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3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淮南三叛:风起寿春,​机关算尽终成空

汪平书屋 2021-07-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握中悬璧 Author 握中悬璧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608684996

 本号原创文章超过二百六十多篇,欢迎开白转载,更欢迎投稿,尤其欢迎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简介。

淮南三叛:风起寿春,机关算尽终成空

        作者与来源:握中悬


一:风起寿春

令狐愚是可悲的,他志大才疏,最终只会害人害己;同时他又是幸运的,至少得以善终,没尝到家破人亡的滋味。但是他的死却给王凌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在王凌的计划里,令狐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他负责和楚王曹彪的联络,曹彪所在的白马距离寿春比较遥远,令狐愚这一死,王凌已经很难先发制人将曹彪掌控在自己手里了,局面变得非常被动。

按理说情况到了这一步,换成一般人也就知难而退了,毕竟朝廷也没有真凭实据,王凌作为扬州都督干到自然死亡是不成问题的,没有正当理由司马懿基本不可能人为制造动乱,还是保持稳定最重要。但王凌不是一般人,他并不服老,打算玩一把大的。

王凌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迷之自信,在250年夏天发生了“荧惑守南斗”的奇异天象,王凌认为这预示着有人会因此一步登天,而这个人就是他自己,真不知道他的根据是什么。

二年,荧惑守南斗,凌谓:"斗中有星,当有暴贵者。"(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专门找了一个懂占星的人来问策。这个叫浩详的人倒也不是骗子,他确实是懂星象的。不过此人明知道这一天象主国君将死(一年多以后孙权病逝),但为了讨好王凌,也就顺着他的意思说了。王凌听后谋反之心更加坚定了。

魏略曰:凌闻东平民浩详知星,呼问详。详疑凌有所挟,欲悦其意,不言吴当有死丧,而言淮南楚分也,今吴、楚同占,当有王者兴。故凌计遂定。(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裴注)

王凌也是沙场宿将,他心里清楚,要想在和司马懿的对抗中取得最终的胜利,难免要在战场上一决雌雄,这一点是绝对避不开的,毕竟曹爽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但是淮南只是曹魏的一个军区,仅仅以淮南的力量对抗中央,确实力有不逮。之前有令狐愚的兖州部队作为外援,现在外甥死了,这部分兵力也就没法指望了。王凌思来想去,决定采用釜底抽薪之计,让朝廷调兵来淮南以弥补自己兵力的不足。

这个计策看似异想天开,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其关键就在于必须有第三方配合。这个第三方就是东吴,只要东吴有北伐的迹象,那么请求朝廷出兵支援前线就是理所应当的了。

可是这时候希望东吴出兵还是有点困难的,因为东吴的争储大戏已经进行到了白热化阶段。这场斗争极为惨烈,以太子孙和被废为庶人,鲁王孙霸被赐死而告终。

遂废太子和为庶人,徙故鄣,赐鲁王霸死。(资治通鉴魏纪第七)

内斗如此激烈,东吴想必是难以腾出手来起边衅了,而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帮了王凌一把。

这个人就是文钦。文钦确实是一位猛将,但他的性格却有严重的缺陷,为人刚硬暴躁,傲慢无礼,曾经因此被魏明帝打压。

钦性刚暴无礼,所在倨傲陵上,不奉官法,辄见奏遣,明帝抑之。(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裴注)

后来文钦担任庐江太守,他的庐江郡和王凌所在的淮南郡紧挨着,结果文钦又犯了老毛病,和长官王凌发生了冲突。王凌向朝廷上书弹劾文钦,成功把他赶走了。

王凌奏钦贪残,不宜抚边,求免官治罪,由是徵钦还。(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裴注)

不过虽然王凌地位更高,但他还真拿文钦没有办法,因为文钦上面有人。作为曹爽的心腹,他很快又杀回庐江,不仅没被处理反而还升了官。

曹爽以钦乡里,厚养待之,不治钦事。复遣还庐江,加冠军将军,贵宠逾前。(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裴注)

