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烂尾楼故事,太深沉了
文|西坡
澎湃新闻《被“烂尾楼”击穿的生活》,报道了三个烂尾楼受害者,其中一个叫杨敏(化名),今年31岁。每个烂尾楼受害者的生活都令人唏嘘,杨敏的故事则让人感受更加复杂。
杨敏从小在河南农村长大,父母务农,因为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她老公是湖北黄冈人,也是农村人,在武汉读的大学,老实本分。
结婚之后,老公在武汉工作,杨敏在郑州工作。他们生了三个孩子,希望尽自己的能力给小孩提供好的教育。一年多前,他们拿出自己存了几年的钱,加上杨敏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凑够了五十多万首付,贷款一百多万买了一套不到一百平米的房子。没想到,小区房子卖光之后,工地就停工了。
杨敏非常后悔、内疚,觉得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老公。因为担心、烦躁,头发大把大把地掉。生活标准降到极致。自从决定买房,她已经舍不得吃穿了,不敢参加朋友聚会,从不在外面吃饭。
他们考虑过停贷,但是银行说“一切后果自负”,杨敏更担心的是,“将来小孩考公务员什么的,会不会政审通不过?”
烂尾楼受害者不敢停贷,因为担心影响孩子考公。这个故事的寓意,太深沉了。
有网友说,被坑害成这样了,还想考公。又有网友说,因为被坑害成这样,更想考公。
同样是农村出来的我,太能理解杨敏的想法了。一个吃透了苦的底层家庭,往往会把希望寄托于“家里出个官”。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执念,而是底层的共识。
但是我却想提醒杨敏,孩子要不要考公,是二三十年之后的事,而且要看孩子自己的志愿。为了给孩子保留想象中的考公资格,牺牲一家人的生活品质,往一个无底洞里一直砸钱,是否值得?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
对于杨敏来说,拼尽全部力气,想要在城市里安个家,却跳进了一个无底的深渊,此时她念念不忘的是孩子将来要考公,或许这是她生命的唯一的亮光吧。人是需要念想支撑的,哪怕是一个萤火虫,也好过全部的黑暗。对此,就像对花钱捐门槛的祥林嫂一样,我们又好说什么呢?
可是随着孩子长大,假如烂尾楼继续烂尾,杨敏一家继续为自己永远住不上的房子还贷款,又会出现怎样的场景呢?我想象了一下:
孩子:妈妈,我们的房子什么时候能盖好啊?
杨敏:明年吧,听说要有新的开发商进来了。
孩子:你每年都说明年,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什么时候是头啊?
杨敏:妈妈也不知道啊,谁让我们命这么苦呢。
孩子:妈妈,给我点钱,我要买课外书。
杨敏:咱家都这样了,买什么课外书,课本还不够你看的吗?好好学习,长大考公务员,知道吗?
孩子:我不想考公务员。我要当作家,给我钱买书。
杨敏:我没钱,钱都还房贷了。
孩子:我们不还房贷了行不行?不还房贷,你和爸爸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我和妹妹还可以穿好一点的衣服。房子我们一天都没住过,为什么要还房贷呢?
杨敏:你以为我们愿意还房贷吗?不还房贷,我和你爸就会上征信,我们上了征信,你们将来就考不了公务员。
孩子:我不想考公务员。
杨敏:你不考公,我们这些年的房贷不白还了吗?你不考公务员,我们家怎么翻身?我和你妈这么多年省吃俭用还房贷,供你们三个读书,容易吗我们
……
写着写着我自己都想哭了。
简单算了一下,杨敏的房子总价178万,首付30%应该是53.4万,贷款124.6万,贷款三十年,她说每个月还六千多,应该是等额本息。从网上找了个房贷计算器,本金加利息她总共需要还238万,加上首付款291.4万。
两个农村出来的年轻人,为了给孩子保留考公的资格,需要付出接近300万的代价,什么都得不到,只得到一个清白之身。
是谁拿走了他们的清白之身呢?!
继续阅读
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