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鹏飞 | 中国可以说不

吴鹏飞 吴鹏飞观点 2020-09-17

粉丝请加作者个人微信:wupengfei3334




吴鹏飞/文(第36期)


中美新一阶段的谈判进入到第十一轮了,和此前一片祥和的气氛相反,出现了谈判受阻的迹象。特总突如其来的极限施压,让全世界的人都很意外。

 

到底中美之间发生了什么,一般人会有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借此机会,我想带我的读者一起,去探寻一下这件事情的缘起,及其来龙去脉。

 

对此事进行研判,不是武断地对各种可能结果的简单勾选。通常,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内在的逻辑,我们应该先知道它的前因,后才能比较正确地分析、预测和判断它的后果。

 

多数人应该知道,中美两国之间,原本几乎是没有什么贸易的,当然更谈不上毛衣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东方大国启动改革开放,才开始有了两国的经贸往来。

 

时针拨回到1978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仅有区区9.97亿美元,相当于现在半天的贸易量,还不够现在特总生气之后,加征关税的一个零头,在世界贸易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二战之后,当时世界分为两个阵营,一个叫资本主义,一个叫社会主义。军事上各自搞了一个军事同盟,一个叫北约,一个叫华约。经济上也是照葫芦画瓢,各有各的一套。

 

1960年,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共20个国家,成立了一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 苏联这边也牵头建立了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简称 互经会。

 

两大阵营也都有自己的金融体系,也有自己的当家货币。西方是美元,东方是卢布。一种货币,归根结底是与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实力的水平挂钩的。

 

当时1卢布可以兑换1.7美元左右。苏联的GDP曾经达到美国的70%,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最初呈现飞速跃升的状态。那时候,卢布和美元,都是地球上的硬通货。都好使。

 

中国在那个时候,手里是既没有卢布也没有美元,所以只能拿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粮食、肉类,去还苏联的债。

 

不过,在苏联的援助下,我们通过自力更生,总算建立起了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

 

美苏争霸,其时愈演愈烈,亚非拉等国家,等于是一个个在美苏压力与保护下选边站,美苏势力的拉锯和争夺,导致了很多国家的悲剧。所谓的中立国也都是有倾向的,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

 

一些小国,特别是在两大势力交汇点的国家,比如柬埔寨,西哈努克、朗诺、波尔布特、洪森轮流上台,血流成河,使人民热爱的西哈努克亲王几度沉浮。两大集团在背后扮演了推手。

 

西方集团的核心成员,要么是美国解放的国家,要么是英联邦国家。美英是老大老二,因为同文同宗同价值观,所以彼此关系比较稳定。

 

东方集团的核心成员,要么是苏联解放的国家,要么是苏中扶持和支持的国家如朝鲜、越南、古巴等。苏中是老大老二,但因为既不同文,也不同宗,意识形态还有分歧,中苏最终闹掰。

 

东方大国虽然给自己定位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是穷国的头,但在国际上还没有能力自成体系,实际是游离于东西方之间。

 

作为东方集团成员的经历,并不是没有斩获,在这个过程中,东方大国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经济的飞跃,但苏联师傅传授的计划经济的弊端,也逐步显露出来。

 

和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也包括苏联和中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品质、科技的能力、制造的水平、产品的质量、生产的效率、产业的规模等,都有巨大差距。

 

举个例子,当时日本丰田一周的产量,就相当于我国100多个大小汽车厂一年的产量总和。至于质量,就更是没法相比了。这个时候的东方阵营,已经显露出经济制度的丛丛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疲态。

 

匈牙利有一部喜剧影片,描写一个男子,裤子纽扣一个个崩掉之后,在公汽上的种种窘态,就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产品质量普遍粗糙的写照,五十岁以上的人应该记忆犹新。

 

中苏分道扬镳,西方世界欣喜若狂,美国主动向中国伸出橄榄枝,希望中国向西方靠拢。政治是很现实和曲折的,当初严厉批评苏联变修的中国,反而和头号帝国主义越走越近。

 

由共和国之父毅然开启,由人民的好总理亲自实施,由改革总设计师接续的中美友好进程,以双方正式建交达到高潮。这个建交,其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经济开始选择融入西方体系。

