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笔记0330:兴全谢治宇分享纪要
这是草根调研第36篇调研笔记
一句话亮点:投资最好的时间是昨天,次好的时间是现在。
(路演时间2022年3月)
今年以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和割裂。
自上而下的看,无论是通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疫情的发酵,地缘政治的冲突,包括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5.5%增速目标和实现目标路径的不确定性,这些问题都是切实存在的,并且都会体现在企业盈利上。
自下而上的看,今年反而感觉会相对好做一些,因为这两年市场非常的好,对优秀企业的定价非常充分,市场上最大的压力来自于估值,随着市场比较大幅度的调整,很多企业在盈利依旧稳固的情况下,估值也开始变得很值得下手了。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之间的矛盾主要在于,你要用多长的维度来看一家公司。很多中下游企业一定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制约,但是不能用特别短期的业绩推演一个企业长期的竞争力。
举一个例子,不管是旅游还是航空,在这几年可以看到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市场不会以显著低于1倍PE的价格交易他,很多企业如果用市值的角度衡量,不是短期看季度间盈利的波动,已经进入了可以投资的区间。
大家之所以对于市场存在担心,是很正常的,市场总是处于复杂的状态,很难给出简单的估值方式,所有估值的体系和逻辑都是基于多种因素复合的结果。很多企业并不是非常显性的可以看到长期逻辑,更需要我们想清楚整个投资和持有过程中,究竟要赚什么样的钱?持有周期有多长?用更长期更稳定的视角看待投资,对这些问题的容忍空间也会更大。
Q 立足当下,资本市场是不是还有比较大的风险?
站在现在这个位置,我认为风险已经没有那么大了,前期的跌幅是多重悲观情绪累积的结果。两周前我们听到了高层发出了很明确的声音,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对政策的担忧,大家当时就已经开始讨论市场底在哪里,排除了政策风险之后,会更多把注意力放到盈利修复上。
之前讨论的政策风险和主权市场风险,外资和国际视野开始讨论主权风险,对外资来说是有意义的,因为人民币资产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国别区域暴露的,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所有的资产都是人民币资产,我们对于政策的理解也会比外资更为深刻,反而不应该过度担忧。
Q 2021年-2022年,市场的调整给投资者带来比较大的打击,如何看待投资中的波动?
我不太愿意在市场热度特别高的时候出来讲投资,更多是讲投教,但今年我看到不止是我们,同业也开始做比较多的交流,都是市场成熟的表现。
过去一两年整个行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持有人取得了很好的回报,显著高于了正常水平。
我们如何看待市场的长期合理收益率?
市场的长期收益率最终取决于经济体中的核心企业的ROE水平,也就是企业每年能多赚多少钱,最终会反映在企业的盈利增长和股价增长,我们的回报约等于ROE+企业分红,我们目前相对处于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超额收益还比较丰富的阶段,我们投资的回报会体现为上述回报加上基金经理带来的溢价或折价,年化复合收益率10-15%是一个长期有把握的回报水平,而过去两年显著超出了这个水平。
我们可以感慨过去两年让大家尝到了甜头,带来了盈利的体验,另一方面也会有客户在市场比较火热的高位,消耗了潜在收益率的位置加入,就有可能带来不好的体验。
通过上涨和下跌,对于在市场中应该要获得多少“正常的回报”有更好的认识,从长期来讲这是对于获得持续回报非常重要的认知。如果真的在市场高位加入,只要持有的标的是好的,持有风险可控,长期来看还是能够带来比较好的回报,从我的组合来看,从我自己的角度,还是会选择持有,但是大家也要基于自己的资金安排做出自己的判断。
作为一个基金经理,我的资产大部分都投资在我的基金上,但是这只表明我自己的态度,我对我的风险承受能力认识更深,对我的判断能力更有把握,作为我的持有人,也需要知道我在赚什么钱,知道你的风险偏好和资金安排计划,在确认这两点的基础上,才能继续持有。
Q 如何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方法论?
这件事情的确很难,即便是我要招一个人,或者提升内部的一个基金经理,对基金经理的评估总是比较难的。我们是来投资的,不是来听投资理念的,赚钱才是硬道理。
选择一个基金经理,就像选一个股票,大多数基金经理都会跟你说我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就像所有公司都会说我要构建非常好的渠道、商业模式和竞争力,很难通过一句话两句话说清楚。
投资过程中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就像投资一个公司,需要做长期跟踪,研究上下游和产业链,研究财务报表,基金经理也是一样的,他给了一个亮眼的业绩,当然是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投资线索,看持仓,看换手,看更长期的表现,来解释为什么做得好,这些都很有助于理解他究竟赚了什么钱,对这个基金经理的认识也会更加复合。
在现在基金行业的大框架里,理念性的阐述是不足以了解一个基金经理,需要有更多信息来帮助理解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种鉴别能力,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很容易赚到钱?当我们无意间走到一个beta很强的领域,比如早期在核心地段买房的人,投资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在很早期买了基金,十年下来复合收益率是很高的,当时的基金也不是特别多,当行业迈进成熟,要获得同样的高回报,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研究和努力。
Q 市场回调之后,您对于通胀的担忧还依旧吗?有什么投资建议?
