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PI来亮相(二)
过去的一年中,深圳医学科学院以“引凤筑巢”“科研无忧”的理念,初步构建了面向高端创新人才的引才育才生态。多位优秀青年学者加入医科院,他们将在新的一年大展身手。
李美静博士本科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1-2014年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2015-2019年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结构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19-2023年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10月加入深圳医学科学院,任特聘研究员。
李美静博士以原位结构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分子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免疫等方法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复杂相互作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原位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跨尺度样品的开发应用;2, 宿主与病原菌互作的原位结构基础及其功能;3, 以结构为基础,探索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方法。李美静博士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发表文章2篇,PNAS 3篇,eLife 1篇;以共通讯作者在PNAS发表文章1篇。详细信息可访问课题组网站 https://www.meijingli-cryolab.net
李美静博士课题组提供最新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冷冻光电关联技术(Correlative Light-Electron Microscopy, CLEM)、冷冻聚焦离子束切割(cryo-Focused Ion Beam, cryo-FIB milling)等专业技术训练,同时也将聚焦感染性疾病背景下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互作,如异源自噬、炎性反应等结构基础,自由开展课题研究。
目前,李美静博士课题组正在招聘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方向副研究员、博士后及科研助理,她期待将实验室建设为温馨互助、积极向上、学术氛围宽松自由的团队,欢迎各位有进取心的年轻人加入。
代表性成果
1. Li, M.#, Tripathi-Giesgen, I., Schulman, B. A., Baumeister, W.#, & Wilfling, F.# (2023). In situ snapshots along a mammalian selective autophagy pathway. PNAS, 120(12), e2221712120. (#,co-corresponding author)
2. Li, M., Ma, J., Li, X., & Sui, S. F. (2021). In situ cryo-ET structure of phycobilisome-photosystem II supercomplex from red alga. eLife, 10, e69635.
3. Li, M., Xia, X., Tian, Y., Jia, Q., Liu, X., Lu, Y., Li, M., Li, X., & Chen, Z. (2019). Mechanism of DNA translocation underlying chromatin remodelling by Snf2. Nature, 567(7748), 409–413.
马晨燕博士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年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23年,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任博士后和副研究员。2023年加入深圳医学科学院,任特聘研究员。
马晨燕博士致力于解析睡眠调控和睡眠功能,特别是从睡眠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这一角度,来尝试解答免疫系统如何参与睡眠调控,以及睡眠如何作用于脑健康和神经免疫功能等问题。她的前期工作主要有:系统性筛选验证了新的睡眠调控神经环路,解析了脑内免疫细胞在睡眠调控中的作用,研究了睡眠-清醒状态下大脑皮层的信息传递机制,已在Cell, Neuron, Nature Neuroscience, Science, Development, PNA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马晨燕博士所受的科研训练囊括了从分子细胞到神经环路和动物行为等诸多层面,在神经环路、睡眠、小胶质细胞(大脑免疫细跑)、神经发育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其课题组主要以小鼠为模型,采用脑电/肌电记录、在体双光子成像、在体电生理记录、神经示踪、光遗传/化学遗传学操作、高通量测序、分子遗传操作、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实验手段开展研究。
马晨燕博士希望将课题组建设成为自由、活跃、团结协作的工作团队,并提供多层面的科研训练。目前课题组已招聘副研究员1名,研究助理2名,她期待更多积极向上、有责任心的有志青年加入团队。
代表性成果
桂龙博士2009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先后在华盛顿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4年1月加入深圳医学科学院,任特聘研究员。
桂龙博士长期致力于综合运用多种结构生物学研究手段(如冷冻电镜断层成像、冷冻聚焦离子束、光电联合成像、子断层图像平均等)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原位结构与功能。相比较传统的结构生物学方法,原位结构生物学聚焦于生物分子在其原生环境中的结构,可以进一步了解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部相互作用的真实情况,有助于疾病机制的理解并促进新治疗方法的开发。近十年来,桂龙博士先后研究了弓形虫顶复合体的原位结构、酵母脂质体在饥饿条件下的相变机制、运动纤毛中动力蛋白调节复合体的分子结构,以及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膜融合机制。
桂龙课题组目前正致力于进一步运用和发展原位生物学技术,深入研究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的大分子复合体。研究重点包括探索纤毛病的结构基础以及流感病毒如何通过膜融合机制侵入细胞等。为了推进这一创新性研究领域,课题组计划组建一个大约由10名成员组成的多元化团队,成员涵盖副/助理研究员、博士后、研究生、研究助理以及访问学生。课题组秉承自由、开放、包容的学术理念,追求科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为每位团队成员提供支持和鼓励。桂龙博士期待具有热情和才能的科研人员加入团队,共同在这一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实现突破和进展。
代表性成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