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疆哈巴河县 | 这里夏季蚊虫肆虐,无人敢住,为什么他们却选择留下?

小县令 新县志
2024-09-08


by 中国陆军
- 北湾边防 -七夕我们的恋人是国家



“点着牛粪打篮球,烧着艾草上厕所;蚊帐里面开班会,夏穿棉袄去巡逻。回燕低飞不筑巢,野外吃饭眯着眼。蚊子专挑新兵咬,个个都像外星人”,是北湾官兵生活的真实写照。



//////////
北湾,守护的责任与信仰

北湾是新疆哈巴河县的一部分,是喀拉苏河、阿拉克别克河以及额尔齐斯河三条河流的交汇处。


这里每年洪水过后,就会出现大量的沼泽,加上7、8月份正好是高温季节,为蚊虫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by 人民日报


风对于驱蚊来说是有很大作用的,蚊子被风刮到缺乏青草的地方,就难以生存,而这里是没有风的,加上这里的冬天很冷,蚊子的天敌也难以存活。


正是基于上面这些条件,这里成为了世界四大“蚊虫聚集地”之一。


在这个蚊虫王国里,平均每一立方米就有1700多只蚊子,随处可见蚊子尸体,双手一拍就可以打死百来只。


by 精英博客


by 网络

这里以前居住着很多居民,这里的人们在每年这个时节出门劳作都要全副武装,头戴防蚊帽,身穿防蚊服,不敢裸露一寸皮肤在外面,更有不少家禽被叮的痒到受不了去撞墙。

后来因蚊虫泛滥,居民全都移居去了别处。

by 老陈工


不过,这里不是没有人居住了,在北湾的边防连区,还有一支部队常年驻扎在这里,和这些蚊虫做斗争。


by 人民陆军


每逢外出巡逻前,官兵们都要穿上特制面料制成的很厚且笨重的防蚊服。


by 人民日报


防蚊服密不透风,高达30多度的气温,再加上太阳的照射,衣服被汗湿是常有的事,这种情况下衣服是千万不能脱的,连缝隙都不能有,只要一有缝,就会被蚊虫叮咬。


by 人民日报


平时我们身边有一只蚊子,可能都会浮躁不安。而这些官兵的耳边随时都是成千上万只蚊子的嗡嗡声。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官兵们还是苦中作乐,偶尔有风的时候,在满是蚊子的空气中打篮球。


BY 人民陆军


刘继庆是这里的老兵,在这里生活几十年,近几年养了些家禽,种植了200多亩地,有些地与边境线紧挨着,对于他来说,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


by 中国军视网


在这样的环境下养家禽是不容易的,天气炎热,是不能让鸡鸭出笼的,关在圈里也要做好纱网防护,尽管这样,一个夏天,鸡还是被咬死了500多只。


39号界标 by 中国军事网


今天正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过着这个节日,不过和情人在身边的普通人不同的是他们的恋人是国家。


一代代官兵驻扎在北湾,守护着我国的边防,践行着他们的使命,不仅是在为祖国守边,更是在守着自己内心的那一份信仰,守着内心的那一份责任。


其实,提到哈巴河县,想到的不仅仅是北湾,这里也是座美丽的小城。



//////////
哈巴河县,北疆往北的风情小镇


哈巴河县隶属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最西北的边缘,这里是我国西北唯一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两国接壤的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境内哈巴河而得名,“哈巴”,蒙古语是河床坡度大,多跌水的意思,在哈萨克语中是森林茂密的意思,而事实上,哈巴河县也确实有着大片的山林地区。


by 网络

这座北疆往北的边陲县城,也有着本身的异域风情。阳光下,金黄金黄的树林与居民们的房屋交相辉映,仿佛置身于欧洲的瑞士小镇。

by 新疆网


额尔齐斯河、哈巴河、别列孜河和阿拉克别克河的滋养造就了这座小城干净而温暖,丛林浸染,漫步街头,充满浪漫温馨。


by 新疆网


不管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还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哈巴河都能让人感受到自然原始的宁静。


by 新疆网


美丽的额尔齐斯河流经这座小城,不仅孕育了勤劳踏实的居民,河本身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by 会飞的鱼


