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田螺、大产业!《广西日报》、广西卫视接连点赞柳州扶贫成效

外宣办 画卷柳州 2020-08-28

提要

6月21日,《广西日报》头版、二版,广西卫视广西新闻连续刊发《返乡青年“催大”田螺产业》等新闻,报道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通过稻螺综合种养,依托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发展,助推农民脱贫致富。这是“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自治区采访团来到柳州的报道成果。



返乡青年“催大”田螺产业

■ 记者 覃伟立

6月20日,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稻螺综合种养示范区,高武村民石晓文向记者展示稻田田螺。该示范区于2020年2月开始创建,建设规模为4000亩,依托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发展,农户每亩每年光田螺就可增收近2000元。

南国今报记者 卿要林/摄


“我已经领到3000多块钱的工资了,今年肯定能脱贫。”6月20日,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培基村58岁的贫困户蒙田咪告诉“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二批第二组采访团记者,从3月份起,她陆续在融水三连瀑布水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工作了20多天,每天工资150元。该公司由拱洞乡31岁的返乡青年滚荣清创立,带动12个乡镇养殖田螺,让更多贫困户脱贫。
滚荣清16岁外出“闯世界”,组织20多人的团队在国内多个景区承包项目,为游客拍照、表演民族舞蹈等。2016年,他了解到家乡田螺养殖有前景,决定回乡创业。他和一个伙伴创立公司,投资600万元在培基村建立200亩田螺养殖基地,并取得成功。2018年,该公司与柳州一家企业合作,在全乡带动农户发展田螺养殖,并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负责收购及销售田螺。同年,他完成注册泉水螺商标,在当地开始小有名气,他也被乡亲们称为“螺王”。至今,基地已形成主养区、体验区、套养区、放养区共900亩的规模。田螺养殖带来可观效益。去年该公司创收200多万元,今年至今创收已达到370万元。自己致富不忘乡亲,特别是贫困户。目前有68户贫困户在该公司上班,其中一半是固定工,每人每月工资3000元;另一半打临工,每人每天150元。
特色产业辐射不断扩大。在拱洞乡成功创业后,滚荣清仿佛打开了一扇特色产业的大门,他决定把田螺产业做得更大。2019年,他在融水另外11个乡镇合作推广田螺养殖,总面积达到1.2万亩。今年计划达到1.8万亩。同时,他建设田螺初加工车间,预计年加工田螺29万公斤,包装销售田螺肉5.75万公斤。目前,该公司的袋装螺蛳肉销往柳州螺蛳粉企业及贵州等地的饭店。

如今,该公司正向着综合性示范园区方向发展,建设螺蛳养殖园、标准化螺蛳加工扶贫车间、农耕体验园及游客中心、风雨桥等,筹建螺蛳深加工车间、螺蛳文化园、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今年以来,该公司已收购田螺36万公斤,仅收购田螺这一项,就为全县4223户贫困户增加收入219万元。”拱洞乡乡长梁太坚说。


当天《广西日报》2版刊发

《“现代公司制”扎根苗寨》

报道了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高武村

稻田立体生态种养示范园

展示的畅销农产品。



“现代公司制”扎根苗寨

■ 记者 覃伟立

6月20日,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高武村稻田立体生态种养示范园展示的畅销农产品。示范园依托本村的笑哈哈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

 南国今报记者 卿要林/摄

6月20日拍摄的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高武村稻田立体生态种养示范园的稻田区域。泾渭分明的梯田,规范化有机种植,农产品品质价格提高,农户收入也有了保证。

南国今报记者 卿要林/摄


“去年入股1100元,年底分红3.5万元。”6月20日,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高武村56岁的村民石田蚁,告诉“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二批第二组采访团记者,当年他就脱贫了。石田蚁入股的是高武村的笑哈哈种养专业合作社,一家按照现代公司制度运营的农民合作社。高武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杰来自柳州市一家大公司,他认为农民合作社按现代公司制度运作,很有发展前景。笑哈哈合作社2017年注册成立,共有社员15人。2018年4月,合作社正式运营,并创建“云尚高武”品牌,整合拱洞乡及周边乡镇农产品资源,主打发展生态优质稻、泉水田螺、林下土鸡、土猪、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目前建有年加工10万公斤生态优质稻米大米的加工厂、年加工田螺3万公斤的田螺脱壳及冷 藏加工车间。“对社员进行动态管理,每年年底连本带分红还给社员,然后重新签订第二年的入股合同。”李杰说,“社员分红多少,按他们在合作社的工作量决定。”由于实行淘汰制,今年社员只有13人。据了解,今年合作社的运营又有新改革。股东可在合作社投劳,非股东也可投劳,年终把投劳支出划出后,股东再分配剩余利润。

“现代公司制”合作社运营越来越好,也带动更多贫困户参与发家致富。2019年,该合作社带动高武村130户种植优质稻500亩,其中贫困户97户。此外,还辐射拱洞乡广雄、培基、大沟等3个贫困村发展300亩优质稻。高武村去年全年实现产值120万元,纯利润2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2.3万元。“今年到现在,这个合作社已经带动高武村150户种植优质稻800亩,养殖田螺1100亩,其中参与的贫困户有119户。带动种植优质稻的贫困村,也从去年3个扩大到6个。”拱洞乡乡长梁太坚说,预计全年生态米产销超过15万公斤、田螺5万公斤,计划实现营收超过200万元。



6月21日,

广西卫视广西新闻报道融水:

稻花田里养田螺 脱贫致富好门路


“稻 鱼 螺”、“稻 螺”,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这种新兴的种养模式成为了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好途径。



  烈日当头,石晓文正忙着在稻田里采螺。他告诉记者,2018年,驻村第一书记动员大家发展稻田养螺产业。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在自家的水田里养起了螺,当年就脱了贫。

  如今,高武村建起了稻田立体生态种养示范园,实施稻田养螺和优质稻种植725亩,涉及农户320户,每亩每年可增收3000元以上。



  在融水拱洞乡培基村培堤屯,返乡创业青年滚荣清创建的养殖基地一派忙碌景象。2016年,滚荣清返乡创业,发展田螺养殖,他与柳州一家企业合作,带动农户养殖田螺,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发展田螺养殖面积达14360亩,带动2613户贫困户增收。(记者阳映、王国宽)


螺蛳粉里还缺不了一种重要的原料

木耳

也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

↑ 融水:特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广西广播电视台6月22日报道)

    色香味俱佳的螺蛳粉里,有一道必不可少的配菜——木耳。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瞄准柳州螺蛳粉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带来的脱贫增收契机,大力发展木耳等食用菌种植产业,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往期回顾:

柳州,一座城,一众人,在人们追求幸福的伟大创造中,不断创造出奇迹和事业。在隽永的山水间,在民族的奋斗中,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工业的雄奇中,这是事迹和人物共同书写着一幅幅画卷,我们因之将这座城市称之为画卷柳州。

请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画卷柳州”



来源:柳州市委外宣办微信“画卷柳州(huajuanLZ)”综合广西日报、广西卫视广西新闻等

中共柳州市委外宣办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