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柳州的影像,进入了布鲁塞尔的殿堂!

柳州市政府新闻办 画卷柳州 2020-08-28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4月10日,“追寻美好生活——中国脱贫巡展”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大厦开幕,共展出47张照片,反映中国脱贫一线的奋斗场景。其中绝大多数来自新华社记者扶贫一线采访拍摄。

47张照片中,蹲点融水大苗山的新华社广西分社摄影记者黄孝邦入选了6张,向世界展示了柳州人的脱贫攻坚历程。据悉,此次展览还将在荷兰和丹麦举办。

从2017年底至今,《苗山脱贫影像志》已在新华社持续发稿一年多,播发通稿26组。

从2012年开始,记者黄孝邦每年都会尝试做一个时间跨度稍长的系列专题。2013年的《长在城中村》、2014年的《复苏的空巢村》、2015年的《苗山蹲点影像日记》、2016年的《飞阅广西》等。到2017年,考虑到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山区交通不便、生存环境较为恶劣且民族性特别突出等,黄孝邦选择到广西融水苗寨蹲点拍摄。


4月5日,《中国摄影报》第8版整版刊登黄孝邦的苗山追梦:


新华社著名摄影记者费茂华发文点赞——

耐心、细心和恒心

——我们如何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


黄孝邦是我的同事,也是我非常敬佩甚至有点崇拜的一位摄影师:多年以来,他把自己深深地扎进了广西的十万大山里,和那里的人民和那里的泥土浑为一体,持续不断地记录着那里的沧海桑田,持续不断地让我感到惊奇。

其实说实话,我并没有评论他作品的资格:他的记录、他的状态甚至包括他的努力都是我一直梦想去达到的境界。作为一个有野心的摄影师,我也想记录这个伟大时代的点点滴滴,我也想使自己的照片成为未来人们通往这个时代的桥梁——当人们回忆起某个历史时刻、某个历史事件、某个历史进程的时候,我希望我的照片能够让人们穿越时空,身临其境。是的,我想这也是大多数摄影师的梦想:自己的照片成为了一段历史的经典象征。

然而,我虽然有这样的梦想,却一直踟蹰不前:我甚至不知道该去记录什么以及如何去记录。

看着黄孝邦拍摄的的照片,我突然想起了中学学过的一篇课文——《为学一首示子侄》,汗如雨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在追求摄影梦想的道路上,我就像那个富僧一样,总在等待总在寻找,总觉得时机还不成熟,而贫僧一样的黄孝邦,早已始于足下,乘风破浪,直奔南海而去!

然而,这一路确实不好走!如何记录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伟大的时代?如果这事很容易,那么谁都可以去做了!

2014年的时候,在持续拍摄一个贫困山区的小学两年后,黄孝邦曾透露过自己的拍摄秘笈:“2012年7月,我第一次和弄勇小学结缘......7月4日。我从南宁驾车4个半小时到学校,然后在烈日下爬两个小时山路拍摄孩子们爬悬崖回家。一路要攀爬、又要拍摄,十分紧张。在悬崖上休息时,全身衣服已经湿透,手脚不停颤抖。其实,这些年下来,这些危险艰辛早已习惯。但每次爬完,心里都有一个强烈的想法:以后再也不想爬这样的山路了......到目前为止,我到这个学校不下30次......我第一次在学校里过夜,睡在我的车上。后来,几乎每次去采访,我都会在学校过夜:老师宿舍、教室、办公室,我都睡过。在学校过夜能拍摄到很多生动的画面:学生洗漱、教师的生活状态等等。如因住宿条件艰苦、交通不便,这里的10位老师大多是夫妻档,还有老教师带着孙子一起上课生活,这些都是很生动的故事。”

这就是黄孝邦的拍摄秘笈,也是他通往自己的摄影梦想之路,这样的秘笈其实毫无秘密可言,这样的摄影之路其实谁都能走,然后,真正能做到,能坚持下来的有几个?

