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从平台断奶,我是认真的
文|西坡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我的判断,这是一个人人各自为战的时代。
在过去的繁荣期或者说膨胀期,起来了大大小小许多平台,甚至都搞出一个“平台经济”的新名词。其中不少曾经风生水起的平台,要么已经原形毕露、灰飞烟灭,要么也是黔驴技穷、苦苦挣扎。这些平台的成员,不需要提醒,早已经主动或者被动与平台进行了切割。
但还有一些表面上依然运转良好的平台,外部人乃至内部人都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时间会对它们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会让它们过去的魔法失效,水面下的礁石、沉船会陆续暴露出来。
过去有一句话,别把平台当能力。现在话要反着说了,别把平台不行当成自己不行。有朋友特别喜欢做趋势分析,最近比较悲观,不管看向哪里,都找不到增长点。我觉得,这种分析未免太被既有平台格局限制住了想象力。对个体来讲,在艰难时代,注意力要用来寻找缝隙,而不是跟随趋势。
首先,便是尽快从平台断奶,不要再跟着自身难保的泥菩萨念经。我当然不是主张你连夜辞职,我说的是精神上的断奶。
从前有朋友老是抱怨工作单位,抱怨甚至成了我们每次见面时的保留节目。一开始,我给他支招怎么对付变态领导,劝他辞职找工作,大好青春不要瞎耽误功夫。但是后来,他还是那份工作,甚至他的领导都已经变了,他还是坚持抱怨,抱怨领导,抱怨单位。
后知后觉的我,这才明白,这份抱怨里边其实隐藏着一种依赖。有物质层面的不得已,但更多是精神层面的难舍难分。
我发现很多人从家庭到学校再到职场,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依赖的集体。他们可以忍受恶劣的家庭关系,忍受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忍受职场PUA,只为换得一个可以持续抱怨的对象。总之为了避免孤身面对世界,人们什么都愿意忍受。
我不知道这种不安全感到底是怎样养成的,以及为何如此普遍,但它确实催生了很多不合常理的事物。比如满世界的网红博主都管自己的受众叫家人,大家就这么缺家人吗?
我觉得这是一种意义贫困,许多人深陷其中而不自知。意义贫困催生了许多畸形的社会现象,所以我发了个朋友圈说:当足够多的人足够充分地成为自己,我们社会的许多问题将迎刃而解。意义只能向内索取,依附于平台,不管什么样的平台,都是饮鸩止渴。
马斯克的暴力裁员被许多人诟病,说他不近人情,但我觉得,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资本家的冷酷也是一种警醒,公司就是公司,合则来不合则去,大家别讲那些有的没的。如果马斯克错了,那么市场会惩罚他。该讲商业的地方大讲道德,一切都粘粘乎乎,最终成就不了伟大的企业,也成就不了伟大的个体。
而平台的实质性进步,必然离不开个体的底线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否则它能把你当螺丝钉来用,为什么还要把你当人?
经济形势如此,我当然不会鼓励非理性辞职。但从平台断奶是当务之急。每值此种变局,个体的适应性、灵活性都要优于平台。不要担心平台会伤心,那是一个没有人格的东西。事实上,当你摆脱情感上的依赖性,只拿利益交换来衡量彼此的关系,平台可能会更离不开你。
你自己,才是唯一值得依赖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