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一,孙 昭 | 海外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审视
海外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审视
张泽一 孙 昭
(北京联合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01)
[摘 要] 党的二十大以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智库高度关注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十分丰富,具有深远的国际价值。本文从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海外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关注认知,并对海外学者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辩证审视。部分海外学者以“旁观者”身份客观公正地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许多中肯的见解,对于阐释中国学理、提升中国形象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但受研究动机、文化差异、研究方法局限等因素的影响,有的研究在视角和观点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偏颇、不实,甚至是恶意歪曲。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要敢于和善于打破西方的“话语陷阱”,更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民族复兴提供话语支撑。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海外话语;意识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一词在国际上迅速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政治热词”之一,引起了各国政要、海外学者、国际智库和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海外学者以“局外人”“旁观者”身份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许多中肯的见解,对于阐释中国学理、提升中国形象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但受研究动机、文化差异、研究方法局限等因素的影响,有的研究在视角和观点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偏颇、不实,甚至是恶意歪曲和误读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头脑清醒、眼睛明亮地去辩证审视,作出合乎逻辑的理性判断和正确回应。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现代化道路国际比较的价值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必须明确“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一词指的是自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爆发时起,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形成的有异于先前社会的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现代化”意味着发展中社会或传统农业社会向日益发达的工业社会迈进的一个历史演化过程,意味着全社会范围内一系列具有现代性的各种要素及其组合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进行连续全方位的系统性变化,其本质特征是科学至上的理性主义。“西方现代化”在理论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指的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广为流传的以发展中国家转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理论,广义上指的是17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和民主化的发展在欧洲形成的技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剧烈变革。本文所讨论的现代化是广义上的现代化概念。
中国的现代化最早源自近代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国内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与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道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深入浅出地界定中国式现代化之内涵,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这一概念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艰难困苦的实践中开辟的[1]。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现代化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次,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0月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包括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 [2]。可见,中国式现代化除了具有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共同特征之外,例如,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在普遍规律上都表现为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跃升,都强调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过程中要重视市场力量和科学技术的运用,都强调在现代化过程中要不断凸显公平正义等[3],其还在领导力量、指导思想、制度安排、价值立场等多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显著特点,既有别于西方现代化,也有别于过去苏联的现代化模式。
(二)对不同现代化道路进行国际比较的价值
对不同文明道路及其现代化发展范式进行国际比较,具有重要价值:第一,可以更好证明,现代化并非定于一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具有独特优势的现代化之路,其一系列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走现代化之路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第二,对不同现代化道路进行国际比较,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西方文明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性,要打破工业革命以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惯性思维模式,引导世界现代化走出面临的困境,需要参考借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第三,对不同现代化道路进行国际比较,对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宣介中国道路、彰显中国气派、展示中国风格,不断完善我国的国际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外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代表性观点
海外评价主要来自各国具有影响力人士,他们往往通过接受采访、做大会发言、出版学术成果、在媒体发声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本国政府决策和社会與论产生影响[4]。
(一)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认知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表现特征的分析,海外学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其特征进行了阐释和解读,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哈伊里·图尔克教授盛赞中国式现代化是“奇迹”,他在2022年1月出版的新书《“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中列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成就,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互联互通、合作共赢,通过公路、铁路、港口、桥梁等建设项目,大大加强了同亚洲、欧洲、非洲许多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加强了文明对话。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成就奥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英国共产党(马列)主席艾拉·鲁尔在仔细研读中共二十大报告后,高度赞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世界人民对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相契合。