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小医院的“逆袭”,这家央媒深入解读!央视赶来采访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媒体聚焦柳州④
《中国经济时报》11月19日报道《医联体建设的“三江模式”——缩小公共服务城乡差距的柳州实践》
中国经济时报
《医联体建设的“三江模式”》11月19日缩小公共服务城乡差距的柳州实践
本报记者 李银雁
为破解县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广西柳州市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医联体建设的“三江模式”。
三江县中医医院“逆袭”背后
2015年,柳州三江县中医医院搬迁新址后陷入了困境,债务压力不断加大,医院业务收入又持续下滑,医院管理能力不足,骨干人才流失,全院职工士气低落,纪律松散,看不到希望。
三江县中医医院外景
为使该医院走出困境,三江县委、县政府积极寻求上级部门的支持,柳州市委考虑到三江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把这一“脱困”任务交给了市三甲医院柳州市中医医院。
2016年柳州市中医医院“接管”三江县中医医院后,经过实地调查,提出了“五个不变、三权转换”创新思路,与该院结成了中医紧密型医联体。
柳州市中医医院东院外景
“五个不变、三权转换”即保持医联体医院隶属关系、人员身份、资产归属、原有债权债务关系、单位性质不变,将领导班子调整建议权、人事管理权、中层干部任免权转归为由柳州市中医医院托管。
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后,三江县中医医院在制度、技术、服务上实现了与柳州市中医医院有机融合。“我们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将柳州北部贫困县一个清冷的小医院,培育成当地数一数二的中医医院。与三江县交界其他省份的老百姓也纷纷来三江中医医院就医。”柳州市中医医党委副书记郑和良说。
2017年,三江县中医医院门诊人次较上一年增长9.68%,住院人次增长40.6%,住院手术量增长76.64%,医院业务收入增长90%;填补了多项新技术运用的空白,新开展中医治疗40多项,微创手术量增长144.44%;该院职工满意度从20%提升至98%。高级职称医务人员由1人增加至3人,临床医生从54人增加至68人;中药使用率从20%提高至70%。
11月17日,央视记者在三江县中医医院采访患者对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感受。
“三江模式”提升了患者就医获得感
柳州市中医医院成功“接管”三江县中医医医院后,将“三江模式”陆续推广延伸到鹿寨县中医医院、柳城县中医医院、河池市罗城县中医医院。迄今为止,柳州市中医医院共有紧密型医联体3家、半紧密型医联体1家,治未病专科联盟1个,“三江模式”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肯定。
11月17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就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采访柳州市中医医院院长杨建青。
如今“三江模式”已在柳州市“遍地开花”。柳州市卫计委副主任肖波介绍,截至目前,柳州市共有9家三级医院,18家县级医院,93家乡镇卫生院、3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民营医院参与了多种模式的医联体建设。其中,市属5家三级医疗机构已与县级医院组建11对紧密型医联体,成效明显,实现三二医联体贫困县全覆盖;15家县级医院与55家乡镇卫生院开展了医共体建设,紧密型的达到13对;组建了4个特色专科联盟;建立了5家远程医疗中心,覆盖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
11月17日,央视记者在三江县中医医院采访该院院长易新平。易新平是由柳州市中医医院派到三江工作的。
截至2018年6月,柳州各医联体牵头医院下派专家共计520人次,县级医院上派进修人员共计544人次。2018年与2015年相比,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净增长777名,副高职称增加105人。县级医院共开展新技术279项,增加新诊疗科目38个。2018年1-6月,县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5.8%,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3.8%,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手术量同比增长8.7%,微创手术、腔镜手术成为县级医院常规手术。
“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广大百姓是这场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柳州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郑和良说。
去年以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等媒体对我市医联体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深入报道。
《经济日报》11月20日《资助人才项目资金最高可达1亿元/广西柳州突出创新创业导向》
《经济日报》 节选
《资助人才项目资金最高可达1亿元/广西柳州突出创新创业导向》11月20日当前,柳州市正实施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制造城,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又面临竞争日益加剧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培养和集聚一大批国内外各类人才。
以往的人才政策只针对引进人才,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新政提出了大力培育“龙城金蓝领”“大力培育精英企业家”“鼓励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在职学历深造”的人才工程,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成功申报建立国家、自治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分别给予一次性申报成功奖50万元、30万元、20万元;鼓励企事业单位改善提升技能人才结构比例,连续3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0%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中新社11月18日播发稿件《(广西60年)“酸雨之都”蝶变广西绿色之路越走越宽》
中新社 节选
《(广西60年)“酸雨之都”蝶变广西绿色之路越走越宽》11月18日柳州市环保局总工程师覃国琴介绍,因污染饱受诟病,一场“要柳钢还是要柳州”的大讨论曾在柳州展开。位于柳州市城区的中国西南最大钢企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给柳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是当年的污染大户。
最终,这场争论的结果是:既要柳钢也要柳州。此后,柳钢转型走绿色发展道路。近十年来,柳钢累计投资70多亿元人民币,建成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烧结球团烟气全脱硫等50多项技术先进的节能环保项目。
环境污染现象得到遏制后,柳州没有停下追求绿色发展的脚步。2002年起,柳州先后启动“百里柳江”市区河段综合治理项目,现在已经成为风光秀美的“百里画廊”。
柳州正是广西60年来绿色发展之路的缩影。为了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色招牌更闪亮,广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试点,健全完善“绿色GDP”综合考评体系等措施。
光明网11月19日刊发在“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栏目刊发《广西柳州:告别“酸雨之都” 蝶变“宜居花城”》
光明网 节选
《广西柳州:告别“酸雨之都” 蝶变“宜居花城”》11月19日时下的柳州,青山环绕,水抱城流,市区原印染厂排污口沿江崖壁流出的“黑瀑布”,已因地制宜建成了“亚洲最大的人工瀑布群”,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格外美丽,成为了“百里柳江,百里画廊”上最靓丽的风景;碧绿清澈的柳江水域让市民群众一年四季都可以下河游泳,引来水上摩托世界锦标赛等国际赛事竞相落户;曾经死鱼漂浮的柳江,而今已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水上运动基地蜚声海内外。
“江流宛如青罗带,高楼鳞栉如画屏”,从鹧鸪江大桥到静兰大桥,长达30多公里的环江滨水大道骑行专用道,犹如碧水蓝天下的红色飘带,串起回龙壁、望月亭、环江村龙眼古树群落、风雨桥等多个景观节点。“城市是大公园,大公园里套着小公园。”柳州市园林局总工程师黄旭慧感叹柳州的“蝶变”。
近年来,紫荆花让柳州声名远播,成为了柳州独特的“生态名片”。如今,670万株植物让柳州呈现“全市绿树成荫、常年景观丰富、四季花开不断”的城市绿化新景象,每年4月,市区内近30万株紫荆花一齐绽放,粉红花海让“春花秋水 画卷柳州”的城市品牌愈加迷人。
11月14日,广西卫视广西新闻播出《【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柳州: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推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以我市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为契机,报道我市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成效。
“辉煌60年 壮美新广西”媒体聚焦柳州
轻戳链接查看↓
-END-
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经济日报、中新社、光明网、广西卫视等
为柳州点赞!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