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州:让历史告诉未来!今天,《广西日报》专版介绍

外宣办 画卷柳州 2020-08-28

提要

5月25日,《广西日报》整版刊发《北有山顶洞人 南有白莲洞人》《唐贞观八年 我的名字叫“柳州”》两篇文章,深度解读柳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HAPPY MAY DAY, I'M COMING

SPRING

北有山顶洞人 南有白莲洞人

■ 西 蕾



柳州,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片有着历史厚重感的土地,承载着古往今来生生不息的历史。

事实上,早在数万甚至数十万年前,柳江流域就是古人类生存繁衍之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柳江人”头骨与“山顶洞人”头骨并列放置在一个展柜。1956年,距今200多万年的柳城巨猿下颌骨化石被发现,开启了一系列柳州史前遗址发现与发掘的探索,以白莲洞人和柳江人古人类遗址为中心,发现了大龙潭鲤鱼嘴、兰家村、鹿谷岭、陈家岩等40多处史前文化遗址,形成一个方圆数十公里的史前人类遗址群落,完整而集中地呈现了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人类史前文明的演化历程。

↑ 来源:广西卫视


柳州文庙。李 斌/摄


相聚大龙潭。贺肖华/摄


当许多地方还是一片荒芜的时候,柳江人、白莲洞人、大龙潭人、兰家村人、都乐人已依次在柳州大地上繁衍生息,这足以证明柳州是得天独厚的人类生存地带。

当思绪拉回2020年的当下,一碗螺蛳粉已经从“路边摊”走向世界,走出一条产业化的“网红”之路。有趣的是,一块出土于白莲洞遗址的螺蛳壳化石堆积物,证实了早在两万多年前,柳州地区的古人类就已经开始捕捞、食用螺蛳,他们作为“史上第一拨吃螺蛳的人”,印证着柳州人嗜爱螺蛳的饮食习惯有着数万年的传承。为了生存,柳州古人类也在不断进化出更高级的智慧和技能。

万人同品螺蛳粉

环广西公路自行车赛车手从环江滨水大道的风雨桥上飞驰而过。谌贻照/摄


扬帆柳江。谌贻照/摄


近几十年来,贾兰坡、裴文中等考古界泰斗以及国内外专家云集于柳州一探考证。古人类在柳州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柳江人创造了砾石石器文化;白莲洞人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小石片石器文化;鲤鱼嘴人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制造和使用陶器、蚌器、骨器等器物。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谢光茂认为:“可以说,柳州地区的史前文化是连续发展的,自成体系,是研究华南地区史前文化的一个标尺。”

“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1981年,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白莲洞博物馆创始人裴文中教授曾为白莲洞遗址题词。在考古界,在人类学研究当中,柳州的诸多遗址是重要的中心。而这些宝贵的文明财富和底蕴之于古人类考古研究的意义,颇为重要。


花海柳州。李 斌/摄


碧水蓝天,画卷柳州。李 斌/摄


“北有山顶洞人,南有白莲洞人”,以白莲洞遗址为代表的柳州史前文明遗址群落,与早已名扬世界的山顶洞人文化遗址南北辉映,共同开启了神州大地源远流长的文明曙光。

放眼望去,柳江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州的史前文化在这里孕育发祥。而今,走进新建成的白莲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用现代科技还原史前生产生活场景,以AR、VR及科普互动多媒体游戏、视频等更为直观、丰富的现代手段,为世人展现柳州这一脉相承、绵延不断的历史根脉。




唐贞观八年 我的名字叫“柳州”

■ 伟 哥

    柳州历史上有过很多名字。“柳州”的称谓,始于贞观八年,即公元634年。

    人重其名,城市亦然。在文化旅游方兴未艾的今天,一座城市的魅力已不仅来自其水光山色,更倚重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柳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也是名不虚传。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覃佳玲/摄


    柳州历史上曾经称为潭中、马平、昆州、南昆州、柳州、龙城等,这方水土最终选择了“柳州”为自己的最后归宿,至今已沿用千余年。

    柳州建城始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为潭中县。潭中之得名,可从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这段描述觅得端倪:“浔江即古潭水。古二字同音。因改其字耳。今人上流为柳江。下流为浔江。汉人统曰潭。下流亦曰溜。”以此推断,柳州位于“潭”之中部,因此叫“潭中”。

    “柳州”之名又从何而来?还是缘于这条江。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志》中说:“贞观八年改为柳州,因柳江为名。”

    承盛唐之风而得名的柳州,历千年风雨衰荣,最后在身上记刻最深的还是大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大唐走来的一男一女。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唐吕温《嘲柳州柳子厚》)


东门城楼。周 健/摄


    诗中的“柳刺史”便是那名男子,他的到来点亮了柳州的文明之光。

    公元815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出任柳州刺史。他举4年之力,呕心沥血,将柳州这个“南蛮之地”建成一座“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韩愈语)的文明城市。

    释奴、掘井、办学、种柑植柳,柳宗元所施仁政泽被千年。此外,他还以自己的精神力量,鼓舞了数代仁人志士,带领柳州人民筚路蓝缕、前赴后继,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唐乾元以前,柳州之名变化无常,但至乾元后,柳州之名却经历千余年而不变,这与柳宗元治柳州不无关系。

    柳州有个鱼峰山,

    山下有个小龙潭;

    终年四季歌不断,

    都是三姐亲口传。

    这首传唱千年的山歌中的“三姐”是一位传奇女子,至今在全国民歌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三姐”即广西壮族歌仙刘三姐,传说她生于唐朝中宗年代的宜州罗城。据说,年轻时,刘三姐从龙江而下柳江,并在柳州生活传歌,于鱼峰山上跃入小龙潭,骑鲤升天。

    如今,鱼峰山俨然已成为广西山歌的圣地,鱼峰歌圩享誉全国。而柳州,因为刘三姐的影响,成为一座全国少见的会唱山歌、城中有歌圩的城市。

    继往以开来,追远而策今。柳州生于盛世,如今又逢盛世。柳州正迈步进入新时代,继续以“柳州”之名谱写自己的传奇。


↑ 《广西故事》第一百九十六期:白莲遗秘 史前之光



往期回顾: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人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隽永的山水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请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柳州市委外宣办微信“画卷柳州(huajuanLZ)”综合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等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