其实,让文钦返回庐江,完全是出于防范王凌的目的。王凌多年来一直在豫州扬州一带做官,正始初年又做了扬州都督,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股尾大不掉的势力,曹爽对此也是比较忌惮的。

让自己的心腹同时又是和王凌有矛盾的文钦作为插入淮南的钉子,日后若是王凌图谋不轨,这枚提前布置好的棋子就可以起到很好的牵制作用了。

这条计策出自丁谧的谋划,此人颇有智谋,当初软禁郭太后和对司马懿明升暗降以夺权,都是他的手笔。

奏使郭太后出居别宫,及遣乐安王使北诣邺,又遣文钦令还淮南,皆谧之计。(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

曹爽一党倒台后,司马懿上台。他在接手了曹爽权力的同时,也必须面对淮南这个重大隐患,因此司马懿虽然干掉了丁谧,但却把他的政策保留了下来,继续让文钦牵制王凌。

曹爽诛后,进钦为前将军以安其心。(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裴注)

可是令司马懿没想到的是,文钦后续的一系列动作,反而在某种意义上帮了王凌一把。就在东吴发生宫廷之变后不久,不安分的文钦打算搞出点动作,他要对东吴发起诈降。

不得不说郑袤评价文钦有勇无谋还真不算冤枉他。诈降是东吴早就玩烂了的把戏,从黄盖到周鲂,两次大获成功,人家经验如此丰富怎么可能会上当呢?

师问计于光禄勋郑袤曰,袤曰:“丘俭好谋而不达事情,文钦勇而无算。(资治通鉴魏纪第八)

果不其然,东吴偏将军朱异一下就识破了文钦的计策,上报孙权后,东吴提前做好了防备,文钦只好作罢。

不过这次行动虽然没有任何实际效果,但却成功刺激了东吴,250年冬天,在册立新太子孙亮稳定朝政之后,孙权立刻发兵北上,派遣十万大军进驻堂邑、涂塘。

十一月,立子亮为太子。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堂邑和涂塘都位于南京市江北的六合区,都在古涂水(今滁河)附近,东吴十万大军做出沿着涂水北上的姿态。

但问题是涂水并不是一条南北向的河流,溯着涂水向上游走,并不能越过合肥防线。

因此我推测孙权选择这条路线说明他并不一定是真想北伐,而更有可能是用一次军事游行来提升自己的声望,解决之前争储导致政权不稳的遗留问题。

不过这对王凌来说已经足够了,十万人的军队是很庞大的,毕竟当初石亭之战陆逊才只有九万人而已,王凌作为淮南最高军事长官,有充分的理由请求朝廷调派援军,只要援军到了他的手里,就不可能再交回去了。

三年春,吴贼塞涂水。凌欲因此发,大严诸军,表求讨贼。(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王凌这时或许还在沾沾自喜,以为令狐愚的死虽然让他被迫推迟了起事的时间,但却有机会骗来一支兵马,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不过他的算盘虽然打得响亮,但却没那么容易如愿,时间拖了一年之久,足够司马懿的情报机构洞悉他的全部计划了。

但是王凌却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一边调兵遣将,一边请求朝廷出兵支援,结果朝廷并没有应允。

诏报不听。(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表面上看,司马懿这样做有打草惊蛇之嫌,他应该假意答应以麻痹王凌,其实不然。王凌心知东吴并不是真心实意大举北伐,因此他的注意力还是主要集中在朝廷方面,如果司马懿答应地太轻易反而会让其心生警惕。也就是说,朝廷按兵不动这一姿态是一个合理的表现。

王凌这时候也吃不准朝廷的立场,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开局不利,他也只好继续实行B 计划,于是派手下杨弘去见新任兖州刺史黄华,将计划和盘托出,希望黄华能够配合迎立楚王曹彪。

在他看来,黄华就是令狐愚的替代者,可是兖州刺史这个位置多么重要司马懿也能看得到,他怎么会派一个不可靠的人去呢?

