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 | 金融危机后我国碳排放流动变化
文章简介
题目
Chinese CO2 emission flows have reversed sinc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作者
Zhifu Mi, Jing Meng, Dabo Guan, Yuli Shan, Malin Song, Yi-Ming Wei, Zhu Liu & Klaus Hubacek
一作
单位
Water Security Research Centr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Norwich, NR4 7TJ, UK
The Bartlett School of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London, WC1E 7HB, UK
期刊名
Nature Communications
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7-01820-w#Sec7
时间
2017年11月
>>>文章概览<<<
文章评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以及在全球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对碳排放的影响。作者利用国家统计局等发布的社会经济数据集编制了2012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表,结合GTAP模型及数据库,编制了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包括中国30省市和128/139个(2007年为128个,2010年、2012年为139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将碳排放清单结合以上数据,作者运用环境扩展投入产出分析和结构分解分析(SDA)对2007-2012年我国国内外贸易中CO2排放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贸易中排放流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已经从2007年时的净排放出口地区转变为2012年的净排放进口地区。在对外贸易方面,2007年至2012年,中国出口所体现的排放下降主要是由于生产结构的变化和能源效率的提高;中国对北美和西欧出口的排放量分别下降了20%和16%,发展中国家正逐步成为中国出口排放的主要来源。
图1. 我国排放流的变化
图2. 2007年-2012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出口所隐含的
碳排放变化的贡献
注:文中数据可以在http://www.ceads.net/进行下载。
编者按
碳排放分解分析方法可以定量识别出碳排放量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通常分为两类:一是从需求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的结构分解法(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DA),二是从产业结构角度来分析的的指数分解法(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 IDA)。SDA方法基于投入产出系数,能够区分IDA所不能捕捉到的一系列生产效应和最终消费效应,评估整个供应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与SDA相比,IDA更适合对具有足够时间和部门细节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可以方便地应用于任何级别整合的任何数据。
这篇文章所揭示的我国碳排放流的变化其实也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向高附加值和低资源密集型投入带动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2015年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B&R),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西部与欧亚国家等区域之间的贸易,这也将进一步改变我国排放流,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撰稿 | 刘晓瑞
排版 | 胡卉然
小
组
介
绍
北京大学能源环境经济与政策小组(LEEEP)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学与政策分析、能源与环境经济学等领域,针对经济发展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转型过程伴随的成本和效益以及转型的关键技术措施等问题,以能源-环境-健康-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模型为手段开展系列研究工作。
更多信息请见研究组主页:
http://scholar.pku.edu.cn/hanchengdai
公众号ID:LEEEP_Forum
长按左图识别二维码
即可关注北京大学LEEEP研究室
获取更多相关资讯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小组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