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3月1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建安的尾声(一)曹操的野心

汪平书屋 2022-03-1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握中悬璧 Author 握中悬璧


本号已入驻“个人图书馆”,五百多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尤其欢迎历史、文学、杂文、及文学评论类原创文章,若有打赏归原创作者。投稿邮箱:2713023142@qq.com,文后请附微信联系方式和作者。


建安的尾声(一)曹操的野心


来源:握中悬壁


在开始这个系列之前,我想先向读者朋友们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汉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第二,三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其实这两个问题也可以合在一起来问,那就是东汉和三国的分界点应该放在哪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说是见仁见智的,如果按照最严谨的说法,那这个分界点应该放在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此事宣告汉朝正式灭亡。之后的若干年中,刘备和孙权也分别称帝,历史正式进入三国阶段,这也是狭义上的三国。


如果按照广义的划分,也可以把这个分界点放在184年黄巾之乱,此后东汉朝廷日薄西山,名存实亡,而各路豪杰也粉墨登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国,也是最被广泛接受的概念。


当然也有把分界点定在208年赤壁之战的,此战标志着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这就属于按照天下大势来划分了。



以上三种说法都有相应的依据,不做过多评判。但我今天在这里却想要提出一种不太常见的看法,我认为可以把东汉和三国的分界点放在213年。


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呢?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即曹操晋魏公。


这件事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要知道在整个两汉阶段,除了二王三恪制度下那些前朝皇族,能够称公的人除了曹操以外就只有安汉公王莽了,走到这一步,曹操后面想做什么已经不言自明了。


从实际效果来看,在此之前曹操是汉朝丞相,行的是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事。而在此之后,他开始独立建国,逐渐摆脱汉朝的旗号,打造自己的班子,为篡汉做着一系列准备。


早先汉献帝拜袁绍为太尉,袁绍表示不想屈于曹操之下,还说曹操借天子的名头压制他。曹操为了暂时稳住袁绍,只好把大将军之位让给他。在这一阶段,羽翼未丰的曹操是必须要借助汉朝这块招牌,从而与更强的对手抗衡的。


献帝春秋曰:绍耻班在太祖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太祖闻,而以大将军让于绍。(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裴注)

之后曹操在赤壁之战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信中也讲到他的南征是奉天子之命,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正义性。而江东以张召为代表的主和派也并非是贪恋荣华富贵,而是忌惮曹操大汉丞相的身份。

江表传载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而当曹操的实力和威望大幅增强后,这些对他来说意义也就不大了,比如征讨张鲁时就不用搞这些弯弯绕。此时曹操所掌控的政权已经不再是汉朝了,而是仅仅名义上叫做汉朝的魏国。


所以说此前的纷争可以看作是汉朝的内部竞争,大家争夺的是汉朝这块金字招牌,即谁才能代表汉朝。


曹操和刘备自不必说,他们必然自诩汉室忠臣,甚至孙权也跟鲁肃表达过辅佐汉室的志向,当然鲁肃对此嗤之以鼻。

权曰:"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在这之后的几年中,曹刘二人分别称王,而孙权的王位虽然是受封而来,但那也是曹魏体系下的吴王,和汉朝已经毫无关系了。


所以说这三人相当于和汉朝彻底决裂了,毕竟此举违背了白马之盟。即使刘备仍然打着汉朝的旗号,他也不是真正的汉,不具备什么公信度。从此之后,汉朝这个名号再也没有什么号召力了。


另一方面,再从天下大势来看,曹孙刘三家最终版图初步确定的时间点也并非赤壁之战,而是曹操平定雍凉以及刘备入川,这同样是曹操称魏公前后所发生的事。


综上所述,我认为把东汉和三国的分界点放在曹操称魏公的213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曹操是东汉人而不是三国人”这一结论听起来有些教人难以接受,而早期群雄争霸阶段势力数也远多于三个。不知大家对我这个观点是否同意呢?


