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清 |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建设有温度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建设有温度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楚国清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101)
[摘 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高校需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建设彰显思想温度、理论温度、价值温度、文化温度的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联合大学坚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文化润校”发展战略之中,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人民满意为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建设有温度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润校;立德树人;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阐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高校应把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北京联合大学坚持学以致用,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指导学校“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文化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努力推动有温度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在2013年、2018年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2023年召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就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自信、“两个结合”等作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宣传思想工作、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方案,在各地考察各类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并提出一系列要求,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1]。2020年9月,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文化是重要内容;推进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力量源泉[2]。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两个结合”重大意义、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3];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4]。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一、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十三五”时期,文化强国的着力点主要体现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上;“十四五”时期,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起步,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为引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坚定“四个自信”要求[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两个结合”[6]。十年来,文化建设蹄疾步稳,逐步深入,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领导艺术,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从任务目标上看,2013年宣传思想工作会提出“两个巩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2018年宣传思想工作会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我们要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自觉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全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以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奋力谱写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篇章,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二、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进“文化润校”战略,建设有温度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提出,为建设有温度的大学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根据。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围绕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环节,全面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文化润校”发展战略,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出更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彰显思想温度
思想是有温度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代表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阶级主张。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彻底的理论逻辑,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句名言,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相联系,深刻地阐明了人和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本质,既点明了不能妨碍他人自由的发展,也诠释了人与人之间应有的“温度”。我们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蕴含的温度,如果没有这些温度,共产主义社会怎么会是我们特别向往并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呢?这里映射着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同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都体现了温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它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结合新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我们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鲜明政治品格,将其思想魅力转化为办学治校的“温度”,将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健全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彰显理论温度
思想落实到科学层面就是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要从学原文出发,但是不能拘泥于原文本身,不能陷入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泥潭之中,学会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非常重要。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等,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把世界观和方法论完全区分开也很难,有的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有些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学思践悟中,悟出其中的要义精髓。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更好指引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既有战略层面的深层次思考,也有战术层面的具体实践。从战略层面来看,党中央关于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主要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层层推进。从实践层面来看,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8]的根本任务;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9];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指示中强调,“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0]。由此可以看出,“团结奋斗”始终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彰显着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要求转化为师生团结奋进的“温度”。这个温度包含很多意味,必须有共同的坚守、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愿景和共同的制度尊崇。能够体现出共同才叫温度,如果仅仅是个体化的特别好,那绝对不是共有的温度,也不会是我们提倡的温度。我们要着力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彰显价值温度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应当具有的显著特征。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马克思主义则是人民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温度”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价值追求,贯穿于治国理政各方面全过程。坚守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彰显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谋大同的责任,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后继有人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大计。高校的工作是育人,要扎根中国大地,树立有“温度”的育人导向,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坚定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范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彰显育人工作的价值温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温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富有“温度”。例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人与自然相和合;在伦理道德方面,讲“仁义礼智信”;在个人进取和担当方面,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国家治理方面,讲“天下为公”;在国家形态结构方面,追求“大一统”;在国际关系方面,推崇“协和万邦”,等等,这些内容都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11],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2],辩证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联结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力量[1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14]。高校是文化建设的高地,是文化育人的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15]。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转化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精神滋养,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科学文化的思想精髓相结合,锻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特有的育人“温度”。