这位黄华出身于凉州酒泉豪族黄氏,建安年间黄氏一门与酒泉太守徐揖结怨,全族大部被杀,而黄华逃过一劫。后来他发起叛乱,旋即被平定。归降后黄华应该是得到了比较优厚的待遇,最终官至刺史。

以一名有过黑历史的降将,得到今天的地位实属不易,作为当年的幸存者,黄华自然没必要用身家性命去冒无谓的风险,王凌这次真是找错人了。

另一方面,王凌的使者杨弘也出卖了他。能被委派传递这样机密的消息,杨弘绝对是王凌的心腹,但偏偏是他最信任的人选择了背叛。

杨弘的背叛只是一个缩影,王凌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已经人心尽失,他的手下会找到一切机会脱身而不会为他陪葬。

很快杨弘和黄华就把王凌的阴谋告知了司马懿,这下有了确凿的证据,司马懿可以出手了。

凌阴谋滋甚,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司马懿以古稀之龄踏上了人生最后一次征程,他率领大军从洛阳出发,沿颍水东下,直扑寿春。

按理说王凌谋划了这么久,一把年纪还要搏一搏,再加上东吴也卷进了这次争斗,情况也愈加复杂,所以于情于理他也会负隅顽抗一番的。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王凌居然怂了。

二:机关算尽终成空


王凌的阴谋策划了几乎两年之久,但一朝倾覆,几乎只在顷刻之间,乍一看令人有些不解,但实际上却也有其必然性。

不过在此之前,让我们先把时间轴往前推移,看一看司马懿是如何给他的人生终战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的。

251年五月,司马懿在洛阳收到了王凌起兵谋反的消息,此即对应杨弘和黄华向朝廷告密一事,当然这并不重要,因为阴谋早就被司马懿看穿了。

三年春正月,王凌诈言吴人塞涂水,请发兵以讨之。帝潜知其计,不听。(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立即调集大军,亲征淮南,他率军从洛阳出发,沿着颖水东下。就在出兵的同时,司马懿还修书一封以赦免王凌,然后派尚书广东为使者去劝降。

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还记得我们之前讲的司马懿如何平定孟达的吗?同样是用劝降信瓦解对方的斗志使其放松警惕,然后闪电出击,绝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从而一击毙命,这一次侵略如火的经典战例又来了。

司马懿破孟达部分详细介绍在这里:

晚三国军事家之司马懿篇(一)兵贵神速―司马宣王千里擒孟达(完整版)

五月丙午朝廷才收到消息,而五月甲寅王凌就自杀了,这之间只有短短七天时间。

丙午,闻太尉王凌谋废帝,立楚王彪,太傅司马宣王东征凌。五月甲寅,凌自杀。(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第四)

要知道王凌并不是一投降就立刻被斩首,中间他还和司马懿有过多次交流,之后被押解回京途中在项县才自尽身亡。

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凌,慰劳之,还印绶、节钺,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凌至项,饮药死。(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也就是说从司马懿出兵到赶往丘头受降,中间大约也就五六天左右,这一行军速度是令人惊叹的。

司马懿的行军路线是沿着颖水,这一点没有什么悬念。他先后到达的两个地点百尺堰和丘头都在颍水之畔。

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军到丘头,凌面缚水次。(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其中百尺堰这个地方值得一提,按水经注的记载,百尺堰是新沟水和颖水交汇处的一处大堰。

谷水又东径陈城南,又东流入于新沟水,又东南注于颍,谓之交口,水次有大堰,即古百尺堰也。(水经注)

按水经注的描述谷水和新沟水都是沙水的一部分,毫无疑问都是颖水的支流,那么它们究竟是颖水的哪条支流呢?

