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3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陋兰:不要奢望每个人都能分清善恶

汪平书屋 2022-03-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陋H兰的速朽文 Author 孙盛起


本号已入驻“个人图书馆”,四百多篇原创文章,你百度时可在个人图书馆搜索到,欢迎开白转载,更欢迎投稿,尤其欢迎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若来稿涉及的版权纠纷问题,本号概不负责。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简介。


陋兰:不要奢望每个人都能分清善恶

作者:孙盛起    来源:陋H兰的速朽文



  善和恶,看起来泾渭分明,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分得清的。


  善恶不分,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恶披上了善的外衣,迷惑了人们的判断;二是良知缺失,对善恶的判断已经混沌不清;三是恶的帮凶,为了自身利益而只论得失不论善恶。


  现实中,善和恶混杂在一起,如同鱼目混珠,因此并不是那么好分辨。一个衣冠楚楚、冠冕堂皇的人,背地里干着肮脏的勾当,在众人面前却是慷慨陈词、大义凛然,这迷惑了无数人的眼睛。尤其当这个人扛着一面光艳又令人生畏的大旗时,很多观者的善恶观立刻会发生紊乱,甚至连一些常识性的东西都会被颠覆。


  畏惧能够左右人们对善恶的判断,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实。


  斯太林曾跟贝利亚说:所有的人都向我鼓掌。我知道,我这个格鲁吉亚皮鞋匠的儿子没有那么完美。他们是怕我。这就够了。鼓掌久了,他们就会把我当成一个符号,一个正确的符号——这就够了!


  斯太林可谓道出了如何颠覆人们善恶观的真谛。


(著名画家朱乙夫先生油画 大合唱)


  对于个人而言,分辨善恶又是和良知有关的。


  如果一个人的良知本就由于某种原因而缺失,这种缺失无论是因为被生活的重担挤压得内心变得麻木,还是因为外界的灌输导致观念畸形,那么在分辨善恶时,缺失的良知会给他一个模糊甚至和常识截然相反的判断,这种判断最常见的结果,就是冷漠。只要大锤没有砸在他的身上,他永远也不会感到疼痛,这是这种人的典型特征。


  良知一旦缺失,如同打碎的镜子,复原很难。也许,真的需要大锤。可是,有良知的人是不希望大锤砸在任何人身上的。这是一种两难的祈愿。


  至于恶的帮凶,其实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是分得清善恶的,他们之所以助纣为虐,在某种庇护下行恶之事,是因为他们权衡了得失,当行恶的得大于失时,他们不忌讳做任何事。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行恶得利,行善反而受罚的话,这种逆淘汰的状况会促使某些人罔顾是非曲直,甚至即使知道自己上了贼船,也决不下来。


  当然,善恶曲直终会大白于天下,而且终究邪不压正,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那需要时间。


  一个研究概率的科学家说,只要时间足够长,一只老鼠在键盘上无序地踩踏,都能敲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是的,只要时间足够长,一切都会明晰。可是人生苦短呀!一个人一辈子,也就几十年,在有生之年分辨不清善恶的,何其多也!


  举例:窃钩者贼,窃国者侯,这么简单的一个窃字,有些人竟然一辈子也不知道这原来是同一个字。悲乎?痛乎?


  其实,有些人对此是不悲不痛的。所以说,永远不要奢望每个人都能分清善恶。我们所能期待的,就是善多一些,恶少一些,而且行恶之人终将受到惩罚!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若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精彩回顾

含一颗,2秒“爆珠”,5秒解决口臭!胃病、幽门螺杆菌都没了

百篇收藏文章汇总

百篇卫生与健康文章汇总

可怕的德国!

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为何争相回国?

一位影响了国家的修鞋老人

能为弱者付出的社会,才是文明的社会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个伪命题:你断我前程,我就断你生路

社会堕落的根本原因,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沉默

朱元璋之恶,超乎你的想象!

有知识而无良知,是一场灾难

再糟糕的时代,总还有一些高贵的灵魂不愿随波逐流!

全世界最伟大的老师

萧功秦:我们的价值观,狭隘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此人抓了9个日本女俘虏,19年生了70多个孩子,被判刑12年

李自成只在北京呆了42天,他的荒唐事为何却颠覆了你的三观!!!

千古夜宴图: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著名饭局,每个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周灭商之惊心动魄,超乎想象!

日本战败后,为何要征男子做“慰安夫”,暴出惊天秘密!

骗了全世界130年:踢爆垄断全球的“钻石骗局”!

唯一不接受日本投降的国家,将20万日军困在小岛,机枪扫射一夜!

中国历史上你不知道的四大骗局!

清朝官方史料揭开康熙真实面目:性情残暴,哪配千古一帝?

英国战俘母亲病危,向德军申请回家,威廉二世居然准了!

陈存仁:我所知道的杜月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