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也回不去的上海

今天图说 2022-05-05


“老底子”上海人的住房

“老底子”上海人开门几件事

生炉子

男人生炉子一般都这样

放在风头里让依吹

一早起来先生煤球炉

一早有生炉子的

弄堂里烟雾腾腾

倒马桶拎痰盂

一般家里人不多

二三个人、或新婚两个人

都用痰盂比较多

倒起来方便

男人倒也不像拎马桶那么尴尬

牛奶摊

最早买牛奶要凭卡还不是天天有

隔天有,还要排队

后来有了牛奶供应点,方便多了

但奶瓶是千篇一律全市统一的

大饼油条摊

大饼油条是老上海小百姓

最实惠和廉价的早餐

 咸大饼3分,甜大饼4分

油条4分,淡浆3分

咸浆4分,甜浆5分

油墩子

电话间

那时家里没电话,更没手机

联系亲朋好友都靠公用电话传呼

你要联系的人不但要有电话号

还要有详细的门牌号

那时公用电话费用:

专门传呼3分,接听免费

主拨话费每分钟4分

烟纸店

弄堂口额烟纸店还记得伐?

那时的糖果店

老弄堂里故事多

弄堂里一排洗衣机

天好家家洗东西


点击此处查看



“老底子”弄堂里

上面挂着五颜六色晾晒的衣裤床单

风吹过时哗哗作响

当时大家调侃称其为“万国旗”

拧床单

“老底子”没汏衣裳机

要想快点干,就要拧得干

弹格路那时老弄堂弹格路很多的

剃头摊

这样的理发摊上海很多

很受老年人青睐

嘎嘎三胡顺便剃个头

发大水

“老底子”上海时常发大水

一落雨水漫金山

许多老弄堂的家庭里没有水龙头

洗刷的水斗一字排列在弄堂居室的一侧

也形成了老弄堂特有风景

老弄堂的居民空余时间

喜欢或坐或站在家门口

来访者都会被大家留在了记忆之中

那时候流动人口寥寥

所以治安出奇的好

搬场

作漏

“老底子”弄堂里的井

露天小便池

“老底子”这样的小便池在上海是老多额

现在来看不可思议

电线木头


老上海风景线

弄堂里吃饭

夏天乘风凉

上海个旧城区格老城厢呒没改造之前

大多数个上海人轧勒一道

一条十几只门牌号头个弄堂里

可以住进几十甚至上百家人家

住个面积小、住个人头多

碰上三伏天,大家热煞

于是上上下下、前前后后个人家

一到吃夜饭前后

就侪情愿到大弄堂里、小马路上乘乘风凉

晚饭后

男女老少竹榻藤椅齐上阵

占据好的位子

拿把扇子带壶凉茶

开始吹牛嘎三胡

所谓好位子:

一是有穿堂风,二是有路灯

闸北区中兴里

汏浴

老虎灶

泡开水到老虎灶

一分钱一热水瓶

二分钱一铜吊

爆米花

爆米花

爆一壶8分钱

加粒糖精片2分钱

一般爆的都是珍珠米(玉米)

年糕片、山芋干、“赤屁豆(蚕豆)”

钉碗

补...坏碗呃,砂锅(锔钉或叫锔瓷)

俗语叫钉碗

如今这手艺已后继无人了

麦芽糖&棉花糖

麦芽糖又叫“劲糖““搞搞糖”

阉鸡

阉鸡又叫“顿鸡”

搪锅底

火烙铁焊补搪瓷脸盆漏洞等

当时的搪瓷颜料现在市场上已经绝迹

是一种装在长条塑料小口袋里的

颜色有多样

磨剪刀

吆喝:削...刀磨剪刀

铜匠
修笔匠&秤匠
篾匠&桶匠

(上图)吆喝:编掏萝,鱼篓……

修竹篮,竹塌……

(下图)吆喝:箍...桶噢~

(上图)吆喝:啊有坏呃棕绑修啊...藤绑修啊...

