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键盘侠”真的上了前线

琉泠 业余艺术家MAart 2023-06-26

有这样一种人,平时醉生梦死,无所事事,朋友遍天下,凡事爱逞能;一遇到大事,往往冲在“后方口水战的前线”舌战群儒。
在现代社会他们被统称为“键盘侠”,而在1967年,真的有这么一位“键盘侠”走上了越战前线。

《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

彼得·法雷里 导演


《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越战时期,主人公奇克(扎克·埃夫隆 饰)因为酒后吹牛,决定带着啤酒从美国纽约去往越南前线慰问参军的儿时伙伴、寻找失踪好友的故事。

宏大题材的影片往往爱从小人物如士兵、平民甚至敌后人员入手,以小见大——奇克的主线任务只是“给儿时伙伴送来啤酒感谢他们”,就算其鼓舞士气的目的还算与战争相关,可他在前线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天,倒是来的路上跟着货轮漂了三个月;
而他的啤酒,套用片中人物的观点:你是以为越南没有美国啤酒吗?奇克的最终目的及其行为逻辑让整部片子增添了一份幽默色彩,也让影片沉重的主旨在其对比之下显得更加有冲击力。

“键盘侠”到底有怎样的特点?最关键一点就是过于理想化、过于自信
片中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推进剧情。奇克从一开始对自己的越南旅程就十分理想化,准备“搭便车”前往前线,后续又顺水推舟冒充自己是中情局特工,在前线营地里耀武扬威让长官将自己的朋友叫过来“给他一个惊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情况,朋友因为一个意义不明的电话不得不在枪林弹雨中冒死穿越无人区回到营地,看见奇克的第一句话是你差点害我在外面送命!”

而在遇到了真正的特工,见识了冷酷无情的拷问手段后,奇克的反应引起了军方怀疑,不得不逃进越南茂密的丛林里。
战争的残酷、同胞的狠辣冲击着这个来自和平世界的过客,将他大言不惭的话语和“为正义而战”的信仰击个粉碎。
片中配乐运用大量六七十年代复古音乐,在影片前中期多出现在奇克的旅途中,为影片套上一层时代滤镜。
后半段两处相似音乐的运用让人印象颇深:一处是真正的中情局特工将被俘的越共从飞机上直接扔下去,一处是奇克在赶路途中偶遇一个越南小女孩,女孩被吓得动弹不得哇哇大哭,最后路边草丛里钻出女孩的母亲,母女俩对奇克避之如蛇蝎。
这两处激烈的情节反而被配上了舒缓的背景音乐,并隐去了同期声的使用。
也许在真正的历史中,也有这么一群战争中的平民,他们的呼喊与惨叫被侵略国悠扬的音乐盖过,永远没法传进大洋彼岸人们的耳朵里。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片除“反战”外的另一个主题也很容易被剖析出来,即战争中“真实消息”的传达。一场战争在遭遇者面前是毁天灭地的,但它在其余的大多数眼里,只是电视上被选择加工后的一则新闻、是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媒体”作为唯一有可能在极端条件下传递真实信息的途径,其肩负的责任是难以估量的。
片中有关战地记者们的情节贯穿始终,他们是报道战争另一面的人,也是不被以奇克为代表的“爱国者”们接纳的一种人。在最后,奇克回到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反思,可留在家乡的伙伴们仍然聚在吧台电视前,喝着啤酒指点江山。
影片的最高任务看似是奇克成功为伙伴们送来啤酒与支持,实则是希望唤醒更多的“奇克”,让他们不再沉浸在虚假的人造梦境里。
纵观整部影片,故事完整,情节流畅,唯独在主题的表达上总是欲说还休。这样含蓄的表达反而给人一种隔靴搔痒之感。但不管怎么样,它的确在如何看待战争这一议题中给了我们一条崭新的思路。

文字|琉泠

编辑|奂饷嘉

排版|奂饷嘉

图源|《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

B站&微博&小红书|业余艺术家MAart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往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