这些具体的问题还是应该扔给基金经理去思考,前两个星期我认为市场的确比较悲观,可能是更有机会的,但也不见得就变成了一个大牛市。所以当时的讨论还是偏重于市场判断,但是今天更想讨论如何持有基金和客户陪伴的问题。
对于具体问题的判断,基金经理有很多的考虑出发点,通胀的确是强力影响市场的因素,上游企业涨价,中游企业成本上升,下游企业受制于消费盈利下降,是不是应该剁掉中下游企业全部换成上游?这当然是一个做法,但是这个做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
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对周期有判断,体量有支撑,可能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但是反过来也会有人因为不适应这种做法而表现不佳。另一种做法是,对组合进行判断,是否均衡稳健,短期的不利情况应该反映在股价里了,可以用更长的时间去等待,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很差。
通胀因素对于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有影响,但是对于投资基金影响并不大,基金经理的判断和决策更为重要,选择你认同的投资方式。
Q A股30多年的历史,不断走向成熟,市场有哪些变化和演绎?
我们的市场非常快的走向成熟,短期看有时非常无效,长期看非常有效,因为这是一个巨大体量的市场,有很多人参与的强竞技的市场,会实现非常强的资产配置结果,所以是长期有效的。
我们最终在市场里看到的,A股发展的背后一定是企业的发展,五年或十年以前我们会用“XX概念”来讨论,因为没有实际对应的标的,但是现在大量的东西都可以在A股买到,一方面是A股的大扩容,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强的全球竞争优势,体现出来的才是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结果。
从上层来看,我们的资金结构也不断成熟,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提高,量化和衍生品尽管短期会对市场有扰动,但是长期看市场工具在丰富,一定会帮助市场更加精准的定价,也会有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随着沪港通的发展,我们也可以投入港股的相应领域,投资范围也在变大,A股的生态在更好的方向走。
Q 影响国内经济的动能发生变化,新赛道新产业不断出现,如何既捕捉机遇,又严控风险?
简单的回答是,一个合理的估值可以做好风险的平衡。
但是这个问题的不好回答之处在于,估值需要复杂的判断,在新兴的行业和领域,最终能够走出来的公司一定是有风险,且有运气成分的。
用一个合理的估值保护整体的头寸,发现这些机会,得到并持有这些机会,这个过程就非常复杂。在我的框架里估值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我无法抛开估值做判断,特别是在成长股的领域,估值永远是重要的,估值的角度、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简单僵化的PEG=1就是好的。
Q 在反复波动中难免会拿不住,如何看待基金收益和基民收益的差异?
第一,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对回报率的,对基金经理的,这些认识能够帮助你拿住基金。
就像一个基金经理如何拿住一个股票,只有你对基本面有非常强的信心的时候,才会对股价做出正确的判断,一定是你领着股价走而不是股价领着你走。这里的领着是广义概念,不要被股价的起伏所困扰,但亏钱总是让人困扰的,需要看困扰的点是什么,如果基本面如你所料,股价的下跌应该让你非常开心,这一点非常难以做到,这一点我也承认,但是前提是,你不能看错,一旦看错,就要及时止损,不要留恋。
第二,市场波动的时候要相信基金经理,他们会考虑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哪些应该调整,哪些需要坚持,如果你对他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就更应该要相信他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永远无法像公司内部的人一样了解一个公司,就像是一个客户永远无法完全知道基金经理会如何操作,但是你通过长期跟踪,可以知道他的投资方式,他的思考方式,他的应对,他历史上需要多长时间调整,在看对了的情况下,不会选择在低点卖掉,持有也会更加坚定。
Q 您从2007年入行,什么是您投资心态的锚?
真正的大牛市往往伴随着很大的泡沫,反而是不温不火的市场,容易把钱赚到。
以2018年为例,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外部冲击,要找到自己认可的锚,你持有的资产究竟是什么?股票怕的不是跌的多,怕的是永远跌的多。股价最终要服从于基本面,短期跌的多并不可怕,估值合理基本面强劲,股价最终肯定会回去的,怕的是估值不合理,基本面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那最后就可能回不去了。
在一个熊市里,你的锚是什么呢?大概率是你对企业的判断,估值的波动很大,但是最终会服从于企业真实的状况,对于企业基本面和估值的判断,是你的锚。
最后总结,市场跌幅的确很大,大家不好受,我也不好受,但是拉长看,我对自己的持仓还是很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