(下图)弹旧棉花

吊罐

“吊罐”

以前酒、酱油、醋等散装货

都是从甏里吊出来的

吊罐有大小计量——二两、半斤、一斤

修鞋&伞摊

(上图)吆喝:坏套鞋修...啊

(下图左)吆喝:修...阳伞呃

(下图右)修油布伞棒冰四分一根,断棒三分

吆喝:“赤豆...棒冰,奶油...雪糕”

文化生活

图书馆里

那时业余学习的人很多

都为一张文凭而努力

阅报栏

9吋电视机

晚饭后

一家人围着9吋黑白电视机看

卖电视机的商店,人头攒动

最早女人做头发个个都这样

这时的服装式样已经多起来了

票证时代

那时物质匮乏

吃、穿商品都要凭票配结供应

那时有购粮证、煤球卡

有粮票、布票、油票、肉票、香烟票、鸡蛋票

还有脚踏车缝纫机购买券等

一切都要凭票供应

那个年代凭票商品的价格:

籼米14.3元/100斤,硬米16.4元/100斤

(硬米每人每月定量8斤)

标准粉0.17元/斤,精白粉0.22元/斤

标准切面0.21元/斤,精白切面0.27元/斤

煤球2.40一担,煤饼2.60一担(100斤)

菜场

买点鱼真不容易

那时精肉0.98元;

后腿0.90元;夹心0.78元;

小排0.56元;板油0.35元;

骨头0.15元一斤

是要凭医院骨科医生证明购买的

与猪肝属营养菜

肉票吃光,只能看看

排队买盆菜

鸡蛋塑料盆换粮票

那时在马路边弄堂口、新村里都能看到

十六铺、大达码头是集散地

当时黑市上海粮票可换到0.12元/斤

黑市全国粮票可换到0.35元/斤

葱姜摊与贩外烟是一个模式——箩筐反扣

儿童时代的课余生话

那时的小孩都是散养

上学放学都是自己走

哪怕是一年级

放学回来就是和小朋友们玩

放学了一起走吧!

散养的小孩就这样皮

上海很多乒乓世界冠军

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滚钢圈(脚踏车、黄鱼车钢圈)

竹、藤、铁制(马桶、脚桶换下来的旧箍为多)

“斗鸡”

跳橡皮筋

造房子

打陀螺---“抽闲骨头”

刮“四角片”


点击此处查看


拾麻将牌

人民广场

那时的人民广场成了培养足球运动员的摇篮

着棋(军棋,还要另外一人做裁判)

康乐球

观“斗鸡”,在那时是经常看到的事

小人书摊

那时只有儿童用品商店门口有专门供儿童玩的

小小班

那时学校规定了“小小班”

就是住在家附近的同班同学一起做作业

为了小孩能出人头地

“老底子”马路上街景

那时上下班这样的情况很多的

铁路道口

自行车

当时最热门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阿拉上海人出行靠它

当时上海自行车有永久和凤凰两种牌子

但它需要凭票供应

黑市自行车券:

花式150一张,平式100一张

(上图)那时第一百货公司门口

是可以骑自行车的

(下图左)上下班靠它

(下图右)一家三口在车上其乐融融

三轮车

有轨电车&公交车

在浙江路桥上行驶的5路有轨电车

驾驶员是站着开车的

那时的电车

那时公交车相当挤

有时车门都关不上

需要后面有人推

一般终点站都有退休工人维护次序

轮渡船

轮渡船

那时黄浦江上的唯一们交道工具

轮渡牌子

来回过江6分

浦西投筹,浦东不投

公交月票,汽车票,电车票……

乌具壳

三卡,“乌具壳”

那时常见的机动车

上海火车站

老北站

警察岗亭

那时的红绿灯转换都是手动人工操作的

那时的外滩

老早弄堂里的小伙伴如今已各奔东西

现在住的房子越来越大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远

如果有时光机

你想穿梭回过去吗?


推荐阅读:
乌克兰战争背后的战争性质和战略目的:兼论俄乌的战略战术问题(上)
乌克兰战争背后的战争性质和战略目的:兼论俄乌的战略战术问题(中)
乌克兰战争背后的战争性质和战略目的:兼论俄乌的战略战术问题(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