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RANDing
栗场
传播途径
建筑展览
vol.25
RE-BRANDing 栗场是由 筑格传媒创始人/品牌咨询总监 栗茜 Sherry 主持的专栏,从发掘与重塑设计行业品牌力的角度出发,深度探讨与品牌建设相关的主题,包括国际知名奖项解读、国内外优秀品牌案例分析、建筑摄影师与效果图如何加持设计品牌力、如何通过提升品牌设计与传播增加设计公司的品牌价值等。同时也会不定期邀请行业从业者、品牌负责人、建筑师、学者等一起交流与分享。
本期传播途径,我们将讨论建筑展览的起源与目的,以及为什么建筑师需要去做展览。
引言
Introduction
RE-BRANDing
近几年行业的趋缓甚至下行,加上信息时代的全面来临,宣传逐渐成为个体/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之一,诸如演唱会、表演、论坛、展览等活动,自2023年国内疫情结束后尤为明显,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纵使发展持平、甚至没有新进的项目或作品,也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参与展览。今天,就来聊聊建筑师出席或参与展览的必要性。
市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展览的前身。而随著19世纪后,商业主义+启蒙运动的崛起,诸如经济、生活、艺术、理想、哲学,市集兜售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物质商品,展览一词的轮廓也逐渐明晰。而建筑,可以小到代表个人的价值观,也可以大到成为国家的代名词,这两个结果的背后,是同一个出发点,即理念的输出。
铁塔、摩天轮等巨构物,都是服务于展示国力的产物 图源网络无论是现代主义、未来主义等理论,无一不是透过这些大型展览会的亮相,从而影响世界的设计走向。当然,随著时代的发展,展览形式也逐渐从最初的物理展示,转变为虚拟交互。但其中不变的,仍是理念的输出。由知名艺术团体 teamLab 于2018年打造的东京数位艺术美术馆 图源网络如果说设计公司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埋头出作品,那么第二阶段,便是好的作品让更多人看见。这对如今容易因埋头做设计、信息轮转过快、理念难以传达等因素,而导致被埋没的建筑师而言,尤为重要。
——包浩斯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对格罗皮乌斯而言,所有设计与事件都是发生在建筑这一空间之下。建筑师似乎从这时候开始,理所当然的承担著远多余设计和建造的职责。在经历扎实而全面的建筑学系统教育,以及个人实践之后,综观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路易斯·苏利文(Louis Sullivan)“形随机能(Form Follows Function)”,以及勒·柯布西耶“住宅是居住的机器(A house is a machine for living in)”等理念,也都是在展览、论坛大会或杂志纸媒上,被大众所知晓。Mies van der Rohe、Louis Sullivan、Le Corbusier的头像拼贴 图源网络但或许,将建筑、展览与商业玩的最炉火纯青的,是美国知名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不仅透过1932年于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国际样式:1922年以来的建筑”展览,将现代主义辐射至世界,升华为国际样式;更为自己招来了不少建筑实践的机会;还协助成立了有著建筑界诺贝尔奖名号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国际样式:1922年以来的建筑展(International Style: Modern Architecture Since 1922) 图源网络国际样式:1922年以来的建筑(International Style: Modern Architecture Since 1922),同名书籍 图源网络在商业的语境下,是建筑师增加自身知名度、话题度,以及拿项目的途径。
展览作为最直接的宣传手段之一,论理想,经历一段时间的积累与实践,展览有助于自身的反思、回顾与总结。论现实,一个好的展览,可以赋能个人或企业的品牌形象。除了将自身理念与作品更直接的呈现在大众面前,本质上来说,展览也是一种变向的实验与实践。
Reference:1. 博览会的政治学,吉见俊哉,2010
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hz@archidogs.com,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