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全新的视角看待家族财富

文婧 家族企业杂志CFBR
2024-08-23


来源:《家族企业》杂志

(微信公众号ID: jiazuqiyezazhi)


作者:文  婧


2020年,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中国企业家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提出家族财富的“四维度模型”,成为财富管理行业具有独创性的分析框架。《家族企业》杂志近日专访中国银行总行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王亚,从数字维度、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的“四维度”全新视角,透视和解析家族财富的现状和未来。



私行客户重新审视“什么是财富”

《家族企业》杂志:从第一支公募基金问世至今已有20年的时间,这20年是经济飞速发展的20年,是居民财富迅速积累的20年,也是财富理念逐步形成的20年。作为一名私人银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可否请您谈谈究竟什么是财富?


王亚:2020年一场疫情,让私行客户放慢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财富。什么是财富?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们财富管理从业者的思考。最初,客户对于财富管理的理念是伴随着具体投资标的和产品,如存款和银行理财使财富保值,股票、基金和信托使财富增值,保险可以使财富得到保障和传承。但是随着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客户和银行对财富的认知不再局限于一两种产品,全球资产配置、CRS、家族信托、慈善基金会,这些名词不再停留于概念,而是直接与客户的财富管理紧密地连接起来。可以说,财富管理业务已经逐步从点到面,从单一产品到综合化服务,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


《家族企业》杂志:过去我们提到财富管理,往往谈论的是财富的数值,但在2020年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发布的《白皮书》中,我们首次了解到应从数字维度、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四个方面来重新看待家族财富。请问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提出“四维度模型”的初衷是什么?



王亚:财富的四维度模型,是我们对十多年的从业历程归纳和总结后提出的。我们之所以提出财富的这四个维度,意在从不同维度来审视财富,为高净值客户、为财富管理从业人员了解财富管理增加一个视角。对于四维度的认知,是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各类资产、各类产品、各类财富管理工具,都是现象,而本质是什么?我们归纳了四个问题:第一,“如何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第二,“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持有财富”;第三,“如何实现财富的代际传承”;第四,“如何让财富更好地回馈社会”。这些都是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是财富管理对这个社会的意义之所在。

如何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

《家族企业》杂志:那就让我们首先关注财富的第一个维度,即数字维度。《白皮书》指出,有近六成的企业家客户的资产回报预期超过8%,但大部分企业家的金融资产配置结构难以支撑其回报预期。请问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王亚:8%这个标准不是偶然,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原因,是由于企业家都有自己经营的企业,经营企业的资产回报率通常都在10%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这部分人群对金融资产的回报预期;第二个原因,是由于前些年发行的融资类信托产品,这些产品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其收益多能达到7%~8%,有些年份还能到10%以上,客户购买这些产品也都获取了相应收益,所以客户潜意识里都会有这么一个收益衡量标准。但是,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单一产品的固定收益率无法支撑客户的回报预期;从收益来看,近年来市场无风险收益率整体呈现下行趋势,高收益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随之下降;从规模来看,支持高收益产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受到压降;从风险来看,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要想不承担风险而获得高收益越来越难。



《家族企业》杂志:正如您所说,以往只通过投资单一资产和单一产品就能实现的“低风险、高收益”,现在已经很难做到了。如今要满足高净值人群的财富回报预期,我国私人银行业需要提升哪几方面的能力?


王亚:“低风险、高收益”这个目标,已经从资产管理端转移到财富管理端,只有真正能为客户赚到钱的财富管理机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达到这一高度,我觉得财富管理机构要提升三方面能力。


第一,提升投资策略研究和运用能力。在策略端,资管新规后,非标准化资产逐步向标准化资产转型,因而最基础的投资策略工作是要对股票、债券、商品、外汇等各类标准化资产进行研判,以此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投资方向和目标;进一步来看,投资策略一定要和产品、和客户相结合,投资策略要解决的最终问题,就是“对于不同资产规模、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配置不同的产品”,投资策略工作一定要对这个问题给出答案。


