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投出下一个合肥?|洞察长三角
合肥是一座
“风口城市”
在合肥国际机场大厅正中央
展示的不是城市元素
而是蔚来的新能源汽车
(图源:合肥机场航站区管理部)
在合肥高新区
有一条云飞路
因为沿线量子产业的集聚
成了全国闻名的
“量子大道”
(图源:证券时报)
在合肥骆岗公园
漫步于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区
天上无人机
地面无人车
水里无人船
……
仿佛进入另一个“次元”
(图源:合肥日报)
放在二十几年前
这些场景是难以想象的
2000年以前,合肥还只是个普通中部城市,GDP甚至都赶不上广东肇庆和山东临沂。
但短短二十几年里,合肥一路狂奔,GDP总量从2000年的325亿元猛增到2023年的1.27万亿元,增长近39倍,在全国GDP百强城市中的排名也从82位跃升至20位。
“神操作”背后也有失败
在逆袭翻身的过程中,押宝京东方、投注长鑫存储、接盘蔚来汽车,一笔笔“神操作”,为它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收益,也做大做强了产业链。
如今看来,所谓的 “合肥模式”,就是政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孵化头部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带动产业升级。一笔成功的投资往往可以换来一个产业在合肥的扎根,并进而带动地方的发展。近日,一篇名为《苏北官员在深圳,想投出下一个合肥》的文章走红网络。经济上的成功,让合肥模式又一次火爆全国。
但任何投资都不可能100%成功,大家看到的往往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投资神话,忽略掉的是,沉没在水下,数量巨大的失败案例。
比如,当年合肥搞全国最大的船舶柴油机生产基地,失败了,搞等离子,押错了赛道,投资赛维搞太阳能也不行。
合肥模式难被再复制?
其实,合肥是幸运的,在合适的时间,押对了几个代表性的企业。不过在各地纷纷跟进,以投促引后,即便是合肥自身,也不那么容易再复刻成功。
正如有媒体所言,是时候重新看待合肥模式了。
地方政府纷纷下场,以产投平台为纽带,深度介入企业经营,是否会影响市场竞争公平?在筛选优质企业时,是否具备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配套环境?最后,就算拉来了重点企业,这些城市是否会像合肥一样,见好就收,及时退出股权,交给市场化平台去运作?
如果这些疑问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那么对遍地开花的合肥模式,我们还是要多一些慎重。
机会一直存在,关键是……
事实上,即便是合肥也在面临新的挑战。
近几个月,国际社会鼓吹“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的言论不绝于耳,欧盟至今已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风力涡轮机发起反补贴调查。一旦调查认定补贴成立,这些产品进入欧洲后将被征收更高关税。与此同时,眼下中国各地财政吃紧,一些地方债务压力上升,这也意味着合肥模式要在其他城市成功复制将更具挑战。
应当承认,各地发展经济的愿望是好的,但现在地方都不富裕,老百姓都希望保民生,中小企业也希望减税给补贴。保民生和搞经济之间究竟怎么平衡?这些问题很现实,不过,机会也一直存在。
在中国,产业结构的二次调整仍在进行,经济发达区域部分产业的产能还在持续外溢。对于许多低线城市和地区而言,这个机会,或许是一次产业转移,或许是国际关系变化,又或许是出海……
合肥的发展经历证明,任何投资决策都带有一定的风险,但总有人能够抓住机会。面向未来,开放的心态才是一种真正的资源。
撰稿:邵燕婷
制图:魏豆豆
编辑:杨博雅
责任编辑:严括、沈馨
合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这个新万亿级市场,你真的了解吗?
楚国的墓,咋跑到安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