他对中国在全面脱贫、抗击疫情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钦佩,并将这一成绩归因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6]。巴西共产党副主席、国际关系与政策中央委员会书记沃尔特·索伦蒂诺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是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的大事件,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至关重要[7]。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现代化。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顾清扬认为,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越来越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巴西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埃万德罗·卡瓦略(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指出,与西式现代化强制的霸权殖民思维截然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奉行求同存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西方的一种超越,中国正在建设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是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8]。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认为,中国稳定的政治以及具有延续性的政策是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优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与历史有利于中国规避重大风险;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仍有庞大的市场、巨大的经济潜力,也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未来还会塑造新的竞争优势[9]。西班牙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加利西亚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胡里奥·里奥斯(Xulio Rios)认为,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决定自己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经验,中国经验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可持续的世界,一个进步的、造福全体人类的世界[10]。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期间,老挝国会副主席宋玛·奔舍那(Sommad Pholsena)在访谈节目《连线·全球政要看中国十年》上热烈赞扬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决心,并大力肯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模式。他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建立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斗争,并真正为人民的支持而斗争。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党来说,最重要的是不断赢得人民的支持,不忘初心和使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然吸收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但最终是确保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11]肯尼亚中国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始终将人民置于政策决策和实施的中心地位。中国共产党承担起改善人民生活的使命,积极投资于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改革等关乎人民生活的重大项目[12]。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肯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认为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是十八大以来十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13]。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包容的现代化。肯尼亚中国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包容性特点,是惠及世界人民、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现代化。中国热情帮助肯尼亚建立了经济特区,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贸易、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协调和人文交流等关键领域分享经验,促进了“一带一路”参与国的经济现代化[14]。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李成从两个角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点:一是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既不盲目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现代化道路,又不闭门造车、故步自封,而是进一步融入世界,在全球化中受益;二是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扩大中产阶级群体数量,不断调节由于贫富差距过大带来的社会不稳定[15]。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中美关系和亚太政治研究领域资深专家熊玠(James C.Hsiung)在其2016年出版的《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一书中高度评价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为人类事业奋斗的大格局,显示出中国人广阔的心胸,不光要自己好,也要大家好,“这与‘美国第一’的态度完全不同的”[16]。
(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成就及其原因的认知
近年来,海外学者十分关注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意大利21世纪马克思政治文化协会副主席弗拉迪米洛·贾凯(Vladimiro Giacché)称赞:“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史……是一个非凡的成功故事,更准确地说,是有史以来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赶超故事。”莫斯科国立大学的知名汉学家阿列克谢·马斯洛夫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奇迹”的奥秘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中国改革的长期持续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战略大局上的规划没有偏离主线。其次,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人民支持政府政策。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围绕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关注人民福祉的增长[17]。德国前政要、波恩应用政治研究院院长波多·洪姆巴赫(Bodo Hombach)对中国短短几十年取得的现代化成就充满钦佩:不断改善的居住条件、充足的民生供应、壮观的跨海大桥等,让西方国家为之惊叹,中国“内塑中国特色、外塑建设性力量”的特殊使命,使其昂首阔步向未来[18]。日本早稻田大学前校长西原春夫(Nishihara Haruo),用亲身体会的中国40多年巨变,称赞中国在经济、社会乃至精神层面加速发展的现代化成就。他指出,中国每当出现问题,就会积极总结经验、努力克服,虽然遇到的问题艰巨复杂,但中国的韧性强劲,这种灵活应变的态度是中国发展的根本。美国著名的中国通——花旗集团全球投资银行高级顾问、库恩基金会董事长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将中国创造发展奇迹的原因归功于政党制度、人才选拔制度、民主制度、监察机制、政策方向等方面的11条重要准则,并强调要了解中国,必须首先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思维方式[19]。巴西中国研究与商务中心执行长、中国问题专家罗尼·林斯(Ronnie Lins)谈到中国式现代化时表示,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包括主权、教育、改革、经济、外交、制度等要素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才有了中国近年来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三)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意义的认知