总结下来,黄孝邦的秘笈无非就是六个字:耐心、细心和恒心——他用的是一种笨办法:反复地记录,他去到采访现场的次数多到足够让他与那里的山水百姓融为一体。在这漫长的记录过程中,黄孝邦静静地守候在自己的采访对象身边,守候在这个缓慢的新闻发生的现场,耐心地用自己的生命等待着历史长河的缓缓流动,然后用一种外科医生的细心来观察这些缓慢而巨大的变化中每一个微小但关键的节点,最后,用自己的恒心将这个沧海桑田记录下来,并等待着自己的故事化蛹成蝶,飞上蓝天。

经过了近十年这样不厌其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记录,我想,当人们提到广西乃至中国扶贫攻坚的伟大工程、当然人们提到山村小学的斗转星移、当人们提到中国农村的翻天覆地......当人们提到这些在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发生的重要的历史进程和变化时,他的照片应该是一座通往历史的伟岸桥梁。

最后,依然用我在上文提到的那篇古文中的一段话,与各位还在犹豫,还在等待,还在彷徨的摄影师共勉:““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4月10日,《广西日报》版面头条刊发柳州多措并举为基层减负降压的报道——


激励干部但当作为 柳州做好“加减法”为基层减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

在我区,柳州市近年来先试先行、多措并举为基层减负降压,切实减少了基层干部不合理的压力负担,进一步激励了广大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为人民群众多办好事、做实事。



4月10日,《广西日报》区域新闻版集中刊发一批柳州的报道——



 柳州全力推进引才育才工作 

“项目重要,资金重要,其实人才最重要。”4月3日,柳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全国各地对人才的争夺非常激烈,柳州作为工业城市,必须主动作为、积极争抢,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人才,特别是提供相应匹配条件去吸引人才。

据介绍,抢到人才还不是关键,留住人才才是关键所在。柳州将着重从3个方面加强引才育才工作。


 柳州开设“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 

据了解,柳州市去年在全区率先推行“营业执照、印章备案、印章刻制”一次办理,企业开办由原来的6个工作日压缩为3个工作日。今年2月20日,在完成内部审批流程改造后,该市实现企业开办营业执照立等可取,企业设立及印章刻制最慢半天完成。此次,该市对企业开办流程再次进行重大改革,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从办理环节、办理时限及申请材料数量3项指标进一步压缩精简,办理流程进一步优化。


柳州人才新政配套实施细则出炉 


近日,柳州市人才新政配套实施细则——《人才分类认定和奖励补贴实施细则(试行)》出炉,从4月1日起,该市从去年10月1日开始引进和培养的优秀人才可根据《细则》申报相应的补贴和奖励。

    去年10月1日,《柳州市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正式实施,该市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服务、平台建设科研经费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其中,对新引进人才在该市购置首套家庭住房的,按类别给予最低2万元、最高500万元的购房补贴;未享受购房补贴或未入住人才公寓的给予租房补贴;对企事业单位新录用和来柳创业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在柳参加社会保险并正常缴费6个月以上,给予生活补助等。


 柳北区教育扶贫跨区域 

今年3月,柳北区教育局落实了柳城县社冲乡冲江村适龄儿童少年到柳北辖区沙塘中心校下辖的村小保爱小学入学就读问题,已在社冲中心校就读的不在此次范围内,原来在冲江村教学点的5名学生安排到保爱小学就读。

……

柳北区教育扶贫领域工作主动延伸到毗邻的县域,形成了教育扶贫跨学校、跨区域的结对帮扶共同体,进一步加强了教育脱贫与整体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联系,真正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育扶贫政策。


 柳城:产业园区正崛起 

柳城鹏翔茧丝绸公司是“东桑西移”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其车间现代化程度较高。

今年截至目前,柳城工业园区有规模以上企业39家,同比增加6家。县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21万元,同比增长329.48%。


广东吴川帮扶三江9000贫困人口脱贫 


2018年,吴川、三江两地根据年度协议和计划,开展了支教、送医送药等对接活动,积极落实扶贫项目,共帮助三江9453名贫困人口脱贫,占三江年度脱贫人口总数的35%。全年投入对口扶贫协作财政资金3330万元建设帮扶项目;积极引导和鼓励吴川、湛江企业家到三江投资兴业,有3家企业在三江注册公司,4家企业入驻扶贫“微车间”,通过消费扶贫销售农特产品818.9万元。特别是援建三江南站“江川小学”、设立“爱在侗乡·江川教育奖”、开辟“江川旅游专线”等一系列造品牌、重实效、树口碑的创新举措,深受社会各界称赞。


 往期推荐:

连日来,《人民日报》3次报道柳州,央视也在聚焦!(视频)

这位蹲点苗山的记者,获得全国先进!(视频)

紫荆花绚烂绽放,柳州已成花海!(独家视频)


-END-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人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隽永的山水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中国摄影报、广西日报等

推荐给更多人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