 现在既然已经谈到了这个分界点,那我们的故事便从这里说起吧,这才是我心目中三国时代真正的开端。


 213年初,曹操做了一件看似平常却极其重要的事,他宣布取消东汉的十三刺史部,然后恢复上古九州。

诏书并十四州,复为九州。(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这时可能有读者会问了,三国志原文写的是十四州啊。


其实这并不矛盾,东汉十三州分别为幽州、并州、青州、冀州、兖州、豫州、徐州、凉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以及帝国的都城洛阳所在的司隶。


但是在194年,军阀李傕当政时新设了雍州,所以在曹操时期,天下就是十四州而不是十三州了。


不过东汉的区域划分和古时却大不相同。传说在远古时代,大禹通过治水成为天下共主,随后他根据华夏大地的山川地理形势,将天下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也就是禹贡九州。


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传说而已,因为九州的概念如今已经在学术界形成共识,大概是在战国期间出现的。


但问题是战国时期华夏的核心区域远比汉朝要小,而且几百年过去了,水文地理状况等也有很大变化,彼时的区域划分方法到了三国时代已经不合时宜了,强行恢复古制并非众心所向之举。


曹操强行这样做当然不是无的放矢,他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


首先恢复九州是王莽曾经做过的事,王莽曾在文书中提出要恢复九州,以及周代的五等公爵制度。在他的理论下,这两点似乎是并列存在的。

州从《禹贡》为九,爵从周氏有五。(汉书王莽传)

所谓五等爵位,也就是公、侯、伯、子、男,比如宋国就是公国,齐国则是侯国。而汉朝的爵位制度就不同了,只有王、侯两级。其中根据白马之盟,非刘姓宗室不得封王,而侯爵根据封地大小分为县侯、乡侯和亭侯。



曹操虽然没有一步到位将二者一并提出,但很明显他就是在效仿王莽,恢复九州是第一步,之后曹操将会顺理成章地恢复五等爵位,从而谋得国公之位,距离篡位更近一步。


他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借新的制度来打击汉朝的权威,在实行全新区域划分的同时,削弱汉朝在地方上的影响力。


而曹操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扩大自己的地盘。


早在204年曹操逐步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的时候,他就得到了冀州牧这一职位。

当时有人很合时宜地劝说曹操恢复九州,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扩大自己的地盘。

九年,太祖拔邺,领冀州牧。或说太祖"宜复古置九州,则冀州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其实在东汉十三刺史部的区划系统下,冀州的地盘并不大,也就比曹操原来的管辖地兖州大一点有限,远不能和上古冀州相比。


首先幽州和并州在设立时分割了一部分冀州西部及北部的地盘。而汉武帝时期设立司隶校尉,又分割了冀州南部的河东河内二郡。

及汉武帝,初置司隶校尉,所部三辅、三河诸郡。其界西得雍州之京兆、冯翊、扶风三郡,北得冀州分河东、河内二郡,东得豫州之弘农、河南二郡,郡凡七。(晋书地理志上)

也就是说,在上古九州的体系下,冀州的地盘远比汉朝时期要大,而这正是曹操想要的。


曹操对这样的提议自然是极为动心,不过荀彧却出来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荀彧的理由很简单,如果要恢复九州,那么冀州的地盘就会大幅扩大,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都会变成冀州的范围。而这些地区还有很多势力没被平定,比如幽州袁熙和并州高干,关中也是一片混乱。


如果这么高调宣布将上述地区纳入麾下,那么当地割据势力就会人人自危,从而拥兵自保,很难归顺朝廷,因此不如等天下平定后再恢复九州不迟。


荀彧的真实想法我们不得而知,无论他是出于真心为曹操的发展做规划,还是在那个时候就对曹操的野心产生了忌惮,总之他的理由是非常正当的。曹操一想也没错,确实步子迈得太大了,于是也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不过荀彧确实说得有些夸张了,因为不管在什么区划系统之下,冯翊、扶风二郡都不属于冀州,之前司隶是从雍州分得这两郡的。或许他是为了说服曹操故意夸大其词吧。


可惜荀彧只能阻止曹操一时,却不能阻止曹操一世。212年董昭向荀彧咨询曹操称公一事为其婉拒,这引起了曹操的嫉恨,两位昔日的亲密战友终于走上了对立面,而荀彧也在当年于寿春郁郁而终。



荀彧之死让曹操篡逆的最后一个阻力也不存在了,转过年来,恢复九州的计划就顺利上马。而紧接着,曹操称公一事也被提上了日程。


汉献帝派出册封曹操为魏公的使者是御史大夫郗虑,这个人值得一提,因为他虽然名义上是汉臣,但很可能是曹操安排在汉献帝身边的亲信。


郗虑最早是荀彧举荐给曹操的,但很可惜此人却并没有荀令君的风骨。


之前曹操打算废除三公恢复丞相,当时他自己就是三公之一的司空,另一位是司徒赵温,而太尉一职则空缺。


曹操打算搬开赵温这块绊脚石独霸朝廷,于是随便找了个“荐人不察”的罪名将其免官,而郗虑就做了帮凶。

献帝起居注曰:建安十三年,为司徒赵温所辟。太祖表"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温官。(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裴注)