海外学者认为,以中国的方式解决世界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创新,不仅突破了西方语境下的“现代化”标准,走出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中国道路,极大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探寻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实践参考,对世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高度契合,是对国际社会的重要贡献,中国的全面脱贫是对世界减贫目标的巨大贡献[20]。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经济部主任郝福满(Bert Hofman)认为,中国的全面脱贫是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减贫工作[21]。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认为,中共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新理念。以往中国谈到“现代化”多意为紧跟西方国家的脚步,追赶西方定义的“现代化”标杆。随着距离中等发达国家门槛愈来愈近时,中国开始深入思考“现代化的本质”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给出了答案,即并非在经济上达到与西方发达国家同一水平,而是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传统西方语境下的“现代化”规则,为世界提供新理念、新思维和新目标[22]。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认为,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目标,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结果是贫富差距的加剧,与其照搬西方模式,不如从中国式现代化中汲取经验[23]。
中国式现代化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探寻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更多可行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柬埔寨亚洲愿景研究院研究员通孟戴维称十年来中国完成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激励发展中国家勇于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方案[24]。美国的黛博拉·韦内齐亚尔研究员认为,美国凭借其强大军事力量支持北约扩张,威胁世界安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正是时代急需的新希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众多的现代化、人民参与并受益的现代化、高水平精神文明与道德建设的现代化、不依靠掠夺的绿色可持续现代化[25]。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将为更多国家和人民开辟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26]。2022年9月23日,赞比亚社会党主席弗雷德·曼贝(Fred M’membe)称,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交往的同时,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保持独立和稳定,给赞比亚示范了除资本主义道路外另一种全新的选择,极大鼓舞着赞比亚等深受压迫的国家探索“自救”新路和奋斗目标[27]。日本前参议院议员、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浜田和幸高度评价中国式现代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划时代的借鉴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发展路径选择。他认为,西方现代化在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流行性疫情、贸易摩擦、恐怖主义和战争等全球性问题面前陷入停滞,而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宏伟灵活的解决全球性课题的中国方案[28]。南非共产党总书记索利·马派拉认为,中国共产党经过百余年的不懈奋斗取得的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为非洲和世界各地的政治组织提供了丰富经验,并认为中国共产党定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既定目标,创造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典范。
(四)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某些负面评价和歪曲性解读
由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优势等的认识不同,抑或是政治立场、政治观点相异,部分海外人士对于中国式现代化也存在一些负面评价和歪曲性解读,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将中国式现代化片面解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持这类观点的学者,如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德国知名“中国通”托马斯·海贝勒(Thomas Heberer)、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黄亚生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乔尔·安德烈亚斯(Joel Andreas)、美国左翼学者马丁·哈特-兰兹伯格和保罗·柏克特等。这些人士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华盛顿共识”的东亚模式,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经济政策,不过是西方经济学的建议措施。中国模式的实质是利用社会主义来建设资本主义,而不是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29]。这类观点主要是从经济层面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中国道路等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忽视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各个领域的原创性措施和建设性成就,否定中国道路的独创性,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否定和片面理解[30]。
二是淡化中国的社会主义属性,将中国式现代化解读为“极权政府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国家资本主义”。持这类观点的学者,以美国前国务卿赖斯、美国政治风险专家伊恩·布里默(Ian Bremmer)、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与经济学院教授毛里和子等为代表,他们在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时,常常故意回避中国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例如,伊恩·布里默在他的《自由市场的终结:谁赢得了国家与公司之间的战争?》一书中称,“中国式国家资本主义是全球最大威胁”[31]。
三是将中国式现代化视为“新帝国主义”“中国威胁论”等。持这种论调的海外人士多为带有意识形态有色眼镜和固守冷战思维的少数西方政客,他们对中国发展抱有一定的偏见和意识形态倾向。2018年,路透社发布《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拉丁美洲不应该依赖中国》一文,指出蒂勒森警告拉美国家,称“拉丁美洲不需要只为本国人民谋利益的‘新帝国主义势力’。中国的发展模式让人想起了过去,这不应该成为这个地区的未来”[32]。2022年11月22日,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首席共和党议员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在其主导的评估报告更新版中谴责中国的经济行为,如“一带一路”,正在对世界各国和人民产生负面影响,并呼吁拜登政府追究中国责任,全面采取行动制止中国一切扩大其全球影响力的行动[33]。这种论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社会和海外媒体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认知,不利于中国国际话语传播,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找出解决方式。
三、辩证审视海外人士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读
总的来看,近年来海外人士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关注越来越多,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不可否认,受研究动机、文化差异、研究方法局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研究往往存在良莠不齐现象。部分西方学者能够以“旁观者”的中正身份清醒地分析探讨中国式现代化,采取了客观谨慎的研究态度,所以得出的许多见解和结论自然比较中肯,对于阐释中国学理、提升中国形象起到了非常有益的作用。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以及俄罗斯学者,往往秉持着“朋友”的身份,采用相似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使得他们大多由衷地赞叹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能够较深入地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关键所在和可借鉴之处。同时,还有部分海外学者,对中国缺乏了解、抱有偏见和误解,研究观点存在一定的偏颇和误读。值得警惕的是少数持有冷战思维和抱有敌意的西方学者,往往故意颠倒黑白、歪曲事实,抹黑中国及中国式现代化,对此我们要擦亮眼睛、敢斗善斗,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一)部分海外人士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读评价积极、见解中肯