 

改革开放,意味着东方大国政治上部分认同西方价值,军事上不结盟,经济上融入西方主导、美国领头的世界经济体系。随着卢布崩溃,俄罗斯最终也融入这一体系,美元由此成为世界第一货币。

 

东方大国确定了这个既定路线之后,无论是华先生还是邓先生,其实都主导了全面、系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发展战略,只不过侧重有所不同罢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东方大国历任领导人,都无一例外地极为重视科技的发展,这是因为,从1840年开始,尽管中国的知识分子救国思想千奇百怪,但却有一个惊人的共识,就是对学习西方科技毫无疑义。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很穷,没有美元,没有外汇,购买力很弱,人很多,但却是世界上最小的市场。我们只能用原料、特产、农副产品、初加工产品,去换人家的机电产品,去换美元。

 

朱总理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外汇规模,也就是二三十亿美元,参观访问、公派留学、引进技术、人才、设备,哪一样不需要大把花钱啊,这一点钱,可谓杯水车薪。

 

总理着急啊,就这一点钱,当时还允许企业自己持有外汇,外汇使用效率更低。总理决定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办法,也就是把这点外汇捆绑起来使用,企业用汇要经过批准有所限制。

 

这个政策,很了不起,直到今天,仍旧使国家的外汇具有整体规模效应,几万亿美元,汇集在一起,就是外汇的资金海洋,可以用来办成很多大事,当然,用汇政策也逐步宽松了。

 

国家为了鼓励创汇,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进行全民质量教育,质量问题万里行由总理亲自题字、启动,曾经是一项国家舆论工程。那时候,中国产品就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总理出国访问,反应中国产品质量问题的外国客户排成了长龙。

 

中国制造的形象,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开始了艰难爬坡。质量,更多时候,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意志品质、一种管理文化的集中反映。今天的中国制造彻底扭转了不良形象,成为了价廉物美的代名词。

 

二是外贸体制改革,从只有少数特许的国有企业专营外贸业务,到全面放开,民营企业千军万马都可以开展外贸业务,给东方大国注入了无限生命力,直到今天,民营企业仍然是创汇的绝对主力军。

 

三是推行出口退税政策,大力鼓动全民投入出口创汇的热潮,创汇光荣,创汇有奖,创汇就是支持改革开放,创汇就是支持国家建设,这样的氛围,很快就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像水银柱一样直线上升。

 

东方大国的举国体制,它的人民的勤劳智慧,它的政策引导的巨大效应,很快呈现出来,到2003年朱总理离任时,短短几年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令人吃惊的4000多亿美元。

 

中国人民千军万马创汇的热情不减,跟当年淮海战役千百万独轮车支前有异曲同工之妙。到2008年,我们的外汇储备一举突破800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终于有钱了,中国人手上的硬通货多了。我们不仅人多,而且钱也多,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愿意投资的人,愿意和我们做生意的人,愿意来营销的人,越来越多。

 

中国手握这些用资源和血汗换来的外汇,主要想做以下八件事。第一,办自己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透过信贷业务赚钱;第二,选择高回报投资项目,多赚钱,抵御美元资产贬值;

 

第三,购买和储备我们稀缺的战略资源;第四,购买先进技术和设备;第五、购进国计民生需要的、但自己不能保证供应的东西;

 

第六,通过大规模购买产品,成为重要顾客,换取技术的学习提高;第七,建设科研能力、提升教育水平、攻克关键高技术和核心产业;第八,尽国际义务,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但是,中国的这些想法,有人不赞成。

 

谁不赞成呢?美国人。

 

东方大国无意之间,挡了美国的道。本来,美国人看到中国人举国吃苦换汇,感到好笑,也很有趣,他们一架波音可以换中国人一亿双鞋子,一辆豪车可以换中国一个村庄的全部财富,所以他们开始抱着乐观其成的心情,看待中国人用自己的产品换取美元这张纸。

 

但很快,他们发现不对劲了。因为他们衣食住行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越来越深,中国价廉物美的产品冲击了他们很多同类生产商,逐渐,很多类产品,他们自己不生产了。

