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近日,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了数亿元人民币的C1轮融资。此轮融资由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领投,源星资本跟投,美敦力、顺为资本、国投招商、天峰资本等术锐老股东继续支持。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以达芬奇为竞争目标,但打败达芬奇可以说是难如登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基本垄断了多孔腔镜手术领域,且拥有全球4,000-5,000个专利,构筑了坚实的专利壁垒。为了突破这一障碍,术锐采取了错位竞争的策略。
不同于达芬奇多孔手术机器人的模式,实施同样的手术,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只需要一个孔,就能实现所有的操作。而放眼全球单孔腔镜机器人市场,只有达芬奇SP单孔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但由于其产业和技术先进性,目前限制向中国出口,这也被视为国产手术机器人实现弯道超车的市场机遇。单孔手术机器人是研制难度最高的手术机器人。单孔手术创口小,虽然利于病患恢复,但其临床实施却举步维艰。当把传统硬质长杆腔镜手术器械使用单孔术式中,如下左图所示,由于器械缺失末端转腕关节,手术器械的“筷子效应”带来很大操作阻碍。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能把一支内窥镜和三支手术工具通过单个切口递送进病人体内,形成运动灵活精准的“操作三角”,在主刀医生遥操作控制下完成手术,配合先进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单孔术式下实现了精准灵活的手术操作。2021、2022年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多例亚洲首台纯单孔下的机器人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经典手术,并已成功于泌尿、普外和妇科三大科室开展临床应用。而之所以能够实现手术机器人单孔术式的技术突破,就不得不提到术锐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凯凭颠覆性技术创业的故事。在清华大学取得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徐凯于2004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被誉为“医疗机器人之父”的russell taylor教授,他是世界第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明人。
其间,徐凯参与了哥伦比亚大学世界首台15mm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IREP系统的研发,并担当主设计师。当时从哥大手中拿到该专利商业化授权的加拿大创业公司Titan Medical向徐凯抛出了橄榄枝,但他仍选择留在高校内继续深入研究。2010年,徐凯回到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开始独立潜心钻研单孔手术机器人。相比4-6个多孔,单孔只在皮肤上开一个不到3厘米的小口子,设计更加困难。4年后,他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曾经困扰多时的关键技术问题。这就是“可形变对偶连续体机构”技术,这一核心技术促使术锐机器人的蛇形手术操作臂能够自单孔进入,在患者体内进行全维运动。解决了柔性连续机构应用于手术机器人系统中会出现的结构可靠性不高、力负载能力不足、变形无法快速准确估计、刚度变化非线性、模块化重构不便等问题。
听起来有点复杂,而徐凯是这样解读这一技术的:“打个比方,‘达芬奇’驱动一个关节,像一个人用一根绳子拉车,只能拉不能推。我们的产品,像是前面有几个人用绳子拉车,后面还有几个人在推车。因此在同样直径下,我们的结构负载力更强。”
独创的“可形变对偶连续体技术”也取得了国内外众多专利并获得“中国科学家论坛”颁发的《科技创新优秀发明成果》奖。这一创新性设计,为连续体蛇形手术执行臂和模块化手术系统平台的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4年,徐凯创立了北京术锐,得益于上海交大推出的“科技成果自主转化”政策,徐凯将一系列核心技术转入了北京术锐。除了独特的“可形变对偶连续体技术”外,术锐手术机器人还有一大亮点,就是一套机器可以适应多种术式。
相较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实施多孔、单孔腔镜手术的机器人系统互不相同,需要分别购买的情况,凭借模块化搭载系统,术锐机器人只需要一套系统就可开展单孔腔镜、多孔腔镜、内窥镜治疗等多种术式,以实现跨科室多适应症的治疗,提供更广泛的临床应用。2021年3月,术锐完成了国内单孔手术机器人的首例临床手术,那次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很成功,出血不到50毫升,惯常手术备用的血袋都没有用上。而据了解,达芬奇单孔的首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出血是600毫升。到了后期手术平均时间也在237分钟左右。而术锐前列腺癌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不到150分钟,最短的只有110分钟。首次临床手术的成功也为术锐吸引了不少投资者,其中就包括医械领域的龙头老大美敦力。