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产汽车崛起是汽车电子自主化良机

铁流 铁君 2024年12月08日 07:20


最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表声明称,为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协会建议中国汽车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对此,有观点称国产汽车车机芯片依赖高通,AI芯片依赖英伟达,一旦卡脖子会很惨。

其实,这有点危言耸听了,而且把当下国内汽车电子行业面临的问题也搞错了。

汽车需要的半导体器件可以分一下类:

一类是控制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姿态、紧急制动等功能的芯片,以及各类传感器,前者功能是指挥和保障车正常行驶,后者监测发动机、变速箱的工作状态,监测三元催化剂、颗粒捕捉器等零部件能否净化过滤尾气,监测车辆周边情况......仪表盘上亮的各种故障灯,就靠这些传感器感应。主要厂商是恩智浦/飞思卡尔、瑞萨、意法、英飞凌/赛普拉斯、法雷奥。

另一类是支持娱乐功能和辅助驾驶功能的芯片,比如车机芯片、AI芯片,本土车企的车机芯片和AI芯片大量采购自高通和英伟达。

事实上,车机新品和AI芯片其实都有国产的货架产品,真正麻烦的反而是各类MCU、传感器这些平时容易被忽略的半导体器件。

诚然,高通和英伟达的份额确实高,这主要是其行业地位和市场惯性,并非没国产替换产品。事实上,高通的车机芯片其实就是4-5年前的手机芯片的车规版,比如高通的8155其实就是骁龙855的车规版,而骁龙855发布于2018年。

国内厂商可以通过购买ARM授权的方式开发车规芯片,比如吉利就购买ARM授权开发了龙鹰1号,展锐也基于ARM授权开发车规芯片A7870,这两款芯片都对标高通8155。

因此,即便不考虑海峡对岸的联发科,吉利用龙鹰一号,或其他国内车企用A7870替换掉高通8155没有任何技术障碍。

国内车企青睐高通一方面是因为高通的行业地位和惧怕承担风险,因为过去一直用高通,一旦换了,万一出事,损失巨大。另一方面是消费者认可高通,一旦换A7870,在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和水军横行的时代,会被友商水军往死里喷。

类似的,英伟达的AI芯片也有国产替代品,比如地平线,上汽、奇瑞等不少车企就有装机,潜在的选手还有寒武纪。

可以说,车机芯片和AI芯片反而不怕制裁,因为国产货架产品可以直接顶上去。

何况当下所谓的智能驾驶其实都是辅助驾驶,出了事故车主全责,车企完全置身事外。这就导致智能驾驶和AI芯片就是鸡肋。

车机芯片也是如此,所谓的智能座舱,其实就是车里加个平板电脑或显示器。只要保留完整的物理按键,同时支持手机操控,车机系统是可有可无。

现在的车机芯片就是5年前的手机芯片,对摩尔定律和半导体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都应该明白5年的差距意味着什么,由于车机芯片的性能大幅落后于你的手机,像导航这类的功能完全可以让手机来做。

手机几年一换,车机却无法更换,5年后,你的车机就是10年前的手机芯片,电子器件会老化,车机软件会越来越臃肿,如果是物理按键全部被取消的电车,连调整空调温度都会卡的一塌糊涂。

因此,最佳的方案是手机操控车载智能化设备,如果喜欢车载大屏,完全可以用手机投屏,或者开发手机直接车载屏幕的接口。

从实践上看,无论是特斯拉手机支架在电商平台热卖,还是小米专门开发手机支架,以及问界专属定制手机支架都说明,对于很多用户而言,手机比车机更好用。

如果车企抛弃车机,只保留屏幕和一个直连手机的接口和支架,既可以给消费者省一笔费用,又能给消费者更好的用户体验。

简言之,车机芯片和AI芯片既不卡脖子,也不是刚需。

当下真正麻烦的是汽车上那些控制车辆行驶的各类模拟器件、逻辑器件、分立器件等平时毫无曝光度的半导体器件。这些芯片真正的难度不是做不出,而是可靠性验证和形成商业正循环。

以MCU来说,其实就是低性能、低功耗的CPU,性能要求普遍很低,8位的老古董处理器都能满足需求,性能较好的也就32位处理器,CPU核也能买,国内一些小公司就买ARM Cortex-M系列CPU核;制造工艺好些的也就28nm,180nm的古董工艺也不少,瑞萨高端MCU也就使用40nm工艺。

可以说,从设计上可以买ARM的CPU核,制造上也不存在瓶颈,真正的麻烦在于做出来的MCU没有主机厂愿意用。

毕竟,汽车事关人命,MCU控制着车辆的行驶,一旦出问题就是车毁人亡,而恩智浦、瑞萨等国际巨头的产品已经经过了充分验证,非常可靠,车企自然不会去轻易替换。

这就导致即便做出来了MCU,也很难卖出去,卖不出去没有足够的装机量,就无法验证稳定性、可靠性,于是就成死循环。同时,这种局面导致无法形成商业正循环,资本就不愿意投资这个项目,创业者看到这种局面自然退避三舍。

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主机厂、子系统供应商和汽车芯片供应商完全可以合作共赢,在商业上主机厂可以投资入股半导体公司,或者多方成立合资公司,既保障主机厂供应链,又为国产芯片创造了应用的平台。

在技术上MCU厂商也完全可以摒弃ARM等国外CPU,有能力的可以自主设计RISC-V的CPU核心开发MCU,或者基于龙芯、SW的自主CPU核心开发MCU,实现彻底的自主化。

国产汽车崛起是大势所趋,希望在汽车电子行业也能出现一批类似恩智浦、瑞萨、意法、英飞凌的本土巨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铁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