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尔甘与法焦洛全著的《艺术史向导》书评( 上)

艺术史图书馆 艺术史图书馆 2021-02-10


这本《艺术史向导》(guida a la storia dell'arte)是由阿尔甘和法焦洛合著,由阿尔甘撰写《艺术史研究的前提》(Premessa allo studio della storia dell'arte),法焦洛撰写《书目指南》(Guida bibliografica),该书于1974年由Sansoni出版,此时阿尔甘已经65岁,是罗马大学的教授,而法焦洛才35岁。


1974年在Sansoni出版的 Guida a la storia dell'arte


阿尔甘教授在罗马的书房里


 法焦洛


这本书的出版目的(据原著的封底)是为了研究艺术史的人提出方法论的问题和提供一系列的工具,  是作为艺术史学者(将要成为)的枕边书。出版背景并未言明,但应当是作为阿尔甘的著名的三卷本《意大利艺术史》(1968年)和《从1770到1970的现代艺术》(1970年)的补充之作,这些书均是由Sansoni出版。


此书最早在1992年即由曾堉和叶刘天增翻译成繁体中文,书名译为《艺术史学的基础》,曾堉留学英法9年,在意大利研究西方美术史10年,70年代就翻译了詹森(Janson)的艺术史,还编写了《中国画学书目表》,翻译这本《艺术史学的基础》可看成他想通过西方艺术史的理论和方法的反思来进一步贯通中国艺术史的研究。 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可从目录学入手,欲治西方的艺术史,也可以从这种中国传统的学术入手。中文简体版则是由两位年轻学生重新翻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属于当代学术棱镜译丛的视觉文化与艺术史系列。繁体版有译者前言,交待了翻译这本书的原因,这个前言对我们认识现在国内的艺术史研究状况也颇有助益,将在之后的推文中推送。


曾堉翻译的台版《艺术史学的基础》,前有译者序



中文简体版目录


意大利语原版目录




首先,我对这本书的整体评价是便于初学艺术史者,尤其是对于了解意大利视角下的艺术史研究较有帮助,但由于涉及的范围较广,又限于篇幅,其各个部分并不精要。尤其是对于国内的艺术史界,长期缺乏意大利语的专著译作,如果自身对于意大利的艺术史研究传统又并不熟悉,则很难从此书中获得助益。由阿尔甘撰写的第一部分:艺术史研究的前提,主要是他对艺术史研究中一些基本的情况的理解,包括了艺术史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最基本的一些问题,中译本只有32页,仅仅只是一个框架,要对之有深入的理解,必须花大量时间去揭示其背后的史学史情况以及他自己的著作。比如关于艺术批评(critica d’arte ),就必须同时参考阿尔甘为意大利百科全书撰写的艺术批评条目(可见于(http://www.treccani.it/enciclopedia/critica-d-arte\_(Enciclopedia-del-Novecento)/)。这十六个主题其实更适合请十六位艺术史专家,对之分别进行陈述,并附以相应的书目,这就是德语版的《艺术史导论》(Kunstgeschichte: Eine Einführung )所做的工作。








由贝尔廷等主编的《艺术史向导》封面及其目录,目录中可以看出这是邀请了艺术史界各位顶级专家撰写相关条目。


对于学术史的把握,是要对艺术文献(或者更确切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文献)下一番苦功夫,这种苦功夫就是循施氏的《艺术文献》对这些文本的手稿本、抄写本、初版印刷本、现代学术整理本至少亲自检视、过目,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而这些文本也形成了早期德语艺术史研究的一个基础,不要说自Eitelberger 的艺术文献的史源研究(Quellenschriften für Kunstgeschichte   具体研究可见Die Wiener »Quellenschriften« und ihr Herausgeber Rudolf Eitelberger von Edelberg: Kunstgeschichte und Quellenforschung im 19. Jahrhundert),哪怕是跟这些关系不大的布克哈特,实际上对瓦萨里进行过长时间的阅读,并且做了大量的笔记,后又依照笔记,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具体可见Susanne Müller 2002 JACOB BURCKHARDT E LA STORIOGRAFIA ARTISTICA ITALIANA)。

2009年出版的关于维也纳学派的艺术文献史源研究的专著

Rudolf Eitelberger von Edelberg


布克哈特对瓦萨里的《大艺术家传》所做的笔记和分类,目前仍未被完全释读出来。


因此今天要把握布氏的学术,就不得不重视他当时所阅读的瓦萨里的版本。而施氏的《艺术文献》,其所依据的也正是他自己的图书收藏,今天所遗留下来的他的私人图书馆的目录中,包含了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所出版的艺术文献。而且施氏对于书的物质层面的关注,从他的请帖中就可见一斑。对于今人的研究,切要是最为关键的,而不可贪其多。中国学者应当对此更有体会。比如作为目录学入门的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范希曾的补正之后,又有很多人补入了大量现代整理版本,看起来做了很多工作,但细究起来反倒破坏了原来的结构,陷入了繁杂的版本之中,并不能使人受益。

施若塞尔过世后的书籍拍卖条目

其中第1166项就是瓦萨里1550年版的《大艺术家传》,非常珍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