2021年10月21日,北京术锐与美敦力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在外科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商业和技术合作机会,共同推动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技术及产业水平提升,惠及全球医患。同年11月2日,术锐宣布完成由美敦力独家投资的B+轮战略融资。术锐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徐凯教授表示,此轮融资将用于开展国内外多科室临床试验,针对欧美市场进行专利深化布局、型式检验和临床工作,准备开展美国FDA注册和欧盟CE认证等。除此之外,术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美敦力强大的市场推动下,全面推进术锐腔镜手术机器人在泌尿外科和妇外科的普及应用并引领更先进的单孔风潮,从而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手术机器人先进技术的市场推广和落地应用。
术锐与美敦力的携手,实际上也是中外达芬奇挑战者之间的一种默契。达芬奇垄断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长达20年,作为全球医械老大的美敦力自然也不甘落后。达芬奇机器人的价格相当昂贵,其每台机器人售价高达350万美元,维修保养等服务年费在8-19万美元,且其高值耗材每用10次就必须更换,每次更换价格在700-3500美元之间。与达芬奇相比,美敦力花费数亿美元和10年时间打造的Hugo™ RAS 机器人包括手术塔、控制台、手术手臂和机械手推车,使用模块化的解决方案,重点克服手术机器人成本和应用的障碍,平台设计紧凑且可移动,可以在整个医院内移动,降低为每个手术室购买机器人系统的成本,解决手术机器人的使用障碍。目前,美敦力 Hugo™ 机器人辅助手术 (RAS) 系统已于去年10月获得 CE标志,获权在欧洲销售。而国产手术机器人的价格优势也自不必说。术锐在自发研发的基础上,可通过供应链本土化来大幅降低成本。目前据资料显示,除了极少数需要进口的零部件,术锐技术已实现超过8000多个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制造,同时通过在A轮融资中引入顺为资本,嫁接小米供应链的生产制造优势,也为未来量产做好了铺垫。
同时,术锐于2021年初完成了亚洲首台纯单孔下的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和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美敦力Hugo机器人的前列腺切除术也于同年6月在智利圣地亚哥完成。目前,在美国高达90%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由手术机器人完成,双方未来可在这一领域加大合作,共同开发两国的市场。由于达芬奇单孔SP手术机器人现在尚未被允许出口中国。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极有可能实现“尚未进口、即可替代”,并构筑了自己的技术壁垒。迄今为止,术锐已提出全球知识产权467项(已授权220项,待授权247项),包括中国专利128项、海外专利26项,全球待授权专利申请236项,全球注册商标和商标申请77项,知识产权遍布中、美、欧、加、日、韩。随着公司的发展,全球布局的知识产权数量还会持续增长。
在应用前景方面,在韩国达芬奇SP单孔手术机器人的单台年手术量已逾400台,甚至超过了达芬奇Xi多孔手术机器人的355台。单孔机器人能应对的适应症,也已覆盖了泌尿外科、妇外科、普外科和胸外科,术锐手术机器人上市后有望直接与达芬奇多孔机器人竞争。而医工交叉平台在术锐实现技术转化的过程中功不可没。2018年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成立时就被定义为:上海交大的医工(理)交叉平台,由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牵头校内医、机、电、材、物、数等多个学科,支撑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建设国际一流的医疗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平台,支撑中国医疗机器人产业关键技术转化。
在上海交大人的努力下,目前中国的医疗机器人领域已出现了一只“上海交大军团”。除徐凯教授的术锐外,还有范先群教授的眼眶手术机器人、顾力栩教授的精劢医疗、沈国芳教授的颅颌面截骨机器人、张陈平教授的下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吴皓教授的耳科手术机器人、王坤东教授的奥朋手术机器人,转化成果可谓硕果累累。让我们期待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中国智造”能以新面貌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中国百姓普惠高端医疗的利器!严正声明
1.本文版权归器械之家(ID:qixieke4008228766)所有。
2.媒体与其他公众号欲转载稿件,请务必通过文末留言提出申请,经回复许可后方可转载。
3.转载须在“标题下+正文前”位置标注来源、作者。
4.未经授权删减转、截图转、用于商业用途、不按照要求标明来源和作者,一律追责与投诉到底。
END
6月2日直播关键词:国产创新,集采,进口替代,后疫情时代挑战和机遇,海外扩张。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微信视频号 器械之家
相关阅读
戳一下,更有料!
2021全球医械销售薪资出炉!第一居然是...
上海全面恢复,这一国产首台创新设备临床启动
内镜交流群 | 骨科交流群
| 手术机器人交流群
|
|
|
|
体外诊断交流群
| 影像交流群
| 健康交流群
|
|
|
|
这里是器械之家相关行业交流群,欢迎扫码加入,扫码加入你可以得到:1.更多的行业人脉;2.结交更多的资源。
商务合作:qxzj@landianyil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