如上所述,海外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读,主要从内涵、特征、成就、价值意蕴、世界意义等角度进行阐释分析,总体来看,海外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读比较全面,有的观点比较深刻,呈现出了积极正向的良好舆论倾向,大多数海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能够认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基本特征。海外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正确把握和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的深刻理解,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赢得了中国国内广大人民的信赖和好评,而且赢得了世界的高度赞誉。例如,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曾经在1989年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一书中自信地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悲观主义最明显的显露就是几乎完全相信有一种永恒的、严厉的共产主义制度能取代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强调“自由民主国家在现实中正在成为人类问题的最好解决方案”[34]。但是,随着西方国家在俄乌冲突等一系列事件中丑态百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受到了资本主义世界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福山不得已在《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杂志上发文承认,自己写下“历史终结论”时没有想到西方政治会出现倒退,当今走向极端化和分裂的美国政坛正在削弱西方的自由主义,美国很有可能陷入一场重大的宪法危机。海外人士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向回馈为我们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增添了厚实的海外注释。中国式现代化靠的是科学真理,走的是人间正道,理所当然会获得世界应有的公正评价。海外学者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积极评价和认可,充分说明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35]。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从“文明蒙尘”到“文明新形态”的不断跃升,中国式现代化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正昂首阔步、勇毅前行,以无比豪迈、不可阻挡的气势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
(二)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式现代化的翻版、复制,而是根植于悠久中国历史和厚重民族文化的“原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些海外学者将中国式现代化视为西式现代化的模仿或翻版,出现类似“华盛顿共识的成功”“极权政府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国家资本主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模式”等论调。这些论调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没有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缺乏基本的观察与深入思考。英国剑桥大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在其2010年出版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一书对抨击中国的某些观点进行了批评,“2008年的金融危机却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溃退和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施行的西方自由市场模式的失败:得到肯定的是中国式道路而不是西方的”[36]。纵观中国式现代化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母版的现代化,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现代化,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深植中华文化和历史厚土的“原版”[37]。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植于悠久中国历史和厚重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它的发芽、生长、壮大深受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天人合一、致中达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滋养,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既避免了西方现代化的各种弊端和冲突,又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价值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抛弃了“国强必霸”的西式逻辑,中国希望各国都可以找到符合本国文化文明的现代化道路,但中国绝不会把自己的现代化模式强加给他国[38]。中国式现代化给那些既追求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但并不输出这个模式。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对抗性矛盾,特别是消除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对抗性矛盾,打破了“中心—外围”依附体系[39]。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既可以实现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又可以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了西方民主的局限性,走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代化新道路,做到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40]。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破解世界现代化难题提供了全新范本与道路选择,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部分海外人士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负面评价,颠倒黑白、别有用心,实质是西方话语霸权的体现,折射了西方现代化、西式文明的“无奈”和“焦虑”
受研究动机、文化差异、研究方法局限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海外学者的研究在视角和观点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偏颇、不实,甚至是恶意歪曲、肆意误读,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错误的认知和解读。如有的海外人士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华盛顿共识”的东亚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所谓的国家威权主义,“中国式国家资本主义是全球最大威胁”“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帝国主义”,等等,这些类似论调实质上是西方霸权在意识形态话语方面的体现。西方之所以抹黑中国,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例如,美国拜登政府就把中国视为“唯一一个有能力对稳定和开放的国际体系构成持久挑战的潜在竞争对手”。中美实力差距的缩小和中美战略竞争加剧是美国地位焦虑的根本原因所在[41]。正如马丁·雅克曾经指出的那样,“2009年我出版《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的那段时间里,西方对中国的态度是相对温和的,然而随着中国的迅猛发展与实力提升,西方国家变得焦虑不安、咄咄逼人,他们大肆攻击、扼制、妖魔化中国,不把中国看作是平等伙伴,担心崛起的中国会成为全球新的领导者”[42]。熊玠也在其2015年出版的著作《习近平时代:他通往中国梦的全面战略》中,有力回击与驳斥了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断,该书英文版曾经登上美国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中国历史类第一名、全球政治领袖类第二名、亚洲政治类第三名,销售15万多册,是近年来在美国出版的销量最高的中国版权图书。可见,中国式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西方反华势力的警觉和不满。尤其是2019年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更像是“照妖镜”一样,映照出了西方国家在贫困治理、国家治理等诸多方面的矛盾问题,展示了西方现代化下表面繁荣的假象、撕开了西方现代化所标榜的“人权”“民主”遮羞布。为了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西方现代化的屈从地位,美国大量炮制诸如“制度威胁论”“经济侵略论”“修昔底德陷阱”“中国的马歇尔计划”等话语论调,加剧中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以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对立,将美国霸主地位的失落归结为中国的崛起。这类负面评价实质是美国对中国的“敌意螺旋”,对逐步丧失其合法性领导地位的失落和焦虑之“镜像”。
