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奥利弗·拉瑞克:外骨骼 | 现成之物的无限游戏

常山山​ ARTBBS
2024-08-30




在疫情的加速下,网络世界逐渐扩展着自身的比重,今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现成品/现成图像的关注也从现象层面逐渐转变为对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思考。最近,在OCAT上海馆展出的奥地利艺术家奥利弗·拉瑞克个展“外骨骼”,就将信息技术影响下注意力呈现出的流动化、碎片式的感知形态,整合为了更切近数字时代特征的视觉形式。


作为奥利弗·拉瑞克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三部动画视频和五件雕塑作品以不多的体量,简明地呈现了艺术家的观念轮廓。分别创作于2014-2015年、2018年和2021年的三部动画短片,就像三条流动的图像意识流。从糅合各种不同风格动漫形象的动画变奏,到单线勾勒出的物与物之间的诗性跳接,再到由虚拟肌理填充的虚拟物象,这些都指向当代流行文化对“元形象”的再定义过程。展览中的雕塑部分,则用不同质感的树脂材料拼接出新古典主义式的造型:《荷马史诗》里大洋河的河神“俄刻阿诺斯”,也有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狗——伟大与平凡,整一与碎裂,凝固于同一时空。


奥利弗·拉瑞克对现成品/现成图像的挪用和转译,不是通过将形象平移入不同的文化语境来引发对“元形象”意涵的再思考,也不是在“元形象”上覆盖不同媒材,通过隐喻的叠加使新的理解嵌套进原意,产生不断回返“元形象”自身的互文式联想。拉瑞克的做法是直接剔除语境,塑造作品自身进化的视觉序列。每一件作品既保留了建立在元形象之上的创造性DNA,又能将它们自由地编制进不同的语境中。


艺术史学者Claire Bishop曾在《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一文中指出:


“面对互联网上的无限资源,‘选择’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执行动作:我们从现有的资源中创建新文件,不用再一切重头开始。艺术家们的工作也是如此,选择或者重新挖掘过去的艺术宝藏,突出了‘选择’作为策略的重要性,即使结果是模拟的,而非原创的。因为现在的重点不再是独创性,而是在于如何为已经存在的艺术作品重构有意义的上下文语境。”


“奥利弗·拉瑞克:外骨骼”展览现场,OCAT上海馆,2022,Installation view of "Oliver Laric: Exoskeleton", OCAT Shanghai, 2022 ,图片致谢 OCAT上海馆


互联网创建之初面向的就是开放的意识协作,可自由移动、重组和复制的信息单元,就像一种通用的形式,可以被解释用于不同的目的。作为在互联网上长大的一代人,Z世代的艺术家也同样在探索根植于互联网精神的视觉创造。


多重现实的共存,开源共享,原作和复制品概念的混合,对创作语境的档案式研究.....所有这些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式,和当下的网络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拉瑞克创作方法的形成也不例外。当一切都可以毫不费力地触达和瞬间复制,一切都可以是自由和未完成的,现成品自身也成为了可无尽再生的意义网点。无限存在的信息媒材通过网络的传播,在不断被改写的过程中有了更多被活化的可能。或许对今天的艺术家来说,如何应对信息时代带来的文化转变,是比沉浸在局部的“创造”之中更加重要的事。


文/常山山




 编辑|Saisai   

 咨询|投稿|art_bbs@hotmail.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RTBB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