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鹏飞 | 朝战,中国不可能袖手旁观

吴鹏飞 吴鹏飞观点 2020-09-17

粉丝请加作者个人微信:wupengfei3334



吴鹏飞/文(第11期)


美朝谈判的戏剧性破裂,使朝鲜话题成为一个热点。近日,有一个老帖子,忽然转发率又高了起来,大意是说当年朝战,其他五方都有收获,只有中国是唯一的输家。

 

言下之意是说,当年中国不该出兵参战,而应该袖手旁观。

 

读这样的文章,我常常哑然失笑,因为这都是书生之见。反驳这样的文章,有时候根本无从下手。这些书生站位太低,见识太迂腐,他们跟历史人物的格局、胆略和视野,差距太大。

 

打个比方,这就好像让一群蓬间雀,来评论在蓝天上翱翔的苍鹰。书生们,往往以己之小肚鸡肠,度伟人的宏阔胸襟,尽闹笑话。

 

我在五年前,曾经写过一个帖子,提出一个见解,当年共和国之父决意抗美援朝,是立国之初需要“开门立威”,着眼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要一扫中华民族百年受辱的晦气。

 

很多读者告诉我,这个观点被不少学者和教授在演讲中,当成自己的观点大加传播,成为解释中国入朝作战的一个重要见解。但问题是,他们全都在这个观点前止步了。

 

我自己后来深入思考,觉得这个观点,还不全面。今天我的这个文章,就是要进一步阐释,在当年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做出这一决策的充分必要性。

 

一、朝战的爆发,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年二战硝烟逐渐散去,同盟国的共同敌人已经俯首称臣。美苏两大巨头,从盟友变成了对手,战后世界政治版图的划分,两者立即呈现对立之势。

 

在西方,苏联在自己的占领范围,建立了一批亲苏政权,德国也被一分为二。美国心里很不爽,但也无可奈何。

 

在东方,原定美苏中英四国联合占领并肢解日本,使其沦为水产品和农产品生产国,永无再战能力。但因为罗斯福去世,杜鲁门接班,总感觉斯大林有点瞧不起他,一怒之下决定独自占领日本。

 

英国本来对占领日本就没什么兴趣;中国的蒋政权忙于内战,对派兵进驻日本也兴趣索然;苏联虽然对这个方案很生气,但同样也很无奈。

 

正像美国驻苏联大使怒吼的那样,你们只和日本打了四天,而我们和日本打了四年。很显然,双方的成本,确实天差地别。于是,苏联占领了日本的北方四岛作为小小的补偿。美国则占领日本全境。

 

在朝鲜,美苏约定在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双方势力分界线。早在雅尔塔会议时,原则上确立了美、苏、中、英四大国对朝鲜半岛的托管。后来,美苏分别支持成立了南北两个政权。

 

在中国,当时国共正在进行殊死搏斗,以决定东西方阵营谁能影响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中间,斯大林提出过划江而治,形成南北两个政权的方案,被中共拒绝。

 

最后的结果,是共产党取得大陆,国民党退居台湾,等于中国也被分成了一大一小两个部分。

 

对东亚这个划分结果最不满意的人,是北朝鲜的第一代领导人金将军。他身经百战,曾经担任过抗联的师长,与大英雄杨靖宇并肩作战过。他还是苏军的大尉营长,对日作战十分英勇。

 

当时他在朝鲜半岛人民心目中,是抗日的传奇人物,名望很高。他本人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力主半岛实现统一。

 

1950年6月11日,他甚至派了三位代表越过三八线,到南韩递交在全朝鲜举行大选,实现南北和平统一的建议书。

 

但是,南朝鲜很野蛮地逮捕了三位代表。应该说,南韩总统李承晚这件事做得不对,两方交往不欺信使嘛。

 

金将军很生气,给苏联打了个招呼,于是挥军南下进攻书生李承晚,他认为,以北方的实力,武统朝鲜半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二、朝战,还真不是斯大林策划的

 

金将军此举,很多中国书生信誓旦旦地指称是斯大林纵容的,目的是引诱中国参战,彻底与美国为敌,牢牢将中国绑在苏联战车上,这是想当然尔。

 

所谓联合国两次关键会议,苏联代表奇怪地故意缺席,也可以解释为,成立不久的联合国,议事规则尚未规范,美国一手遮天,故意不通知苏联代表与会,好悍然通过自己的决定。

 

这个时候的斯大林,就算是神仙,根本也不可能预见满目疮痍的、精疲力尽的中国,一定会为这个突如其来的,自己并不知情的战争出兵。

 

同时,经过卫国战争,已经奄奄一息的、百废待兴的苏联人民,需要休养生息。这个时候的斯大林,怎么可能愿意再挑起战端,而且是面临直接与美国为敌的巨大风险呢?