第二,提升产品遴选能力。财富管理机构要想给客户做好资产配置,首先要有开放的产品平台,这个产品平台类似商场的货架,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都可以在这个货架上找到,有了不同种类的产品类型,这只是第一步,如何在不同种类产品中遴选出最好的产品才是关键,例如,市场上有7000多只公募基金,如何能从中挑选出股票、债券、混合、QDII等不同策略最优质的基金,这是考验一家财富管理机构核心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第三,提升队伍专业能力。专业的投资策略和产品组合需要由客户经理传导给客户。以前,很多客户经理只会拉存款、卖理财,而今后的培养方向是会为客户进行资产配置。客户经理不仅自己要能够承受客户资产的净值波动,还要让客户能够承受净值波动,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靠的是专业性。不但客户经理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客户经理身后,一定要有一支专业投资顾问队伍来提供专业支持。客户经理主要负责维护客户,更注重客户关系的保持;而投资顾问则要关注客户的资产配置,用专业的投资顾问建议来协助客户经理做好客户的资产和产品配置。


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持有财富?

《家族企业》杂志:让我们再来看下财富的第二个维度,即空间维度。《白皮书》调研显示,疫情后,出于对境外疫情防控的担忧,企业家配置全球资产意愿显著降低,有近五成的受访企业家表示,疫情后他们对全球资产配置变得更加谨慎。您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王亚:对这个问题,我理解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投资领域,相对于境外资产而言,投资者一般对母国的投资标的更加青睐,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母国的投资环境、政策及标的更为熟悉;二是疫情后,受益于及时、果断、成功的抗疫措施,中国经济率先实现复苏,全年GDP超过百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资产也成为全球投资者竞相增配的资产。



与此同时,我们也非常关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全球化和综合化优势,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共设有四家私人银行中心,在伦敦设有一家私人银行服务中心,目前我们已经搭建了全球家族财富管理平台。


《家族企业》杂志:看来中国银行非常熟悉和了解有国际化视野的客户,请问这些希望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布局企业与家族财富的企业家有什么特点,他们的境外财富管理需求通常都是什么?


王亚:这些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很重要目的地是以中国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以内地公司海外上市为例,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内地公司在海外股票市场的1800多家公司中港股上市公司占比就超过了3/4,市值超过25万亿港元,2020年1~10月在港IPO上市的内地企业就有83家。内地海外上市公司中10%以上推出了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并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



内地公司“走出去”对离岸财富市场的发展意义重大,中银集团充分发挥“投行+商行”双轮驱动的优势,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财富保障和传承需求,综合运用家族信托、家族宪章、慈善信托、基金会、大额保险、遗嘱、协议、公司架构设计等规划工具,为客户提供家族财富管理和家族财富传承综合服务方案。


如何实现财富的代际传承?

《家族企业》杂志:让我们再来看看财富的第三个维度,即时间维度。《白皮书》调研指出,我国第一批企业家已走过创富阶段,对“守富”“传富”的需求日益增加,在60岁以上的企业家群体中,近50%的企业家将财富安全与传承作为其财富管理的首要需求。请问目前私人银行客户在家族财富传承方面做得怎么 样?


王亚:财富管理行业在我国发展也就只有20年的历程,财富传承更是近十年来才逐步兴起的。从目前家族财富传承的现状来看,呈现出两个特征:


一是财富传承仍停留在理念阶段,尚未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根据《白皮书》调研,虽然有超过六成的企业家表示,“随着时间推移,其财富管理的重心将逐步转向财富传承”。但受访企业家中,目前已做好财富传承安排的企业家客户不足两成。已做好财富传承安排的企业家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更偏好通过赠予、大额保险等相对简单常用的方式传承财富,对家族信托、家族办公室、家族宪章等相对复杂多元的传承工具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仍有较高的提升空间。



二是财富传承呈现明显的“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特征。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物质财富是有形的、近期的,而精神财富是无形的、长期的。企业家经营和传承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凭借匠心精神、创新精神做优、做强产品,这是企业成功的因。企业家经营和传承家业,树立勤奋、奉献、坚毅的价值观和家风,这是家业成功的因。财富只是果,只有把因传承下去,才能够开花结果,实现“富过三代”。


《家族企业》杂志:《白皮书》提到,中国企业家在传承规划意识逐渐觉醒的同时,家族治理意识却相对欠缺。请问什么是家族治理?为什么它对于家族财富传承来说这么重要?