 

因此,作为调节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货币发行在美国不灵了。因为只要美联储发行美元,就像水泼在沙漠上一样不见了,钱,很快就流失到以中国为首的各大贸易伙伴国手里。

 

简单说,美国人民、美国政府总是靠举债度日,两者高达30万亿美元。美国过去靠量化宽松、收紧银根、制造动乱、提高利率、货币回流、股市疯涨的剪羊毛方式,也不灵了。

 

因为东方大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产业齐全,投资回报高,劳动力充沛且便宜,市场容量惊人,甚至是一个比美国更好的投资对象。中国也确实多年位居吸引投资的前三名的位置。

 

美国的恼火是可想而知的。当他们辛辛苦苦制造动乱和战争,美联储加息配合,将国际资本的羊群赶得撒腿狂奔时,原来只有一个羊圈叫美国,但现在多了一个羊圈叫中国,而且众多羊子选择了躲进中国,这怎能不叫美国人哭笑不得?

 

更令人恼怒的是,中国为了进行贸易,到处搞建设、倡和平,令美国制造动荡不得人心,威信下降。同时中国还在物联网、5G、人工智能、芯片等高科技领域高速发展。

 

如果说,这些年,美国还有一点自我安慰,那就是它一直执世界科技之牛耳,他们靠尖端武器、靠先进芯片、靠通讯技术、靠人工智能、靠发明专利等,在全世界享有暴利。

 

但是,中国人居然在高科技领域,也不甘示弱。这叫美国人情何以堪。

 

所以,美国人对中国人手上的钱如何花销,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对中国这个国家如何发展,也有不同于中国人的见解。

柳叶刀登全球吃饭报告,中国人的问题不少

医生们总是让你多喝水,因为水有35种功能

小古巴医疗上有大智慧,人均寿命超过美国

女记者揭蜂蜜市场真相,土蜂蜜浮出了水面

对中国这个不同于苏联的对手,他们思考的了很久。他们的愿望如下:

 

第一,如果中国能够被搞垮,被分成数个国家,如苏联那样,是最好,这样就会完全失去了搅扰美国好梦的能力。但这个愿望,有共产党这个护国力量在,实在太不现实。

 

第二,如果能够和平演变,通过颜色革命,改变其性质,使它成为一个甘愿永远成为美国附庸的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这样一个懦弱听话的东方大国,倒是威胁性不大,但现在看来,不争气的公知们,毫无号召力,难以兴风作浪,此路也不通。

 

第三,通过在中国周边制造动荡和恐慌,让中国冲动上当,开启战端,形成资本的大规模逃离,通过金融的手法搞空中国。

 

所以在香港占中,台湾政局,越南挑衅,菲律宾滋事,韩国部署萨德,日本的闹腾中,都可以看到美国的幕后黑手。倒是印度越界不一定是美国挑拨的,因为在高原上冲突一下,对资本市场影响微乎其微。可惜这一切中国都很好应对,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总是平安无事。

 

那么,对于美国,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逼中国谈判,签下城下之盟。

 

简单说,就是中国挡了美国的财路,它希望通过所谓交易的艺术,在谈判桌上得到补偿。表面的借口是双方贸易不公平,实际上,是想通过重新制定规则,让中国为它的经济泡沫买单。

 

乒乓球打不过中国人,就改变规则,将乒乓球加大加厚,让它的速度慢起来,这就是西方人的思维模式。

 

美国希望中国:

 

第一,把钱借给他们花(买美国国债),并且永远不打算还;

 

第二,把钱用来买美国的农产品,不买别国的,以便缩小贸易逆差;

 

第三,把国有企业都解散,或者完全私有化,不要替国家承担经济战略任务;

 

第四,不要学习西方技术,多买产品,多交专利费用就行了;

 

第五,不要搞国家支持的高科技制造,专心于低端产业,服务于美国设计的产业链;

 

第六,金融市场完全放开,给美国金融进入,控制中国经济大开方便之门。

 

读者朋友们,这样的要求怎么可能被接受?美利坚合众公司的特总上台后,自告奋勇,以为自己能,声言要中国接受双方贸易谈判。

 