 

这不合常理啊。因为在东亚,当时这个格局斯大林应该是非常满意的。从美苏对抗日大业和东方战场的总投入看,美国百倍于苏联。

 

可是,美国只占领日本,控制南韩,护着台湾,和苏联占领日本北方四岛,控制北朝鲜,与中国大陆结盟的成果比,性价比是太低太低了啊。

 

所以,占尽便宜的斯大林希望维持现状,他不希望打破这个格局,节外生枝。

 

因此,知道金将军年轻气盛,致力于统一半岛的他,多次,请注意是多次,拒绝了签订苏联与朝鲜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合作互助条约。

 

他不仅不希望半岛有战事,而且不希望被拖进战事,这从战争爆发后,中国明确愿意出兵时,他还不愿意公开派出苏联空军支援,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思。

 

事实上,整个朝战期间,苏联空军都是以志愿军名义参战的。这和越战期间,中国所有参战人员都以越南人民军名义作战一样,是不愿意直接与美国对抗。

 

不愿意直接对抗,不得不面对非主动挑起的、意外的、又必须介入的战争,一般会采取这样的方式。

 

斯大林不愿意打仗,中国也不愿意打仗。但是,又必须承认,过于急切想统一自己国家的金将军开战,绝对是得到了苏联某种默许的。

 

斯大林也抱有一种侥幸心理,如果这个年轻人真的成功了,如果美国人默许了朝鲜内战的结果,就像接受了中国内战的结果一样呢,他当然乐观其成。

 

问题是,如果是那样,美国人的脸往哪里搁呢?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当美国恼羞成怒纠集所谓的联合国军入朝作战,并且有可能占领半岛全境,形成一个完全在西方控制下的与中苏为敌的政权时,中苏尤其是中国,能不能坐视不管呢?

 

我认为,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中国不可能袖手旁观。

 

三、中国必须参战,其实出于五点考虑

 

中国的共和国之父,虽然对金将军闯出这样大祸有严厉批评意见,但他之所以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出兵朝鲜,有非常高远的考虑。

 

据说,斯大林听到这个决定时,当着周恩来的面,眼睛湿润了。

 

因为他拒绝早期提供空中支援,还因为,中国同志加兄弟的决定,承担了巨大政治责任,为他解了危难。作为国际共运的领袖,朝战这个局面,他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共和国之父作出这个艰难的决策,甚至派自己的儿子亲上战场,以增加这个决定的特殊分量和说服力,是因为这个决定,他看得比别人要远50年到100年。

 

这个决定有以下五个因素值得后人思量:

 

其一,他本人是天字第一号的扶弱锄强,急公好义的大英雄。从他小时候长期带两份饭接济饿饭的同学,从少年时父亲乘人之危收购亲戚几亩薄田,他当主席了还亲自给自己的堂兄道歉,就知道,邻人被欺,让他作壁上观,他做不到。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道义上没法交代的问题。

 

其二,他希望为中国党正名,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分。苏联一直有人瞧不起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希望用行动证明,中国党是具有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政治伦理上,当时中国只能加入东方阵营,并且要通过此举,奠定在国际共运中的地位。

 

其三,他年轻时就立下志向,要改变中国、改变世界。他一生都念念不忘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通过这种大无畏的牺牲,他希望得到斯大林的承认和肯定,使中国成为东方阵营的副帅,成为亚洲的共运领袖,能够将中国革命模式,在亚非拉穷国弱国小国传播,打造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世界。

 

其四,他必须对历史有一个交代。中国自明清以来,都将朝鲜视为附属国,这个历史心理在历代中国的统治者中代代相传,即便是在清朝极为衰弱的时候,半岛生乱中国也没有袖手旁观过。只有处在中国最高位的人,才会深深知道,这个无形历史责任的沉重分量。

 

其五,开门立威的需要。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打到自己家门口了,这对百年受欺的、刚刚宣布站起来的中国人,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雪耻机会。打赢了,一扫百年晦气,可赢得50年和平,打输了,无非是一个朝鲜版的持久战。此战胜利的百年民族心理价值无可比拟,凭啥不打?

 

因此,我们看到了,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祖国最优秀的儿女,我们可歌可泣的父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

 

最后的结语

 

在所有反对出兵朝鲜的人中间,林彪是最具权威,最有见地的一位,他从多方面论述了此战无必胜把握。

 

固然,共和国之父的军事战术原则第一条,就是不打无把握之仗。但是他还有一个更高的指导思想,就是军事为政治服务,在政治需要的情况下,军事上的冒险又是必需的了。

 

共和国之父是一位战略的、辩证法的大师。而我的湖北老乡林帅则是一个战术的大师。固有不同见解。

 

朝鲜战争的得失,见仁见智,但是,这场战争之后,中国从人见人欺的弱国,变成了世界大国,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英国前后两大世界霸主都有诸多将领,和蒙哥马利保持同样的态度:永远不要和中国陆军作战。中国陆军超级顽强,不怕牺牲令所有对手畏惧,世界最强陆军也为之惊叹,这还不够吗?

 

我们的父兄表现十分勇武,战争已经打过来了,我们的书生,不要不负责地朝他们创下的伟大功勋泼污水,不要把他们的牺牲说得毫无价值,这是一种研究历史的道德啊。

 

故意只挑有利于自己观点的素材,把一场战争,说成五方都获利,只有一方全输,这么绝对的结论,说得通吗?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