在教育强国新征程上,要坚持以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目标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确保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到高校工作中,就是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遵循,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北京联合大学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提出“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文化润校”发展战略,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人民满意为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一)以爱育爱,以爱育人
如果说让学生追求真理、探索科学是教育的目标,那么爱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工作的本质。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也有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的“大爱”。我们要在立德树人中弘扬“大爱”精神,需要坚持以爱育爱、以爱育人。爱既是价值,也是文化。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追求真理、探寻科学。教育者和学生之间,要把爱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从小事做起、从实事抓起,持续提升育人的温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教职工应该成为温度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建设有温度的大学,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以提升师生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为落脚点,通过温度孕育出学校事业发展的新高度。
事业发展如果没有高度,就不能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形成事业发展的突破。事业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温度,也不能团结大多数人,推动事业发展达至新高度。每个人都应既是温度的享受者,也是温度的创造者、传递者。坚持办学治校的温度,并不是对一些错误的思想和做法无原则地迁就,而是要以师生根本利益为标尺,坚持正确的导向,反对错误的言行。坚持高度与温度的统一,既要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同时,也要坚决反对只要温度而妨害高度,或只要高度而不蓄温度的做法和倾向。关于发展的温度和高度的关系问题,不能为了所谓的温度就打击大多数人的热情,让大多数人奉献温度给不该给的人和事。对于不良的倾向和不对的做法,一定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不能为了所谓的“团结”,就去迁就或姑息。宁可暂时在局部失去团结的局面,也不能迁就这些不良的现象,对我们长期发展有害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我们要坚持以师生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本,而不是具体到某一个体上谈温度,对个别个体的温度,不是大家所说的温度。也不能为了所谓一时面上的“团结”,迁就一些不良的习惯和风气。我们要坚持做好团结—批评—团结,在团结的基础上对不好的方面提出批评,敢于斗争,从而达到新的团结。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勇于提出批评;对自身存在的弱点和问题,要勇于去改进;对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规章制度,要勇于完善修改;对一些政策的形成,要反复不断地研究讨论形成共识。这也是文化积淀的过程。
(二)立德树人,立已达人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思想政治工作是这样,文化建设也是这样。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说,学生就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常说,要想让别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结合”,都需要教师为学生作出示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做“四个引路人”,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弘扬教育家精神等,都是既有价值层面的要求,也有文化层面的深层思考。教师要深刻领悟“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深刻内涵和责任担当,深知自己身上担负的育人责任,深知自己的言谈举止影响着周围的师生。学校是一个整体,学校的决策层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围绕师生这一中心,把师生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上。同事之间,要提倡构建友善、和谐的同事关系,大家在一起朝夕相处、合作共事,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更是一种宝贵的情谊,要互帮互助、互敬互爱,人际关系和谐了,温度自然就产生了。教职工与学生之间,要突出“爱学生”这个重点,把“爱学生”贯穿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度、师者的温度。
学校管理层要为教职工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有利条件。一方面,要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解决真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困惑。要充分尊重教职工合理的意愿,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从教职工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增进师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教职工参与学校治理,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办。教师如果不开心、不幸福,传达给学生的关爱、幸福就会少些,学生是不可能开心和幸福的。让教师心情舒畅,让他们感受到信任和尊重,才能激发出自我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和长久积极性,才能引导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最终成长为优秀教师。我们的教职工要有主人翁意识,管理层要广泛发动和动员他们参与学校的治理。大家的事大家想,大家的事大家办,如果我们的教师是乐观向上的,他们传递给学生的关爱就会多一点,学生感受到的幸福也会多一点。
(三)健全体制,完善格局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深刻理解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重大举措。要继续夯实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中的战略地位,把“大思政课”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校政企协作的“大思政课”育人模式,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联合大学第六次党代会确立了“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文化润校”的发展战略。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发展战略之中,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术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校内外合作和文化建设等层面升华为相应制度。要牢固树立文化是大学灵魂的理念,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用好用足首都文化资源,切实形成一个包含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制度、机制于一体的文化育人体系。要传承学校品质,讲好学校故事,凝练学校精神,推动大学文化高质量发展。
(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则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四五”时期,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重点,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几年来,我们在“五育并举”的工作中,推出了许多优秀做法,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增加了举办运动会的频次;我们鼓励学生从手机屏上走出来,举办校园文化节;我们带领学生加强劳动教育意识的培养等。这些做法,就是引导学生坚持“四个面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于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目前,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和深化。
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对于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好文化资源尤其是北京独特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文化滋养心灵,用文化涵育德行,用文化引领风尚,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有温度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教育强国、民族复兴的实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9] 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第1版。
[2] 习近平:《全面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日报》2020年9月23日,第1版。
[3][10]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3年第17期,第4—11页。
[4] 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人民日报》2023年10月9日,第1版。
[5][1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2版。
[6][1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
[7]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1页。
[8]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13] 汤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红旗文稿》2019年第19期,第31—32页。
[14] 王维平:《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时报》2022年4月6日,第A1版。
[15] 习近平:《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