(四)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塑造需要正确处理“他塑”和“自塑”的关系,以自塑为主、他塑为辅,避免陷入西方的“话语陷阱”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然而,西方国家却对其话语权屡屡实行打压,他们习惯于割裂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与其话语之间的关系。部分海外学者认为,只有西方现代化才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他们经常用西方现代化的概念和逻辑来裁剪和衡量中国的现代化事实。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权塑造与我国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成就处于明显的不对称状态[43]。长期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权塑造处在“他塑”为主的尴尬境地。西方现代化发达国家总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和需要任意设定中国形象,“沉睡的狮子”“东亚病夫”“红色威胁”“觉醒巨龙”等各种帽子不断扣到中国头上。近年来,个别海外媒体发布的“威胁论”“妖魔论”“专制大国论”“崩溃论”等言论严重扭曲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误导了海外民众对中国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判断。从“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模式说”到“威权社会主义模式说”,从“中国崩溃”到“中国威胁”,从“历史终结论”到“文明冲突论”,从“国强必霸论”到“C型包围圈”,从“航行自由论”到“中国孤立论”,从“普世价值论”到“世界趋同论”,西方凭借话语优势影射剑指棒喝中国,企图在市场经济地位、涉疆、涉藏、涉台、疫情和人权等问题上给中国制造混乱和麻烦。在西强我弱的国际整体舆论态势下,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抱着别有用心的目的,恶意污蔑、造谣、抹黑中国,利用其强大的媒体系统和话语霸权,设置话语议题、制定话语规则、裁判话语真伪、制造“语言陷阱”,试图利用“话语锁定机制”,瓦解中国自述发展模式的话语能力,将中国继续“锁定”在历史进步的阴影中。在西方话语的冲击下,中国式现代化在国际话语体系中长期处于“被塑造”的状态[44]。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扭转被动挨骂的不良局面,相反,经常陷入有理说不清、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
西方自工业化以来构建全球霸权主要通过显性的军事、政治等硬实力和隐蔽的文化、话语等软实力两种路径实现。西方话语通过内置“西优东劣”的原则,用讲故事的方式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描述,将中国式现代化降格为西方现代化的一个相反镜像,利用其庞大的媒体系统和话语霸权,制造各种各样的“语言陷阱”。例如,把新冠病毒命名为“武汉病毒”,把中国制造贬低为假冒伪劣、专利侵权;把中国外交称为“战狼外交”,把中国崛起影射为威胁美国、挑战世界秩序。这些西方“语言陷阱”的目的在于维护美国霸权,瓦解中国向世界讲述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话语能力[45]。因此,塑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应以自塑为主,不能任由他塑,应该强调“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建设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新时代以来,我国在话语自塑的不断努力下,“中国梦”“一带一路”“亚投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一大批中国式现代化的标识性概念,正逐步成为国际话语场的核心议题和基本共识[46]。只有积极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理念的全球传播,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才能够让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得到充分彰显,用人类文明新形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永奇:《海外人士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认知评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第30—38页。
[2][4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39、266页。
[3] 韩庆祥:《论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政治学研究》2022年第6期,第26—35页。
[4] 韩强:《近年来海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观点评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第16—24页。
[5] 徐静:《见证中国奇迹 感知成功关键——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谈中共领导和中国发展》,新华网,http://www.news.cn/2022-06/26/c_1128777666.htm。
[6] 齐磊:《英国共产党(马列)主席艾拉·鲁尔:赞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日报网,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211/10/WS636cc342a3109bd995a4f49f.html。
[7] 赵妍:《巴西共产党副主席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https://news.cri.cn/20190703/6d66842b-2ae3-ccd5-65ea-febec529f4bb.html。
[8] 王芳、荣翌等:《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8日,第3版。
[9][15] 徐剑梅:《美专家: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独特优势》,参考消息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0998891879811070&wfr=spider&for=pc。
[10] 陈晓航:《中共执政,塑造21世纪的世界》,《环球时报》2021年1月15日,第7版。
[11] 沈一鸣、张欣然等:《专访老挝国会副主席:中国模式成功关键是不盲从西方,走自己的路》,中国日报网,https://cnapp.chinadaily.com.cn/a/202210/27/AP635b376fa3107e5f9604390f.html。
[12][14] 白林:《肯尼亚国际问题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中共把人民放在施政核心位置》,光明网,https://m.gmw.cn/baijia/2021-07/15/34997600.html。
[13] 郭丹、沈红辉、李光正:《相信中国式现代化将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访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新华网,http://www.news.cn/asia/2022-10/28/c_1129085535.htm。
[16] 刘晨、袁悦:《华人学者熊玠:让美国人了解“中国梦”》,《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2月1日,第6版。
[17] 俞懿春:《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力量》,《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5日,第2版。
[18] 唐红丽、段丹洁、张译心等:《中国式现代化点亮世界现代化理论光谱》,《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0月18日,第1版。
[19] 张梅:《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就与历史经验——访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博士》,《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11期,第5—13页。
[20] Zheng Yongnian:“CPC Leadership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Chinese Modernization”,Global Times,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210/1278111.shtml.