王亚:这里提到的“家族治理”,是能够体现家族价值观的,帮助家族进行决策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如果说“财富管理”侧重于物质层面,那么“家族治理”则主要聚焦于精神层面。家族治理是家族传承规划的顶层设计,微而言之可以是一笔家族信托,广而言之可以涵盖家族宪章、家族会议、家族慈善等丰富内涵。完善的家族治理机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训”,对于家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



《家族企业》杂志:看来一个好的家族治理机制对于我国的高净值家庭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完善家族治理方面,私人银行可以为客户做些什么呢?


王亚:财富管理机构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是从客户的视角来帮助完善家族治理。具体来看,可以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好客户教育工作。家族财富传承的顶层架构搭建宜早不宜迟,私人银行应当引导高净值客户提前搭建家族治理机制,做好财富传承规划。


二是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复杂的家族治理架构设计需要有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共同参与,甚至医养行业、教育行业也可能有所参与其中。私人银行通过整合多方面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一站式服务。


三是将慈善融入家族治理中。这不仅是企业家回馈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将有助于家族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如何让财富更好地回馈社会?

《家族企业》杂志:您刚刚提到了将慈善融入家族治理,这也属于财富的第四个维度,即价值维度的范畴。家族公益慈善一直是中国高净值人群非常关注的。但《白皮书》调研显示,我国目前的慈善捐赠仍旧以事件驱动型为主,有超过五成的企业家只有在遇到某些偶然事件或突发灾难时才会实施慈善行为,而养成定期捐赠习惯的企业家则不足二成。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王亚:财富的社会价值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家经营企业本身就能够回馈社会,创造价值。企业的健康、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以此创造就业岗位、增进社会财富、贡献财政税收、投身科技创新;二是企业家参与慈善公益增进社会福祉。企业家通过捐赠投身公益,不仅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增进社会福祉、引领价值观的有效方式。


我国的慈善事业近年来虽然得到长远发展,但整体规模仍有待提升。2019年,我国共接收境内外款物捐赠价值1701.44亿元,而这一数字在2002年仅为20.8亿元,近20年时间增长了80余倍,但捐赠总量占GDP的比重仅为0.17%,而在美国这一数字达到2.1%。从捐赠主体来看,我国慈善捐赠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企业,企业捐赠占整体捐赠量的比重超过六成,而个人捐赠仅为398.45亿元,占整体捐赠比重仅为23.4%。对比来看,发达国家的个人捐赠比重相对较高,个人捐赠的比重通常超过七成。上面的数字对比充分反映出,居民慈善捐赠需求还没有充分被调动起来,特别是高净值客户。


《家族企业》杂志:高净值客户作为先富起来的一群人,本就有着回馈社会的广泛意愿。如何能将这些意愿转化为现实?金融机构可以在中间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王亚: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慈善信托、慈善基金会等工具助力家族慈善。近年来,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不仅成功续做了全国首单混合财产慈善信托,还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合作,创立“中银私享爱心荟-春蕾计划”项目,为中国银行爱心客户搭建全国性的慈善平台,自2014年起,已连续七年组织客户向陕西、云南地区高中女生奉献爱心,客户和员工累计捐款超过650万元,资助1331名高中春蕾女生。



《家族企业》杂志:这样的活动真是非常有意义!在采访的最后,我们想请您送给中国家族企业传承者和接班人一句话。


王亚:好的。我想对他们说的是:家族财富传承不仅是传承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传承更重要和深远,精神财富促进物质财富的长久传承,企业有担当、有爱心,就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家族有担当、有爱心,就不会计较财富的内部分配,而是更注重家族的代际正能量相传。希望我们中国的家族和企业都能够实现基业长青!


(图表来源: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中国企业家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2021年2/3月合刊】 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

由《家族企业》杂志制作出品的《四十年四十个家族》系列音频节目改编而成的书籍《源动力——中国民营企业传承突围》,堪称商业版的《父与子》,纵览中国民营经济40余年大浪淘沙留金之道,集结中国家族企业新生代首次大规模亮相发声,回顾从0到1的创富路径,探索从10到100的传承规划。


识别上方二维码 一键购书《源动力——中国民营企业传承突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家族企业杂志CFBR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