他首先开战,以前所未有的极限施压与讹诈,妄图使中国人屈服。为了两国经济的大局,为了不伤害无辜的人民,为了不殃及其他国家,中国选择了坦诚磋商,适度让步,但不能促及原则问题的态度。

 

实际上,中美之间是不需要谈判的,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双方的问题是可以交由世贸组织仲裁的,但美国不愿意,因为它的要求是在太过分,太不合规则,难以获得支持。所以他选择单干。

 

在美国单方面发起制裁和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情况下,中国是有理由拒绝谈判的。同意谈判本身就是一种妥协和让步。

 

美国人把中国的善意当成了软弱。他们按照自己的清单谈判,他们要求中国逐一让步,真要是按照上面的美国意愿照单全收,那当然是特总所说的一个伟大的协议。

 

但美国人忘记了朝鲜战争,忘记了对手是中国人而不是日本人。

 

中国在那样困难和贫弱的时候,都可以说不,何况是今天呢?

 

中国人在美国人得寸进尺,一定要让中国人屈服的情况下,毅然说不。这一次,是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否决了谈判的方案。

 

所以特总才有疯狂的放言,才有自嘲的推特留言,居然说,征收关税是个好生意,可以把收的税购买美国农民的粮食,然后发给挨饿的国家。

 

这就是一个国家总统的水平。这也反映了他无可奈何的心情,很显然,他的交易艺术在中国人面前失灵了。他希望完全照自己的意志谈判,令中国人非常震惊,原本以为那只是一种姿态,中国希望用善意诚意打动特总。

 

但特总得陇望蜀似乎永无止境。东方大国的决策者,其钢铁般的意志,也远远超出了特总的想象。

 

中国这样做,也有自己的底气,这里有一个数据,今年1至4月,中美贸易额下降11.2%,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增长了9.1%。

 

如果说当年的改革开放是对西方国家的开放,那么,今天的一带一路,则是对所有国家的开放。今天我们应该看出,一带一路是多么高瞻远瞩的一个战略,也难怪,特总私下咬牙切齿地说,一带一路是对美国的冒犯。

 

美国对中国产品高额征税,虽然会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但中国的替代市场正在成长,中国的内需也有巨大空间,多年出口创汇的经济,适当降降温也好,这样可以更专注于国内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总之中国经济的抗压性,拓展性,自给自足性更好一些。娇生惯养的美国消费者,靠选票支撑的特总,在撕裂中美经济的事实上的完整产业链过程中,可能弹性要差得多。

 

我现在说这样的判断,可能赞成的人极少。但是,我还是坚持认为,特总撑不了多久,美方还是会再次请求谈判,中国也会再谈,但是,美国希望中国在原则上让步,绝无可能。

 

这一次,美国鹰派团队一定是脸色铁青,面面相觑,甚至互相埋怨,他们再次领教了共和国之父和改革之父的思想教化下东方大国,非同寻常。前者是刚,后者是柔。刚柔相济,特总难敌。

 

我为有这样的决策者,感到骄傲。

 

在这样在中国面前,最后美国人会妥协。

 

美国,需要一场自己的改革开放,美国人,要反思自己国家这种损人利己的发展模式。

 

中国,和也可,战也可。尤其是,随着发展,中国的人民币,在航空母舰群、在经济极大繁荣、在人民越来越智慧理性、在政治昌明稳定的支持下,将成为真正的国际硬通货,世界货币。

 

那时候,中国才真正摆脱了创汇经济。中国才能营造一个更为合理公平的国际贸易新秩序。目前,我们还要与美国周旋,再周旋。

 

中国,加油。向中国谈判人员致敬。


吴鹏飞:湖北十堰人,华中师大数学系毕业,无党派。作家兼旅游与地产策划人,著有《吴鹏飞文集》八卷,坚持独立思考,不搞哗众取宠。曾服务韶山、小平故里、林家大湾、殷墟、武当山、华蓥山、大别山、洪湖湿地、南水北调港、齐白石园、万密斋养生园、孔明湖、五龙河风景区、庐陵王酒庄、知音论坛等项目。

吴鹏飞育儿新书   批评家乡十堰   神农架特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