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州这家博物馆,见证“共和国的广西印记”!

柳州市政府新闻办 画卷柳州 2019-10-30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70年风雨兼程

时间的年轮烙印着共和国奋斗的足迹


70年披荆斩棘

八桂大地,处处生机盎然,

充满“春天”的希望


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910”广播推出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节目

《共和国的广西印记》

讲述八桂儿女为建设新中国燃烧的青春岁月

记录壮乡大地激情奔跑的追梦记忆

报道了柳州市票证博物馆



共和国的广西印记——《票证时代的记忆》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所发行的的票证也大多带有民族特色。

      今天,我们走进柳州市票证博物馆,馆长李广智为我们讲述广西票证的历史:


↑ 音频



广西发行的票证多带有民族特色,不少票证都印有双文字,反映地方民族风情,其中不少票证极为珍贵,比如这枚最早最珍贵的广西人民政府所发行的餐票,于1950年7月1日发行的,因为1949年冬广西刚解放,发行的餐票给省内的军政人员使用的,按当时的伙食标准是以大米为定价,每人每天两斤半大米,包括了煤、柴、菜在内。



为什么当时会发行这种票,因为1949年冬广西刚解放,金融还不够稳定,故此拿着粮票粮食来作为货币,如果物价变动了,粮食为食物不会变动,那么大家就能安心的工作,解放初期的国家有很多物质一时还没有掌握,所以说当时就发行餐票。


中国“票证”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各地发行了各种各样的粮票、油票,还有肉票、煤油票、自行车票等。



在柳州市的粮票中,1969年至1971年曾经发行的一组带着毛主席语录的粮票,这是市票中唯一一组语录票,而且面额为5钱、1两、5两、10斤、30斤、50斤,从最小面额到最大面额相差1000倍,发行5钱粮票在全国也不多见,5钱票不可能直接去买米,而是去熟食店购买熟食品或找另用,这种钱钱计较可见当时的粮票珍贵。




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物质供应越来越充足,经历了四十多年风风雨雨的票证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广西科技大学中国近代史专家周刚正好是票证时代结束的见证者,周刚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工农业生产迸发出惊人活力,各类商品日益丰富。他在1993年从农村考入大学,粮油关系从农村转入城市,然而也就是这一年,粮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这个票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它也反映了一个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历史发发展过程;同时也见证了我们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解决了我们供与需之间的一个矛盾。”



去年底,新华社做了一个小视频

也讲述了这家民间博物馆的故事

获得上百万次点击 ↓


这个视频还有英文版 ↓


 往期推荐:

“柳州造”,我为你骄傲!(视频+)

中国品牌日|了不起的“柳州造”!

喜讯!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柳州再获国务院表扬!

权威榜单:水质全国前十!宜居超过桂林!柳州人原来如此幸福!

这款柳产车,换个车标卖给“歪果仁”,售价竟然翻了一倍!


-END-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人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隽永的山水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请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广西台新闻910、新华社

推介!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