四月份,这里是当之无愧的天堂,河上倒映着天空碧蓝如洗,白云随风而行,一眼望去,浮躁的心回归平静。


五月份,这里树木挺拔、绿草如茵,骏马嬉戏于水间。



到了冬季,宛若童话世界。



by 人民网
也许说到哈巴河县,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或许只知道是北疆的一个县城,但是当说到白哈巴,就有人反应过来。“哦,那个中国最美的村庄”。



//////////
白哈巴村,西北第一村


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境内的白哈巴村,享有“西北第一村”和“西北第一哨”的美誉,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线上,依然保留着欧式村寨的特色。


白哈巴村 by 小郭生活帮


在这个原始自然生态与古老传统文化共融的村落,生活着不少的图瓦人,村里的老人说:他们大多数都是和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同祖同源,大约500多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


图瓦小姑娘 by 1360101


文化的传承让这个村子生生不息,前身是游牧民族的图瓦人继承了祖辈骁勇善战这一特点,衍生出属于图瓦人特有的射猎文化。


每逢大年初三或者新春来临时,图瓦人都会举行射箭比赛。


by 网络


但擅长涉猎的图瓦人的弓箭不似一般的弓箭,他们用的弓箭要比一般的大,使用的弓箭都是特制的,弓差不多有2.5米高,箭差不多有1.2米长,加上差不多10厘米的平头箭簇,整只弓箭差不多有一斤多。


by 无所谓823541010


射箭是图瓦人的孩子从小就学会的技能,对于他们来说,射箭是不分年龄的,上到老人,下到孩子,都会在比赛场地上一较高下。

by 继峰

图瓦人比较看重的是比赛规则和仪式过程,如果一场比赛白天没有打完,那么晚上点燃篝火也要打,一般两到三天比赛才结束。

事实上,除了射箭之外,受祖辈游牧的影响,哈巴河县人也有着浓厚的“马文化”。



//////////
“牧马”到“赛马”,马背上的文化


从古至今,哈巴河人都与马有着剪不断的联系,一望无际的草原是哈巴河人的天然赛马场。


图瓦族小姑娘和她的小伙伴 by 影响视觉杂志10月刊


历史上,这里有塞种人、匈奴、西突厥和鲜卑族生活的痕迹,在这些游牧民族的影响下,牧马已然成为当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游牧时代,他们以马背为家,后来,这群游牧民族在这里安定下来,“赛马”的风俗悄然兴起,成为哈巴河县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世代与马为伴的村民们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by 哈巴河县人民政府官网


阿依肯·胡赛曼是土生土长的哈巴河县库勒拜镇里人,与赛马结缘,又因赛马发家致富,不少的牧民们也学着开始养“赛马”,从养马、育马、赛马到马产业的发展,当地居民们有着不少的心得体会。


by 新疆头条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哈巴河县地区,赛马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体育传统赛事,随之慢慢发展成为“马产业”,形成一种“马产业+旅游业+农户”的马文化旅游产业模式。


by 哈巴河县人民政府网


如果说哈巴河县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特点成全了哈巴河县人世代牧马而居的生活,那么牧民们对马的由衷喜爱便是“马产业”成长的土壤。

居民们爱马的热情的热情不会减少,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赛马的风俗也将会成为这个小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END- 


文  编辑 丨小县令
部分素材来源丨人民日报




参考:
人民日报:《这是一条让人头皮发麻的推送》
兵团日报:《“‘蚊虫王国里’,有最美的风景”》
新疆晨报:《从“牧马人”到“赛马人”:哈巴河县的这群牧民走上“体育旅游”大舞台》



想发现更多大美中国县域的内容
赶紧星标 置顶我~




新小志微信



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

加入【新县志微信群】,一起去挖掘和探讨那些县未被发现之美吧!




新县志,
优晟文化与羊晚集团生活传媒公司联合打造的内容平台
用全新视角带你领略中国各个县的风土人情,
带你探索中国未现之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县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