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江清如许,无饵能钓鱼!古有姜太公,今有柳州人!

在柳州App 画卷柳州 2020-08-28

提要

古有“姜太公钓鱼”不用鱼饵,源自宋佚名《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无饵钓鱼,一直是个传说。而在现实生活中,柳州真有钓友在柳江钓鱼,不用鱼饵怎么回事?一起来看一看柳州广播电视台“在柳州”App的报道。

  据在柳州App记者吴铁中报道:很多市民都喜欢到柳江河边钓鱼,大家都知道钓鱼要用鱼饵,可市民桂先生用的却是摄像头,这能成吗?

  记者11月13日在柳江河红光桥桥底见到了正在钓鱼的市民桂先生,他的鱼竿有点特别:别人的鱼钩上挂的是鱼饵,而他的却是一个微型水下摄像头,还系上了一个小铅坠子和一个红色浮标。

  他熟练地将竿一甩,摄像头随即坠入柳江河。这片水域下有没有鱼,鱼儿是不是上钩了,架在鱼竿上的视频是看得一清二楚。过了半个多小时,视频显示有鱼靠近,桂先生轻轻一晃迅速抽竿,就收获了一条5斤重的黑草鱼。  桂先生是一名垂钓爱好者,在柳江河边钓鱼已经有好几年了。他说以前自己也是用鱼饵来钓鱼的,可是这几年来,随着柳江河水越来越清,他突发奇想改装了鱼竿,用细小的视频传输专用线替代了传统的鱼线,在线的末端装上水下摄像头和一个稳定用的小铅坠子及定位用的红色浮标,然后接上一截0.5米左右长带有鱼钩的鱼线,这样就算没有鱼饵,只要看到有大鱼游经摄像头对准的正中位置时,及时抽竿,尖锐的鱼钩都会死死地钩住鱼儿,十有八九鱼是逃不掉的了。

 

  桂先生说,水质好了,鱼的种类也多了起来,除了常见的鲤鱼、草鱼、鲶鱼、罗非鱼之外,一些比较少见的如桂鱼、芝麻剑等品种的鱼也时常能见到。

 

  今年年初,他就钓到一条重约18斤的草鱼。桂先生还高兴地说:“钓不钓得鱼无所谓,就当作是一种休闲吧,看到柳江河如此清澈,是件很开心的事。”桂先生说,自己此前到很多地方旅游过,都试过在当地的河流钓鱼,如果水质浑浊,他这招“无饵钓鱼”就玩不了,柳江河能让他的奇招大显身手。

 


  说得没错!如今的柳江河,除了汛期,其他时候都是一湾清水,碧波荡漾,就连对水质非常挑剔的白鹭也常驻柳州,留恋这方水土。近几年,柳江河还多次出现“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的踪迹,说不定哪一天在柳江河里游泳的市民还能与之偶遇。人与生物共处,同游一江水,真是惬意!

 

↑ 10月28日广西电视台报道

  今年10月26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和1月至9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柳州排名全国第二。今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每季度公布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在此前公布的两次“全国水排名”中,柳州分列全国第十和第四。柳州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长年达到100%。这是对柳江河的褒奖,更是对柳州市柳江河治理工作的最好肯定。

 

  早在2017年起,柳州市率先在广西开展大规模区域重点小流域监测工作,32条小流域全部被纳入监测范围。2018年12月2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柳政规〔2018〕87号),明确了到2020年,柳江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地表水无劣五(V)类水体;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2015年减少1%;巩固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效果,严防黑臭水体反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90%以上;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全市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好转,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为此,柳州市实施了各级“河长”制,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倒逼制”,出实招,抓落实,治理工作稳步推进,不断取得新实效。

↑ 里里/摄影

↑ 黎寒池/摄影↑ 符俊/摄影

  ↑里里/摄影


   百里柳江、百里画廊。多年来,柳州市坚持打造“春花秋水、画卷柳州”城市品牌,以“水”为媒,以“城”为体,以“人”为本,以“水”为荣。自2011年起,柳州市每年都举办国际水上狂欢节,活动规模越办越大,参与的市民群众越来越多,柳州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广。有人诙谐地说,柳州人玩水玩“疯”了。

 

 ↑黎寒池/摄影


  记者从柳州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柳州市对重点监控的断面水质进行24小时监控,发现问题随即处理,哪个环节出问题就查哪个领导的责任,确保柳江河水质完全达标。

 

 ↑里里/摄影   昔日的酸雨之城,如今华丽转身为中国西南最美的山水工业城市,一座宜居宜业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桂先生说,只要不下雨不涨水,一旦有空,他就会到柳江河边钓鱼,这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往期回顾: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人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隽永的山水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请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在柳州APP推介!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