[21] Global Times:“Countries with Differing Political Systems can Coexist in Same Global Landscape”,Global Times,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203/1254737.shtml.
[22] Martin Jacques:“Five Key Points that the West can Learn from China’s Governance”,Global Times,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212/1282318.shtml.
[23] 邓仙来:《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威廉·琼斯:中国式现代化会让世界受益匪浅》,中国日报网,https://world.chinadaily.com.cn/a/202212/01/WS63888ae7a3102ada8b224da4_3.html。
[24] 新华社:《“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真正的奇迹”——国际社会热议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新华网,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19/c_1129071539.htm。
[25] [美]黛博拉·韦内齐亚尔:《世界在危机中,“中国式现代化”给全球南方国家带来希望和信心》,观察者网,https://www.guancha.cn/DeborahVeneziale/2022_11_02_664849_s.shtml。
[26] 新华社:《中共带领国家取得伟大成就,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访俄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0615/c1002-32130611.html。
[27] [赞比亚]弗雷德·曼贝:《中国为非洲国家做出示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非洲》,观察者网,https://m.guancha.cn/FredMmembe/2022_10_25_663622.shtml。
[28] 孙璐、叶习民:《日本学者浜田和幸:中国式现代化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楷模》,人民网,http://cjkeizai.j.people.com.cn/n1/2022/1208/c368504-32583152.html。
[29] 陈曙光:《中国模式: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兼评西方话语中的“中国模式”观》,《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2期,第15—23页。
[30] 赵勇、张飞:《中国道路研究的四大问题评析》,《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年第5期,第59—63+58页。
[31] Ian Bremmer:“Article Commentary: The End of the Free Market: Who Wins the War between States and Corporations?”,European View,Vol.9,No.2,2010,pp.249-252.
[32] 徐蕾:《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为拉美行演讲 竟称中国为“新帝国主义列强”》,观察者网,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8_02_03_445674.shtml。
[33]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China Regional Snapshot:Exposing the CCP’s Global Malign Influence”,the 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ttee,https://foreignaffairs.house.gov/chinas-malign-global-influence-regional-snapshots/.
[34] [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黄胜强、许铭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381页。
[35]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2022年第21期,第4—35页。
[36] [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张莉、刘曲译,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344页。
[3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6页。
[38] Zheng Yongnian:“How can Asia Reject the Thucydides Trap”,Global Times,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211/1280052.shtml.
[39] 段妍:《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东岳论丛》2022年第4期,第15—21页。
[41] 王金波:《“一带一路”能否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年第2期,第4—31+155—156页。
[42] 中国日报社:《马丁·雅克:中国有效地激励了其他新兴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日报网,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1909/17/WS5d807ca8a31099ab995e050f.html。
[43] 孙昭、张泽一:《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毛泽东思想研究》2022年第6期,第19—26页。
[44] 陈曙光:《中国时代与中国话语》,《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0期,第60—70+160页。
[45] 云国强:《国际传播中的话语角力:讲好中国故事与“语言陷阱”》,《东方学刊》2021年第3期,第21—27页。
[46] 何毅亭:《二十一世纪是中国话语复兴的世纪》,《学习时报》2017年5月29日,第A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