另一方面,郗虑和孔融素来不睦,曹操又嫉恨孔融,结果他便非常积极地为孔融罗织罪名,最终将其害死。



郗虑这种做派若说他和曹操没什么关系我是不相信的,他能升任御史大夫应该也是曹操的投桃报李之举。而这次汉献帝能派郗虑前来,说明此事是大概率曹操强迫的。


曹操晋位魏公后,立刻开始修建魏国宗庙社稷,为自己今后权力和地位的传承提供法理上的依据。


同时他又将从前自己丞相府的班底转变为魏国官员,比如前丞相府中军师荀攸、左军师凉茂、右军师毛玠就分别被任命为尚书令、尚书仆射和尚书。


曹操这样匆忙地组建自己的班子,自然是为了将东汉朝廷一脚踢开从而自立门户,在这一阶段,他已经不再需要大汉这块招牌了。


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天下本来就是曹操平定的,所以他篡汉也有理有据,在此基础上曹操在历史上的名声也比王莽之流好得多。


其实我认为这种理论是说不通的,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大概是被 《让县自明本志令》中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给洗脑了。



这句话确实豪迈,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而且也是事实,但其本身却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因为你曹孟德是举着汉朝这块招牌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需要的时候就高高供起,不需要了就弃如敝履,这种做法难以叫人信服。


石勒说得好:“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兒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石勒言行如一,始终都在反晋,他的做派算得上是光明磊落,因此也确实有资格抨击曹操。


所以说曹操固然雄才大略,是那个时代的人中之龙,但他篡逆这一点是永远也洗不白的。


这时曹操的篡汉之路已经步入了快车道,他要抓住这个局势比较平静的空档期去完成这些必须的程序。因为一旦战事再起,他可能就没这个时间和精力了。


事实上很快战事就将再度展开,因为西边又开始不太平了。



含一颗,2秒“爆珠”,5秒解决口臭!胃病、幽门螺杆菌都没了

男人的"源动力"!补足精力,腰不酸腿不痛,回归真男人!

日本90%的医生治疗颈椎的药贴,国家队专用的神器!

鬼才设计!防蓝光防辐射老花镜界“新贵”,薄至2mm。

口臭难闻又尴尬,每天喝一种茶,让你三天就能拥有清新的口气 !

爆火5年的古诗词日历,来了!2022全新升级,有诗、有画、有远方!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若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后台,我们会立即删除,谢谢

三国系列文章:

三国系列精彩文章集锦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个伪命题:你断我前程,我就断你生路

杰出人才项羽,为什么会败给无赖出身的刘邦?

关羽死后居然魏蜀吴三国来说是皆大欢喜?真相太可怕!

关羽一生看得起的只有六人,三个生死兄弟,两个对手,一个仇人!

曹魏军队到底有多恨姜维,为什么要将姜维剖腹、挖胆?

三国最坑主的谋士,馊主意一个比一个坑,连续坑死两位主公

关羽本不至死,是谁下毒手?三国残卷出土,揭开一伪君子的面纱

蜀汉被神化的600年:东吴才是与曹魏正面对抗主力

霸王别姬的真相,并不是王子与公主的神话

张飞死后,刘备轻声说了4字,此时诸葛亮彻底看清刘备真面目

周瑜死亡之谜终于揭晓!别再被电视剧忽悠了,不是让诸葛亮气死的

庞统临死前,为何对刘备说:你被诸葛亮给骗了?

诸葛亮欺他、刘备骗他、关羽瞧不起他,可他才是三国最有本事的人

刘备临死前,叮嘱诸葛亮:“切不可重用赵云”,这背后有何深意?

吕蒙杀了关羽之后,为何吕蒙也突然死了?

吕布死后,为什么貂蝉每夜都去找关羽?三国为何不敢演这段?

刘邦李渊能力一般都能很快统一,曹操是大才,为何却只三分天下

诸葛亮是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刘备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

刘邦李渊能力一般都能很快统一,曹操是大才,为何却只三分天下

刘备距离关羽只有20里,刘备为何不救他?诸葛亮一语道破,赵云心寒

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为何曹军大将无一出战?

三国时期的一段畸恋:与侄儿上床的骚姑母

为什么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还要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