一种说法认为沙水就是今天的沙河,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水经注说沙水的一部分谷水向东流经陈县以南,陈县也就是今天的周口市淮阳区一带,而沙河在距离淮扬区西南几十里的周口市市区就已经汇入颍河了。

我认为古百尺堰真正的位置是周口市东南沈丘县附近蔡水与颖水的交汇处。蔡水本来的河道今天已经难以探究,但大体应该和今天的新蔡河相差不大,只有这个解释才能与“东径陈城南”和“东南注于颍”的记录相吻合。

而司马懿之后到达的第二个地点丘头也颇有意义,数年后司马昭将沿着他父亲的征途来到此地,并完成司马懿未竟的事业,彻底平定淮南。

丘头和百尺堰相距不远,都在沈丘县,从洛阳沿着颖水到此足足有八百里以上,即使水军行进较快,仅仅用了几天功夫也是难以想象的。

要知道大军出征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士卒的集结、粮草和兵器的筹备等等都是需要花时间的。东征至少也是数万大军的规模,从调集军队再到出师远征,区区数日的时间无论如何也难以完成。

因此解释只有一个,司马懿不是得到消息后才行动的,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就和当年闪击孟达如出一辙,当他给王凌写信的时候,大军应该就已经在路上了。因此杨弘和黄华的告密只是锦上添花,而并不具备什么决定性作用。

据守寿春的王凌得知司马懿神兵天降,转瞬间就杀到百尺堰,心中的震惊是可想而知的。权衡再三,他选择了投降。

关于王凌做出这个选择,我认为他的心路历程并不复杂。在他看来,或许司马懿年事已高不会亲征,如果统兵将领是其他人,他相信自己可以应付,即使不能取胜至少守御有余。

若战争旷日持久,天下的局势就有可能发生变化,除了东吴这个外援以外,荆州也是有可能争取一番的。荆州都督王昶虽然是司马懿提拔起来的,但是他和王凌同族,并视王凌为兄长,如果王凌能再坚持几个月,等到司马懿去世,王昶的态度还真不好说。

如今司马懿亲征,来得又如此之快,巨大的军事压力之下,王凌就很难再做出破釜沉舟的决定了。

这时候那封赦免书就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老迈昏聩的王凌心中生出一丝幻想,竟然信以为真,认为司马懿要的只是自己的兵权而已,殊不知曹爽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这只不过是绝望中的自我麻痹罢了。

王凌此人确实颇有才干,否则当年曹操也不会对其提拔重用,可惜他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空有谋划却缺乏相应的预案,一旦有事态超出他的预期便只能束手就擒。

王凌来到丘头,派手下王彧前去请降,并献上自己的官印和节钺,然后又命人把自己捆起来等候发落。司马懿则让人为其松绑,并送还官印和节钺。

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凌,慰劳之,还印绶、节钺(三国志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本来王凌已经万念俱灰,但司马懿这种态度让他生了一种错觉,他有些庆幸,或许自己放弃反抗倒是明智的,毕竟自己和司马家也算有交情,想必仲达看在他去世的兄长面上不会害我吧,不过这世上真的有投降输一半吗?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大为好转,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神采。为了进一步试探司马懿的真实态度,王凌乘一只小船靠近司马懿的船队,使人传信:太傅劳师远征,在下有失远迎,可否登船一叙?

司马懿听报心中冷笑:“你王彦云已成将死之人,有何旧情可叙?”

王凌正在船上左右踱步,突然一艘小舸上前将其截住:“太傅有令,不得靠近。”

他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前后巨大的反差让他始料未及,司马懿的冷漠像一盆冷水把他心里希望的火苗浇灭了。

江面上战舰来来往往,营寨里也是灯火通明,但此时此刻却是死一般的寂静,王凌像坠如冰窖一般,感到彻骨的寒冷。

“太傅若想召见我,修书一封即可,何必亲率大军来此呀?” 王凌率先打破了沉默,试图稍微缓解一下尴尬的气氛。

“可若非大军至此,足下岂能理会我的书信呢?”

司马懿说得明明白白,你王凌并非真想归降,只是畏惧我的兵锋罢了,早干什么去了?这时候投降,晚了。

王凌也是人老成精的人物,司马懿话里的意思岂能不知?希望已经彻底破灭,。他悔恨万分,放着好好的封疆大吏不做,非要铤而走险。现在所有的底牌都失去了,自己已经彻底成为砧板上的鱼肉。

王凌的情绪彻底崩溃了,他发狂似的大喊:“太傅负我!”

