
文 编辑 丨新小志
参考:《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等
想发现更多大美中国县域的内容
赶紧星标 置顶我~
新小志微信
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
加入【新县志微信群】,一起去挖掘和探讨那些县未被发现之美吧!
新县志,
优晟文化与羊晚集团生活传媒公司联合打造的内容平台
用全新视角带你领略中国各个县的风土人情,
带你探索中国未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