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得趣儿|观察一棵柳树第27周
写在文前:夏意滋长,日光倾城;倾一己之力,赋一树繁茂。敬夏天!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柳树光影
#骑行少女
认真拍柳图
现在的柳树枝叶繁茂,一点也没有当初3、4月份“子散头秃”的光景了;黏腻的5、6月也已成为过去式。树上的蚜虫不见了,蚂蚁不见了。乍然出现,又悄然消失,所以蚜虫也怕热的吗?蚂蚁把蚜虫搬到地下防暑去了?好奇心已出现,就去网上搜答案,闲聊一下哈(不代表科学)。蚜虫的繁殖力很强,一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而且蚜虫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真可谓是多子多孙;多到整棵树上都在发光,熠熠生辉,比柳树还要繁茂。这时候树上的蚂蚁也是享受了一把自助甜品大餐,寸步不离的照顾着自己的蚜虫甜品站。那时候站在树下,不仅黏脚,还会变成蚜虫转移车。掉在胳膊上的蚜虫,还会到处爬,真是很痒。回想了一下那两个月在柳树下的时光,是密集(防疫难度增大)、黏腻(粘手粘脚)、呼吸困难(叶背面全是)月。可是随着雨水增多,温度升高,这些在树上肆虐畅饮了两个月的蚜虫甜品站忽而就不见了。(蚜虫多的时候天敌也多,瓢虫,食蚜蝇,草蛉等等,蚜虫少的时候,这些似乎也少见许多。)
参考资料:https://www.doc88.com/p-7912041112164.html
这也就好解释为什么高温天气蚜虫反而不见了。蚜虫在春、秋时期繁殖最快,因为温度最合适;而夏天温度升高,雨量频繁,反而会抑制蚜虫的大量繁殖。倒也不说一点都看不见,最起码整棵树看起来清爽很多了。
“一种事物在说,另一种在听;一种事物触摸大地,另一种腾空而起;一部分减弱,一部分增强;一个死去,一个新生”——《八堂自然课》。大自然热衷于让天地万物此消彼长,来回替换。猴哥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正所谓:你强你来,我强换我。大自然并不会只让一家独大,人类也不例外。
柳叶枯萎了,柳厚壁叶蜂的“育婴房”怎么还是绿的?叶绿素怎么不退散呢?
女儿问这是什么?我说:柳厚壁叶蜂的宝宝在里面。女儿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我从中间撕开,首先看见的是柳厚壁叶蜂的便便。宝宝还在,没了树的供给,它以什么为食呢?
柳树脚下还发现斑衣蜡蝉四龄若虫,一身波西米亚装扮,在枯叶堆里分外亮眼。一只蚂蚁正在攻击这只”波西米亚“,想来蚂蚁的菜单还是蛮丰富的,凭借强壮的大鳄,所向无敌。想起上次拍的蚂蚁分尸五彩斑斓的虫了,我当时猜测是瓢虫的尸体。现在看来真相大白了,是“波西米亚”的尸体。持续观察是对的,能发现自己未知的疑惑。靠自己的观察所得,总是记忆深刻。
斑衣蜡蝉若虫尸体
柳树下的小蚂蚱
烈日下正在嘶吼的知了
“流光溢彩”
桑黄天牛
回家打印照片,跟女儿一起做个观察小暑观察手账。这次节气的画,就以手账代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