司马懿的回复只有短短八个字:“我宁负卿,不负国家。”

披头散发的王凌被装入囚车,由六百名士兵押解回京,只有他身上华丽的朝服还勉强维持着太尉的尊严。

待行至项县,忽然看到江边有一座祠堂。王凌问道:“供奉者为何人?”

左右兵卒答:“此乃先豫州刺史贾侯之祠。”

王凌听罢,昔日与贾逵把酒言欢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他不禁悲呼:“贾梁道,我王凌对大魏的一片忠心只有你才能知道啊!”

一阵歇斯底里过后,王凌胸中的积郁似乎宣泄了不少。他已经不想再受这样心理上的折磨了,打算最后试探一次,于是叫人去向司马懿索要棺材钉。

司马懿心生鄙夷:“死到临头还要扭扭捏捏,装模做样,既然这样的话我就满足你吧。”

王凌手捧着棺材钉,自忖必无幸理,如今只求速死以免受辱。他从怀中掏出一个玉瓶,对周围的卫兵惨然一笑:“我王凌年过八旬,如今竟要身败名裂了。”言罢,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将毒药一饮而尽。

王凌倒在地上,他感到腹中剧痛,生命力在不断流逝。弥留之际,他想到了自己的叔叔司徒王允,当年王允定计除董卓,立下不世之功,但最后却死于非命。如今自己想要对抗司马懿却一败涂地,步了叔父的后尘,或许这就是太原王氏两代人的宿命吧。

司马懿到了寿春,正在收编扬州都督麾下的官吏和军队,这时听闻王凌已经自尽的消息,不禁皱了皱眉,这件事他没打算这么轻易就结束,他要把反对势力一网打尽。

可现在王凌和令狐愚这两个主谋都已死无对证,若想扩大打击范围还需要继续深挖,司马懿令人全力追查此案。很快,证据就将自己找上门来。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若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淮南三判系列

淮南三叛:揭秘司马氏集团的形成

淮南三叛:为什么叛乱发生在淮南?

淮南三叛:夏侯玄的决断

淮南三叛:王凌的野望


三国系列文章:

三国最“阴”的人,害死关羽三易其主,后被诸葛亮司马懿联手玩死

三国里最悲情痴情男人:老婆被吕布和曹操绿,连关羽都心动!

吕布之死真相揭露,内容颠覆历史,史书不敢写

诸葛亮犯过的3大错:每个都很致命,影响蜀汉的前途

不读懂曹操,不足以谈人生。

司马懿:真正厉害的人,从不着急

读《三国志》精华50则,看英雄如何笑傲人生

斩吕布,是上了刘备的当?赤壁之战后,曹操终于明白吕布

曹丕“荒淫无度”,怎么在位7年40岁就驾崩?

张飞之死,死在情绪(再忙也要深读此文 )

孙尚香嫁给刘备,为何3年没有子嗣?刘备诉苦:同房会出人命的

董卓荒淫是到何种程度?以至于成为中国历史上被“点天灯”的第一人!

刘婵连续临幸了张飞2个女儿,却为何不要仪表堂堂的关羽之女,原来有内幕!

项羽之死,对中国人的影响让你想象不到

诸葛亮死因为何?并非积劳成疾

张飞两次动刀,一刀下去就能改写三国历史,刘备和关羽为何阻止?

“盗墓鼻祖”竟然是曹操,他当年盗了谁的墓,竟能养活军队三年?

关羽水战能力究竟如何?不光是靠运气。

二十一年纵横数千里追杀曹操孙权刘备,是哪位三国名将如此嚣张?

刘备不愧为一代枭雄,一生不用赵云,直到临死前才告诉赵云真相

刘邦明知吕后狠毒,为何不给戚夫人留条活路?留了,戚夫人没听懂

《三国演义》刘备是空手套白狼和相面的高手

刘备若得了天下,首先要杀的就是这几个人,诸葛亮其实心知肚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